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十大将军 中国十大元帅和十大将是按照怎样的标准来评选的?
中国十大元帅和十大将是按照怎样的标准来评选的?
中国十大元帅和十大将是按照怎样的标准来评选的?
一九五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在中南海怀仁堂,md授予dz等十人元帅军衔;ze授予粟裕等十人大将军衔。中国军队著名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由此确立。
从那时起,人们对这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就有了说不完的话题。人们谈论最多的一点就是
,他们中的一些人是否具备享有这种殊荣的功绩和能力。
从这些风云显赫的人物的履历和当时各自担任的职务,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授衔的决策受
到了几个因素的制约:
一、名额有限;
二、各人当时的职务。
三、各人资历在党内军内的深浅。
四、各人的军事业绩。
五、领袖人物对各人的好恶。
六、军内各个派系的平衡。
这六个因素中,第一点是数量因素,没有变通的余地,从双“十”这个数字就可看出这
一点了;第五点的作用最小,md不会把复杂的人际关系通过军衔完全表现在公众面
前;第二、三、四点主要体现在排名坐次上。而作用最大的是第六点。
中国军队的山头派系是历史上形成的,虽比不上老蒋的国军那么根深蒂固和明目张胆,
但也总是一块心病,在中国传统的背景下,共产党人也难以免俗。
军内大的派系基本上是红军时期的三个方面军、南方三年游击战加上陕北方面;抗战中
的八路军、新四军;解放战争中的五个野战军,这几大派系直接影响到了元帅和大将的
授予与否。至于其他几个小的派系,对最高级的军衔授予不起作用,加上历史、人员种
种因素错综复杂,在授上、中、少将时都顾不上平衡了。
在此先将几个小派系略作交代,算是主题之外的一点逸事。
海南岛琼崖纵队。历史最长,几起几落,最高指挥员几易其人。幸存的最高指挥员冯白
驹授中将军衔。
东江纵队。抗战时中共在华南的唯一武装,四六年从深圳大鹏湾北撤,改编成为华东野
战军两广纵队。司令员曾生是学生出身,三六年入党,资历太浅,仅获少将军衔。
黔桂川滇边区纵队。解放战争时中共在西南的唯一武装,曾是首先直接支援卢汉发动云
南起义的共军部队。这支部队历史最短,默默无闻,没有产生将军,今天很少有人知道
在军史上有过这样一支孤军。
东北抗日联军。名声最大,结局却最惨,退到苏联的各支游击队只能编成一个旅。幸存
的第二军军长周保中解放战争时任辽东军区副司令,授中将军衔。
新四军第五师。名义是新四军,实际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长期“孤悬敌后”。抗战胜
利后曾改编为中原野战军,是几支独立部队中最大的一支。“中原突围”后分别编入西
北、晋冀鲁豫、华东各野战军。授衔时原五师的旅级指挥员有两名中将,团级指挥员有
几名少将。师长兼政委ln脱离军界,师级指挥员仅参谋长刘少卿授衔时有军职,而
他由于别的因素只获少将军衔。
决定元帅和大将人选时,还有一个很少有人想到的干扰因素,即国军的“投共”将领。
当时陶峙岳、陈明仁、董其武、廖运周等人都有军职,必须授衔。而比他们地位更高的
国军将领如何安排?当时曾有动议授傅作义大将军衔,但比傅地位更高的程潜、龙云、
卫立煌等人这时候都在人大国防委员会里。最后实在无法平衡,只好“一刀切”,这几
位国军的高级将领均未授衔。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人选的决定过程拖了很久。五三年贺龙率祖国慰问团赴朝,
在对志愿军高级将领的一次讲话中评论过军衔制,并以诙谐的口气透露:“军委已内定
兄弟我为一名元帅了。”可见那时对人选已酝酿了一段时期了。而直到朝鲜战争结束了
两年之后,人选才最后确定。
在几大派系中,原红一方面军和八路军的势力最大,二十个人选中有三分之二属于这一
派系或有极深渊源。陕北方面最弱,仅有大将一人。
分别看看显赫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就可明了其中的微妙所在了。
dz,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第一把元帅交椅非他莫属。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
特殊,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要说明这一点,因内容太多,本文的篇幅不够,当
另外写一篇专论。
ph,在军史上的地位仅次于dz,授衔时是军委工作的主持人,又是第一野战军的
代表。尽管他军事业绩上有胜有败,但从平江暴动到朝鲜停战,一直在第一线从事战斗
指挥,这一点全军无人可比。他的军事造诣并不出色,但二十多年身经百战的资历足以
使他傲视群雄,位列元帅第二理所当然。
bl,第四野战军的代表,十大元帅中他的战绩和指挥能力都堪称第一。但他在十人中
的资历倒数第二,位列第三是由于当时他是十人中除dz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
刘伯承,第二野战军的代表,军事生涯仅次于dz。他在军事指挥和学术上都有很高的
成就,对中国军队正规化的影响最大。白崇禧称他是“共军第一号悍将”,而md对
他则别有看法。授衔时刘伯承在党内军内已无实权,位列第四的原因一是因他的资历,
二是他在军中人望甚高,三是md不会将他对刘的看法公开化。
贺龙,借助南昌暴动总指挥和红二方面军总指挥的资历成为元帅。他未受过正规的军事
教育,军事造诣和战绩没有任何出色之处。他创建红二军团时有很强的封建宗族色彩,
在十年间洪湖苏区仅能自保,谈不上发展。后人往往将此归罪于夏曦洪湖肃反,其实鄂
豫皖苏区的肃反比洪湖苏区更为严重。抗战时一二零师是八路军的三个师中力量最弱、
战绩最小的,长期担任预备队的角色。贺龙解放战争时仅任晋绥军区司令这一兵团级的
职务,建国后任体委主任。但如仅就表象认为贺龙一无是处也不客观,授衔时他在军委
中位置仅次于ph和bl,庐山会议后他更担任了军委第二副主席,成为md牵制
bl的首要人物,六五年取消军衔制就出自他的手笔。
陈毅,一身代表着南方三年游击战、新四军、第三野战军三个派系。他是半路出家从军
的文人,军事造诣有限。抗战以来他指挥的较大战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要依赖粟裕。
但他在军中的资历和地位,以及他与md、ze、dz等人的历史渊源,而使得这
三个派系的代表人物只能是他,不可能是粟裕。
罗荣桓,众所周知他是政工元帅,代表着政工在军中的地位,意味着中国军队所特有的
中国特色。在十大元帅中他的资历最浅,二七年入党,从未担任过战略方面的最高职。
同时他又是十人中学历最高的,上过大学。
徐向前,同贺龙类似,借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身分成为元帅。他的资历仅高于bl和
罗荣桓,在黄埔一期毕业生中原是不被看好的人物。他的军事业绩最显著之处是曾指挥
过一度是红军中最强的红四方面军。但自从指挥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全军覆没后,再不曾
有过值得一提的战绩。解放战争时他仅任兵团司令,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攻克了太原。
由于红四方面军这一派系人数众多,必须在元帅中有代表人物,曾为总指挥的徐向前就
是最佳人选了。
聂荣臻,华北野战军的代表。尽管他曾在黄埔军校任职,但实际也没有受过系统的军事
教育。他指挥华北野战军同傅作义对峙三年,没有出色的战绩。他一生的军事业绩中,
凡辉煌之处往往与bl有关:红军时期他是红一军团政委;抗战开始时他担任一一五师
副师长;平津战役又是东野与华野联合作战,以至于北京军事博物馆的一位创作员曾经
说过:“要想写好《聂传》,先得搞好《林传》。”
yj,没有派系背景,没有实际战绩。由于在十人中名列最后,容易诱发人们揣测。
实际上,因上述几个因素的制约,除他之外找不出别人能平衡这个位置了。确定yj
为元帅在于他的特殊地位和资历,从北伐直到建国,他一直充当着“中共军方在政坛上
的代表”这一角色,除他之外党内军内再无他人有这种特殊地位了。而在资历方面,他
的军事生涯仅次于dz和刘伯承。自云南讲武堂毕业后,他在粤军中长期担任高级幕僚
的职务,当他协助老蒋率黄埔学生军第一次东征时,bl还没进黄埔的大门呢;长征中
他一度接替刘伯承任红军总参谋长;解放战争三年,他又任总参谋长直至建国。在重大
历史事件中,他两度扮演了微妙的角色。二七年七月他向贺龙、叶挺通报朱培德的动态
而直接引发了南昌暴动;三五年过草地时他的作为又导致了红军的公开分裂。且不说他
在以后的岁月中,对粉碎“四人帮”和华、邓之争所起的微妙作用了。至于他本人军事
造诣与指挥能力如何,历史没给他机会证明。
从十大元帅的各人背景看,哪一个都动不得,十大将换谁上来都会引发新的不平衡。
再看看十大将的人选,派系平衡的因素减弱了,而当时职务的因素加强了。
粟裕,他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bl。而他长期是以
陈毅的副手身份指挥作战,建国后任过短时间的总参谋长一职,授衔时却不在这一重要
位置上,而且他的资历只能够和罗荣桓相比。陈毅代表新四军和三野的元帅地位已定,
粟裕只能委屈了。至于粟裕争当元帅的传说是站不住的,那是人们根据他的战绩和位列
大将首席而产生的臆测。四八年中央军委曾计划将粟裕指挥的华野外线兵团即苏北兵团
扩编为华中野战军渡江作战,而将华野的内线兵团即山东兵团升级为华东野战军。这一
计划本以明令发表,许世友、谭震林、刘少卿指挥的山东兵团已使用华东野战军的名义
达三个月之久。而正是由于粟裕本人的反对,这一计划才撤销。同时,粟裕还坚决主张
已到中原的陈毅继续兼职华野司令。可见,粟裕放弃了成为方面大军主官的机会,很难
认为到授衔时他会再争执一番。
徐海东,陕北方面的代表,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派系平衡的典型。红军长征时除了三个
方面军外,还有一只独立长征的部队最先到达陕北,即红二十五军,徐海东是这只部队
幸存的指挥者,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后,徐海东任军团长。斯诺所写《西行
漫记》中曾提到,蒋介石称徐海东为“文明的一大害”。由于在战争中肺部负过重伤,
他在抗战开始不久后就已不能工作,一直处于疗养状态,直至七零年去世。陕北方面的
代表人物刘志丹阵亡,高岗自杀,徐海东是这一派系中的最高人物了,而且他为人一向
正直和善,与世无争,授他大将不会引起不平衡。
黄克诚,第四野战军的代表。他的战绩、资历与别人相比有值得商榷之处,但是他当时
的职务是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这一点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陈赓,第二野战军的代表。二野参谋长李达是三一年宁都起义才参加红军的,尽管军事
造诣很高,但资历不足以为二野的代表人物。陈赓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均是中流,而他的
名气甚大,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著名的“黄埔三杰”中,蒋先云战死,
贺衷寒去了台湾,陈赓是硕果仅存了。
谭政,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与元帅中罗荣桓的情况一致,是大将中政工方面的代表,
同样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色,与派系平衡无关。
萧劲光,第四野战军的又一代表。海军司令的职务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在所有
元帅和大将中只有他在苏联进修过海军业务。在资历方面,只提一点就够了。当年江西
苏区党内斗争中有一顶帽子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做“萧劲光式的右倾机会主义”。
张云逸,除粟裕外第三野战军的又一代表,几乎可认为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因他的资历
而来的。大将中他的年事最高,是唯一参加过护国讨袁的。广西百色起义时他任红七军
军长,在dp离队后他率红七军艰苦转战进入中央苏区,任红军副总参谋长。抗战和
解放战争时他在华东方面的军职一直高于粟裕。叶挺任新四军军长,他任参谋长兼第二
支队司令;陈毅任军长,他任副军长;华野成立,他又先后任过副司令兼参谋长。这些
职务大将中无他人可比。
罗瑞卿,华北野战军的代表。他的军事业绩和指挥能力都很一般,资历也不出众,是有
争议的人物。而他当时的职务为公安军司令兼公安部部长,工作性质特殊与最高层直接
相关,md对他颇为赏识,是党内军内正在上升的人物,庐山会议后也正是他接任了
黄克诚总参谋长和军委秘书长的重要职务。
王树声,红四方面军的代表。与元帅中徐向前的情况一致,尽管王树声战争中没有骄人
战绩,甚至在解放战争中的职务低于多数大将,但他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仅此
一项足以保证他的大将军衔。授衔时他的职务与陈赓相同,都是国防部副部长。
许光达,做为红二方面军在大将中的代表人物列名最后,也是十大将中争议最大的人。
他的职务、资历、战绩明显低于其他的人,而且在红军中仅担任师长,对红二方面军的
代表性都嫌不足。由于红二方面军产生的高级将领本来就少,参谋长李达因资历有限而
排除在大将之外。而曾担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萧克,本是最有资格的人选,但他在
长征时支持过zg的路线,又与此时主持军委的ph水火不容,加上他当时训练总
监察部副部长兼陆军训练部部长的职务较低,故而没得到大将的位置。授予许光达大将
军衔的重要因素在于,中国当时在借助苏联建立自己的装甲兵,为了对等谈判,中国的
装甲兵司令应与苏军的军衔相同。作为装甲兵司令的许光达也就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大将
军衔,在各兵种的主官当中成了特例。
综合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的每个人的情况来看,授衔时多种因素都在起着作用,既不是纯
粹的“论资排辈”,也不是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党内军内多年来战争历程和人事
变迁的综合平衡。站在今人的角度上,尽可以对他们每个人品头论足,但如果从授衔时
的历史环境出发,相信这二十个人堪称是“最佳组合”了。
一九五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在中南海怀仁堂,md授予dz等十人元帅军衔,十大元帅原来是这样排名的。授衔时多种因素都在起着作用,既不是纯粹的“论资排辈”,也不是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党内军内多年来战争历程和人事变迁的综合平衡。 十大元帅的排名1、dz元帅1955年授十大元帅时为第一名。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 md曾称他是“红司令”,并说,“朱毛,朱毛,我是你身上的毛啊!” 十大元帅的排名2、ph元帅授衔时是军委工作的主持人,又是第一野战军的代表。在军史上的地位仅次于dz。但从平江暴动到朝鲜停战,一直在第一线从事战斗指挥,这一点全军无人可比。 十大元帅的排名3、bl元帅是第四野战军的代表,位列第三是由于当时他是十人中除dz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战绩和指挥能力都堪高。 十大元帅的排名4、刘伯承元帅是第二野战军的代表,军事生涯仅次于dz。他在军事指挥和学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位列第四的原因是因他的资历,在军中人望甚高, 十大元帅的排名5、贺龙元帅是南昌起义总指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授衔时他在军委中位置仅次于ph和bl。 十大元帅的排名6、陈毅元帅在军中的资历和地位高以及他与md、ze、dz等人的历史渊源。曾任新四军军长。 十大元帅的排名7、罗荣桓元帅众所周知是政工元帅,代表着政工在军中的地位(同时是十元帅中学历最高的,上过大学)。 十大元帅的排名8、徐向前元帅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资历仅高于bl和罗荣桓,红四方面军代表人物。 十大元帅的排名9、聂荣臻元帅是华北野战军的代表。他一生的军事业绩中,凡辉煌之处往往与bl有关。 十大元帅的排名10、yj元帅在于他的特殊地位和资历,在资历方面,他的军事生涯仅次于dz和刘伯承。在重大历史事件中,他两度扮演了微妙的角色:二七年七月他向贺龙、叶挺通报朱培德的动态,而直接引发了南昌暴动;三五年过草地时他的作为又导致了红军的公开分裂。
跪求中国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照片
:image.baidu./i?ct=201326592&cl=2&lm=-1&tn=baiduimage&pv=&word=%CA%AE%B4%F3%D4%AA%CB%A7%C5%C5%C3%FB&z=0&fm=rs1
:image.baidu./i?ct=201326592&cl=2&lm=-1&tn=baiduimage&pv=&word=%D6%D0%B9%FA%CA%AE%B4%F3%D4%AA%CB%A7%CA%AE%B4%F3%BD%AB&z=0&fm=rs2
中国十大元帅十大将的相关故事
1、元帅——dz(1886-1976)四川仪陇县人
[align=center][img]:cul.beelink../20060303/pl06030308.jpg[/img][/align]
dz,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第一把元帅交椅非他莫属。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dz字玉阶,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少年下田劳作并读过私塾,20岁时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毕业后回县城当了体育教员。看到社会黑暗和时局动荡,他徒步跋涉三个月到昆明,考入由留学日本成为“士官三杰”之一的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在讲武堂中,dz参加了反清革命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 dz毕业后,在滇军中由少尉排长干起,在讨袁和军阀混战中一直升至少将旅长,名震川滇。当时他与别的将领不同,对黩武争权深感厌倦,喜好音乐,在家中广泛接纳青年军官及学生,并读过《新青年》等杂志。
1921年,dz主动离开月收入大洋数以千计的军界,外出学习。翌年,dz到上海见到孙中山,提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他又见到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一个旧军队的将军想入党,这使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大感惊讶,尽管鼓励dz追求进步,却未同意。
1922年秋,dz乘船赴欧,到德国学习战术,并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在那里,他见到了。翌年,经介绍加入了。1925年,dz又入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并在军训班学习。在那里,他提出回国后如打不赢就上山,令苏军的教官惊讶。 1926年dz回国后,利用旧关系到川军、滇军中动员北伐,并秘密做的工作。1927年南昌起义时,dz率领滇军教育团一部参加,任第九军副军长。起义军南征潮汕失败时,他在危境中率领“铁军”余部近千人进入粤北、湘南,于1928年4月走上井冈山与会合,建立了红四军并任军长,成为全国第一支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
1930年,dz成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翌年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此后几十年间,“总司令”在党内成为dz的代称。在红军长征时,他有时也担负具体作战指挥。
抗战初期,他率八路军总部前往太行山前线。1940年回延安后,因年纪已大,主要协助指挥全局,不过1947年攻克石家庄时他曾亲临前线指挥。
建国后,dz先后任国家和党的副主席、人大委员长,1955年授十大元帅时为第一名。
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不同意给ph那样定性,被有人说成年老糊涂。“文革”初定bl为接班人时,他不表赞成,1975年又率先揭发qj,可见心底如明镜。 1976年7月,dz以90岁高龄去世。曾称他是“红司令”,并说,“朱毛,朱毛,我是你身上的毛啊!”
2、元帅——ph(1898-1974)湖南省湘潭县人
[align=center][img]:cul.beelink../20060303/pl06030311.jpg[/img][/align]
ph,在军史上的地位仅次于dz,授衔时是军委工作的主持人,又是第一野战军的代表。尽管他军事业绩上有胜有败,但从平江暴动到**停战,一直在第一线从事战斗指挥,这一点全军无人可比。他的军事造诣并不出色,但二十多年身经百战的资历足以使他傲视群雄,位列元帅第二理所当然。
3、元帅——bl(1906-1971)湖北黄岗县人
[align=center][img]:cul.beelink../20060303/pl06030312.jpg[/img][/align]
bl,第四野战军的代表,十大元帅中他的战绩和指挥能力都堪称第一。但他在十人中的资历倒数第二,位列第三是由于当时他是十人中除dz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bl原名林育蓉。湖北省黄冈县人。一九二三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五年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一九二七年在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连长。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营长、团长,第一纵队司令员,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红军大学校长。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指挥了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司令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第七届中央委员,第七、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副主席。
“文化大革命”中与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结成反革命集团,同qj反革命集团互相勾结,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阴谋败露后,于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地区坠机身亡。
一九七三年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一九八一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确认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4、元帅——刘伯承(1892-1986)四川开县人
[align=center][img]:cul.beelink../20060303/pl06030313.jpg[/img][/align]
刘伯承,第二野战军的代表,军事生涯仅次于dz。他在军事指挥和学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对中国军队正规化的影响最大。
白崇禧称他是“共军第一号悍将”,而对他则别有看法。授衔时刘伯承在党内军内已无实权,位列第四的原因一是因他的资历,二是他在军中人望甚高,三是不会将他对刘的看法公开化。
5、元帅——贺龙(1896-1969)湖南桑植县人
[align=center][img]:cul.beelink../20060303/pl06030314.jpg[/img][/align]
贺龙,借助南昌暴动总指挥和红二方面军总指挥的资历成为元帅。他未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军事造诣和战绩没有任何出色之处。他创建红二军团时有很强的封建宗族色彩,在十年间洪湖苏区仅能自保,谈不上发展。后人往往将此归罪于夏曦洪湖肃反,其实鄂豫皖苏区的肃反比洪湖苏区更为严重。抗战时一二零师是八路军的三个师中力量最弱、战绩最小的,长期担任预备队的角色。
贺龙解放战争时仅任晋绥军区司令这一兵团级的职务,建国后任体委主任。但如仅就表象认为贺龙一无是处也不客观,授衔时他在军委中位置仅次于ph和bl,庐山会议后他更担任了军委第二副主席,成为牵制bl的首要人物,六五年取消军衔制就出自他的手笔。
6、元帅——陈毅(1901-1972)四川乐至县人
[align=center][img]:cul.beelink../20060303/pl06030307.jpg[/img][/align]
陈毅,一身代表着南方三年游击战、新四军、第三野战军三个派系。他是半路出家从军的文人,军事造诣有限。抗战以来他指挥的较大战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要依赖粟裕。但他在军中的资历和地位,以及他与、、dz等人的历史渊源,而使得这三个派系的代表人物只能是他,不可能是粟裕。
7、元帅——罗荣桓(1902-1963)湖南衡山县人
[align=center][img]:cul.beelink../20060303/pl06030315.jpg[/img][/align]
罗荣桓,众所周知他是政工元帅,代表着政工在军中的地位,意味着中国军队所特有的中国特色。在十大元帅中他的资历最浅,二七年入党,从未担任过战略方面的最高职。同时他又是十人中学历最高的,上过大学。
8、元帅——徐向前(1901-1990)山西五台县人
[align=center][img]:cul.beelink../20060303/pl06030316.jpg[/img][/align]
徐向前,同贺龙类似,借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身分成为元帅。他的资历仅高于bl和罗荣桓,在黄埔一期毕业生中原是不被看好的人物。他的军事业绩最显著之处是曾指挥过一度是红军中最强的红四方面军。但自从指挥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全军覆没后,再不曾有过值得一提的战绩。解放战争时他仅任兵团司令,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攻克了太原。由于红四方面军这一派系人数众多,必须在元帅中有代表人物,曾为总指挥的徐向前就是最佳人选了。
9、元帅——聂荣臻(1899-1992)四川江津县人
[align=center][img]:cul.beelink../20060303/pl06030309.jpg[/img][/align]
聂荣臻,华北野战军的代表。尽管他曾在黄埔军校任职,但实际也没有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他指挥华北野战军同傅作义对峙三年,没有出色的战绩。他一生的军事业绩中,凡辉煌之处往往与bl有关:红军时期他是红一军团政委;抗战开始时他担任一一五师副师长;平津战役又是东野与华野联合作战,以至于北京军事博物馆的一位创作员曾经说过:“要想写好《聂传》,先得搞好《林传》。”
10、元帅——yj(1897-1986)广东梅县人
[align=center][img]:cul.beelink../20060303/pl06030310.jpg[/img][/align]
yj,没有派系背景,没有实际战绩。由于在十人中名列最后,容易诱发人们揣测。实际上,因上述几个因素的制约,除他之外找不出别人能平衡这个位置了。确定yj为元帅在于他的特殊地位和资历,从北伐直到建国,他一直充当着“中共军方在政坛上的代表”这一角色,除他之外党内军内再无他人有这种特殊地位了。而在资历方面,他的军事生涯仅次于dz和刘伯承。自云南讲武堂毕业后,他在粤军中长期担任高级幕僚的职务,当他协助老蒋率黄埔学生军第一次东征时,bl还没进黄埔的大门呢;长征中他一度接替刘伯承任红军总参谋长;解放战争三年,他又任总参谋长直至建国。在重大历史事件中,他两度扮演了微妙的角色。二七年七月他向贺龙、叶挺通报朱培德的动态而直接引发了南昌暴动;三五年过草地时他的作为又导致了红军的公开分裂。且不说他在以后的岁月中,对粉碎“四人帮”和华、邓之争所起的微妙作用了。至于他本人军事造诣与指挥能力如何,历史没给他机会证明。

中国十大元帅十大将之经典语录。
林帅经典语录: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md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帅经典语录:狭路相逢勇者胜!
陈帅经典语录::“如果美帝国主义决心要把侵略战争强加于我们,那就欢迎他们早点来,欢迎他们明天就来。让印度反动派、美帝国主义者、日本军国主义者也跟他们一起来吧。让现代修正主义者也在北面配合他们吧,最后我们还是会胜利的。伟大的苏联人民和苏联共产党不会准许他们的领导作出这样罪恶的决定。”、“我们等候美帝国主义打进来,已经等了十六年。我的头发都等白了。或许我没有这种幸运能看到美帝国主义打进中国,我的儿子会看到,他们也会坚决打下去。”
中国十大元帅和十大上将是按什么来排名的?
第一是国家的贡献军功,第二是资历,还有威望。
举例说明:比如元帅之首dz,都是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创建者之一。而“朱总司令”又是解放军的代表人物,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授予元帅之首无可质疑.二帅ph,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战功赫赫,排在第二理所应当。三帅bl、当时可算“战神”为全国解放立下不朽的功绩,军事指挥冠绝当时,授三号元帅理所应当。又比如yj,是解放军的总参谋长,有相当的资历和威望,也应授予元帅再者以粟裕的战功,也可以授元帅。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最后md亲点其为“十大将之首”。
以上是举例说明的,其他将帅的排名也是如此。
中国十大元帅和十大大将是哪几个?
十大元帅
1、朱 德 2、ph
3、bl 4、贺龙
5、陈毅 6、刘伯承
7、罗荣桓 8、聂荣臻
9、徐向前 10、yj
十大大将
1、粟裕 2、徐海东
3、黄克诚 4、陈赓
5、谭政 6、萧劲光
7、张云逸 8、罗瑞卿
9、王树声 10、许光达
中国十大元帅和和大将是那几位?
一九五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在中南海怀仁堂,md授予dz等十人元帅军衔;ze授予粟裕等十人大将军衔。中国军队著名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由此确立。 dz元帅 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后在滇军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曾参加护国、护法战争。1922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gcdzg。1925年到苏联学习军事,次年回国。1927... ph元帅 ph(1898—1974),原名得华,湖南湘潭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16年进入湖南湘军当兵。1922年考入湖南军官讲武堂,1923年毕业,任湘军连长。1926年任营长,不久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冬任代... 陈毅元帅 1901年生,字仲弘。四川省乐至县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gcdzg。1927年在武汉中央军校担任政治工作。同年在南昌起义部队任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参加领导了湘南起义。 土地革... 刘伯承元帅 1892年生,曾用名刘伯坚,四川省开县人。1912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辛亥革命时期从军,参加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护国、护法战争,任连长、旅参谋长、团长。1926年加入gcdzg。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 聂荣臻元帅 1899年12月生,四川江津人。1922年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3月加入gcdzg。1919年10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到苏联学习。次年9月回国,任黄埔军校秘书兼政治教官。1926年7月任C.P广东区party委军委特派员,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四·一二”反... yj元帅 1897年4月28日生,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1917年入云南讲武堂。曾参与筹建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后任四军参谋长。1927年加入gcdzg。1927年12月率领所部教导团参加广州起义,任军事指挥部副总指挥... 贺龙元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1896年3月22日,贺龙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 罗荣桓元帅 1902年生,湖南省衡山(今衡东)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同年转入gcdzg。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一团特务连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营党代表,第二纵队党代表,红四军政治委... 徐向前元帅 1901年生,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五台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任国民军第二军第六混成旅教导营教官、参谋、副团长。1927年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队长,同年加入gcdzg。广州起义中任工人赤卫队第六联队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工农革命军第... bl元帅 军事家。1907年生于湖北黄冈。1923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转入gcdzg。1926年10月毕业后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失败后,随dz、陈毅转战闽粤... 大将——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 粟裕,他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bl。他长期是以陈毅的副手身份指挥作战,建国后任过短时间的总参谋长一职,授衔时却不在这一重要位置上。四八年中央军委曾计划将粟裕指挥的华野外... 大将——徐海东(1900-1970)湖北省黄陂县人 徐海东,陕北方面的代表,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派系平衡的典型。红军长征时除了三个方面军外,还有一只独立长征的部队最先到达陕北,即红二十五军,徐海东是这只部队幸存的指挥者,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后... 大将——黄克诚(1902-1986) 湖南省永兴县人。第四野战军的代表。 大将——陈赓(1903-1961)湖南省湘乡县人。陈赓,第二野战军的代表。二野参谋长李达是三一年宁都起义才参加红军的,尽管军事造诣很高,但资历不足以为二野的代表人物。陈赓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均是中流,而他的名气甚大,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著... 大将——谭政(1902-1988)湖南省湘乡县人。谭政,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与元帅中罗荣桓的情况一致,是大将中政工方面的代表,同样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色。 大将——萧劲光(1903-1989)湖南省长沙人。萧劲光,第四野战军的又一代表。 海军司令的职务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在所有元帅和大将中只有他在苏联进修过海军业务。 大将——张云逸(1892-1974)广东省文昌县人。张云逸,除粟裕外第三野战军的又一代表。大将中他的年事最高,是唯一参加过护国讨袁的。广西百色起义时他任红七军军长,在dp离队后他率红七军艰苦转战进入中央苏区,任红军副总参谋长。抗战和解放战争时他... 大将——罗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县人。罗瑞卿,华北野战军的代表。他当时的职务为公安军司令兼公安部部长,工作性质特殊与最高层直接相关,md对他颇为赏识,是党内军内正在上升的人物,庐山会议后也正是他接任了黄克诚总参谋长和军委秘书长的重... 大将——王树声(1905-1974)湖北省麻城县人。王树声,红四方面军的代表。与元帅中徐向前的情况一致,尽管王树声战争中没有骄人战绩,甚至在解放战争中的职务低于多数大将,但他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仅此一项足以保证他的大将军衔。授衔时他的职务与... 大将——许光达(1908-1969)湖南省长沙市人。许光达,做为红二方面军在大将中的代表人物列名最后,也是十大将中争议最大的人。他的职务、资历、战绩明显低于其他的人,而且在红军中仅担任师长,对红二方面军的代表性都嫌不足。由于红二方面军产生的高级将...
中国十大元帅和八大将有谁?
十大元帅:dz、ph、bl、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yj
十大将:粟裕、黄克诚、谭政、肖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
十大元帅、十大将都是建国后才授衔的。粟裕、黄克诚、谭政、肖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10人于1955年被授大将军衔。1955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授元帅军衔及授予勋章典礼,md主席颁发命令状,授予dz、ph、bl、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yj1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八大将应该是抗战或者是后来的讹传。元帅和这些军衔,都是后来才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