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越久弥新的意思是什么 觀花|愈久彌新,重溫經典動畫《千與千尋》
觀花|愈久彌新,重溫經典動畫《千與千尋》 疫情宅在家,一直單曲循環《いつも何度でも》這首歌,很喜歡,不僅是旋律,還有歌詞,輕聲低吟地傳遞出一種洒脫之感,於是就下載了這部宮崎駿導演的電影《千與千尋》。整
觀花|愈久彌新,重溫經典動畫《千與千尋》

疫情宅在家,一直單曲循環《いつも何度でも》這首歌,很喜歡,不僅是旋律,還有歌詞,輕聲低吟地傳遞出一種洒脫之感,於是就下載了這部宮崎駿導演的電影《千與千尋》。
整部影片給我留下最深的觀感就是它的細膩,重視細節。或許是我本就打算帶著尋找細節的眼光去欣賞影片,但也真的不得不為宮崎駿的匠心所折服,鏡頭的停頓來傳達人物情緒的變化,再加上這片是動畫片,影片中的「演員」不同於現實生活中真演員,可以自己演繹出要感染觀眾的情緒,而需要全程靠導演、編劇一步步地精雕細琢。通過捕捉人物神態的變化、動作細節的特寫、背景與人物的動靜對比、聲音的強弱、還有人物對話的內容等來把人物塑造得更加豐滿生動。
千尋是個10歲左右的小女孩,故事中的她無疑是「真、善、美」的代名詞了,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扛了下來,還堅定地將自己的態度傳達給別人,在現實生活中很難找到一模一樣的原型,但充滿想像的動畫,就很適合做這樣的處理。千尋集中了所有的「美」,展現了人性最美好的那一面,所以我個人覺得這個形象反而沒有什麼特別好討論的,而動畫中有一兩個人物倒是一出場就驚訝到我了,一個是玲子,還有一個是無臉男。
先說無臉男,很多人都分析過無臉男,說他反映著什麼樣的人性等,但我的關注點不在這,在於他在這部電影中的出現的意義是什麼?他的存在是電影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嗎?我覺得他的存在是宮崎駿為了救贖觀眾而設置的一個形象,不管有沒有他,千尋還是至善至美化身,他是又一個被千尋所救贖的對象。
相比於河神的角色設置是為了展現千尋的成長,我覺得宮崎駿借千尋與無臉男的互動,是想告訴現實生活中的人到底要怎麼活,無臉男最終在錢婆婆那裡找到了自己的意義,不再迷茫,也算一種救贖吧,但生活中有人不幸運而沒找到、有人自己不願意走上宮崎駿指明的那條路。
電影本來就是高度戲劇化的,高度概括性與典型性的統一體,因此無臉男代表著形形色色的人,折射出各種各樣的性格,千人千面,每個人看無臉男都從自己視角出發的,在解讀的過程中就折射著觀眾自己的慾望與價值觀。
再來細聊玲子,她可是第一個令我感嘆的角色。
可愛的玲子除了出場的時候因為一個烤蠑螈而答應鍋爐爺爺帶千尋去見湯婆婆,還有就是在去服務無臉男的時候有點拜金外,整個人物形象是積極向上的,像姐姐一樣照顧千尋。「喜歡金錢」、「拜金」、「貪慾」這三者在影片中是不同的,「喜歡金錢」可以是因為生活必須靠一定量的金錢才能維持下去,而沒錢就意味的沒有來源,我覺得「喜歡錢」是正常的,是光明正大地跟別人說的,而「拜金」就不一定容易說出來了,這個詞語出身就帶有強烈的負面感情色彩,比如說湯婆婆的下人們,爭先恐後地服侍無臉男,賺小費,這些小嘍啰們,算是用自己勞動換取金錢,不算是不勞而獲,在湯婆婆那是不允許不勞而獲的。最後「貪慾」的話,在影片中的表現就是變成豬的人了,不知滿足地一直吃供奉神明的食物,我覺得「貪」是大量佔有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沒有底線。個人覺得玲子只算是「喜歡金錢」吧,感覺要是發生什麼需要在金錢和朋友之間抉擇的事的話,玲子會選擇後者的。
此外,玲子超強的工作能力也是讓我驚嘆的,這裡需要感謝宮崎駿在細節方面抓得太好了,在河神沐浴時候,千尋一直綁不上繩子,玲子拿過來一下就系好了,在那種關鍵時刻,要是再拖一下,湯婆婆估計會生氣,玲子直接救場了,好友力MAX!!
在影片里沒有壞人,完完全全是孩子的世界,是可以用孩子的邏輯來理解的世界。但在成人世界裡,有許多是自己都搞不懂的事,為什麼如此?因為本來就如此,大家都這樣,沒有理由、沒有原因,不問不想。
人是複雜的,是一個黑匣子,你所看到的永遠是表面,越長大越不知道身後促使自己變化的動力是什麼。
很赞哦! (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