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背锅局 從第一寵臣到第一背鍋俠,晁錯做錯了什麼?
從第一寵臣到第一背鍋俠,晁錯做錯了什麼? 晁錯是個大才子,典型的官員型學者。晁錯從科員干起,科級、處級、一步步成為正部,走得很穩。晁錯是漢文帝親自選拔的第一後備幹部,派到太子的東宮當差。太子劉啟非常賞
從第一寵臣到第一背鍋俠,晁錯做錯了什麼?

晁錯是個大才子,典型的官員型學者。
晁錯從科員干起,科級、處級、一步步成為正部,走得很穩。
晁錯是漢文帝親自選拔的第一後備幹部,派到太子的東宮當差。太子劉啟非常賞識他,言聽計從,稱他為「智囊」。
漢景帝繼位後,晁錯一飛衝天。
先是從負責參政議政的副部升為正部級的長安市市長,一年後,被任命為副丞相。
更牛叉的是,漢景帝最信任他。他經常越級、直接向漢景帝彙報工作,漢景帝對他言聽計從,一律批准。
最出名的例子就是削藩。
從漢文帝開始,朝廷一直想解決以吳王劉濞為首的諸侯王。但能不能解決、怎麼解決、何時解決?沒想好,很糾結。
晁錯是堅定的削藩派。從漢文帝時期就數次上書,建議削藩。漢文帝很欣賞他,但不搭理他的建議。
漢景帝繼位後,晁錯再次建議削藩,而且態度更堅決。反正諸侯王遲早要反,早削早超生。
漢景帝同意了。這份信任,還有誰?
沒想到,晁錯越來越無法無天。他為了自己上下班方便,竟然在太上皇廟的外牆上開了個門。
這是死罪。於公於私,大臣申屠嘉準備請旨殺了他。
晁錯聽說後,連夜進宮向漢景帝認錯求情。
結果,第二天,申屠嘉義正言辭地向漢景帝請示彙報,漢景帝卻說:那只是太上皇廟的外牆,而且是我讓晁錯做的,別追究了。制度都是其次的,領導喜歡的最重要。
什麼叫權傾朝野、一手遮天?看看晁錯就知道了。如果沒有削藩的話。
按理說,削藩這種動搖國本的大事,不可能是拍腦袋決策。但是,漢景帝和晁錯就是這麼乾的。晁錯提出削藩建議後,漢景帝指示:召集朝中大臣開會,集體討論。誰討論也沒用!誰敢和晁錯對著干?
當然全是贊成票,只有兩張反對票:一個是竇太后的侄子竇嬰,一個是晁錯他爹。竇嬰是正牌皇親國戚,而且給漢景帝幫過大忙,當然不怕得罪晁錯。
晁錯他爹則是心急火燎地從老家趕來,勸晁錯:你這麼干,會讓咱們家破人亡的。晁錯不聽,他爹服毒自殺。
反對無效。漢景帝:那就削藩吧。
吳王劉濞等:那就反了吧。七國之亂開始了,漢景帝有些扛不住了。
當然,沒人會承認自己是反賊。劉濞他們找了個理由:朝廷里有壞人,就是晁錯。
這理由找的,合情、合理、合法。
漢景帝當然沒錯。那麼,誰錯了?當然是晁錯!這口鍋,簡直是眾望所歸。
有一天,漢景帝和晁錯正在商量事兒。大臣袁盎申請單獨向漢景帝做彙報,漢景帝同意了。
晁錯退下後,袁盎說:殺晁錯,退封地,七國之亂自然平息。
這招很絕。
殺了晁錯,七國當然不會退兵,但是會變得師出無名。繼續打下去,會失去民心。至少,朝廷能先打贏輿論戰。
漢景帝沉默了很久,然後說:也只能這樣了。我不可能為了一個人而放棄全天下。
以前領導對他有多寵信,現在他背的鍋就有多大。晁錯死定了。
當然,漢景帝不會承擔擅殺晁錯的責任,必須依法處理。他下令:丞相陶青、廷尉張歐等成立聯合調查組,嚴查晁錯。
調查結果很快出爐:晁錯辜負了組織的信任,破壞團結大局,勾結敵對勢力,喪失理想信念,大逆不道,依法判處腰斬,全家滅門。
漢景帝:同意。
漢景帝三年正月二十九,晁錯穿著官服,被公開處死,而且死無全屍。
很赞哦! (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