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潼关地理位置 陕西潼关历史有那些?

火烧 2021-05-01 06:20:18 1041
陕西潼关历史有那些? 潼关历史  潼关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古潼关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马超刺槐、十二连城、仰韶文化遗址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风陵晓渡、谯楼晚照、秦岭云屏等潼关八景,引人

陕西潼关历史有那些?  

潼关历史  潼关历史悠久,闻名遐迩。

古潼关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马超刺槐、十二连城、仰韶文化遗址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风陵晓渡、谯楼晚照、秦岭云屏等潼关八景,引人入胜。

潼关地理位置 陕西潼关历史有那些?

潼关在东汉以前还没设关城,到东汉末,曹操为预防关西兵乱,才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始设潼关,并同时废弃函谷关。

据《通□ 》载:"自渑池西入关有两路,南路由回阪,自汉以前皆由之。

曹公恶路险,更开北路为大路。”建安时改山路于河滨。

当路设关,始有潼关。

潼关以水得名。

《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潼浪汹汹,故取潼关关名,又称冲关。

这里南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东有年头原踞高临下,中有禁沟、原望沟、满洛川等横断东西的天然防线,势成“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

汉潼关城在今城北村南。

到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移关城于南北连城间的坑兽槛谷,即禁沟口。

唐朝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又迁隋潼关城于黄、渭河南岸。

宋熙宁元年十年(公元1068年月 1077年),遣侍御史陈洎扩建。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千户刘通筑城,明洪武九年,指挥金事马 增修城牌“依山势而曲折”筑城墙,后称明城。

清朝增修扩建,北临黄河,南跨凤凰、麒麟二山,东断东西大路临黄河南延上麒麟山;西断东西大道靠河南沿上象山。

城门开六处,每处各有两洞,中有瓮城相连。

东门称金陡,先名“迎恩”,后改“平藩两陕”;西称“怀远”,后改“控制三秦”。

南门有两个,东边的称作上南门,先名“凌云”,后改“麟游”,再改“览山”;西边的称下南门,先名“迎薰”,后改“凤□”。

北门也有两个,靠西边的是大北门,先称“吸洪”,后改“霸英”。

南北水关门有两个,南边北门筑闸楼七间,里设天桥;北边门筑闸九间。

六大城门,除南门无楼外,东西城各有两个。

潼水穿城而过,经潼津桥注入黄河。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冯玉祥修筑潼河大桥。

城内建有金陵寺、钟楼、望河楼、吕祖庙、阅书楼、象山祖师庙及牌坊、楼阁多不胜举,古称“金碧辉煌,映映川原。”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隔河炮击,飞机轰炸。

国民党军队借修筑工事之机,拆毁大量建筑物,西城门楼和箭楼被焚。

解放后,党和政府又拨出专款,对县城部分建筑物又进行了修复。

不过,五十年代末,中央决定修建三门峡水库,潼关城建筑物拆除。

[编辑本段]潼关地理  潼关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端,居秦、晋、豫三省交界处。

东接河南省灵宝市,西连本省华阴市,南依秦岭与本省洛南县为邻,北濒黄河、渭河同本省大荔县及山西省芮城县隔水想望。

界于东经东经110°09’30”——110°25’32”北纬34°23’30”——34°39’00”之间南北长28.4公里,东西宽约24.6公里,总面积526平方公里。

潼关县是陕西的东大门,是连接西北、华北、中原的咽喉要道,其地理位置具有战略意义。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捷。

居西安、太原、洛阳三大城市经济辐射圈的中心。

陇海、同蒲铁路交汇于城西,310国道、101省道、西潼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黄河铁路大桥使黄河天堑变通途。

程控电话城乡均已开通。

移动通讯与世界联网。

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远大。

境内金、银、铅、铁、铜、花岗岩、大理石、石墨、石英石等矿产十分丰富,有中央和地方所建金矿20余个,黄金采选、生产、加工已具有规模,年产黄金近20万两,是全国第三产金大县。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潼关已成为西部开发的桥头堡,陕西省的东大门。

随着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深入贯彻和省委、省政府“一线两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潼关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一县两区”的新构想,确定了新的发展思路:南部山区抓黄金矿藏的深部勘探和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保龙头,争取全国金城;中部抓生态环境建设营造绿色文明和畜牧养殖业发展,保民富,扩大林牧业规模;北部抓人文历史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深度开发,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