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英雄故事200字 关于英雄故事的日记不超过100字
关于英雄故事的日记不超过100字
关于英雄故事的日记不超过100字
王二小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黄继光:
攻打上甘岭的战斗是1952年10月14日开始的。主力部队是我们45师的134团和135团。黄继光当时是135团二营六连的通讯员。
上甘岭战役打响后, 他被抽到营部当通讯员。六连的战斗任务是依次收复六号、五号、四号和零号阵地。拿下了前面的三个阵地后,六连的90多人只剩下十来个人了。19日凌晨,连长万福来把剩余的战士编成三个爆破小组,对零号阵地的几个地堡实施爆破。结果,三个爆破组轮番上阵,全部伤亡殆尽。
正在这时,黄继光、吴三羊和肖登良冲了上去。他们三个人交替掩护爆破,很快炸掉了三个小地堡,只剩下最后一个大地堡了。这时,吴三羊牺牲了,肖登良也重伤后奄奄一息。指导员在敌照明弹的光亮上看见只剩黄继光一个人带着伤在运动时,连忙爬过来用机枪掩护黄继光。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后奋力投出一颗手雷。不料这个大地堡很坚固,手雷爆炸后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敌人的机枪依然疯狂喷吐着火舌。这时,黄继光的身体向机枪射孔果断移动,用身体堵住了那条炽烈的火舌……
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生于河北省怀来县的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3月加入gcdzg。
1948年5月25日,解放军攻打中华民国政府军驻守的隆化城。董存瑞所在连队负责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据说,在冲锋时,遭到一个桥型暗堡的猛烈火力封锁。董存瑞便抱起炸药包,准备进行爆破。冲至桥下后,发现桥型暗堡距地面过高,也没有地方可以放置炸药包。董存瑞便用手托起炸药包,拉燃导火索,与暗堡同归于尽。董存瑞的行为,使得他成了gcdzg宣传的著名战斗英雄。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有董存瑞的墓地和纪念碑,碑上刻着dz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刘胡兰
刘胡兰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小年纪,便对黑暗的旧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1947年1月12日 ,刘胡兰被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抓捕了。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没有办法,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当场铡死。但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生命的宣言。md的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邱少云
邱少云,四川铜梁。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次年10月12日朝鲜三九一高地反击战打响之前,随部队潜伏在敌山脚下草丛中,等待配合大部队进攻。不料埋伏点山草被敌燃烧弹击中起火,为了不暴露部队埋伏点,忍受烈火烧身,卧地不动,直到牺牲。
山果的故事日记不超过600字
有时想想,这树与果以及那在成长过程中逝去的花瓣,是那一直成长为果实的花儿自己努力的结果,还是那逝去的花瓣的无私的奉献使然?!
有些事,人们往往只看到那结果,有几人在这收获的季节还能清醒地想到那在过程中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著的人们?!想起他们给予这过程做出的贡献?!只怕,即使有人偶然提及,也有人会嗤之以鼻,藐视那无言的存在与贡献……
我想,这应该是常人的反应,也是那无视弱者的具体表现!得志者,常常会把那取得的成就归功于其自身的强劲、天分和努力。把那在途中给予帮助的人和事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抑或置若罔闻,只字不提……
关于屈原的故事,不超过100字
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的三闾大夫。提倡团结其他国家抵抗野心的秦国,但是楚怀王听信小人的坏话,不肯听从屈原的劝告,最后死在秦国。 继位的楚襄王也听信小人,把他从楚国放逐。心怀大志,一直为国家大事担心的屈原,眼看国家急难而无法拯救、无法实现他的理想,整天忧愁,常常独自在江边徘徊叹息。一天,一位江边钓鱼的渔夫问他为什么这么失意落魄,屈原叹气说:“举世皆醉唯我独醒,举世皆浊唯我独清。”心中十分感叹和无奈。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抱着砂石,投汨罗江自杀了。
关于革命小英雄的故事。(不超过40字)
王二小
王二小的家乡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他儿童团员,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有一次日本鬼子“扫荡”时迷了路,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敌人知道上了当,就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我要几则短的古代英雄故事,不超过200字!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著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藉著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王十朋苦学书法》
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关于英雄故事的资料
宋振中(1941-1949),男,解放战争时期的小烈士。宋振中的父母都是共产党员,父亲宋绮云是杨虎城将军的祕书。宋振中八个月的时候,他的父母被国民党反动派祕密逮捕,他也被带进了监狱。 宋振中从小跟着母亲在女牢中长大,一直到四五岁还没有见过关在男牢中的父亲。由于终年住在阴暗、潮溼的牢房里,吃的是发霉发臭的米饭,小振.中长到八九岁时,个头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子、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小萝卜头”从小就很懂事,他的妈妈为了给他换一点大豆吃,就去做苦工,可每次开饭时,“小萝卜头”总是让妈妈吃。他还常常蒐集一些破布条、破袜子留给妈妈做鞋用。从五岁起,他就学着自己缝补破衣服了。“小萝卜头”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提出让他出去上学,特务们怕暴露他们的罪行,硬是不让,经过多次斗争,才同意由同监狱的政治犯黄显声将军教“小萝卜头”唸书。“小萝卜头”学习非常刻苦,记忆力很强,也很懂礼貌,非常尊敬老师。 监狱生活使“小萝卜头”懂得了许多道理,国民党特务对共产党人的非人虐待、折磨,共产党员坚贞不屈、英勇斗争的精神都留给他深刻的印象,使他从小就知道恨谁、爱谁。他还经常帮助大人做祕密工作。由于他年龄小,特务们对他的看管不是很严,他就经常在牢房之间传递资讯。淮海战役胜利的讯息传到监狱后,就是由他从男牢传到女牢,从楼上传到楼下的。每当大人商量事情,“小萝卜头”总是坐在门口放哨,他还帮助大入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传递东西。在国民党溃逃之前,特务们安排杀害“小萝卜头”和他的父母。残酷的敌人用刺刀杀死了他的父母,又逼向“小萝卜头”。“小萝卜头”喊著:我没有罪,我要出去。灭绝人性的刽子手劈 胸就是几刀,把他杀害了。解放后,人民政府追认宋振中和他的父母为革命烈士。
一、陈翰章
陈翰章,吉林省敦化县人,1913年生。1930年毕业于敦化敖东中学,受聘为县立小学教师,兼《吉长日报》通讯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2年9月加入抗日救国军,在前方司令部任祕书,1933年初加入gcdzg。1934年秋,任抗日工农义务队中队指导员,在牡丹江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5年春,任绥宁反日同盟军第五军第二师参谋长兼中共师党委书记。1936年4月,调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五师师长兼中
共道南特委常委。1939年8月,任中共南满省委委员、抗联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
在艰苦的岁月里,陈翰章率部转战于宁安、额穆、敦化、蛟河等地,屡挫日本侵略军。1940年12月8日,他带领30多人的小队伍,活动于镜泊湖边,因叛徒告密,被日军重兵包围,虽奋力死战,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于镜泊湖东南岸的小弯弯沟村附近,壮烈殉国。
二、汪亚臣
汪亚臣,曾用名汪雅臣,1911年生,工人出身。“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宋德林义勇军部队,活动于五常县拉林河流域各地。1936年春,受gcdzg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影响,率部接受gcdzg领导,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并任军长,后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配合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英勇作战,给予日军严重打击。1941年1月29日,于五常县石头亮子河畔,被日军包围,激战中身负重伤被俘,在去贾家沟途中光荣殉国。
三、卢冬生
卢冬生,化名宋明,1907年生,湖南省湘潭县人。7岁即打短工放牛,10岁进湘潭城里一家铁工厂学徒。1921年进入湘军当兵,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共产党员陈赓的影响和带动下,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同年12月7日,经陈赓、王根英介绍,加入gcdzg。1928年初,随贺龙、周逸群等赴湘鄂西发动群众,组织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曾任工农红军第四军司令部手枪连长,红二军团七师营长、团长,独立师
政委,红三军教导团团长、红七师师长、军党委委员、红二军团四师师长等职。1935年11月参加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1939年3月被组织派赴苏联伏龙芝陆军大学特别班学习。1941年参加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任教官。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哈尔滨任松江军区司令员。同年11月16日不幸牺牲。时年38岁。
四、马识途
马识途,1903年生,辽宁省沈阳市人,1929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后回到沈阳第三高中教书。“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他愤然入关,在东北中学和北平第二女中任教并参加了gcdzg。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太行山地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曾任专署副科长、祕书及太行山干部学校教导主任等职。1945年抗战胜利后,任嫩江省政府祕书主任并代理祕书长。1945年12月24日夜,被一伙闯入省政府大院的匪徒杀害。
五、孙西林
孙西林,原名孙锡麟,1910年生,辽宁省昌图县人。早在东北大学读书时即参加了革命活动,1926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加入gcdzg。曾在比利时留学,后流亡到法国,从事工人运动。1934年调苏联东方无产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36年回国后,从事统一战线工作。1938年到达延安,先后任中央城市工作部东北工作委员会委员,抗大东北干部队支部书记,延安女子大学指导员等职。1945年11月抵达佳木斯市,任中共合江省工委委员,佳木斯地区专员兼佳木斯市副市长。1946年1月31日上午,孙西林在与佳木斯市委领导开会时,被隐藏在内部的国民党特务行刺,不幸遇难。
关于项羽的历史故事 不超过100字。
刘邦先行入关后,项羽闻讯,欲击之。是时,刘邦自忖以十万军不敌项羽之四十万军,乃急笼络项羽季父——项伯,恭敬地"以兄事之",并"奉卮酒为寿",与之约为婚姻。项伯遂感于厚爱,力劝项羽"善遇"刘邦,并于鸿门宴上拔剑与项庄对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使得范增的杀"邦"计划全盘落空!
英雄故事不超300字
特等功臣罗盛教勇救朝鲜小孩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儿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英勇献身。

关于摘菊花的日记,不超过60字.
路边,一簇簇野菊花,三五成群地开在枝头,像一个个金黄色的太阳,并散发著浓浓的香味儿。我和妈妈兴奋地采起来,不一会儿,就采了满满一袋儿。妈妈说,野菊花能泡茶喝,还能装进枕头催眠呢。
关于吃苦耐劳的故事不超过100字
聚萤读书 车胤,生于晋朝,本是富家子弟,后来家道中落,变得一贫如洗。可是,他在逆境中却能自强不息。 车胤年轻时就很懂事,也能吃苦耐劳。他因为白天要帮家人干活,就想利用漫漫长夜多读些书,好好充实自己;然而,他的家境清贫,根本没有闲钱买油点灯,有甚么办法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呢?最初,他只得在夜间背诵书本内容,直到一个夏天的晚上,他看见几只萤火虫在飞舞,点点萤光在黑夜中闪动。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法子:他捉来许多萤火虫,把它们放在一个用白夏布缝制的小袋子里,因为白夏布很薄,可以透出萤火虫的光,他把这个布袋子吊起来,就成了一盏“照明灯”。 车胤不断苦读,终于成为著名的学者,后来还成了一名深得人心的官员;那时候,每逢举行甚么集会或庆祝活动,如果车胤没有到场,大家就觉得扫兴。
战胜残疾的巴雷尼——坚持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 希望 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著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