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到成都高铁需要几个小时 历史中的三国时长安成都许昌等地的城市是什么样的
历史中的三国时长安成都许昌等地的城市是什么样的
这儿有三国的所有地图
://14hschool/web/sanguo/ditu/ditu.
魏:
许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都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许昌成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曹氏父子雄踞许昌,虎视天下,运筹帷幄,图谋霸业。
大兴屯田,广纳人才,下令求贤,倡导文学。
数年间,猛将如云,文臣如雨,粮秣丰富,仓廪皆满,许昌成为他们抗衡蜀、吴和最后统一中国北方的大本营。
公元220年,曹丕在这里登基创建魏国,改许县为许昌,为五都之一。
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三国历史积淀了独具特色的三国文化。
加之历代为纪念三国名人、名事而兴建的名胜古迹,使许昌的三国文化内涵更加厚实和宽泛。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三国名胜古迹500多处,许昌就占有80多处,这些名胜古迹分布广、真迹多、品位高。
景点有:://esgweb/Article/Class1/Class41/Class42/200709/23958.
洛阳:汉时首都,当时在全国的地位恐怕现在的北京也无法相提并论。
不仅为政治中心,同时也是经济最强、人口最多的城市。
大量御用文人云集于此,使其文化也相对繁荣。
那时的文官自不可与如今的干部们同日而语,那可都是正经的文化人。
建安文学的几位重要人物也与洛阳密不可分。
董卓造乱时洛阳虽有过焚城的痛苦经历,但后来曹丕篡汉,重新定都洛阳,洛阳便迎来了第二春,直至西晋,洛阳一直作为首都存在。

邺城:今河北临漳。
河北军事要塞。
起初为袁氏门生、幽州刺史韩馥所有,后被统一河北的袁绍占据。
官渡之战后终为曹操所得。
曹操为纪念平定河北的功绩,特建铜雀台于此。
邺城的繁荣大体也应归功于曹操。
世子曹丕袭魏王之前,屯于邺城,也为此地的持续发展制造了先机。
邺的城市建设一直为后来的都市建设提供借鉴。
后来西晋八王之乱时,邺成兵家必争之地。
长安:东汉末年,因董卓兵败之故,长安有短暂的首都史。
该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当时应是仅次与洛阳的。
长安更重要的是它的战略位置。
开始一直作为抗击西凉马腾、马超进入中原的咽喉。
三国鼎立后,蜀汉北伐也是以长安为战略大目标的首要,诸葛亮梦中都想着这块肥肉。
长安同时也是汉人抵抗西羌异族进犯的堡垒。
襄阳:襄阳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水陆之冲,陆路往北,经新野、宛城,可抵首都洛阳;由水路往南,经宜城、当阳、江陵,可达汉寿(今湖南常德),再南可至交州,番禺(今广州)一带。
襄阳的繁荣,刘表功不可没。
当年刘表被任命为荆州刺史后,偏偏州治所宛城为袁术所占。
不得已只得移师襄阳,从此襄阳“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
更不可多得的是,得益于当时中原战乱频繁,大批名士因避难云集于此。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肯定会对刘备求贤的那段记忆深刻,这一段就从侧面烘托了当时襄阳名士汇聚的景象。
如庞统、庞山民、黄承彦、马良、马谡、蒯良、蒯越等等。
当时的襄阳可以说是我最为神往的地方。
蜀:
成都:刘焉由幽州迁往益州后,成都一直是他们父子俩的州治所。
可以说,成都的发展是在刘氏父子二十余年统治中打下了基础。
刘备得益州后,也将其作为首府,称帝后便以此为都。
之后成都又经过了诸葛亮、蒋琬、董允三代建设,西南第一城名副其实,不像现在,四川还有个同重量级的重庆(古江州)。
由于地理的原因,益州一直是个偏安的好地方,五胡乱华时以流民起家的李特父子又在此建立了国家,首都又是成都。
成都正是在这样的历史选择中获得了持续发展。
汉中:今陕西宝鸡。
汉中的第一位建设者是五斗米道(邪教?)教主——张鲁。
张鲁是背叛了益州政府后据有汉中的。
他的政、教合一的管理倒也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当时的汉中不失为世外桃源。
张鲁降曹后汉中短暂为曹氏所统治,不过很快又被如日中天的刘备攻占。
当时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可见汉中的重要地位,太守一职更是由名将魏延担任。
汉中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蜀、魏之争上,因为汉中是由蜀地通往中原的门户。
诸葛亮北伐一直以此为屯兵之所。
南郡,秦置,湖北旧荆州、安陆、汉阳、武昌、黄州、德安、施南诸府及襄阳府之南境皆其地,治郢,故楚都也,在今湖北江陆县东南,汉置汉陵县为郡治即今江陵县,三国吴移郡治公安,在今湖北公安县东北,晋复移郡治于江陵,唐改为江陵郡,寻升为江陵府。
永安①古县名。
东汉顺帝改彘县置。
治所在今山西霍县。
北魏太平真君中并入禽昌,正始初复置,移治仇池壁(今洪洞赵城镇东北),北魏末复迁今霍县。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名霍邑。
②郡名。
北魏建义元年(公元528年)置。
治所在永安(今霍县)。
辖境相当于今山西霍、洪洞两县地。
隋开皇初废。
建宁:三国东吴在此设建宁郡。
唐太宗贞观元年,建宁并入湘潭。
古时,当地多槠树,湘江过而多沙洲,故株洲又称槠洲。
到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为株洲。
株洲,古称建宁,公元214年,三国东吴在此设建宁郡。
唐太宗贞观元年,建宁并入湘潭。
古时,当地多槠树,湘江过而多沙洲,故株洲又称槠洲。
到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为株洲。
吴:
建业:今南京玄武湖南岸,现已不复存在。
孙权一手建立,称帝后以其为都,直至公元279年王浚兵临石头城,孙皓降晋。
几十年的首都史,使其稳居“江南第一名城“之称号,而不似今日之XX大学,“江南第一名校“称谓岌岌可危。
江夏:属江汉平原向鄂南丘陵过渡地段,区境地形特征是中部高,西靠长江,东向湖区缓斜。
地貌以第四系红色粘土组成的网状平原为主,其两侧为平坦的冲积平原,东侧为梁子湖底地。
三种地貌形体基本平。
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区境北部,呈东西向带状,横刻在网状平原和冲积平原之中。
东部和西部为滨湖平源,地面高程约20~40米,中部和北部有成片海拔150米左右的岗丘。
境内有大小山体118座,其中海拔在100米以上的有52座,八分山海拔272.3米,是区境内最高点。
境内大小湖泊136处,主要湖泊有大沟湖、梁子湖、牛山湖、豹澥、鲁湖、后石湖、爷头湖、上涉湖、团墩湖、汤逊湖、青菱湖等。
主要河流有长江、金水河流经西部。
水面约占总面积39%。
庐江:位于安徽省中部,属巢湖市管辖,距省会合肥市南70千米,北临巢湖,南近“黄金水道”长江,位居沿江开发开放经济区,是对外开放县。
孙策199年底攻占了庐江---地处江北。
会稽,今绍兴,相传禹大会诸侯于此,故名会稽(会集之意),春秋时为越国都城。
公元前494年,吴大败越于会稽。
相传禹死后葬于此。
江东小霸王孙策初崛起时,渡江东征,连连破敌,锋芒无人能抵。
击破刘繇后,进攻会稽郡。
会稽太守王朗固守于固陵,孙策渡江作战,屡攻不下。
这时孙策的叔父孙静献计,以迂为直,侵袭固陵南面数十里的查渎,绕道攻王朗后方。
孙静说:“王朗凭城坚守,短期间内攻不下来,不如攻打查渎。
查渎是交通要道,应当占领。
这就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孙静并且自愿打头阵。
孙策同意,同时下令:“近来连日大雨,江水污浊,饮用容易腹痛,你们即刻准备数百缸清水待用。”出兵奇袭,准备瓮罐装水干嘛呢?原来孙策另有谋算,他即将展开欺敌战术。
《三国志》上说:“至昏暮,罗以然(燃)火诳朗。”入夜后,孙策派人把油注入缸里,灌油点火,燃烧起,王朗远望,以为孙军举火把活动,没料得孙策人去营空,绕道查渎,袭击高迁屯,待王朗察觉出兵,反被痛击,最后战败投降。
交阯是西汉所建立的一郡,包括越南北部及广西南部的一部分土地。
西汉时,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平南越国,在原南越王国地方设交趾郡,后改名交州。
三国时期,东吴将南岭以南诸郡以今天广西北海市合浦为界,以北广州,以南为交州。
交州共设有三郡(交趾、九真、日南)五十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