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拥有400多万军队,1979年,为何没有援救盟友越南?
苏联拥有400多万军队,1979年,为何没有援救盟友越南?
1978年11月,苏联与越南签署了《苏越友好互助条约》。根据条约的规定,苏联将大规模援助越南,如果越南遭到第三国进攻,苏联会全力援助。与此同时,苏联租用越南的金兰湾,苏联海军的一支分舰队进驻金兰湾。万万没有想到,条约签订的几个月以后,越南真的遭遇了第三国的进攻。此时,苏联却没有直接出兵增援,仅仅是援助了一些武器和物资。那么,苏联军队拥有400多万人,为何没有大规模援助越南呢?
首先,我们聊聊越南和苏联的关系。起初,越南和苏联的关系很一般。在越南抗法战争期间,苏联仅仅援助了非常少的一部分武器和物资。越南军队的大部分武器和物资,都是其他国家援助的。但是,进入60年代以后,美国介入了越南战争,苏联认为这是消耗美国国力的好机会,开始大规模的援助越南。
苏联迅速成为了越南最大的援助国,由于这个原因,苏联与越南的关系持续升温,越南在各方面越来越偏向苏联,称呼苏联为“第二故乡。”1975年,越南完成了南北统一。长期的战争导致越南的经济一塌糊涂,但是为越南训练了大量的军队,而且骁勇善战。苏联援助了大量的苏式武器,越南军队又缴获了大量的美式武器。70年代的越南底气十足,准备吞并自己西部的两个邻国,建立印支联邦。这对苏联也非常有利,苏联与越南在1978年,签署了《苏越友好互助条约》。根据条约的规定,如果越南遭到了进攻,苏联必须全力增援。
这个条约签署于1978年11月,到了1978年的12月,越南出动20多万军队占领了自己西部的两个邻国。国际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越南发动战争的两个月以后,越南遭遇了新的战争,足足30多万军队的正面进攻。越南一方面从西面抽调部队,增援北部的军队。另一方面,要求苏联发动攻势,进行牵制。面对越南的请求,苏联虽然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和后勤物资,但是没有准备出兵增援的意思。苏联命令驻扎在金兰湾的苏联舰队按兵不动,没有任何的举动。
苏联拥有400多万军队,在70年代,苏联正处于鼎盛时期,为何没有出兵增援呢?首先,我们看一下苏联的难处。苏联虽然是一个超级大国,也确实拥有400多万军队。但苏联横跨欧亚大陆,苏联的战略重心在欧洲,尤其是东欧地区。如果苏联把东欧地区的军队,调往远东地区,那东欧地区的兵力就会严重不足。东欧的利益最关键,苏联不会轻易冒险。
苏联在远东地区,号称驻扎了50多个师。但是,其中只有三分之一的部队属于战备状态,其他三分之二的部队还有其他的任务,而且编制不全。依靠这点军队南下增援,当然远远不够。即使苏联下血本,从东欧地区向远东地区调运军队,时间上也根本来不及。苏联的东欧地区与远东地区,只有一条西伯利亚铁路连接。这条铁路的运输能力有限,如果运输大量的军队、武器装备和后勤物资,最少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等苏联军队集结完毕的时候,南边的战争早就结束了。此外,苏联高层还会考虑战争成本的问题。对方也是一个拥有几百万军队的大国,一旦开战,很有可能陷入旷日持久的战争。对于苏联来说,为了越南,把自己陷入战争泥潭,这是非常不划算的。毕竟,美国等西方国家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对东欧下手。苏联没有足够的军队和能力两线作战,权衡了各方面的利弊以后,苏联也不能出兵增援。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那就是阿富汗。阿富汗是苏联的中部邻国,原本与苏联的关系很好,但是从1979年开始,阿富汗与苏联的关系开始恶化。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阿富汗有倒向美国的可能。因此,苏联绝不能让美国堵在自己的家门口。在处理阿富汗问题之前,苏联不准备介入其他的战争。
苏联方面开始积极准备,在1979年12月,出动10多万军队占领了邻国阿富汗。由此可见,苏联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援助越南。苏联向越南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和后勤物资,要求越南依靠自己的力量作战。在七八十年代,越南为了维持两线作战,不得不长期维持百万大军。由于大量的劳动力都在军队,造成了民间的劳动力不足,越南的经济发展速度很慢。苏联每年都会给予大量的原则,对于苏联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进入80年代的中期,苏联自身出现了各方面的问题,已经无力援助越南。依靠越南的国力,根本就无力继续维持战争。因此,越南开始迅速调整战略,积极改善与周边各国的关系。从西部邻国撤军,并且开始大规模的裁军,使劳动力能够重新进入生产岗位。鉴于发展经济的需要,越南开始了著名的革新开放,招纳各国企业进入越南投资。
进入80年代的末期,越南在各方面开始进入正轨。其实在战争期间,越南军队的广大基层官兵普遍厌战,都不愿意打仗。《十五的月亮》等歌曲,在80年代非常流行。其实,在越南军队中也非常流行,越南基层官兵渴望回家。进入90年代以后,越南的经济开始不断的发展,群众的生活开始逐渐富足。其实,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称霸一方和开边拓土,没有多少意义,阖家团圆、生活幸福才是最主要的。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历史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