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高一上册期末数学试卷 急需高一上学期人教版政治历史期末测试题

火烧 2021-09-14 01:59:40 1069
急需高一上学期人教版政治历史期末测试题 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高一历史试题(第一卷)班级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一、 单项选择题

急需高一上学期人教版政治历史期末测试题  

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

高一历史试题

(第一卷)

班级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

5分,共60分)

1.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的观点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它(1)未认识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残酷性(2)只看到“船坚炮利和科技文明”(3)夸大殖民主义传播文明的作用(4)贬损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A.(1)(2)(3)(4) B.(1)(2)(4) C.(1)(2) D.(3)(4)

2.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

A.革命任务转化为推翻封建王朝 B.革命的主要目标是驱除外国侵略者

C.中国人民肩负着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 D.中国资产阶级开始领导革命

3.《南京条约》被迫开辟的通商口岸,主要包含的地区有

A.长江口南北诸省沿海地区 B.长江口以北沿海地区

C.长江流域沿岸地区 D.长江口以南沿岸地区

4. 两次鸦片战争相同的战区是在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广东沿海地区 C.京津地区 D.台湾北部

5.《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土地公有和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之所以是一种空想,主要是因为

A.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实现平均分配是不可能的

B.当时军事斗争紧张,不具备实施该理想的社会客观条件

C.农民领袖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决心

D.太平天国运动使其理想社会失去了实施的可能性

6.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开眼看世界的着眼点主要表现在

A.军事技术方面 B.历史地理方面 C.社会制度方面 C.思想文化方面

7.出现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要区别是

A.阶级立场不同 B.对农民革命的态度不同

C.对社会制度认识不同 D.对西方先进科技的态度不同

8. 由私人投资创办的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

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

高一上册期末数学试卷 急需高一上学期人教版政治历史期末测试题

C.戊戌变法运动期间 D.清末“新政”期间

9.日本在《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取得的相同的侵略权益是

A.公使进驻北京 B.在战略要地驻扎军队

C.割占大片土地 D.取得巨额赔款

10.早期维新思想和鸦片战争后初期的新思想的主要不同是

A.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 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

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道路

11.促使维新变法运动迅速掀起的主要动因是

A.甲午中日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市场较为广阔

12.义和团被清政府先利用后镇压,导致这一结局的根本原因是

A.义和团只是人民群众自发的斗争 B.西方列强对清政府加以胁迫

C.清政府的背信弃义 D.义和团本身对中外反动势力认识模糊

13.帝国主义国家始终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的出发点是

A.反对中国成为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B.临时政府存在不会长久 C.临时政府不承认列强在华特权 D.帝国主义严守中立

14.《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国民主体”。

在当时,其本质意 义是

A.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利 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D.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

15.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清帝下诏退位 D.《临时约法》颁布

16.近代中国以中华民国纪元开始于

A 1910年 B 1911年 C 1912年 D 1913年

17.武昌起义后不久开始的“南北议和”所反映的问题是①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②袁世凯采取了反革命两手策略③立宪派、旧官僚同袁世凯妥协④革命党人软弱无力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8.1905-1907年,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中心问题是

A.要不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 B.要不要彻底地反对封建制度

C.要不要保留封建君主 D.要不要反对帝国主义

19.以下对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的是组成责任内阁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 于1913年春改组 C.取代孙中山在同盟会的领导地位 D.壮大革命力量,以推翻袁世凯军阀统治

20.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是

A广州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镇南关起义

21.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将内阁制改为总统制,其目的在于

A.进一步完善内阁制 B.仿行欧美政治制度

C.缓解国内舆论压力 D.为实现独裁提供法律保证

22.护国运动中,梁启超、蔡锷等人的反袁斗争与孙中山的反袁斗争在客观上形成了同盟,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矛盾日趋解除 B.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C.双方已结成同盟 D.双方的政治观点已趋于一致

23.北洋军阀和晚清政府统治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A.政权性质不同 B.统治方式不同

C.人民的权利不同 D.对列强态度不同

24.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呈现不平衡的趋势,重工业发展缓慢,轻工业发展较为迅速,其原因不包括

A.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

B.轻工业的风险系数没有重工业大

C.中国缺乏发展重工业的资源

D.轻工业与百姓生计息息相关,销售市场较为广阔

25.民国初年,与“民主共和”并存的社会思潮是

A.实业救国 B.民主科学 C.君主立宪 D.收回利权

26.“德先生和赛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学术上和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对这一口号的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坚持以民主和科学为救国理论

B.有利于中国科技的发展

C.体现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愿望

D.“德先生”是指科学,“赛先生”是指民主

27.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A 宣传“科学与民主”思想 B提倡白话文

C宣传马克思主义 D举办教育

28.陈独秀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

……孔教与共和乃相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在这里陈独秀从政治上揭露了

A.北洋军阀与民主政治的尖锐对立 B.尊孔复古与民主共和的绝不相容

C.传统道德与君主专制的相互依存 D.尊孔思潮与帝制复辟的内在联系

29.新文化运动前期的领导者与同一时期的孙中山等革命家相比,其共同的缺点是

A.忽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B.对封建主义势力妥协

C.对帝国主义分子妥协 D.未同封建军阀作斗争

30.gcdzg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有(1)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3)加入共产国际(4)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

A (1)(2)(3) B (1)(2)(4)

C (1)(3)(4) D (2)(3)(4)

31.近代前期,新旧思想进行过几次激烈论战,结果是新思想流传日广,旧思想的信仰者日减,其原因

A.新思想是正确的,旧思想是错误的

B.新思想顺应了历史潮流,旧思想违背历史潮流

C.新思想符合中国国情,旧思想不符合中国国情

D.新思想所代表的阶级人多,旧思想所代表的阶级人数少

32.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指出“共产党员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

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建立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

作出这一决策的客观依据是

A.中共的最高纲领 B.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

C.gcdzg的革命性、阶级性 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的教训

3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五四运动的爆发,gcdzg的成立,它们最重要的基本条件是

A.中国无产阶级队伍成长壮大 B.俄国十月革命影响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D.中华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34..“自从有了gcdzg,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这里的“新”主要指①有了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②中国人民有了新的奋斗目标③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纲领④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5.黄埔军校最显著的办学特点是

A 学员在军事斗争实践中接受锻炼 B共产党员负责政治工作

C把政治教育同军事训练放到同等地位 D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36.第一次国共合作,gcdzg帮助改造国民党的目的是

A.把国民党改造成为革命的资产阶级政党 B.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农工阶级的政党

C.把国民党改造成为领导民主革命的政党 D.把国民党改造成为统一战线的政党

37.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的原因是(1)国民革命军歼灭了陈炯明的势力,统一了两广(2)国民政府建立了国民革命军(3)有省港工人和广东农民的支持(4)得到冯玉祥国民军的支持

B.甲午中日战后民族资产阶级妥协求和政策

C.马尾海战清军失败

D.清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

38.国民革命军北伐后,中国人民收回汉口租界的直接原因是

A英国军队制造了“万县惨案” B帝国主义者制造了“南京惨案”

C英国军队制造了“一三惨案” D俄国军队制造了“一三惨案”

39.国民党右派为什么敢于发动反革命政变(1)江浙财阀答应给予经济资助(2)青红帮答应解除工人武装(3)帝国主义鼓励他们迅速行动(4)张作霖配合杀害李大钊等

A (1)(2)(3) B (1)(2)(4)

C (2)(3)(4) D (1)(3)(4)

40.北伐战争的最大成就是

A.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完成了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推动了全国工农运动的发展 D.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二、材料题(共23分)

4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可须臾缓。

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赌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请回答:

(1) 结合两段材料,说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内容是什么?孙中山为什么主张进行这三种革命?

(2) 结合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以什么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他想以此解决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42.(8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二 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既由商人罢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

----------《淞沪护军使卢永祥电》

材料三 6月3日以后在学生要求下,上海商人罢市。

商店门上贴着“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等揭帖。

材料四 运动期间,浦东一带码头工人“全体一致表示,凡遇日本船只抵岸,不为起货,并分发传单,劝导各码头劳动界切实进行”。

回答:

(1) 阅读材料一,可看出这是哪次运动的宣传材料?概括学生的基本主张。

(2)阅读材料二,可看出北洋政府最担心的是什么?

(3)阅读以上材料,分析这次运动后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4)这场运动与我们今天哪个节日有关?今天我们纪念它有何现实意义?

43.(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

(五)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中国革命之需要。

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gcdzg须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gcdzg中央执行委员会亦曾感此必要,遵行此决议。

------中共“三大”决议

材料二 我们希望社会上革命分子,大家都集中到中国国民党,使革命运动得以迅速实现;同时希望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外力及专力军事两个旧观念……以树立国民革命之真正领导地位。

-----中共“三大”宣言

材料三 gcdzg加入本党……在于灼知中国今日军阀与帝国主义勾结之现状。

并非国民党革命无由打破;而国民革命,惟本党负的历史的使命,非加入本党,无由为国民革命而尽力,且当国民革命时代,一心一德,为本党之主义是从;其原有之共产主义,固不因之抛弃,而鉴于时势之关系,初不遽求其实现,与本党主义亦无所冲突。

-----国民党中央训令(1924年8月)

材料四 我们参加民族运动,是为了全民族的解放,并且为了无产阶级自身的利益,决不是为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若是忘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阶级革命之准备,而沈(沉)溺在资产阶级性的民族德谟克拉西运动中,便遗无产阶级不容易挽救的大害,并且足以减少民族革命之革命性。

----中共“四大”决议(1925年1月)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材料二 ,中共与国民党合作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2) 材料三中,哪些结论不正确?结合材料2、4的有关内容加以说明。

(3) 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国共合作实现后是否消除了政治分歧?为什么?

三、问答题(共17分)

44.(9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业,

得到一次发展机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1)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原因是什么?

(2)短暂的春天是如何体现的?

(3)这一期间,民族工业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45.(8分)为什么说国民大革命失败了?其失败的主观原因包括哪些?从中可以得到什么教训?

只有历史的,政治我再找找,因为我是高一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