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通草纸的制作 通草画详细资料大全
通草画详细资料大全 通草画,全称叫通草纸水彩画,就是画在通草纸上的水彩画。通草纸是古代广州画人作画时常用的纸。这种纸其实并不是通常意义上通过纸浆法制造的纸,而是从一种学名为通脱木,俗称为通草的灌木茎髓

通草画详细资料大全
通草画,全称叫通草纸水彩画,就是画在通草纸上的水彩画。通草纸是古代广州画人作画时常用的纸。这种纸其实并不是通常意义上通过纸浆法制造的纸,而是从一种学名为通脱木,俗称为通草的灌木茎髓切割而成。由于切割的树茎大小有限,因此每张纸都只有两三只巴掌那么大。通草纸虽小,却非常适合水彩画运色着墨的需要,当水彩运用到质感丰富的通草纸上时,经过光的折射,能够呈现斑斓缤纷的效果,更可媲美漆器或刺绣,因此很受画师喜爱。
18、19世纪,通草画作为广州的一种外销画,主要用于出口,题材以反映清末的社会生活场景和各种形色人物为主,诸如官员像、兵勇像、杂耍图、纺织图、演奏图等。作品造型生动,色彩浓艳,人物刻画惟妙惟肖。由于采用西方绘画原理,又反映中国本土风情,所以深受当时西方人的喜爱。目前通草纸水彩画主要收藏在西方的博物馆中。近年来,通草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对研究中国早期的西画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基本介绍
中文名:通草画外文名:Ricepaperplant pith painting 通草画历史,通草纸制作,通草画制作,现状和发展,通草画历史
乾隆二十二年,指定广州为唯一对外通商口岸,这里成为中外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据广州艺术博物院的副院长陈滢介绍,18、19世纪,先后有不少西方画家来到广州作画,令当时的职业画师受到影响。这些掌握了西方绘画技法又熟悉本地风土人情的广州画师,专画符合西方人口味的画销往海外。那些漂洋而来的商人、旅行者、传教士在广州口岸进入中国后,全都要在广州选购画作。西方人觉得它们稀奇有趣,聊作旅游手信,用以展示异域风情。更有商人成批选购运回国出售,成为一条财源。因此,它们就有了一个固定的名字:外销画。 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在广州珠江北岸专营中西贸易的十三行范围内,出现了一间又一间专售外销画的商铺。1835年的一份资料表明,在广州十三行附近有约三十家商店卖通草纸水彩画,有二三千人受雇制作这些画。通草画,成为当时中国的明信片,记录中国当时的社会民情,自然资源,成为外国人了解东方帝国的方式之一。通草画兴起于1820年左右,到1880年达到巅峰,之后随着照相技术的普及,很快走向衰落,以致绝迹。2000年,英国友人伊凡·威廉斯捐献了一批画给广州博物馆,之后广州博物馆对通草画进行了大量的蒐集和研究,慢慢解开了一百多年前这种盛极一时的外销绘画类型。通草纸制作
通草纸英语称为rice paper,显然并不是大米制作的。查阅马礼逊《华英字典》才知是由通草制作,通草纸制作,一般是把2年生的通脱木的髓脱出,然后用刀具切成薄厚一致的通草片,现今贵州贵定县还有大量人掌握通草片的制作技艺,当地人制作的通草片主要用来制成 通草花,出口日韩。通草画制作
现在基本复原了通草片的制作,通草画的颜料,根据目前的文献是19世纪法国产的,具体成分和制作还待研究,鼎盛时期,广州经营的画铺数十家,制作通草画的画家达3000人,大多数的通草画采用是流水制作,这样保证制作的质量和产量。只有少数可能是定制的,这类作品数量和种类有限,价值更高。绘制通草画现状和发展
通草画虽然由广州制作,传世作品几乎都在国外,目前通草纸水彩画主要收藏在西方的博物馆中。据伊凡·威廉斯著文介绍,在英国,通草纸画藏量可观的机构至少有十二个,大英图书馆、荷兰莱顿民俗博物馆、牛津大学博德利恩图书馆、塞西尔画廊、剑桥菲茨威廉博物馆、美国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馆、马德里民俗博物馆等是特定历史的产物,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研究价值。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种奇特的绘画。百年前传统的工艺也会复兴,再次走向世界。通草画 植物标本 很赞哦! (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