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清平乐红笺小字的诗意 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1-08-16 14:49:51 1063
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原文及翻译赏析 踏莎行·碧海无波原文: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原文及翻译赏析  

踏莎行·碧海无波原文: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踏莎行·碧海无波翻译及注释

翻译碧海波平无险阻,瑶台有路可通行。细思量,当初就该双飞去。想当时,轻别意中人,现如今,山高水远何处寻。灰尘落绮席,烟雾锁香闺。写好的书信,如何送给你。登高楼极目望远方,萧萧细雨洒梧桐,天已近黄昏。

注释1踏莎(suō)行:词牌名。又名「柳长春」「喜朝天」「踏雪行」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2碧海:传说中的海名。《海内十洲记》:「 扶桑在东海 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广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3瑶台: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晋王嘉《拾遗记·昆仑山》:「傍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4思量:考虑;忖度。5意中人:心中所眷恋或属意的人。6绮席:华丽的席具。古人称坐卧之铺垫用具为席。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惠休〈怨别〉》:「膏炉绝沉燎,绮席生浮埃。」7香闺:青年女子的内室。唐陶翰《柳陌听早莺》诗:「乍使香闺静,偏伤远客情。」8红笺(jiān):红色笺纸。唐韩偓(wo)《偶见》诗「小叠红笺书恨字,与奴方便寄卿卿」,此化用之。附:带去。

踏莎行·碧海无波赏析

  晏殊整整做了五十年的高官。他赋性「刚峻」(《五朝名臣言行录》),处事谨慎,没有流传什么风流艳事。他自奉俭约,但家中仍然蓄养歌妓,留客宴饮,常「以歌乐相佐」(《避暑录话》)。他喜欢纳什么歌妓、姬妾,是容易做到的。照理,他生平不会在男女爱情上产生多少离愁别恨,但他词中写离愁别恨的却颇多。这可能和当时写词的风气有关:酒筵歌席上信手挥写,以付歌妓、艺人歌唱,内容不脱晚唐、五代以来的「艳科」传统;也可能和文学创作的特点有关:它可以描写人们的普遍感情,不限于作者的自我写照。但晏殊写的这类词,也不像完全脱离自身生活的客观描写,这首《踏莎行》小令,就是这样的一首词。

  此词写别情。上片起首三句:「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楚辞·离骚》有瑶台这个词,但可能从《穆天子传》写西王母所居的瑶池移借过来,指陆上仙境。说要往海上仙山,没有波涛的险阻,要往瑶台仙境,也有路可通,原来可以双飞同去,但当时却没有这样做;此时「思量」起来,感到「不合」,有些后悔。接着两句:「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是说放弃双飞机会,让「意中人」轻易离开,此时后悔莫及,可就是「山长水远」,不知她投身何处了。「轻别」一事,是产生词中愁恨的特殊原因,是感情的症结所在。一时的轻别,造成长期的思念,「山长」句就写这种思念。它和作者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词中的「山长水阔知何处」,同一意境。

  下片,「绮席凝尘,香闺掩雾」,写「意中人」去后,尘凝雾掩,遗迹凄清,且非一日之故。「红笺小字凭谁附」,音讯难通,和《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的「欲寄彩笺兼尺素」而未能的意思相同。「高楼目尽欲黄昏」,既然人已远去,又音讯难通,那么登高遥望,也就是一种痴望。词中不直说什么情深、念深,只通过这种行动来表现,显得婉转含蓄。最后接以「梧桐叶上萧萧雨」一句,直写景物,实际上景中有情,意味深长。比较起来,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虽然妙极,还是失之显露;而作者的《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词中的「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另一首《踏莎行·小径红稀》的「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结笔的妙处正相同,都是以景结情。

  这首词写离愁别恨,侧重「轻别」,有其「个性」;它从内心的懊悔和近痴的行动来表现深情,婉转含蓄,不脱晏殊词的特点;而结笔为最妙,蕴藉而韵高,尤堪玩赏。

踏莎行·碧海无波创作背景

  《踏莎行·碧海无波》当作于天圣五年(1027)作者贬知宣州途中。作者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此词即在途中所作。

  宋无名氏《道山清话》有一则记载,说:「晏元献公为京兆尹,辟张先为通判。新纳侍儿,公甚属意。先字子野,能为诗词,公雅重之。每张来,即令侍儿出侑觞,往往歌子野之词。其后王夫人浸不能容,公即出之。一日,子野至,公与之饮。子野作《碧牡丹》词,令营妓歌之,有云『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之句。公闻之怃然,曰:『人生行乐耳,何自苦如此!』亟命于宅库中支钱若干,复取前所出侍儿。既来,夫人不复谁何也。」或许由於夫人的「不容」,或其它原因,晏殊有时也放出心爱的侍儿,而旋又悔之,所以会产生一些离愁别恨。这首词可能就是在这种情况中写成的。

诗词作品:踏莎行·碧海无波诗词作者:【宋代晏殊诗词归类:【秋天】、【离别】

清平乐红笺小字的诗意 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原文及翻译赏析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