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弘历的后面是谁当了皇帝 乾隆皇帝后谁是当皇帝,乾隆皇帝后的皇帝是谁?

火烧 2021-11-15 04:48:18 1053
乾隆皇帝后谁是当皇帝,乾隆皇帝后的皇帝是谁? 乾隆皇帝后的皇帝是谁?乾隆前面的皇帝是他爷爷康熙,父亲顺治,他后边选了十五子永琰当皇帝,就是嘉庆皇帝。弘历之后是谁当皇帝是清仁宗颙琰,清高宗弘历第十五子。

乾隆皇帝后谁是当皇帝,乾隆皇帝后的皇帝是谁?  

乾隆皇帝后的皇帝是谁?

乾隆前面的皇帝是他爷爷康熙,父亲顺治,他后边选了十五子永琰当皇帝,就是嘉庆皇帝。

弘历之后是谁当皇帝

是清仁宗颙琰,清高宗弘历第十五子。

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

在位前四年是太上皇乾隆帝发号施令,嘉庆帝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他惩治贪官和珅,肃清了吏治。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他在位期间是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内忧外患此起彼伏,国内爆发了白莲教起义,清朝统治危机出现。他继续推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清朝落后世界大潮,留下千古遗恨。嘉庆帝学习先帝,勤于政事。

在对外交涉中,嘉庆帝力主严禁鸦片,对英国侵略者在沿海的骚扰活动保持了高度警惕性。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扩展资料:

平庸天子:

乾隆帝退位后,本应住在宁寿宫,让新皇帝住在养心殿,但他不愿迁出,而让嘉庆居毓庆宫,赐名“继德堂”。

乾隆经常御殿,受百官朝贺,嘉庆则处于陪侍的地位。朝鲜使臣到北京,目击记载说:嘉庆“侍坐太上皇,上喜则亦喜,笑则亦笑”。又记载:赐宴之时,嘉庆“侍坐上皇之侧,只视上皇之动静,而一不转瞩”。《清史稿·仁宗本纪》也记道:“初逢训政,恭谨无违。”

与他的父、祖相比,嘉庆皇帝是一位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没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于作为品格的平庸天子。“平庸”两个字,是嘉庆皇帝的主要性格特点。

嘉庆朝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上承“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的“康乾盛世”,下启鸦片战争、南京签约、联军入京、帝后出逃的“道咸衰世”。清朝社会的固有矛盾已经积累了180年,嘉庆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国由极盛而转为衰败的历史角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颙琰

乾隆皇帝的儿子哪个当皇帝?

乾隆帝的第十五子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是清朝第七位皇帝。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爱新觉罗·颙琰生于圆明园天地一家春。初名永琰,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颙琰自六岁学于兵部侍郎奉宽,从工部侍郎谢墉学今体诗。颙琰七岁的时候,到盘山行殿拜谒孝圣宪皇后,当时就很受乾隆帝的宠爱。

十三岁的时候就能通读五经。在侍学颙琰的名师中,朱珪最得崇信。乾隆帝曾先后立过三个皇太子。第一个皇太子是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所生的皇次子永琏。

乾隆认为“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乾隆即位后,亲书密旨,立永琏为皇太子,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但永琏九岁时死去。第二位皇太子是永琮。乾隆在永琏病故后,又立皇七子永琮,但他两岁时又因痘症早殇 。

所以皇十五子颙琰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为皇储。

拓展资料: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为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一年元旦,接受父皇禅让即位,年号嘉庆,这一年为西历1796年。实际上,时年27岁的嘉庆皇帝,直到四年后乾隆爷死,才开始亲政。

嘉庆元年(1796),乾隆皇帝举行禅位大典,把皇位传给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自己则当上了太上皇。但是,乾隆并没有放弃权力,规定凡遇军国大事、用人行政之大端都要亲自过问。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帝崩,颙琰开始亲政 。二月,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坤亲信死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

诏罢贡献,黜奢崇俭。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

参考资料:人民网-乾隆为何把皇位传给资质平庸的嘉庆?

乾隆后面是哪个皇帝?

乾隆后面是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

嘉庆帝(1760~1820年)名永琰,乾隆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册立为皇太子。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父归政,尊为太上皇。嘉庆四年父卒后亲政,首将贪官和珅赐死,继而平息了白莲教义军起事。其勤政戒惰,务实遵礼,一切以体察民情民意为本。以天朝富有四海自居。二十五年,卒于避暑山庄,传位旻宁。尊谥睿皇帝,葬昌陵。

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

同时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

扩展资料:

嘉庆帝与他的父、祖相比,是一位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没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于作为品格的平庸天子。“平庸”两个字,是嘉庆帝的主要性格特点。

嘉庆朝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上承“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的“康乾盛世”,下启鸦片战争、南京签约、联军入京、帝后出逃的“道咸衰世”。清朝社会的固有矛盾已经积累了180年,嘉庆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国由极盛而转为衰败的历史角色。

参考资料:爱新觉罗·颙琰—百度百科

乾隆皇帝死后谁继位

爱新觉罗·颙琰(嘉庆)。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1799年)2月7日卒于紫禁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yóng yǎn](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 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

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了中衰。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扩展资料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驾崩,和珅失去靠山,初四日,颙琰发出上谕:解除和珅死党福长安的军机处大臣职务,命和珅与福长安昼夜守灵,不得擅离,切断他们与外界的联系。并削夺了和珅的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步军统领、九门提督的军政大权。

初九日,革除和珅、福长安的职务,下刑部大狱。查抄和珅家产,并会同审讯。十一日,宣布和珅二十大罪状,考虑到他曾任领班军机大臣,为了朝廷体面,赐他自裁。

颙琰惩治和珅案没有株连,也没有扩大化,这是嘉庆的聪明之处;但他只把和珅当作个案处理,而没有把“和珅现象”当作制度性的弊端去解决,进行制度性的改革,这是颙琰的平庸之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颙琰

乾隆皇帝去世后谁做了皇帝

简介

  清仁宗睿皇帝嘉庆名爱新觉罗·颙琰(公元1760-1820年),原名爱新觉罗·永琰,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给他皇位,为清代入关后第五帝,在位25年(1796年到1821)。病死,终年61岁。卒谥“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庙号仁宗。道光帝即位,于“孝恭”前加“光裕”二字。葬河北易县清西陵昌陵。   嘉庆皇帝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五代皇帝,姓名为爱新觉罗·永琰(后因避皇帝名讳,改为颙琰)。生于公元1760年,卒于公元1820年。他三十七岁即位,在位二十五年,享年六十一岁。庙号仁宗,谥号睿皇帝。与父亲乾隆帝相比,嘉庆帝是一位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没有理政才能,又缺乏果敢作为的平庸天子。而嘉庆帝的时代,正是大清王朝由康雍乾盛世走向衰落的时期,因此,嘉庆帝本人被历史性地赋予了大清帝国由极盛转为衰败的悲剧命运。乾隆皇帝在位时,为什么会在自己众多的十七个儿子中,偏偏选择平庸的永琰继承皇位呢?最终脱颖而出的永琰,到底有着怎样的个人特点呢? 编辑本段人物传记  嘉庆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为皇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三日,被正式宣布立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初一日,受乾隆帝禅位即帝位。其后,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帝控制,颙琰暂时居住在毓庆宫。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帝死后,开始亲政。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坤亲信死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诏罢贡献,黜奢崇俭。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   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如大举围剿镇压川、楚、陕农民大起义。更易统兵大员,严惩镇压不力的将吏。严密军事部署,实行剿抚兼施的两手政策,分化瓦解起义军。实行寨堡团练的坚壁清野政策,割断了起义军与人民的联系。嘉庆十年(1805年),川、楚、陕农民起义被镇压,清统治力量也受到严重削弱。嘉庆十五年(1810年),镇压了爆发于东南海疆的蔡牵起义军。嘉庆十八年(1813年),北方爆发天理教起义,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监接应下冲进皇宫,“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颙琰下诏罪已,同时严令对冲进皇宫的起义军血腥屠戮,无一幸免,并捕杀在城外的头目林清等。天理教起义被镇压。   在对外交涉中,嘉庆帝力主严禁鸦片,对英国侵略者在沿海的骚扰活动保持了高度警惕性,对英国提出的帮助清朝镇压起义军,帮助澳门葡人抵御法国的居心叵测的要求,明智地严辞拒绝。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拒绝了英国提出的建立外交关系、开辟通商口岸、割让浙江沿海岛屿的要求。而闭关锁国的传统观念,也使其对外来事物采取盲目排斥态度。嘉庆帝在内乱频仍、外患渐逼中,倾力企图维护清王朝的稳定巩固,然而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使清王朝的败落于嘉庆末年已完全表面化,并从此日渐走向衰亡。   卒谥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庙号仁宗。道光帝即位,于“孝恭”前加上“光裕”二字。葬河北易县清西陵昌陵   乾隆曾先后立过三个皇太子。第一个皇太子是皇后富察氏所生的皇次子永琏。乾隆认为“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乾隆即位后,亲书密旨,立永琏为皇太子,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但永琏9岁时死去。第二位皇太子是永琮。乾隆在永琏病故后,又立皇九子永琮,但他2岁时又因痘症早殇。第三位皇太子是皇十五子颙琰,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嘉庆的名字本来叫永琰,为什么改“永”作“颙”呢?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清朝皇帝的名讳。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福临的名字,没有避讳的规定,只是在《实录》、《玉牒》等特定文献出现的御名上贴黄(就是将名字用黄签盖上)。清帝名字避讳,从康熙帝开始。大致的情况是:康熙名字玄烨的“玄”字,避讳时缺末笔;雍正名字胤禛的“胤”字,避讳时缺末笔,同时命他的兄弟将“胤”字改作“允”字;乾隆名字弘历(当时写作“弘历”)的“弘”字,避讳时缺末笔。“历”字,则改作“暦”字。到嘉庆永琰时,乾隆考虑君主名讳,“永”字为常用字,避讳不便,命将永琰的“永”字,改为不常见的“颙”字。永琰继位之后,就改称为“颙琰”。清朝皇帝的名字,将排辈份的字,改为特别的字,是从嘉庆开始的。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嘉庆再次去木兰游猎,驻于避暑山庄。头痛发热,之后病情日益严重,嘉庆知道不好,连忙宣召大臣赛冲阿、托津等入室,宣布立即传位于皇次子绵宁(后因避讳改为旻宁),25日死于避暑山庄。 编辑本段相关记载  乾隆帝退位后,本应住在宁寿宫,让新皇帝住在养心殿,但他不愿迁出,而让嘉庆居毓庆宫,赐名“继德堂”。乾隆经常御殿,受百官朝贺,嘉庆则处于陪侍的地位。朝鲜使臣到北京,目击记载说:嘉庆“侍坐太上皇,上喜则亦喜,笑则亦笑”。又记载:赐宴之时,嘉庆“侍坐上皇之侧,只视上皇之动静,而一不转瞩”。《清史稿·仁宗本纪》也记道:“初逢训政,恭谨无违。” 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与他的父、祖相比,嘉庆皇帝是一位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没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于作为品格的平庸天子。“平庸”两个字,是嘉庆皇帝的主要性格特点。嘉庆朝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上承“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的“康乾盛世”,下启鸦片战争、南京签约、联军入京、帝后出逃的“道咸衰世”。清朝社会的固有矛盾已经积累了180年,嘉庆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国由极盛而转为衰败的历史角色。然而,嘉庆的平庸,并不是他的性情所致,而是历史的必然,在乾隆晚期,清朝已经出现了衰败的迹象,白莲教的起义,再加上乾隆晚年举办寿宴过度的奢华,使得嘉庆初期国库空虚,所以说乾隆实际上是留下了个烂摊子给嘉庆。而嘉庆却克勤克俭,还想着法子给老百姓减税,还有他诛杀大贪官和珅,手段老练,办事迅速,这样的皇帝能被称作平庸吗?但话又说回来,清朝宫廷的腐败与黑暗,已将注定了这个封建王朝,必将走向灭亡。因此,我才说嘉庆的平庸,是历史的必然。 编辑本段小资料  据一份资料:在嘉庆当政的1800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全世界GNP(国民生产总值)33%,欧洲占28%,美国只占0.8%;一百年前即1900年中国GDP只占全世界6.2%,欧洲占62%,美国占23.6%。1997年中国的GDP占全世界GNP3.5%,而美国占25.6%,虽然中国经济体系世界排名第七(略低于意大利),但个人所得世界排名第八十二。如果不是1978年的改革开放政策,情况更差。(21/9/199【香港信报】「投资者日记」)   嘉庆登基后对后妃的册封:   “奉太上皇帝之命,遣东阁大学士王杰为正使、礼部侍郎多永武为副使,持节赍册宝,册立嫡妃喜塔腊氏为皇后”;“遣礼部尚书德明为正使、礼部右侍郎周兴岱为副使,持节赍册宝,册封侧妃钮祜禄氏为贵妃“;“遣礼部尚书纪昀为正使、内阁学士扎郎阿为副使,持节赍册印,册封刘佳氏为諴妃”;“遣礼部左侍郎铁保为正使、内阁学士那彦成为副使,持节赍册印,册封侯佳氏为莹嫔”;此时,嘉庆还是皇子时的格格沈佳氏已经去世。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崩逝,正月十五嘉庆皇帝正式公布了和珅的二十大罪状。   嘉庆帝后妃   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副都统、内务府总管和尔经额之女,仁宗为皇子时聘为嫡福晋,仁宗即位后册为皇后,嘉庆二年二月崩。生一子,宣宗,即道光帝,二女,一殇,一下嫁玛尼巴达喇。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礼部尚书恭阿拉之女,仁宗为皇子,册为侧福晋。仁宗即位后,封贵妃。孝淑皇后崩后,乾隆帝命其为皇后,先封为皇贵妃,嘉庆六年,册为皇后。嘉庆二十五年八月,嘉庆帝在热河巡行时崩,孝和皇后传旨令宣宗道光帝即位。宣宗即位后尊为皇太后,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崩,年七十四。生二子,绵恺、绵忻,一女,殇。   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嘉庆初年,被选入宫,封为如贵人,累进如妃。宣宗尊为皇考如皇妃,文宗时尊为皇祖如皇贵太妃,薨,年七十四。生一子,绵愉,二女,皆殇。   和裕皇贵妃,刘佳氏。仁宗为皇子时,已为嘉庆帝的福晋,嘉庆初年,封为妃,进封贵妃,宣宗尊为皇考禧皇贵妃,一子,殇,一女下嫁索特纳木多布斋。   华妃,侯佳氏,嘉庆初封莹嫔,一女,殇。   简嫔,关佳氏。   逊嫔,沈佳氏。   其他后妃信妃,刘佳氏;恩嫔,乌雅氏;荣嫔,梁氏,皆由贵人进位;安嫔,苏完尼瓜尔佳氏,由常在进位,并且都在道光帝时受到尊封。   嘉庆共生有5子9女。   长子,未命名,穆郡王。   爱新觉罗旻宁,次子,清宣宗,道光帝。   爱新觉罗绵恺,三子,敦恪亲王。   爱新觉罗绵忻,四子,瑞怀亲王。   爱新觉罗绵愉,五子,惠端亲王。   嘉庆皇上先后有两位皇后,第一位叫孝淑睿皇后,她生的第一个儿子死了,生了第二个儿子就是旻宁就是道光。但是这个孝淑睿皇后在嘉庆二年病故,这一年旻宁十六岁,那嘉庆又续了一个皇后,就是第二任皇后,叫孝和睿皇后,孝和睿皇后有两个儿子,一个是皇三子叫绵恺,一个是皇四子叫绵忻。孝和睿皇后对旻宁很好,十六岁孩子没有母亲了,对他倍加爱护和关照,所以旻宁做皇子的时候和他这两个弟弟,同父异母弟弟,就是绵恺和绵忻的关系也很好,和他继母的关系也很好,正是因为有这种关系,所以嘉庆皇帝突然驾崩的噩耗传到北京的时候,皇太后在皇宫立即派人五百里加急把皇太后的懿旨,因为这时候嘉庆死了,她算太后了,皇太后的懿旨送到承德,大意是说,说皇次子旻宁在嘉庆十八年的重大事件中,立有功劳,她懿旨,皇次子旻宁立即尊位,就是马上继承大位,旻宁就是道光接到皇太后的懿旨,叩头谢恩,感激不已,大家知道,因为旻宁不是太后的亲生子,她自己还有亲生的两个儿子,在没有找到嘉庆秘密立储的遗诏的时候,她说让旻宁,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继承皇位,应当说这个胸怀还是比较博大的,没有借这个机会做手脚,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所以道光跪在地上磕头,感谢皇太后的恩典。   孝和睿皇后在道光年间受到了道光皇帝的格外尊重,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十二月,七十四岁的孝和睿太后病危,道光皇帝经常到寿康宫侍奉汤药,当时年近七十的道光帝也在受疾病的折磨。孝和睿太后于当月十一日去世。道光皇帝以最沉痛的方式操办丧事。结果,道光帝的疾病恶化,一个月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他死在了圆明园的慎德堂。   清仁宗孝和睿皇后   清仁宗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1776-1850年),礼部尚书恭阿拉之女。曾入侍仁宗藩邸为侧福晋。生第七女,夭折;生第三子绵恺、第四子绵忻。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仁宗继位,册封为贵妃。二年(1797年)四月,孝淑睿皇后卒。五月,太上皇弘历敕谕继位中宫,先封为皇贵妃,释孝服后行册礼。六年(1801年)四月立为后。二十五年(1820年)八月,仁宗卒于热河,宣宗继位,尊其为皇太后,居寿康宫,上徽号恭慈皇太后。   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1850年1月23日)卒,享年74岁。次年正月,宣宗卒。文宗为后上谥,祔太庙。咸丰三年(1853年)葬于清西陵昌陵之西,称为昌西陵。咸丰、同治朝累加谥,为孝和恭慈康豫安成钦顺仁正应天熙圣睿皇后。参考资料:1.

1.清实录

乾隆之后是谁继承皇位

乾隆有17个儿子,乾隆之后乾隆的儿子爱新觉罗·顒琰继承了皇位。

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爱新觉罗·顒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魏佳氏(汉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

扩展资料

对于乾隆皇帝而言,传位给嘉庆是一个非常无奈的选择。乾隆最开始是打算把皇位传给皇次子永琏(富察皇后之子,乾隆的嫡长子),可是永琏在9岁的时候就病逝了。

后来,富察皇后又生下了皇七子永琮,按照皇位继承顺序,永琮应当成为皇储,可是他只活了20个月也病死了。两个儿子先后离世让富察皇后倍受打击,一病不起,没过多久就撒手人寰。

按照皇位“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则,本来庶出的皇长子永璜有机会成为储君。可是在为富察皇后举办丧事期间,永璜与皇三子永璋表现的不够伤感,乾隆怒斥两人不懂孝道,不合体统,没资格成为储君。永璜从此郁郁寡欢,三年后病逝。

永璜英年早逝对乾隆心里产生了不小地冲击,此后很长时间内,他都绝口不提立储之事。

到了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已经63岁了,储君问题开始变得迫在眉睫。乾隆虽然生了不少儿子,但此时尚在人世的却只剩下六个。其中,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都过继出去了,自然没有立储的资格。剩下的只有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这几个皇子资质都比较平庸,相对来说,永琰的缺点最少,而且年龄较轻,可塑性强。因此,在没有更合适人选的情况下,乾隆皇帝终于下定决心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亲书密旨,立永琰为储君。

参考资料爱新觉罗·顒琰百度百科

乾隆皇帝死后又是谁继位

由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继位。

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

扩展资料

颙琰并不是乾隆皇帝最聪明的儿子,也是不是最有才能的儿子,因此在颙琰的之前,乾隆皇帝还立过好几位皇太子。第一位被立为皇太子的是孝贤纯皇后的所生的嫡子,永琏。乾隆皇帝立下密旨,放在了乾清宫“正大光明”的牌匾后面,但是不幸的是,永琏九岁的时候就早夭了。之后乾隆又立了第七子永琮为皇太子,但是更可惜的是,永琮两岁的时候,就因为当时几乎是绝症的痘症早早的夭折了。所以到了乾隆三十八年的时候,颙琰才被秘密立为皇储。

后来根据历史记载,颙琰非常的聪明,学习成绩非常好,长大之后通读了许多史书、通鉴等。虽然史书这样记载,但是我们不能全信,因为颙琰他自己都不觉自己是个聪明的人,说自己是“悟性迟钝”。公元1789年的时候,颙琰被封为了和硕嘉亲王,说明颙琰已经开始享受亲王尊位了。而到了1795年的时候,乾隆皇帝正式下旨,宣布颙琰被册立为皇太子了。

弘历的后面是谁当了皇帝 乾隆皇帝后谁是当皇帝,乾隆皇帝后的皇帝是谁?

公元1976年的时候,乾隆举行了禅让大典,皇太子颙琰顺利登上了皇位。但是在这一期间颙琰并没有实权,皇权还是掌握在乾隆帝手中,直到四年之后,乾隆皇帝去世,嘉庆皇帝才开始亲自摄政,成为了真正的皇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爱新觉罗·颙琰

皇帝(411)乾隆皇帝(15)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