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雕塑的文化价值主要在 历史文化雕塑

火烧 2021-11-19 19:16:25 1058
历史文化雕塑 1.【3、中国古代雕塑以什么体现成就】 中国史前至清代以可塑或可雕刻的材料制成具有三维空间的造型艺术作品.圆雕与浮雕是其主要形式,此外尚有透雕、线刻等.依材料可分为泥塑、陶塑、瓷塑、木雕

历史文化雕塑  

1.【3、中国古代雕塑以什么体现成就】

中国史前至清代以可塑或可雕刻的材料制成具有三维空间的造型艺术作品.圆雕与浮雕是其主要形式,此外尚有透雕、线刻等.依材料可分为泥塑、陶塑、瓷塑、木雕、玉雕、石刻、砖雕、骨牙雕刻、竹雕、金属铸像等众多品种;按用途大致可区分成纪念性雕塑、工艺装饰雕塑、建筑雕塑、园林雕塑、陵墓雕塑、明器雕塑、宗教造像、案头雕塑等不同门类.中国古代雕塑创作非常发达,各个历史时期在不同的雕塑领域有着辉煌的建树. 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精华,中国古代雕塑在题材内容、形式风格、雕塑技法,以及所使用的材质上都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如秦汉雕塑的粗浑、雄大,魏晋雕塑的健朗和潇洒,唐宋的丰富、端丽等.中国古代雕塑也充满了写意传神的特点,认真追究起来,很少有像古希腊作品那样符合现实中的真实标准的.它不习惯于玩雕塑作品的表面和细部,更喜欢那种由外在形象所引出的感觉、意境,引发出一连串遐想的空间,把人们引向一个艺术世界. 古代雕塑题材主要是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和劳动生活及民俗雕塑.艺术门类有圆雕、浮雕、纪念性雕塑、案头雕塑、建筑及器物装饰雕塑等,雕刻材料也丰富多采,除了青铜、石、砖、泥、陶等材料外,还有玉雕、牙雕、木雕、竹雕等. 中国原始雕塑主要以人和各种动物形象的陶塑为主,人物形象大多是附加在实用器物上的装饰物,随意性很强,形象粗简、稚拙.商周时期的雕塑作品以青铜器铸造为主,青铜器上的纹案,主要有动物纹、几何纹.商代青铜礼器造型奇特,充满威严而神秘,崇高而怪异的美感.而从这时期考古挖掘中大量出土的雕塑中,唯不见有神像,这是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西周以后,其风格趋于写实而富于理性.至春秋战国时期则变得繁丽、华美.商、周时期除礼器外,还有一些器物支架、底座等实用青铜器和石、骨、玉雕刻作品,或人物、或动物,皆造型巧妙,制做精细. 秦汉时期的雕塑空前繁盛,最具典型意义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与青铜器神秘怪异的风格相反,兵马俑充满崇高阳刚之美.这数以万计的兵马俑,显示出对人的力量的肯定.人物、战马都与真实的一样大小,毫无夸张之处.以体量的巨大、数量的众多、形象的真实,产生着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西汉名将霍去病墓前的大型动物石刻,手法简练概括,于浑厚中显示着雄强的力之美.其中《马踏匈奴》再一次体验到中国雕塑艺术的写意传神的特点.那马虽然粗糙笨拙,但它仍然有一种灵动之势,那浅浅地雕刻的几笔就是马腿,它与马的上身连成一体,多余的没有雕空的石料根本不存在,有的是一个完整的马的形象. 汉代的厚葬风使动物俑和人物俑的雕塑作品众多,其造型古朴、神态夸张而强调动势.汉代世俗生活成为雕塑的素材,舂米、采芋、酿酒以及舞乐百戏等情景在汉代的砖画象中以浮雕的形式大量存在,宴饮、驱车、习射等土大夫的生活也得到了表现. 在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中,佛教最具有艺术性的.随着佛教的盛行,佛像雕塑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塑艺术的主流,著名的云冈、敦煌、龙门、麦积山四大石窟均开凿于这个时代.一般而言,北魏时期的造像在形式风格上受印度或西域式样的影响,庄严、浑朴,于静穆中显示着佛的伟力.南北朝的佛教雕刻融合汉族知识分子的审美时尚,形成了褒衣博带秀骨清象的新风貌.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雕塑的鼎盛期,其成就首先表现在石窟雕塑上,如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造像.其雕刻手法流畅而娴熟,创造了完全民族化的造型风格,不仅体现着唐帝国博大、雄强的时代精神,同时也显示出唐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雕刻技艺.如果说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在造像上还是模仿印度,那么到了唐代的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像》,中国雕刻家的技巧已经圆熟,对佛像雕刻艺术的精髓有了深刻的理解.卢舍那佛像已经是中国化的佛像了. 《昭陵六骏》是唐太宗陵墓前的浮雕,与兵马俑一脉相承,《昭陵六骏》体现中国古代雕塑的现实手法,没有失实的夸张,没有虚化诡异的造型,这些雕刻同样显示出对自然和人的力量的肯定.此外,最能代表唐代雕塑艺术水平的还有那些真实生动的三彩俑和四川大足石窟.大足石窟中各种经变故事中的普通人物更为生活化,现实化,不少作品也完全可以被视为普通人的肖像. 世俗题材的增多和写实风格的发展是宋、辽、金时期雕塑艺术的主要特点,山西晋祠、山东长清灵岩寺、江苏直保圣寺彩塑,都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世人情态,有很强的写实性.辽代大同下华严寺的菩萨造像体态优美,神情含蓄,衣饰华美,大有唐塑遗风.此外小型泥塑,在写实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古代雕塑有一定局限性,中国的王宫贵族的帝王观和艺术观,与西方相比,同样是出于显威、歌功颂德的目的,中国的王宫贵族回避了直接塑造自己而采用了龙凤、狮子、麒麟等瑞兽以及仆人、军队、武士来烘托自己的伟大与神圣.同样,在佛教雕刻中,古代雕塑家最能发挥现实描写才能的只是罗汉,菩萨,观音,创作自由最为有限的是主佛. 古典雕塑可能很容易被人视为太旧,太传统,但笔者认为,尊重传统意味着承认艺术史的连续性,雕塑艺术需要不断创新探索,但任何创新都。

2.中国古代雕塑

雕塑分为雕和塑两个形式,一个是加法一个是减法,雕属于减法,难以把控,想达到形神兼备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塑就是加法,相对比较好掌握。古代工匠都是大师 ,加法永远比减法简单。

中国古代石雕是一个特殊的门类,从最初的产生到80年代初石雕被重视之前,每个时期的产物都有自己特定的风格,并且不会被后人复制。因为对于古人来说石雕永远是装载内心信仰的圣物。

一、两汉(神道时期) 两汉时期古人就地取材后随形雕,粗旷中不失点线面的提炼。为了省工用思想去提炼型的美是那个时期最大的特色,霍去病墓前马踏匈奴和石像生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还有一大批画像石的出土,也反映出了当时人们对形高度的概括,对视死如生的思想认识,对上古传说的继承和发扬。 二、魏晋南北朝(天堂时期) 这个时期由于佛教文化的普及和民族大融合,使的石雕主题更佳多样化、风格的多样化与技巧的纯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

此时的佛雕作品既有博大凝重之态,又不失典雅鲜活之美。 雕塑制作规模宏伟,数量巨大,艺术技巧有很大提高,佛教雕塑在这一时期居于主体地位,成就最为突出,它汲取借鉴外国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佛教造像中。

不同王朝和民族之间战争与融合的过程,也是不同文化体系和不同石雕风格的大融合过程,为隋唐时期的文化大一统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和文化基础。 这个时期是石雕的天堂时期,所有作品就如同天做之笔,神圣而不可侵犯。

三、隋唐(殿堂时期)艺术巅峰 中国隋唐时代在经历了延续约3个半世纪的分裂和动荡以后,重新得到统一和安定,进入一个政治经济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从而促使雕塑艺术的发展出现新高峰。 隋唐石雕融会了南北朝时的成就,又通过丝绸之路汲取了域外艺术的养分,雕塑艺术到盛唐时大放异彩,创造出具有时代风格的不朽杰作。

四、宋元时期(人间化时期) 宋元雕塑缺乏隋唐时期的宏伟规模和奔放气势,在写实手法的精雕细刻上却有所发展,宗教雕塑占重要地位,开凿石窟的风气已趋衰微,寺观雕塑仍具一定规模。由于宗教艺术进一步世俗化,神佛塑像中理想化成分明显减弱,现实生活气息则大大增强。

五、明清时期(世俗化时期)更接地气 明清的石雕沿着古代传统继续发展,呈现了定型化与世俗化。表现手法日趋民间化,形成了工巧而繁复、纤细、色彩亮丽的艺术风格。

题材也多元化从宫殿庙宇到民宅桌案,从造像与神碑到护子狮和拴马壮,无所不用其极。 审视古代石雕艺术不能用片面的时代喜好去审视美丑。

因为不同时代的先民在不同的文化体系和生产工具下,产生了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作品。随着文化的传播和交融题材也开始愈加丰富,多元化。

这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用综合性的眼光去审视历史遗留。 我们现在的时代是石雕艺术的末法时代,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用现代的审美去展示与陈列古代石雕遗留。

我们能做到完美的陈设就是我们这代人对古代先民最大的尊敬。 扩展资料: 据《龙》杂志6日报道,由北京龙源传统文化交流促进中心主办的2019首届“中国秦汉新城城市雕塑国际双年展”将于当地时间11日亮相威尼斯,并举办新闻发布会。

欢迎中外艺术家参与中国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 首届“中国秦汉新城城市雕塑国际双年展”是以雕塑为主要艺术载体的双年展,展会依托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意在丰富中国城市的公共审美需求,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彰显城市的文化内涵。

中国西咸秦汉新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周、秦、汉遗迹遍布,其中大秦帝国都城遗址和被誉为“中国金字塔”群的9座西汉帝陵廊道绵延雄陈,以汉帝刘邦长陵、刘彻茂陵、刘启阳陵久负盛名。 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使中国西咸秦汉新城承载了东方文明的灵根,映射着中华文明的源泉。

近些年来的城市建设中,西咸秦汉新城在2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创作了40多件大型雕塑作品。如《秦人的步伐》、《冰冻的水》等。

这些雕塑作品表现了古老城市厚重的文化传承和生生不息的发展新动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古代雕塑 中国西藏网-2019首届“中国秦汉新城雕塑双年展”新闻发布会。

3.中国誉为世界世界文化遗产雕塑

云岗石窟;它的艺术主体是东方体系的中华文化,但其身上也同时附着当时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以希腊文化为代表的西方体系和以印度为代表的次大陆体系,是举世公认的历史文化瑰宝和人类古代文明的结晶。

到处都可见到石佛、石菩萨、石人、石马、石刻等。在云冈石窟现存洞窟53个,1000多个佛龛,石雕造像5.1万余尊。

最大的佛像高17米,最小的佛像仅有2厘米,众佛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云冈石窟分为东区、中区和西区三个部分。

云冈石窟中除了以佛、菩萨为主的造像外,还有极为丰富的配饰,这些绚丽无比的配饰与奇伟庄严的佛像组成了令人无限神往的人间乐园和天国世界的幻境。 云冈石窟的佛像艺术是中国中原地区继承和发展秦汉传统雕刻艺术,又吸收融合印度佛像艺术的首批大规模工程。

它融汇了中外,并起到承先(秦、汉)启后(隋、唐)的重要作用,成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宝库,在世界文化上有着显著的地位。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南郊12公里处的伊河两岸。

经过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奉先寺大型艺术群雕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雕刻高踞于我国石刻艺术的巅峰,成为我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也成为唐朝这一伟大时代的象征。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但山高离地面只有142米,山的形状奇特,孤峰突起,犹如麦垛,因此人们称之为麦积山。它的开凿年代,大部分学者认为始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不断地开凿和修缮,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

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

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

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象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

克孜尔石窟 新疆克孜尔石窟是中国地理位置最西,是丝绸之路上一处举世闻名的佛教文化旅游胜地。 克孜尔石窟,开凿于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初叶。

公元1世纪,佛教自印度传入西域,逐渐流行并广为传播。位636f7079e79fa5e9819331333361303731于丝绸之路要冲的龟兹王国,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富庶的绿洲经济和安定的社会条件,与佛教艺术珠联壁合。

公元3至4世纪,由于龟兹王族的大力提倡,佛教进一步兴盛,使这里逐渐成为西域佛教的中心地之一。《晋书.西夷传》记载:龟兹城佛塔庙千所,拥有僧尼上万人。

众多寺院和其他佛教建筑修饰至丽,金碧辉煌。涌现出了佛图弥舌,鸠摩罗什等著名高僧。

龟兹佛教“道振西域,声彼东国”,名噪天下。在世界众多的石窟中,以克孜尔为代表的龟兹石窟规模最为宏大,保存最为完整。

敦煌石窟莫高窟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藏经洞(莫高窟第17洞)内藏有从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五、六万件,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

4.给我中国古代雕塑的资料

中国雕刻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古代先人们首先从石器的制做过程中,获得雕刻技术的训练,并孕育着雕刻艺术的才能和审美观念,又从陶器的制做中获得制做人物和动物的造型功能。

从事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工匠,在艺术表现的技法和手法上有其独到之处。他们利用最原始最简单的工具创作了圆雕、浮雕、透雕和阴刻技术,运用可雕可刻的材料,制做出具有欣赏方面的各种形象。

陶塑、骨雕和石刻是具有艺术表现特殊用途的器物。以雕塑艺术手法制做的古代人面像,在古代人类社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比较直观地再现了古代面貌,而且还反映了古代人的精神世界。许多陶塑、骨雕、石刻作品,通过古人的艺术创造,展现了高度的艺术技巧和艺术水平。

呈现出风格多样的艺术情趣。其中一些作品,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艺术造诣升华到超凡脱俗的程度。

原始陶塑、骨雕、石刻作品,多半带有原始宗教色彩,是古人一种社会需要。虽然至今我们还没有搞清楚原始宗教行为的许多细节,只能根据现在已经知道的民俗学、民族志方面的材料,初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但是,原始宗教曾经广泛地存在和流行的事实,已经在陶塑、骨雕、石刻作品中展现开来。有待于我们作深入和细致的探讨。

辽西地区,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红山文化女神庙、祭坛和各种有关女神的作品,一直在上古的西拉沐沦河和老哈河流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红山诸文化的崇拜意识,是一部神秘莫测的天书,它记述了古人对大自然奋斗的历程。 内蒙古赤峰地区出土有兴隆洼文化石雕女神像(距今八千年),赵宝沟文化陶塑女神像(距今七千年),红山文化陶塑女神像(距今五千年)。

雕塑的文化价值主要在 历史文化雕塑

5.雕塑的发展史

在原始社会末期,居住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原始人,已经开始制作泥塑和陶塑了。1975年,在陕西华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墓葬中发掘出一件陶制鹰鼎。它那精美的造型引起人们的赞叹。陶鹰鼎通高只有36厘米,但看上去显得威武而雄壮。

西方古代时期的雕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主要是为图腾、魔法和宗教服务。欧洲古典时期的艺术是一种在赤贫后产生的新的美术形式,这种美术形式给后来整个西方美术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经过漫长的历史,古希腊人辉煌的艺术文化尚留给我们一些建筑雕塑作品和壁画。在这些少量的作品中,仅论其中精美绝伦的人体表现,直到今天它也是难以逾越的高峰。

20世纪是一个色彩缤纷的时代,各种思潮和流派不断产生并流行,并波及整个世界,如立体派、表现派、未来派、超现实主义、流行主义、抽象构成和照象写实等等,不管这些流派的形式和主张有何不同,他们都是决裂于传统艺术的新形式。

扩展资料: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在人类还处于旧石器时代时,就出现了原始石雕、骨雕等。

在近代,尽管中国雕塑工匠与西方雕塑家在创作形式上极为相似,但是两者肩负的社会责任大相径庭。在中国,雕塑人员仍然是传统分工中的一员,其主要职责是为寺庙建筑塑像、为建筑雕刻石头。一方面,他们没有独立创作的自由空间。

另一方面,从表现对象、作品所处空间等方面来讲,他们的作品缺少介入社会现实的能力。而在西方,在"工作室"自由创作的雕塑能借助作品表达自己对社会的观察,作品力量丝毫不弱于同时代的画家。

接受各方定件、从中获利的西方雕塑,其作品则可以进入各种现代社会的公共空间,比如广场、街头、公园,其作品自然会引起公众关注。这也是西方雕塑与中国雕塑有何区别的另一个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雕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