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胶柱鼓瑟代表什么数字 胶柱鼓瑟
胶柱鼓瑟 【成语名字】胶柱鼓瑟 gt 【汉语拼音】jiāo zhù gǔ è gt 【成语解释】 gt 鼓,弹奏。“胶柱鼓瑟”指将瑟的弦柱黏固,而后弹奏它,就无法弹出高低的音调。比喻做事拘泥而不知变通

胶柱鼓瑟
【成语名字】胶柱鼓瑟>【汉语拼音】jiāo zhù gǔ sè>【成语解释】> 鼓,弹奏。“胶柱鼓瑟”指将瑟的弦柱黏固,而后弹奏它,就无法弹出高低的音调。比喻做事拘泥而不知变通。语本《文子.道德》。>【成语典故】> 《文子.道德》> 老子曰:“执一世之法籍,以非传代之俗,譬犹胶柱调瑟。圣人者,应时权变,见形施宜。世异则事变,时移则俗易,论世立法,随时举事。上古之王,法度不同,非故相反也,时务异也。是故不法其已成之法,而法其所以为法者,与化推移。”>【成语注解】> 1、柱:琴瑟上系弦的木条。> 2、调:演奏、弹奏。> 3、瑟:一种弹拨弦乐器,形状似琴。古有五十弦,后改为二十五弦,弦各有柱,可上下移动,以定声音清浊高低。>【成语出处】> 1、《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2、宋.李纲〈桂州与吴元中书别幅〉:“故在靖康之初,有备则当守,在靖康之末,无备则当避,岂可胶柱而鼓瑟耶?”> 3、元.王祯《农书.授时篇》:“然按月农时,特取天地南北之中气,立作标准以示中道,非胶柱鼓瑟之谓。”> 4、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一》:“博习古人之言,深知已成之事,其心虽忠于辅国,而胸中无机变之才,是古非今,胶柱鼓瑟,而强人君以难行之事。然观其本情忠鲠,亦可谓端人正士矣。”> 5、《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荆公胶柱鼓瑟,三峡相连,一般样水,何必定要中峡?”> 6、《醒世姻缘传.第五○回》:“如今这折子钱将次没了,官府胶柱鼓瑟,不肯收银,所以这折子钱,一两银子还换不出七十七八个来。”> 7、《红楼梦.第一二○回》:“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 8、《飞龙全传.第一九回》:“匡胤方纔息怒,将手扶起京娘,道:『贤妹,非是俺胶柱鼓瑟,本为义气所激,故此千里相送。』”>【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做事拘泥而不知变通。贬义。> 使用类别 用在“顽固守旧”的表述上。>【胶柱鼓瑟造句】 > 1、哪有人如此胶柱鼓瑟,不知变通?> 2、要突破目前的外交困境,胶柱鼓瑟的政策是行不通的。> 3、这个时代环境瞬息万变,假如做人胶柱鼓瑟,因循守旧,就会被淘汰。> 4、古人之言固然有不少精采处,但到底时空不同了,一味执着就是胶柱鼓瑟。>【近义词】守株待兔,刻舟求剑,食古不化>【反义词】见风使舵,见机行事,通权达变,随机应变>【参考词语】:胶柱调瑟>【汉语拼音】:jiāo zhù tiáo sè>【成语解释】:犹“胶柱鼓瑟”。见“胶柱鼓瑟”条。> 1、《文子.道德》:“执一世之法籍,以非传代之俗,譬犹胶柱调瑟。”(源)> 2、汉.桓宽《盐铁论.相刺》:“坚据古文以应当世,犹辰参之错,胶柱而调瑟,固而难合矣。” >【胶柱鼓瑟的】> “胶柱鼓瑟”【成语典故】作“胶柱调瑟”,出自于文子引用老子的一段话。老子说:如果有人单拿一代的法制,却要求能历代适用,以为不能有所不同。这种作法,就好像有人先用胶把瑟的弦柱黏住了,再来演奏它,就无法弹出高低的音调了。事实上,通达道理的人会随时势环境变化来通权达变,时代不同,环境不同,所立法制也就不同。上古君王所立法制和今日所以会不同,并非今日故意要去和他们有所不同,而是古今时势已经改变了。所以后代的君王不应一味依循古有的法制,而是要去学习古代君王因应时代需求的立法观念,掌握这种观念才能顺着新的环境而有所调整变化。后来“胶柱鼓瑟”这句成语就从这里变出,用来比喻做事拘泥而不知变通。 很赞哦! (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