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诸葛亮躬耕地之争再升级 行者丨诸葛亮躬耕地:挖掘与改造

火烧 2022-06-12 22:44:01 1054
行者丨诸葛亮躬耕地:挖掘与改造 原标题:挖掘与改造(文/行者)有关诸葛亮躬耕地之争,其实无须多费笔墨,因为《出师表》写得如此清楚明白,“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文章的作者恰恰是诸葛亮本人,这个躬耕于

行者丨诸葛亮躬耕地:挖掘与改造  

原标题:挖掘与改造(文/行者)

有关诸葛亮躬耕地之争,其实无须多费笔墨,因为《出师表》写得如此清楚明白,“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文章的作者恰恰是诸葛亮本人,这个躬耕于南阳的断语当然具有最为肯定的权威性,是铁一般的的文字和历史性证据。除非诸葛亮本人再世,或者他玩一个历史性穿越,乘坐时光飞船,从当年的魏蜀战场来到一千多年后的当今,在襄阳诸葛亮广场或者某一个大学讲坛上宣布他过去的说法有误,应将南阳更正为襄阳,这我们只好认了,否则任谁巧舌如簧,也不可能撼动那个坚硬的事实。所以,笔者认为,躬耕地争辩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挖空心思找一些揣测之词,如说当年南阳管辖隆中之类,也没有逻辑上的说服力。南阳辖区再大也管不到汉水之南。襄阳说那种虚浮的喧嚣其实可以淡然对之,甚至可以无视它。

何况,南阳卧龙岗早已是个历史性存在,游客的目的是对诸葛文化的了解,一般不会受这个无聊争论的影响。当然,两阳之争倒可以成为讲解员的一个噱头,以引起游客一时的兴趣。

我觉得着力于诸葛亮文化的继承和改造更为实在,更为重要。卧龙岗新区这个庞然的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正在建设之中,这应该是南阳人继承发扬诸葛文化的一个里程碑性硕果。

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这些人所共知的主体精神之外,还应该把诸葛亮文化的其他侧面挖掘出来加以弘扬,如诸葛亮躬耕南阳时对天下大事的认识和把握能力,那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灵明般的智慧也是诸葛亮文化的重要遗产。这里不妨把《草庐对》引述出来。刘备问计,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富,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

从茅庐对这一篇短短的说辞可见,作者对当时的天下大势,对民心民望,对各地区的经济、地理,对各种军事力量的强弱消长和发展趋势,对军事将领们的个性、追求、才能和局限,了解之深刻、分析之深入,把握之精准、对其战略方向选择之正确,包括此战略方向的后果,这个后果的后果,一并托出,如同奕棋,他向前多看了好多步,且每一步都预测得相当准确,真的是不同凡响。如空谷足音,如黄钟大吕,一席话惊倒了刘皇叔,因此而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运行轨迹。这种胸襟和判断力绝非一般人所具有。可当时诸葛亮只有二十六岁。一个二十几岁的天才的年轻人,他是经过怎样的努力修养成这大海一样的胸襟和窥破天意的深邃智慧,他怎样收集信息、怎样判断和构思、怎样发现属于刘备的战略缝隙,最后提出非此不可以胜的战略方向,其种种的过程,值得有识者进一步挖掘整理。笔者想象,当年的诸葛亮会不会有一个小小的团队,他时不时派遣手下去各地游历以收集情报,进而,这位年轻的谋略家说不定会亲自往某些关键、险要之地一探究竟,以坐实自己的判断。

诸葛亮躬耕地之争再升级 行者丨诸葛亮躬耕地:挖掘与改造

而在蜀国后期,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判断显然有失准确,频频北伐,向强大的魏国用兵,导致蜀国的过早消亡。这是他的智慧有所退化,还是他的愚忠(凡是先主说过的就一定执行)所致?

另外如诸葛亮的法治思想甚为突出,《出师表》中有:“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很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思。诸葛亮严明执法为何不能大治?他的法律系统文明程度如何,这个法律系统和当时的执法环境是否适应?他的法律思想能否改造吸收到现代的法治思想之内?

我以为,经深入研究,可以把诸葛亮某些思想改造转化成为适合于当今社会的有益营养,为我所用,从而把诸葛亮的精神遗产发扬广大,以不负先生当年躬耕之辛苦。

2019年11月26日

作者简介:行者,本名王遂河。1954年生,1981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在《花城》、《人民文学》、《十月》、《中国作家》、《收获》、《山花》、《莽原》、《长江文艺》等杂志上发表短、中、长篇小说。作品结集有《行者小说自选集》、《浪游者》、《大化之书》、《美人市场》、《有关小说写作的几个问题》等,出版有长篇小说《非斯》、《爱谁是谁——一个青年艺术家的成长史》。曾被评为八十年代以来中青年小说家五十强,多次获得河南省优秀文学艺术成果奖。行者的小说具有强烈的超验性、先锋性和个性色彩,在南阳乃至全省、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

襄阳(4)益州(14)南阳(5)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