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仇是什么意思 成语: 不共之仇什么意思?有什么样典故及故事?
成语: 不共之仇什么意思?有什么样典故及故事? 成语: 不共之仇 成语简解 编号: 4505成语: 不共之仇注音: ㄅㄨˋ ㄍㄨㄥˋ ㄓ ㄔㄡˊ汉语拼音: ù gò g zhī chóu参考词语: 不
成语: 不共之仇什么意思?有什么样典故及故事?
成语: 不共之仇 成语简解 编号: 4505成语: 不共之仇注音: ㄅㄨˋ ㄍㄨㄥˋ ㄓ ㄔㄡˊ汉语拼音: bù gòng zhī chóu参考词语: 不共戴天释义: 义参「不共戴天」。见「不共戴天」条。Emoji符号: ️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不共之仇”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不共戴天」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不共戴天」这句成语原本的意思就是「不和仇人顶着同样的天」,「天」只有一个,所以也就是不和仇人共存于世间的意思。什么样的仇人非得拼个你死我活呢?《礼记.曲礼》有一段话说:「杀害父亲的仇人,我不应和他共处于世间;在路上遇到杀害兄弟的仇人,不必等回家拿兵器,就应该直接上前报复;如果是杀害朋友的仇人,我不应该和他同国。」传统的儒家是很讲究礼的。在礼的观念中,对父母要尽孝,对兄弟要友爱,对朋友要存义,这是为人的基本。所以一个人是非观念要分明,要「以直报怨」。父母既是我们在世上最亲的人,遇到杀父仇人,岂有轻饶的道理?想尽办法也要报仇,否则为人子女就是不孝,也就是不合礼了。这正是为何《曲礼》说:「父之仇,弗与共戴天」的理由了。这种观念在《礼记.檀弓上》也提到:有父母之仇要报的人,是要「寝苫枕干」的。苫,音ㄕㄢ,草的意思。干是盾,也就是兵器的意思。也就是为报父母之仇,为人子女要处心积虑,睡不能安寝,随时准备兵器,等待机会。所以「不共戴天」原本是古代儒家藉报父仇一事的观念,来宣扬对父母之孝的重要,后来演变成一句成语,比喻对人仇恨极深。典源: 此处所列为「不共戴天」之典源,提供参考。◎1《礼记.曲礼上》父之仇1>,弗与共戴天2>;兄弟之仇3>,不反兵4>;交游之仇5>,不同国。 〔注解〕 (1)父之仇:杀父的仇敌。仇,音ㄔㄡˊ,通「仇」,仇敌。 (2)弗与共戴天:不与之共存于世。戴天,指立于天地间。戴,顶着。 (3)兄弟之仇:杀害兄弟的仇敌。 (4)不反兵:不用返家取兵器。反,通「返」。 (5)交游之仇:杀害朋友的仇敌。◎2《礼记.檀弓上》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书证: 01.《东周列国志.第三回》:「申公借兵失策,开门揖盗,使其焚烧宫阙,戮及先王,此不共之仇也。」 成语接龙
“不”字开头的成语
不学无术不共戴天不伦不类不耻下问不可救药不胫而走不求甚解不速之客不寒而栗不毛之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足挂齿不识时务不翼而飞不修边幅不屈不挠不胜枚举不知所措不见经传不可一世“仇”字结尾的成语
敌忾同仇不共之仇朋比作仇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不共之仇”分成的单字详解:
不, 共, 之, 仇。
很赞哦!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