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武士 日本特有的歷史時期,武士專權的幕府時代
日本特有的歷史時期,武士專權的幕府時代
涉及到日本歷史的時候,時不時就能看到“幕府時代”幾個字蹦出來。
那麼幕府時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01.貴族專權
我們都知道,日本很早就開始學習和借鑑中國文化,尤其是唐朝時候,日本從中國唐朝引進了很多治國方法,其中就包括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是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壟斷,爲部分社會中下層人士提供上升通道,以防止階層固化的有效手段。
但是因爲日本的貴族傳統太過強大,科舉制度引進到日本之後卻沒能得到很好的執行。
任免官員的權力已完全被貴族勢力所把持,他們繼續沿用以“血統”和“姓氏”來委任官員的辦法,從而壯大貴族家族的勢力,十世紀之後日本科舉制度便已形同虛設。
由此,日本皇室權力逐漸被架空。
02.院政時代
藤原氏一族,是日本古老的貴族之一,在政治舞臺上活躍了近一千年,日本封建時代裏的所有文官,都出自藤原氏一脈。
爲從藤原氏手中爭回權利,第72代白河天皇繼位之後不久,想出了以退爲進的方法,將天皇位讓給自己年僅8歲的兒子,自己做“上皇”,建立了全新的“院政”制度,從而繼續聽政。

院政時代持續了將近100年時間,期間上皇的勢力也確實增加了不少,但直到最後一任後白河上皇都始終無法掌握軍隊。
爲對抗藤原一族長期以來對皇室的鉗制,皇室開始藉助武士集團的力量,企圖利用武士集團的兵力,來改變這一格局。
03.武士集團
日本武士產生在平安時代,最開始是地方領主爲保衛自己而建立起的私人武裝。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武裝逐漸成熟爲一種制度化的專業軍事組織。
他們大都簇擁着某一領袖人物,建立起脫離政府控制的“獨立王國”。
其中,平氏和源氏則是所有武士集團裏最龐大的兩家。
武士集團原本遊離於主流政權之外,通過和皇室合作後,才漸漸在朝廷上有了一席之地。
04.平源相爭
1159年,在保元之亂中,爲後白河天皇立了大功的源氏家族首領源義朝,因爲不滿自己的封位比平氏家族首領平清盛低,乘平氏家族離開京城參拜神社之機,聯合藤原信賴拘禁了上皇和天皇,並殺死了天皇的親信。
平氏家族壟斷了朝廷內外所有的高級職務,幾乎完全掌握了朝政。
可惜好景不長,1180年,後白河天皇三兒子與源氏合謀,向全國源氏傳送征討平氏的令旨。
1185年,經過源氏和平氏兩大武士家族集團一系列戰爭,平氏政權被源氏所代替。
至此,日本幕府時代來臨。
幕府一詞出自漢語,原意爲將軍出征時的帳幕。
因1185—1867年間,日本的實際統治者是武士階層的代表“徵夷大將軍”,所以這一時期被稱爲幕府時代。
05.幕府時代
鎌倉幕府
源賴朝平定平氏政權之後,獲得了左右國家政局的權利,其幕府設在鎌倉(神奈川縣東南方)。
鎌倉幕府是以將軍爲首,御家人爲骨幹的武士政權,與天皇爲首的朝廷並存,但握有實權。
1333年,後醍醐天皇舉兵攻入鎌倉,鎌倉幕府滅亡。
後醍醐天皇親政。
室町幕府
因不滿後醍醐天皇輕視武士利益的政策,足利尊氏起兵反叛,1336年攻佔京都,立光明天皇爲傀儡。在京都開設幕府。
後醍醐天皇逃往京都以南的吉野,自稱正統,形成南北兩個朝廷的對立。
因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在京都室町的“花之御所”辦公,所以稱爲“室町幕府”。
足利義滿時,幕府達到全盛,合併了南北朝,實現對全國的統治,朝廷名存實亡。
到八代將軍足利義政任期內,日本歷史進入新興的大名互相混戰的戰國時代。
1568年,在割據勢力的角逐中崛起的織田信長,攻入京都,
1573年滅亡室町幕府。
織田信長死後,部將豐臣秀吉繼承其事業,在1590年完成統一日本大業。
豐臣秀吉雖執掌朝政,但未開設幕府。
江戶幕府
1598年,豐臣秀吉病死後,德川家康推翻豐臣政權,重開幕府政治。
江戶幕府又稱“德川幕府”,共經歷了15個將軍的統治時期。
1854年日本被迫打開國門後,時代危機和民族危機加劇了江戶幕府的謝幕進程。
在日本內陸的農民起義和以西南強藩爲中心的倒幕運動壓力下,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於1867年末被迫宣佈“奉還大政”,明治維新拉開了大幕。
至此,日本最後一個幕府時代被終結。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