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邵康节预测 南懷瑾:邵康節推算歷史運勢算得很准!
南懷瑾:邵康節推算歷史運勢算得很准! 陰陽學說,是一種理論科學的歷史哲學,用以說明人事世事演變的必然趨勢,漢代的陰陽家的讖緯(預言)之學,及至焦贛、京房的納甲易學,龜策、日者的知識,宋代邵雍《皇極經世
南懷瑾:邵康節推算歷史運勢算得很准!

陰陽學說,是一種理論科學的歷史哲學,用以說明人事世事演變的必然趨勢,漢代的陰陽家的讖緯(預言)之學,及至焦贛、京房的納甲易學,龜策、日者的知識,宋代邵雍《皇極經世》的學術思想,以及傳說自唐代以後至於明、清之際的推背圖、燒餅歌等等,關於中國命運兩千年的預言之學,都從這種陰陽家的學術思想系統演變而來的。
唐末五代之間,道家的數學思想,趨向河圖、洛書的數理哲學,產生北宋初期邵康節的《易經》象數之學,攝取漢易納甲的精華,配以甲產、河圖洛書數理的哲學,用以說明天地造化的樞機,預計歷史人事演變的跡象,一變漢代的讖緯之術,而開歷史哲學的先河。從此上下元、明清千餘年間,所有道家各種科學而哲學的學術思想,不依附於漢代的象數,即入於邵康節易學的範圍。
宋朝的邵康節是當時講卦的第一名人,據說邵康節的這些卦圖是鶴林寺的一個和尚傳給他的,這個和尚的法名叫壽涯。但是這些傳聞在學術界是個疑案。據說邵康節能算過去、未來等等,他不但幫我們中華民族算過,連世界的命運差不多也算過了。他又著了一部很難看懂的書,叫做《皇極經世》,這是用《易經》的「數理」推演法則,斷定過去未來歷史千萬年的事情,有個公式擺在那裡。我們大家都是諸葛亮的弟弟諸葛暗,屬於事後方知,事後一查《皇極經世》,他講的一點都沒有錯,但是事先看不出來。那麼,道家的易學究竟哪裡來的呢?據我的了解就是《連山易》、《歸藏易》的遺留,這個法則是《周易》之外的另一章。所以我們一般所應用的算命、看相、看風水,稀奇古怪的都是用這一套來的。
那麼有關《連山易》、《歸藏易》的易學後來傳到哪裡了呢?傳到佛教的大禪師們手裡了。禪宗有五宗的興起,其中有一個大宗派叫曹洞宗,是以一對師徒而出名。師父是洞山禪師,徒弟是曹山禪師,兩個人是以他們住的廟子為名。不過為什麼顛倒念呢?因為我們的文化喜歡講韻文,洞曹好像不大美,曹洞就很美,所以倒轉來說,就成了曹洞宗。
邵康節這一系的易經,河洛八卦圖,是由曹洞宗出來的。中國的道家修丹道的著作,也大都是來自曹洞宗。所以曹洞的禪,同中國後世的丹道,脫離不了關係,不過丹道是用曹洞的,不是曹洞用丹道的。曹洞宗用易經窮理之卦,成為太極圖之說,發展到理學家這一系統;易經的象數之說,則變成邵康節這一系。兩個系統都出於禪,這是我首次公開把這個秘密講出來。
曹洞宗的禪宗工夫,我們如果嚴格地講,就同道家有關,而且是丹道派的道家。丹道這一派的保留,就靠曹洞這一脈,所以研究曹洞宗的禪宗還必須要懂得《易經》呢!尤其是它取用「坎離」兩卦,認為與悟道修道做工夫有密切關係。唐代以後的道家,傳出來神仙丹法里有「取坎填離」這個工夫,就與曹洞宗有關。依我的研究,曹洞宗這一脈到了宋朝,走向衰落,這一派的修持方法與學說,只有壽涯禪師以後保留了。後來傳到陳摶時,就到道家這方面來了。這個道家不是道教,不是出家人,是修道的在家人,實際上也就是混合了儒家、道家、佛家三家的修持工夫。
邵康節(雍)的名著《皇極經世》,它的《內篇》舉出「元、會、運、世」的規律,做為推測數往知來,關於歷史與人事演變的數理,與象數的公式,與他的《觀物外篇》等篇的理論實際都是融會道、佛兩家學術思想的結晶,匯通於易學理、象、數的範圍。「元、會、運、世」所用的三元甲子,循環往複,演變成為觀察歷史人事的中心,便是佛學「成、住、壞、空」四大劫原則的發揮,用以說明人類眾生世界分段災劫的道理。不過,他是以中國歷史做中心,推算大劫中的小劫過程而已。
《皇極經世》所謂的「元、會、運、世」。一元有十二會,一會是三十運,一運有十二世,一世是三十年。我們中國文化算宇宙的開始,把以前的切斷,從唐堯登位當皇帝就職那一年起,定為甲辰年,六十年一變,一百二十年一變,一百八十年一變。一個甲子管六十,為一元,分為上元甲子、中元甲子、下元甲子,三元甲子合攏來又是一個單元。六十年六十天或者六十個時辰都在內。
計算國家歷史的命運,邵康節——邵雍算歷史的命運,以十二辟卦擴大,把宇宙從產生到世界的毀滅,用十二辟卦來代表。比如說:「天開於子,地辟於醜,人生於寅。」宇宙的開闢,用子會,於是用十二辟卦中的復卦,這一階段,有一萬多年。然後形成了地球,是用丑會,十二辟卦的地澤臨卦,如一年中的十二月天氣寒冷,這和現代的地球物理學說一樣,在那時代,地球因冷而慢慢凍結起來,表面凸出的是高山,凹下的成為海洋,這是丑會。到了有人類存在天地間,已是進入了十二辟卦的泰卦,三陽開泰,為寅會。
照我們這種古老的演算法,認為宇宙的開闢一共是十二萬年,以後又是另外一個人文的局面,用現代的名詞來說,又是另外一個冰河時期。以目前來說,我們現在是處在「午」會,這是以堯甲辰年登位那一年作標準而開始計算的。一路分析下來,直到現在,來推算國家歷史的命運。
宋朝邵康節的《皇極經世》這部書,就是專門研究歷史哲學的。現在市面流行的《推背圖》、《燒餅歌》之類的書很多,過去帝制時代都封鎖在皇宮大內,八國聯軍到北京,這些書才流傳到外邊。因為這些主要是預言歷史變化的,過去是禁止一般民眾閱讀與研究的。
市面上流傳的燒餅歌、推背圖,這一類推算國家命運的書籍,都是根據邵雍的《皇極經世》上那一套來的。這是在中國文化中一套很有系統的東西,把十二辟卦、圓圖方圖記熟了,知道了它的計算方法,就可以了解。一般人對《皇極經世》這本書推崇得最厲害,但在許多著作上,都搞不清楚它那種演算法,認為不可靠,只曉得那個東西,究竟怎樣推算?則不知道。其實把《易經》記熟了,然後知道了它的方法,大家都會算,但必須是把十二辟卦和方圓圖熟悉了以後才可以,這是提出來要大家特別注意的。
我們的六十花甲,就是根據干支來的,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這樣天干與地支配起來,便可以代表太陽系統這個天體和地球產生萬有的變化;其中以氣象的變化是最大的,也最顯著,容易見到。萬有的變化,各有不同,於是用干支配合,而且是天乾的陽配地支的陽,天乾的陰配地支的陰,陽配陽,陰配陰,依照次序輪流配合,完全相互配合,剛好滿六十個相配,成一周期,又從甲子開始,所以名為六十花甲。
這種六十花甲的配合,現在的人不大用了,但它到底好不好呢?將來可以看到,它好得很的。它記天體的運行,六十年一個大轉,不管歲差如何(即天文上所謂的躔度,也就是古代說的太陽與地球間一天走一度,走完了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為一年;以三百六十天為一年,尚有剩餘,將其剩餘下來的度數,累積變成潤月,這就是陰曆的計算。而陽曆則是每年有七個月是三十一天,因為方法不同,數字一樣),但六十花甲算下來,億萬年的宇宙數字,亦不差分毫,這是一個很偉大的法則。試看中國的歷史,每個朝代換了、皇帝換了、年號換了,可是六十花甲的歲次是固定不變的,必然六十年一轉。
如果把這個法則予以擴大,用途就多了。譬如唐堯登位,亦即他當皇帝就職那一天,為甲辰年,後來邵康節的演算法以及一般的演算法,都以這個干支為標準,這是歷史上比較有記載根據的;在堯就位的時候,有五星聯珠的現象,就是金、木、火、水、土五星,在天上列成一排,有一定的天象,在那時呈現,把這第一個六十年定為上元,名叫上元甲子,第二個六十年為中元甲子,第三個六十年為下元甲子,一共為一百八十年;然後再擴大,第一個一百八十年為上元,第二個一百八十年為中元,第三個一百八十年為下元,像連環套一樣,套得整齊嚴密;再以這種甲子的法則,和《易經》等配合演變,就知道歷史、社會、人類的現象,多少年有一個變化,如何變化;再配合中國天文學上,推算到該有什麼人物出來,這是我們中國人發現的一個很妙的法則,也可以說是儒家孔孟思想里所說的「天人合一」。
以《易經》道理來看,這就是必變,宇宙間的事情,到了一個時候必然變。至於變成什麼現象?懂了這個大法則,再從卦里,就可知會變成什麼現象。可是知道了的人,大部分都不說出來,因為怕泄露天機;古人說的「察見淵魚者不祥」,眼睛太厲害了,水裡有幾條魚都看得清楚,並不吉利,這樣的人就算不短命,也會患白內障,因為用眼力過度了;聰明是不能用過度的,所以萬事先知,並不吉利。真的高度修養,萬事先知,變成無知,有絕頂的智慧而變成糊塗,這是少數有修養的幾個人才做得到,一般人則做不到。
古人研究《易經》有一個毛病,大家都不肯明白說清楚,也許和我們現代的人一樣,研究了很久,明白了以後,覺得自己苦了好幾年,不願意讓別人一下子就會,把所了解的當成秘訣,不告訴人,每個人留一手,留到後來,就糟了。或者故意新創一個名稱,換一個花樣,使人不懂,跟著他轉,說不定白轉多少年下去,也沒有結果。
很赞哦! (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