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把我生命献给你 近十年最好的十部劇,全部獻給你
近十年最好的十部劇,全部獻給你
電視劇在提高人們的實利主義和物慾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差勁的電視劇看的越多,越多的精力就會投入到物質滿足和幻想上。
預言成真
今天就不多聊別的,給大家聊點乾貨,就如標題所言,寫一寫近十年我認為大陸這邊最好看的十部電視劇。
當然像《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康熙王朝》《大宅門》《走向共和》《我愛我家》等等神作就不要問我為什麼不談了,因為這篇文章選的都是從07年到今天。
如下:
10、《甄嬛傳》 2011年
《甄嬛傳》
本質上是一個在權力的祭壇裡如何活下來的故事,它把女人掐架拍的一點也不傻。
講的是厚黑學的事。
“一個人在不斷爬向頂峰時,手裡必然要沾滿鮮血,心越來越硬。”這也滿足了普通人對於權力的臆想與嫉妒。
這部電視劇的價值我覺得最大的地方不在於服飾,演技和考據,而在於劇本的值得推敲。
也就是細節, 每一場戲都是有目的的,是有東西要交代的,是為後面埋伏筆的。
說白了就是導演不拿觀眾當傻子。
9、《人間正道是滄桑》 2009年
《人間正道是滄桑》
這句話的完整版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大概意思就是如果老天有感情的話,看到人世間這麼多破事,也會很心累。

所以,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這劇難能可貴的就是儘量做到了一碗水端平。比如兩黨都經歷過殘酷的黨別清算。
親兄弟分家,其實誰也摘不乾淨誰。
張黎導演(原馮小剛的御用攝影師)是用拍電影的鏡頭語言和手法,用心拍出了史詩感,也拍出了情懷。
8、《北平無戰事》 2014年
《北平無戰事》
從導演、編劇到演員,此劇都堪稱豪華的陣容級別。
編劇在用電視劇給我們上歷史課。看過的朋友說,這本子要是一個人寫出來的,他得累死。原來前前後後用了七年。這課上得很成功,教案很珍貴。
表演方面,基本達到了近年國產劇的巔峰,配角尤其出彩。
這部戲有種最好的東西叫做“徒勞”,很多人都是在歷史的旋轉木馬上,折騰了半天,什麼也沒改變。
豐功偉績重要,我們也不要忘了小人物的徒勞.....
7、《琅琊榜》 2015年
《琅琊榜》
一卷風雲琅琊榜,囊盡天下奇英才。
這部戲確實驚著我了,沒抱期待看了一集,發現居然撿了個璞玉。
《琅琊榜》是完全的架空歷史題材,在虛擬的歷史中縱橫馳騁,又不失歷史的厚重。
既有政治鬥爭,又有江湖幫派,相當於雜糅了宮廷劇與武俠劇的一些特色;最後,可喜可賀,並未“言”情,卻處處可見真情。
《琅琊榜》最後的贏家,不是某些人、某些家族、某個案子,而是良知。
6、《紅色》 2014年
《紅色》
講了一個大隱於市身懷絕技的大齡男青年想安安穩穩和自己喜歡的女孩過平常日子的故事。
張魯一這個角色太討人喜歡, 面對三教九流,形形色色,看穿卻不說透,只願知足常樂,能忍自安,不求聞達。
說它是抗日劇,其實打鬼子的戲份只是龍套,倒是感情戲拍的是濃墨重彩,超出預期的高完成度。
老男人談戀愛,就像老房子著火。有任誰也擋不住的風情。
一個同福裡的巷子,集結了上世紀四十年代裡弄的市井百態。
5、《潛伏》 2009
《潛伏》
國內諜戰劇的高峰。
我到現在都記得其中很多臺詞:
“你打我一槍,我沒死,又活過來了。那我們還可以做生意,只要價錢合理。”
“你看那些為官的人,滿嘴都是主義,心裡全是生意。”
“我信仰生活,信仰你。”
潛伏也是職場大戲,不僅是單純諜戰片更加是職場現形記,邏輯非常清晰。
跳個槽不可怕,可每到一家新公司都要適應新環境面臨新問題,沒點看家絕活就不好混了。簡直可以作為一部人生指導劇。
4、《黎明之前》 2010年
《黎明之前》
《黎明之前》的最後,譚忠恕和劉新傑一起去祭拜水手,走的時候譚忠恕讓劉新傑自己選擇,然後自己開車走在前面。
最後兩輛車分道揚鑣,譚忠恕傷感的說出:“撒由那拉”。
兄弟兩人此生不復相見。
《黎明之前》開篇確實驚豔,刺殺拍的很講究,幾個特務踢紙團明顯是脫胎自杜琪峰的《槍火》。
猴哥覺得,看完這劇不喜歡上吳秀波這個演員的人,幾乎沒有。
就像網友評論的那樣:他的臉很英俊,他的笑容很純真,他的氣味很好聞,他是個很容易讓女孩子動心的男人。
3、《茶館》 2010年
《茶館》
亂世動盪,大清完了,接著就是民國,民國完了接著就是軍閥混戰,永遠也沒個盡頭。
一個勤奮,心眼兒不壞的小生意人,從年輕到慢慢老去,他極力想改變命運。
由躊躇滿志到灰心失望,最後只希望能平安死去。這個人物穿越了上百年,在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生活著。是你,是我,是他。
這就是五千年來中國普通人的形象,少有歡笑,少有豪邁,甚至少有荒誕。有的只是調侃下,給自己找點樂子。
把話劇改成電視劇,不容易,希望大家能去看。
2、《外鄉人》 2009年
《外鄉人》
把它放到第二,純屬因為我的文章我說了算,它太好,看過的人太少。
《外鄉人》沒有那麼大的史詩感,但是極其真實,在這些年電視劇動不動宮鬥,抗日的環境下,實屬難得出此貼近大眾的電視劇。
一部劇道出了人生的百態,人性的複雜,生活的不易,社會的無奈,算得上中國21世紀初的一部編年體史詩劇。
值得所有在大城市苦苦打拼的朋友去看。
1、《大明王朝1566》 2007年
《大明王朝1566》
沒錯,這是近十年來,我心目中的國產劇第一。
在猴哥看來,《大明王朝》的政治智慧比《紙牌屋》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看不懂《大明王朝》的人,不要說自己懂人際,知權謀,會撕逼。
《紙牌屋》就好像個人命運的奮鬥,好比國際象棋你來我往;而《大明王朝1566》更多地給我們展現出了歷史的程序,它像圍棋,翻雲覆雨。
有人開玩笑說,在《大明王朝》面前,《權力的遊戲》就變成了《權力的鬥毆》。
“文官的衣服上繡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繡的是獸。披上了這身皮,我們哪一個不是衣冠禽獸。”
《大明王朝》每一集,每一幕,每一個場景,每一個人物,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和微表情,每一句話,甚至是走路的姿態,都可謂是處處玄妙,字字珠璣。
滑稽的是,當年湖南臺好不容易買斷這部精品電視劇,結果收視率慘敗(全劇未過0.7%,作為比較,《武媚娘傳奇》的收視率一度破5%),計劃中的後半部也因此流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