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恩施土家女儿城的来历 恩施方言来历

火烧 2023-02-22 08:08:28 1074
恩施方言来历 1、恩施位于湖北省西南部,西北与重庆市交界,南和南偏北与湖南省接壤,东邻宜昌,东被角连神龙架林区。区境南北长260公里,东西宽220公里。2、据清同治年《恩施县志·地理志》和《施南府志·

恩施方言来历  

1、恩施位于湖北省西南部,西北与重庆市交界,南和南偏北与湖南省接壤,东邻宜昌,东被角连神龙架林区。

区境南北长260公里,东西宽220公里。

2、据清同治年《恩施县志·地理志》和《施南府志·地理志》等书记载,恩施上古时期为君国地,春秋为巴子国,战国属楚巫郡,秦属黔中郡,汉属南郡,三国属吴,晋属建平郡的沙渠县,后周为施州清江郡,隋义宁初为施州清江县,唐属江南道,宋、元属清江县。

3、清朝前,其隶属名称迭易无常。

恩施之称始源于施王屯(又名蛮王寨,现恩施市舞阳办事处红庙居委会瓦店子处),据《恩施县志》载:“东晋末,桓无子诞窜蛮中,自称施王,筑城临施水,号施王,子孙袭王至后周,保定初年始平之,以其他地置施州,乃施王屯余地。”此事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

4、到了元朝,建立了土司制度,在今宣恩县城关驻有一大土司,恩施市亦归所辖。

因土司居于施王屯的南面,故得名“施南土司”。

恩施土家女儿城的来历 恩施方言来历

从此,历史上就有了“施南”之称。

据同治《恩施县志》:“明设施州卫,雍正六年称施县,雍正七年改称恩施……”恩施之意,即雍正皇帝恩赐于施县之名,故名恩施。

从元至清出四百余年皆系土司制。

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设置施南府。

5、民国初废府存县,民国四年设荆南道,十五年改为施鹤道,十六年设鄂西行政区。

1949年11月6日恩施解放后,建立了人民政府,沿用“恩施”之名至今。

6、恩施(土家)方言的由来:土家族方言是土家族特有的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的归属尚未确定。

文字资料很少,由于与汉族杂居后,汉族语言逐渐成为各民族间共同的交际工具。

现在除少数地方外,土家族语言已逐渐消失。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