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帝皇侠 北宋帝皇御集儲藏機構:西清諸閣
北宋帝皇御集儲藏機構:西清諸閣 明代沈德符曾言:「帝王御集莫尊崇於趙宋。每一朝則建一閣庋之,如龍圖、天章而下俱為收貯秘閣,置學士、直學士、待制、直閣諸官。若此朝無集則闕之。即徽宗播遷裔土,南渡尚能博訪
北宋帝皇御集儲藏機構:西清諸閣

明代沈德符曾言:「帝王御集莫尊崇於趙宋。每一朝則建一閣庋之,如龍圖、天章而下俱為收貯秘閣,置學士、直學士、待制、直閣諸官。若此朝無集則闕之。即徽宗播遷裔土,南渡尚能博訪遺文,以建敷文閣。」,宋朝時期沿襲唐朝制度編纂皇帝生前文字並建閣放置,經過一系列的發展,後將皇帝在位期間的御筆文字編輯成冊,稱為御集,即皇帝文集。經過此發展,宋朝成為歷代文集編纂和諸閣聯繫最完善的朝代。,▲北宋皇宮沙盤,宋朝諸閣制度的發展始於真宗為太宗編寫《太宗御集》,後世宋代皇帝效仿前代皇帝,使為前代皇帝編纂御集這項制度普遍化,通常流程一般為皇帝去世後收集先帝在位期間的御筆文字編輯成冊,編纂完成之後專門建閣放置。,宋初三閣,龍圖閣,此閣為真宗於咸平二年(999)為太宗所建,閣中放置太宗皇帝生前御筆文字,關於《太宗御集》在太宗在位時就開始編纂,而後真宗上位之後重新效驗太宗御集,令人從新編纂,後真宗在位期間又將太宗御集先後經過三次增補,最終形成後世流傳的版本。,在宋朝初期還未實行御集編纂與建造諸閣的制度之時,常常將皇帝的御筆文字藏於外廷秘閣以及禁中後苑太清樓兩處,《古今源流至論》即言:「龍圖、太清,太祖、太宗之所藏也。」真宗初建龍圖閣之後,建閣保存御集逐漸成為了宋朝傳統,後世纂集建閣多依照真宗為太宗建閣流程行事。,天章閣,天章閣也是宋朝中比較特殊的一閣,是西清諸閣中唯一皇帝還在位的時候修建的,即真宗為自身修建。由於有編纂《太宗御集》的經驗,真宗在位時就著手命人編纂《真宗御集》,並分批次藏於天章閣。,▲宋真宗畫像,天章閣是真宗在位時仿造龍圖閣而建,天禧四年十一月,《真宗御集》完成,真宗下令建閣收藏《真宗御集》,歷經四個月,天章閣建成,其在龍圖閣的北方,閣下有附屬建築群玉、蕊珠兩殿。,寶文閣,寶文閣是英宗即位後為仁宗編纂御集後藏書之地,寶文閣同屬比較特殊之閣,此閣並非是英宗時期為安放仁宗御集新建之閣,而是在真宗修建天章閣時一併建成的,《石林燕語》載:「天禧初,因建天章、壽昌兩閣於後,而以天章藏御集,虛壽昌閣未用。」後才改名為寶文閣,它剛開始修建的時候是作為天章閣附屬建築,並非是為了收藏御集專門修建的。,諸閣增建,繼龍圖、天章、寶文三閣建成之後,北宋時期又增建了二閣,分別是哲宗為神宗修建的顯謨閣,徽宗為哲宗修建的徽猷閣。,顯謨閣的修建比較複雜,主要體現在其中收藏的《神宗御集》編纂過程較為複雜。神宗在位時期正逢戰爭,對於邊事的御批龐雜不堪,另外大多數相關批示是繞過兩府,直接下達到邊關,所以在編纂《神宗御集》之時還需要專門向神宗時期的邊關臣子徵集神宗御批。,▲以御札直接指揮,《神宗御集》先後經過三次成書,初次成書之時只是將其收藏在寶文閣中,直到第二次增補成書之後,朝中大臣向哲宗進諫建閣保存,神宗賜閣名謨閣,並著手開始修建。,徽宗為哲宗建閣就比較普通,在哲宗駕崩之後,徽宗命朝中大臣著手整理哲宗生前御筆,並賜新閣名徽猷,出自《詩·小雅·角弓》「君子有徽猷」。,北宋後兩閣建造與編纂順序與宋初三閣略有不同,都是書成之後再下令建閣,並且是先賜閣名,再行完工。,▲顯謨閣學士牌匾,以上簡要闡述了北宋諸閣建造以及皇帝御集的編纂過程。自真宗為太宗編纂御集並建閣收藏之後,開啟了宋朝宋代編纂皇帝御集並以集建閣的制度。皇帝大多生前就開始著手收集自己的御筆開始初步編纂,後世再進行系統的編寫,經過多次增補方才成書。,關於建閣的演變過程,宋初三閣皆建成與真宗時期,閣成之後再將御集放入收藏,到了後兩閣開始改變,御集成書後數年才下詔建閣。,吸取了前朝因為戰亂導致禁中皇帝文集被毀的事例,宋朝格外重視御集的保護,除了建閣收藏之外,還常常將御制、御集抄寫、摹印副本分藏於各地。朱長文曾言:「太宗聖謨閎遠者也,至於宸翰亦以藏之天下名山勝地,為慮深矣。逮章聖(真宗)朝裒次遺墨,其置於龍圖閣、太清樓、秘閣御書院及賜於名山祠廟者,凡數千捲軸。」,▲祠廟,以上這一舉動很好的保護了皇帝御集,南宋時期就有所體現,為南宋皇帝重新收集北宋諸帝御制御集提供了材料。,參考資料:,《歷代名臣奏議》,《宋大詔令集》,《長編》,《玉海》,《宋史》
很赞哦! (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