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汉宣帝王皇后 汉宣帝刘询为何答应司马迁之孙让百姓阅读《史记》?他还做了什么

火烧 2022-05-25 02:02:13 1039
汉宣帝刘询为何答应司马迁之孙让百姓阅读《史记》?他还做了什么   每次提到太史公司马迁这个人物的时候,都会忍不住替他惋惜,感觉汉武帝对他太残忍了,只不过说个公道话而已,却差点搭上一条命!  不过,司马
汉宣帝王皇后 汉宣帝刘询为何答应司马迁之孙让百姓阅读《史记》?他还做了什么

汉宣帝刘询为何答应司马迁之孙让百姓阅读《史记》?他还做了什么  

  每次提到太史公司马迁这个人物的时候,都会忍不住替他惋惜,感觉汉武帝对他太残忍了,只不过说个公道话而已,却差点搭上一条命!
  不过,司马迁是有后人的,不然就太对不起这个为历史奉献一生的男人了!
  司马迁的女儿司马英嫁给了杨敞,就是那个在汉昭帝时期,当了宰相的杨敞。后来,此女生了杨忠和杨恽两个儿子。尤其是小儿子杨恽,好像继承了司马迁的脾气秉性,生来就好学且公正无私。
  司马迁死后,司马英思念父亲的时候,就把珍藏起来的《史记》拿出来睹物思人。生了两个儿子以后,她又常常给他们念《史记》上写的内容。杨恽着迷于《史记》中的故事,爱不释手,经常主动找母亲要这本书来看。即使成年了,杨恽看《史记》的习惯也没有改变,而且每次看完,他都会热泪盈眶,为外公感到叹息。
  杨恽从小就很有名气,为人正直无私。杨恽的生母司马英早逝,父亲杨敞后来又娶回来一个续弦,杨恽把后母当做亲生母亲般侍奉。后母没有儿子,临死前留下遗嘱,将自己所有的财产都交给杨恽继承。杨恽轻财好义,并没有独占这笔巨款,而是把这笔财产分给了后母的亲戚们。后来,杨敞去世,也留给杨恽一笔遗产,杨恽也经常把这些钱用来救济亲戚们。
  当了官以后,杨恽更是铁面无私,见到有犯罪的官员,不管他是谁,他都要举报揭发。他的父亲生前和大司马霍光交好,但是霍光的儿子却要谋反,最后杨恽就告发了他。汉宣帝为了奖励杨恽,就把杨恽封为平通侯。
  杨恽和司马迁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他看出汉宣帝是一位中兴之主,看到朝政清明,就想起了他的外祖父,要是外祖父也生活在这个时代该有多好。杨恽上书给汉宣帝,将外祖父所著《史记》一事告诉了汉宣帝,并提出自己愿意献出《史记》,使天下人得以共读这部伟大的史著。
  汉宣帝会答应杨恽,把《史记》公之于众也是可以理解的,他虽然是平民出身,但是却经历了种种风浪,就连大司马霍光也不能完全说是他的对手,这样精明的皇帝,难道看不出来《史记》将是一本多么重要的著作吗?
  在文化方面,汉宣帝做的还有很多。比如自汉武帝时代以来,汉朝尊崇儒家学说,但是大家对于儒学的理解有偏差,于是汉宣帝时期就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儒家经学会议,汉宣帝亲临讨论现场,看着大家激烈的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汉宣帝的这一举措,加强了思想统一。
  汉高祖刘邦,开创了秦之后的第二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刘邦功垂青史,而他最特别之处在于他出身不高,从他之后才真正实现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刘邦出身普通农户,秦统一天下之后成为一个小小的泗水县的亭长。后来因为押解人到骊山之时,半道上跑了不少人,害怕被治罪而逃跑。
  陈胜吴广起义之后,他也带着三千子弟兵起兵,后投靠项梁。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势力发展壮大,又经楚汉之争最终奠定天下共主的地位。
  从小小的农户,成为一国帝王,刘邦的生平经历堪称传奇。对于这个君主,想必大多数人都有着一定的认识。但是否有人知道是谁生下如此优秀之人,刘邦父母是谁呢?
  刘邦的父亲是刘湍,生母温氏,庶母李氏。中国古代帝王常干的一件事儿,就是给自己找个不凡的身世。像刘邦这种微末起义之辈,更需要传奇的身世来增强自己的统治和权利。
  在刘邦的出生传奇中,父亲不是刘湍,而是天神。说的是有一次刘母在大泽休息,不小心睡了过去。梦中刘母与神交合,外界电闪雷鸣,等到刘父赶去的时候,正看见一只神龙趴在刘母的身上,过后不久就有了刘邦。
  刘湍和刘母都是普通之辈,一介小民对于刘邦的天下大业并无帮助。甚至有些时候,会成为刘邦的拖累。
  公元前205年,楚汉之争,汉军大败,刘邦仓促逃跑。妻子吕雉和父亲刘湍等人,与刘邦分开跑,后来被楚军追上,随后抓了起来。
  公元前203年的时候,楚军对峙,双方不相上下。为了获取战争的胜利,迫使刘邦投降,项羽将刘湍放在高大的砧板上,威胁刘邦要是他不投降,就把刘湍给煮了。
  面对老爸可能会被煮的情景,刘邦竟然面色不变,直接对项羽说:“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意思是你我二人都受命于怀王,约为兄弟,我父亲就是你父亲,如果你真要将父亲给煮了,那就分一碗汤给我吧!
  刘邦不受威胁,项羽大怒,准备将刘湍给杀了,若不是项伯及时劝阻,刘邦可能就没有老爸了。
  等到刘邦登基之后,刘湍被尊为太上皇,成为第一位没有当过皇帝直接坐上太上皇位置的人。
  刘邦称帝之后,以“孝”治国,所以最开始的时候经常去向刘湍问好。身边的大臣认为不好,毕竟刘邦是一国皇帝,身份尊贵,尽管有骨肉亲情,却也不能如寻常父子。
  大臣劝刘邦不听,于是就让人去劝刘湍。刘湍听了之后,每当刘邦前来就拿着扫帚恭敬等候,刘邦知道其意后,不再经常去拜见。这事儿才算这么了了。
  这就是刘邦的父亲,姓名刘湍,虽然本身没什么能力,但却生了一位好儿子!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而明朝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由汉族统治的朝代。朱元璋本身经历传奇,由布衣到至尊,无法不让人敬仰。
  朱元璋本名朱重八,“重八”之名十分接地气,“元章”之名是后来参加起义之时取的。虽然后来成为皇帝,但朱元璋早先的日子过的却十分苦。虽然刘邦也是微末起义,但好歹刘邦还有个亭长的官职,而朱元璋则彻彻底底的是一位农民。
  朱元璋祖上几辈子都是泥腿子,朱元璋兄弟姐妹几个出生的时候,日子还要好过一点,也不过是有了田种。
  因为姐妹兄弟多,田地的粮食根本不够养活,所以朱元璋从小就要和哥哥们放羊割草补贴家用。就这样,都还不是最惨的。
  朱元璋长到15岁的时候,家乡壕州灾难频发,旱灾、蝗灾和可怕的瘟疫,带走了朱元璋父母和大哥的性命。
  元朝末年,国家混乱,统治黑暗,君主无道,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眼见着家乡待不下去了,朱元璋和二哥大嫂侄子们分散逃难。
  元朝佛教盛行,为了吃的饱饭,朱元璋在皇觉寺出家为和尚。虽然日子清苦,但至少有一口饭吃。而且因为诵经念佛的关系,朱元璋开始读书识字得以进步。
  后来皇觉寺当地也发生灾难,寺庙再养不起那么多的和尚,于是朱元璋等人就被打发出去托钵化缘。
  元朝统治对于汉人有诸多不平剥削,据说为了防止有造反之事发生,甚至于限制刀具。一把菜刀,几家人合用。本就统治不公,统治阶级又腐败不堪,赋役沉重,这些都使得农民起义不断。
  朱元璋在同乡人的邀请下,也参加起义军。一开始虽然只是底层义军,但是他作战勇猛又通文墨,渐渐的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在娶了郭子兴养女马氏(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为妻之后,朱元璋更得重用。
  他一路高升,各种各样的能人异士和奇才猛将加入到他的麾下。这些人为他南征北战,开拓疆土,朱元璋的势力一日比一日强大,最终登基称帝,一统天下。
  据说朱元璋登基之时,曾随口吟出一首打油诗,虽无才子意境,却也生动有趣,此诗名《金鸡报晓》。
  《金鸡报晓》: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
  虽简单直接,却也蕴含不凡的气势。从这首诗就可以知道,当初朱元璋登基称帝,是何等快意,何等的气势如虹!
  这首诗一出,当时在坐之人无不跪下来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史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