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当代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 如何认识五四,就是如何认识当代中国

火烧 2022-01-19 05:22:45 1052
如何认识五四,就是如何认识当代中国 中国历史研究院举办的学习贯彻xj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青年座谈会现场(图源:「 ”中国历史研究院”)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
当代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 如何认识五四,就是如何认识当代中国

如何认识五四,就是如何认识当代中国  

中国历史研究院举办的学习贯彻xj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青年座谈会现场(图源:「 ”中国历史研究院”)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中国也已经走到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 在这个关键性时刻,中国尤需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作为标志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的五四运动,正是这样一个需要中国人不断回望的历史参照和坐标。 同时,如何评价和看待五四运动,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当代中国对自我历史方位的体悟与认知。5月8日,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办的学习贯彻xj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青年座谈会上,与会学者的观点颇具代表性,反映了一批站在中国史学研究前列的专家,尤其是80、90后学者对中国现代与传统、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思考。 一是以五四运动为切入口,如何看待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和文化问题。近年来,传统文化热不断升温,文化复古主义思潮有所抬头,舆论场出现了诸如「 ”五四运动造成传统文化断层”的说法,给文化思想领域带来了负面影响。厘清五四运动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十分必要。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兼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高翔看来,xj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这个问题作出了清晰回答。xj将五四运动定性为「 ”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强调五四运动「 ”猛烈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这就为如何正确看待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明确方向。 高翔表示,对待传统文化要有科学的态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的文化自信,只能从中国人民追求自由、公平、正义、进步、发展中去寻找,只有从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当中去寻找,不能从封建礼教中去寻找。gcdzg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捍卫者和发展者,继承的是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复古主义者。 二是以五四运动为坐标,如何看待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问题。回望五四,中华民族面临的是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四万万民众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 ”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的奋起抗争是中国对待外来压迫的悲壮选择。而今天,中国已经处于全然不同的历史方位。正如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历史研究》常务副主编周群所言,中国人民在gcdzg领导下,不断赋予五四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创造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 因为这种历史性飞跃,中国在如何看待与世界关系问题上有了全然不同的心境。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所思想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彭珊珊说,「 ”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为我们重新去审视中国文化在近代以来所遭遇的种种困境提供了自信和勇气,让我们可以不再囿于中西二元对立的固有思维定式、立足于本土语境,以平等、开放的心态去接续五四以来中国文化与世界的持续对话”;中国历史研究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史跨学科研究室副研究员邓超表示,「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不是老大中国的复兴,而是经过五四运动以来百年间否定之否定之后的复兴,是吸纳了一切人类文明精华之后的复兴”,「 ”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可以为我所用,经过价值重估和重建的中华文化也可以贡献给世界”……这样的观点,便是当代中国青年宽广国际视野,包容自信心态的点滴折射。(人民日报海外网 毛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