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义和团意义 清朝名將聶士成,被義和團誣衊、背後插刀,抗擊八國聯軍戰死沙場

火烧 2021-12-26 05:28:44 1078
清朝名將聶士成,被義和團誣衊、背後插刀,抗擊八國聯軍戰死沙場 聶士成是晚清的名將,自小好行俠仗義,後投身淮軍,開始了四十年戎馬生涯。早年跟隨李鴻章剿發捻,1884年十二月,在中法戰爭中,聶士成率部參加
义和团意义 清朝名將聶士成,被義和團誣衊、背後插刀,抗擊八國聯軍戰死沙場

清朝名將聶士成,被義和團誣衊、背後插刀,抗擊八國聯軍戰死沙場  

聶士成是晚清的名將,自小好行俠仗義,後投身淮軍,開始了四十年戎馬生涯。早年跟隨李鴻章剿發捻,1884年十二月,在中法戰爭中,聶士成率部參加渡海援台,抗擊法國侵略者,立下了戰功。
甲午戰爭前,他和下屬一起到東北遊歷,足跡踏遍東三省和韓俄交界道里,歷時八個月,行程23000餘里,「遊歷凡經過要隘,皆用西法繪圖立說,山川扼要形勝了如指掌。」 他因此寫成《東遊紀程》四卷,這本書表明他對東北的邊防有了相當的認識和了解,幫助他後來在東北抗擊日軍。
聶士成
一、率部抗擊日軍,擊敗日軍取得摩天嶺大捷
甲午戰爭爆發後,聶士成跟隨主帥葉志超最早率部進入朝鮮,聶士成根據敵眾己寡、地形不利防守的情況,建議葉志超主動將部隊撤至公州、成歡,利用成歡有利地形伏擊日軍。他和葉志超各率所部退守,聶士成在朝鮮成歡地方與日軍激戰後撤退平壤,因力戰有功賞換剛安巴圖魯勇號。
由於敵眾我寡,再加上主帥葉士超一心乞降,毫無鬥志,平壤等地接連失陷。聶士成隨後參加鴨綠江江防之戰,堅守虎山,並利用山高路險、設疑疲敵等計謀,拖住敵人。他採取雪夜奇襲的方式,接連奪取連山關和分水嶺等地。
大戰日軍
經過一系列戰鬥,聶士成率部殺傷眾多的日軍,還擊斃了日本將領富剛三造,擋住了日軍進攻的步伐,取得清軍為數不多的幾場勝利。日本軍隊以後就再也沒有突破摩天嶺、連山關和賽馬集等防線。
日軍第5師團第10旅團長立見尚文見到這種情況,抑鬱不已,寫了一首詩作:「留守鳳城四閱月,每聞戰捷劍空鳴。難忍功名爭競念,夢魂一夜屠清京。」
清廷獲悉,歡呼一片,隨後清廷將葉士超查辦,並讓他接替了葉士超的職務,聶士成也靠戰功補授直隸提督。 聶士成名氣大振,被時人評為「淮軍後起三名將」之首。
二、戰後練兵,統帥武衛前軍
甲午戰爭結束後淮軍由於戰場表現太差,遭到大規模的裁汰,聶士成和宋慶所部因為在戰爭中表現出色,不但予以保留,還得到了擴充與裝備的更新換裝。聶士成以所部武毅軍及功字營為骨幹,又整合淮軍其他系統的人馬,擴編成了三十多個營,仿照德國營制,參用西法編練武毅軍,聘請德國和俄國教習教練和馬隊。他還創辦開平武備學堂,用近代軍事知識教育軍官,訓練士兵,收效顯著。戰鬥人員達到一萬六千多人,加上後勤和長夫等雜役人員,聶士成的武毅軍總兵力在兩萬左右,是全國最精銳人馬最多的一支軍隊。
1899年,朝廷創立武衛軍,聶士成部武毅軍改編為武衛前軍,聶士成以直隸提督兼任武衛前軍總統,仍駐蘆台,扼守北洋門戶。
三、奉命保護鐵路,與義和團結下樑子
1900年,義和團運動興起,他們到處拆電線,焚燒鐵路,當時聶士成部隊奉命保護鐵路。義和團燒毀黃村鐵路,聶軍小隊前往阻止,被義和團打傷數十人。後來義和團三千人又跑去毀壞廊坊鐵軌,聶士成率軍前往,又遭到義和團襲擊,聶士成再也忍不住了,率軍殺死義和團五百人。
當時掌權的端王載漪、大學士剛毅等人,他們縱容義和團,因而朝廷下旨嚴責聶士成,聶士成只好率軍回天津。天津也有義和團二萬多人,聽聞聶士成曾擊殺義和團團民,於是鼓動大家常常擊殺武衛軍士兵。聶士成受到上次責備後,不敢輕易反抗,但和義和團的仇恨越來越深了。
軍機大臣榮祿害怕聶軍嘩變,寫信安慰聶士成,稱武衛軍軍服西化,容易被誤會。聶士成眼見軍隊尚未與洋人開戰,便先死在這些亂國的義和團手中,聶士成痛心疾首,回信稱:「拳匪害民,必貽禍國家。某為直隸提督,境內有匪,不能剿,如職任何?若以剿匪受大戮,必不敢辭。」
四、抗擊八國聯軍取得大捷,卻被義和團搶功
1900年六月,聶士成率所部守衛天津楊村一帶,與義和團一起阻擊八國聯軍的先遣隊。聶士成根本不相信義和團的神功無敵,這個時候正好派遣義和團上前線,去展示他們的無敵神功。義和團衝上前線,被八國聯軍的機槍掃射,神功失效,死傷不斷,只能跑回來。
義和團戰場上逃跑,聶士成執行軍法,也用機槍掃射義和團,義和團死傷慘重。由於京津鐵路已被義和團破壞,八國聯軍先遣隊不擅陸戰,聶軍裝備精良,雙方激戰互有死傷,八國聯軍死傷數百人,只能後撤,這就是廊坊大捷。但裕祿呢,和義和團大師兄張德成交情深厚,相信大師兄的神功和吹噓,將此戰歸功於義和團,大肆賞賜他們,而聶軍則分文無賞。
大師兄張德成
到了六月下旬,聶士成率軍攻打天津租界十餘次,差點攻下,苦戰8日,到28日八國聯軍援軍到了才撤退。當時西方軍隊稱聶軍是中國最強悍的軍隊,而義和團卻又乘機四處焚掠,聶士成派兵鎮壓,殺了義和團千餘人。義和團們妒恨,四處散播謠言,到處說聶士成通敵賣國。再加上載漪等人添油加醋,清廷不問青紅皂白,下旨督責,以聶士成「旬日以來並無戰績,且聞有該軍潰散情形,實屬不知振作」,給聶士成以革職留任處分。
身受不白之冤,聶士成悲憤不已,稱「上不諒於朝廷,下見逼於拳匪,非一死無以自明」,於是每次戰鬥均親上前線。許多不明就裡的人仍然在不斷地罵他:「鬼子聶」,「聶等死」,「聶找死」,就這樣,聶士成在前方英勇殺敵,在後方挨罵。
五、朝廷誤解,義和團在戰場報復,老將軍戰死沙場
後來在聶軍與聯軍交戰時,義和團們又在後面扯後腿,他們跑去報復,抓了聶士成八十三歲的老母親以及妻兒等十多人,準備殺害。聶士成不得不率兵去追趕他們,義和團在陣後高呼:「聶軍反了!」他手下也有不少人勾結義和團,那些人開槍射擊,聶士成腹背受敵,身中數彈。聶士成前方死命抗擊洋人槍彈飛炮,後方還要被義和團們在背後放冷槍暗箭。何其悲哀,卻又何其荒唐!
七月九日,聶士成受傷後,還是要抗擊八國聯軍,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聶士成特意換上了朝廷所賜朝衣補褂,親上一線督戰。聶士成所部在八里台苦戰一晝夜,後勤補給全無,手下將士們死傷無數。
洋人裡面看到有穿著布褂的人,知道是一個大官,於是用大炮瞄準射擊,聶士成中炮身亡,腹裂腸出而死。而口口聲聲愛國滅洋的義和團們,還想著戮聶屍,但是八國聯軍追來了,這些義和團只好都跑了。
德軍扯來一條紅毯子,蓋在聶士成破碎的身體上,並讓士兵把聶士成的遺體交還給清軍。入殮之時,僅有20餘名親兵為其著孝服送喪。
聶士成陣亡後,清廷朝議賜恤,載漪、剛毅等力阻,慈禧的上諭充滿斥責,「誤國喪身,實堪痛恨,姑念前功,准予恤典。」1902年,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代為聶士成請恤,聶士成才得以平反。
六、清軍報復鎮壓義和團,大師兄驕橫貪婪被亂刀砍死
聶士成犧牲後,清軍看清楚義和團的嘴臉,馬玉昆等清軍將領對義和團的態度發生變化。馬玉昆部讓義和團充先鋒,卻在後面槍殺義和團。後來抵達天津的宋慶也「遇團即殺」,結果是「半日間城內外樹旗設壇者皆散去」。天津城裡在內鬥,外面的八國聯軍在做好充分準備後,在叛徒的指導下炸開城牆攻入城中,天津失陷,裕祿自殺。
天下第一團的大師兄張德成,在天津搶掠財物後,率部下逃跑到了王家口鎮。他仍然氣焰囂張,要錢要糧,要當地人八抬大轎邀請,要吃豪華宴席。當地劉義鶴帶著一隊民團將張德成生擒,這時候大師兄慌了,怕了,磕頭求饒。民團頭目劉義鶴憤怒的說:你不是說你刀槍不入嗎?我就試試看。於是,大家一起刀劍齊下,張德成被砍成肉泥,屍體被拋入子牙河中。他的部下也沒有敢於報復,而是一鬨而散。
大清朝最後一位名將聶士成,一生戰功赫赫,中法戰爭抗擊法軍,甲午戰爭中擊敗日軍取得摩天嶺大捷。率軍在第一線抵擋八國聯軍精銳,但後方又有慈禧太后制肘,還受到義和團襲擊,內外夾攻,最後卻落得個凄慘下場。朝廷不諒解想罷免他,義和團一心報復他,八國聯軍想殲滅他,還有不知情百姓們的唾罵。最後他戰死沙場,或許是他最好的歸宿了。
聶士成倒下了,袁世凱卻因為在山東鎮壓義和團,未與八國聯軍作戰,保存了實力,並且憑此崛起,大清王朝從此再也找不出可靠的人幫他們保江山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