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敏河家乡的河 家乡介休现代在各行有名的人有哪些
家乡介休现代在各行有名的人有哪些
梁露(1905—1935)字庆云,介休城内小东街人。
1927年任中共介休县委书记,1928年国民党省党部清党时离介出走,后到陕西军阀井岳秀部队继续党的地下工作。
1935年被敌发现杀害。
马邦原(1905—1938),原名马彦侠,介休张兰镇人。
中共介休县委成立时,任组织委员。
1938年清除“托派嫌疑”中,受极左路线含冤离世。
1981年平反
李只双(1908—1940),原名李宝林,女,介休城内人。
抗日期间,为抗日政府搜集传递情报,购买医药器械,印刷工具、弹药及军需品。
1940年叛徒告密被害。
韩奎(1919—1942),介休北辛武董村人。
1939年加入共产党,从事抗日群众运动。
历任介休县工人抗日救国会主席、工人游击队指挥员等职。
1941年在上梁村工作不幸被捕,1942年牺牲。
王潜庵(1901—1943),介休北贾村新堡人。

1927年加入gcdzg,开展工农革命运动。
1928年3月,国民党省党部二次清党出走,抗战爆发后,回介,曾任日伪介休县公署承审员,日伪介休县师范讲习所教员。
1943年被日军抓捕,遭活埋。
马鑫(1877—1957),原名马膺桂,介休张良村人。
介休县抗日政府授予其“著名爱国主义人士”称号。
1946年3月出席晋冀鲁豫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第二次会议。
会上陈庚将军赠剑与马鑫。
建国初期,任山西省图书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第二届委员。
1957年8月病逝。
张德含(1907—1964),民国16年加入gcdzg。
1937年12月任介休县抗日政府首任县长。
抗日期间带领群众在绵山一带开辟敌后根据地。
创建巩固介休政权。
1964年10月逝世。
韩启明(1917—1951),又名韩永仁,介休河东人。
1938年加入gcdzg。
历任太岳军区第八纵队538团政治委员、蒲江县军管会主任、县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60军180师539团政治委员,1950年赴朝抗美,1951年7月战斗中英勇牺牲。
李步光(1917—1975),原名赵明政,介休中街村人,后定居张良村。
1949年加入gcdzg。
历任介休城关区副区长、区长、县委办公室主任、县政府副县长、介休中学党总支书记、交城县副县长。
战争年代奋勇抗战,新中国成立后,对介休的政权建设、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心血。
“文化大革命”初期受到冤批,于1975年9月9日逝世。
马达(1906—1981),原名马炳光,字伯韬,介休张良村人。
历任太岳行署剧团团长、白河县副县长、西陕县副县长,《豫西日报》、《开封日报》、《河南日报》社经理,河南豫剧院副院长等职。
现代豫剧《朝阳沟》一剧赴京演出时,曾受到md的亲切接见。
1981年,因病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