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对丁玲的评价 丁玲與沈從文之間發生了什么,為何丁玲後來宣布與沈從文斷交

火烧 2023-03-17 02:03:50 1053
丁玲與沈從文之間發生了什么,為何丁玲後來宣布與沈從文斷交 1933年5月,由於漢奸出賣,丁玲被特務綁架入獄。消息傳出後,一些知識分子由於害怕遭到當局報復,不敢揭露此事。唯有丁玲的好朋友沈從文,無懼無處

丁玲與沈從文之間發生了什么,為何丁玲後來宣布與沈從文斷交  

1933年5月,由於漢奸出賣,丁玲被特務綁架入獄。

消息傳出後,一些知識分子由於害怕遭到當局報復,不敢揭露此事。唯有丁玲的好朋友沈從文,無懼無處不在的白色恐怖,不僅撰文發在報刊上,為她制造輿論,同時還為營救她而四處奔走。可是後來,丁玲卻公開宣布與沈從文斷交,這是怎么回事呢?

(丁玲舊照)

丁玲和沈從文相識是在1924年。

那時,丁玲才到北京不久,是北京大學的一名旁聽生,那時她剛好20歲。

當時的丁玲,學業無着,又舉目無親。再加上弟弟也於這一年夭折,這些無不讓丁玲彷徨痛苦。在這樣的心境下,她結識了《京報》副刊的編輯胡也頻,通過胡也頻結識了同為湖南人的沈從文。

既是他鄉遇故知,又都是有文學理想的人。再加上胡也頻的緣故,所以丁玲和沈從文的友誼,建立得很快。

對於胡也頻和丁玲的戀愛,沈從文不僅是旁觀者,還是隨叫隨到的調解員。因此三人之間非常信任,關系也很親厚。一度,沈從文還受胡也頻和丁玲的邀請,同居於一所公寓之中。被當時的地攤小報,描繪成「 ”桃色的三角戀愛”。

丁玲個性灑脫,性格叛逆,素來不在意別人對她的描繪。因此這種「 ”同居”關系,一直到胡也頻和她結婚後,沈從文才因個人的原因搬離了公寓。

這之後,丁玲和胡也頻的婚姻,也曾亮起了紅燈。

事情要說到1928年。當時的丁玲,由於短篇小說《莎菲女士的日記》在文壇上開始嶄露頭角。她在創作小說之余,為了學習日語,通過朋友的介紹,認識了馮雪峰。

(馮雪峰舊照)

通過交流,丁玲發現馮雪峰有胡也頻不具備的穩重成熟,於是不可遏制地對馮雪峰產生了愛情。但同時,她又不能割舍胡也頻。為了抉擇,在她的建議下,三人在杭州租了處房子,住在一起。

胡也頻受不了這樣的生活,跑回上海,向沈從文傾吐苦悶。

作為好朋友的沈從文,自然百般勸說,希望他不要輕易放棄內心真愛。

最後,胡也頻在沈從文的勸說下,又回到了丁玲身邊,並再次向丁玲表白了深厚的愛意。

也許是被胡也頻的行為打動,也許是馮雪峰太過冷靜。總之,馮雪峰最終退出了這場戀愛,而胡也頻和丁玲也重歸於好。

這之後,胡也頻和丁玲返回上海,和沈從文一起創辦了《紅黑》雜志,圓了一直想要自己辦刊的夢想。

不過,此時三個人的想法卻出現了分歧。

胡也頻很快就加入了左翼聯盟陣營,成為魯迅麾下的一員斗士。

丁玲對胡也頻是欣賞的,同時她也加入了左翼聯盟。

然而,沈從文雖然欣賞胡也頻志士一般的精神,但是他卻又為胡也頻激進的行為擔心不已。他自己則希望安心文學創作,所以加入了自由派。

對於沈從文的選擇,丁玲是鄙夷的。

不久後,胡也頻在參加一個地下組織會議的時候,被特務抓捕。

(胡也頻舊照)

沈從文得知後,立刻為營救胡也頻四處奔走,並且還幫助丁玲及母親到獄中探望胡也頻。

在左聯作家們看來,自由派的作家是膽小懦弱,因此少不了對他們多有攻擊。不過,在正義心及同情心的驅使下,在營救胡也頻等人的問題上,他們非常同心。連蔡元培、胡適等人,都紛紛加入了營救的隊伍。

大家一方面大寫評論,制造輿論,同時又到南京政府聯名請願,希望當局能釋放胡也頻等人。

誰知,當局見知識分子和名人都來說情,卻反而槍殺了胡也頻等人。

胡也頻犧牲的消息,是沈從文告訴丁玲的。

对丁玲的评价 丁玲與沈從文之間發生了什么,為何丁玲後來宣布與沈從文斷交

丁玲聞聽噩耗後,出奇的冷靜。她撫着才​出生兩個月的兒子說,她以往只想做個有名的作家,但是她發現她錯了,投身革命,才是最重要的道路。

1932年,由於第二任丈夫馮達的出賣,丁玲被捕入獄。

當時的白色恐怖無處不在。許多人為了明哲保身,對丁玲被捕一事推諉不知。

沈從文卻不顧性命之憂,再次為營救丁玲四處奔走。

當時,為了不讓丁玲不到2歲的兒子受到當局迫害,沈從文情急之下,把他送回湖南老家丁玲的母親身邊,然後再匆匆趕去武漢大學上課。結果,因為錯過了上課時間,遭到學校開除。

沈從文顧不上申辯,便在報刊上先後發表了《丁玲女士被捕》及《丁玲女士失蹤》,為獄中的丁玲鳴冤叫屈。

但是不久後,有傳聞說丁玲已經被殺害。沈從文非常悲痛,於是他為盡朋友誼為丁玲寫了一本傳。

沒想到兩人到了桑榆暮景的年紀,丁玲卻因為這本傳記,與沈從文反目。

(沈從文舊照)

據丁玲說,沈從文在傳記中,以其獨有的低級趣味和俗氣的眼光,歪曲和丑化了她的個人形象。

丁玲不僅對傳記不滿,她對沈從文的評價,也很不客氣,直說他是「 ”貪生怕死的膽小鬼,斤斤計較個人得失的市儈。”並宣布與沈從文斷交。

那么,丁玲為何會在多年之後,與沈從文反目呢?

這還要說到丁玲被捕後,幾經周折才恢復自由的事。

當時,丁玲的母親曾告訴她,說她在獄中時,沈從文曾回過湖南。

丁玲的兩個朋友拜訪沈從文,邀請他一同看望丁玲的母親,結果沈從文拒絕了邀請。那兩個朋友因此認為,沈從文是害怕受到牽連,要和丁玲劃清界限,所以他們拜訪丁玲母親時,忿忿地將此事告訴了丁玲母親。

另外,馮雪峰當時想保釋丁玲,於是找到沈從文,希望他能出面做這件事。這同樣遭到了沈從文的拒絕。

這兩件事,讓丁玲讓為沈從文就是害怕受政治立場的牽連,所以才不顧她這個朋友的安危。於是她在心里認為,沈從文是個偽君子。也就是從那時起,他們之間的友誼,出現了巨大的裂痕。

之後,丁玲奔赴延安,成為革命根據地的積極知識分子,並且還寫下了《太陽照在桑干河上》等具有高度革命色彩的小說。

建國後,丁玲在文學界的地位也極受尊崇。

然而一貫寫鄉土文學的沈從文,卻遭到了批判,成為文壇的邊緣人。

身份上的不對等,再加上當年對沈從文的誤會,還有沈從文在傳記中把丁玲寫得讓丁玲不高興,種種原因,終於讓丁玲向沈從文口誅筆伐。

對於丁玲的批評,沈從文選擇了隱忍,不作回應。

他們之間究竟發生了什么,互相是誤會還是事實,這個恐怕還需要後人進一步研究吧。

(參考資料:《丁玲傳》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