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二战中德国为什么要打苏联 二戰中蘇聯的"花園口"

火烧 2021-05-04 16:15:17 1035
二戰中蘇聯的"花園口" 第聶伯河水電站位於烏克蘭下第聶伯河上, 在紮波羅熱市附近, 距基輔400多公里, 是第聶伯河上16個梯級電站之一。電站大壩是一座混凝土拱形溢流重力壩, 最大壩高60m, 壩頂總

二戰中蘇聯的"花園口"  

第聶伯河水電站位於烏克蘭下第聶伯河上, 在紮波羅熱市附近, 距基輔400多公里, 是第聶伯河上16個梯級電站之一。電站大壩是一座混凝土拱形溢流重力壩, 最大壩高60m, 壩頂總長1101m。1927年始建, 1932年第一台機組投入運行, 裝機容量55.8萬kW, 1939年工程竣工。

第聶伯河水電站當時被譽為蘇聯工業化最偉大成就之一。可是, 它的一生卻充滿了苦難。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1940年德軍征服北歐、西歐諸國之後, 即著手入侵蘇聯。1941年6月22日拂曉, 德國法西斯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動用了190個師的兵力、近5000架飛機和3410輛坦克, 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軍倉促應戰, 西部邊防迅速崩潰。9月底, 德軍入侵斯摩棱斯克(現為俄羅斯城市)和基輔(現為烏克蘭首都)等城市。考慮到第聶伯河水電站的戰略重要性, 蘇軍在德軍入侵之前開始撤退時, 便部分地炸毀了電站大壩,並疏散或毀壞了水電站的機械與設備。大批來不及撤退的蘇軍被洪水吞噬,也成功的延緩了德軍進攻。 蘇軍在壩體廊道內放置了90噸炸藥。爆炸後, 在壩的上部炸開了一個寬約200m的缺口, 庫水通過缺口時的最大流量達35700m3/s, 比河道的最大天然流量(20400m3/s)還大75%,可見這一炸壩措施造成的洪災之大。

戰爭進行到1943年, 蘇軍完全掌握了主動權, 德軍徹底喪失戰略進攻能力。德軍入侵之初, 為了獲得電力, 曾部分地修復過電站。但德軍在這年遭到慘敗並開始撤退時, 也炸了大壩。至此, 第聶伯河水電站已破損不堪, 幾乎全被毀壞。

在1944年, 蘇聯開始修復第聶伯河水電站。1947年第一台機組投入運行, 裝機容量增加到65萬kW, 修復工程於1950年竣工。1950年恢復發電, 裝機為75萬kW。1969~1975年還擴建了第二座水電站, 其裝機容量為82.8萬kW。至此, 電站總裝機容量為147.8萬kW。

微信公眾號,搜狐新聞客戶端,網易雲閱讀您都可以搜尋「愛歷史」關注我的自媒體。

聯繫合作QQ:1146027598

二战中德国为什么要打苏联 二戰中蘇聯的
本文來源:愛歷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