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本 高手请帮忙整理高中历史课本的内容
高手请帮忙整理高中历史课本的内容
2008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基础网络[整理]
第一课时 夏商周的更替和政治制度(考点1)
基础网络
建立:禹建夏朝,启继承禹的王位,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建立了初具规模的国家机构。
中国进入奴隶社会.
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至约公元前1600年。
中心:今豫西、晋南。
灭亡:桀王暴虐无道。
商汤讨桀灭夏。
时间:从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稳定:盘庚迁殷,从此稳定。
商朝由此又称殷朝。
灭亡:纣暴,武王伐纣,战于牧野,商兵导人商都,纣王自焚。
建立:武王灭商后建周朝,都镐京,史称西周。
性质:国有土地制度。
内容:一切土地属周王,周王将其分赐诸侯臣下,让其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并交纳一定贡赋。
奴隶主强迫奴隶集体耕种。
作用:奴隶制国家的基础。
性质:奴隶制国家的行政制度。
①周王将土地和人民授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后裔,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诸侯要服从周王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
周初重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宋。
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衰落: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赶走周厉王。
王室衰微,诸侯不朝贡,战争连年。
灭亡:公元前771年9犬戎破镐京,杀幽王,灭西周。
第二年,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第二课时 夏、商、周的经济(考点2)
基础网络
作物:“五谷”在商周时都已种植,甲骨文和《诗经》有记载。
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制工具,青铜工具极少。
肥类:粪肥、草木灰、绿肥。
畜牧业:商朝饲养的家畜很多,用于食用、拉车、祭祀。
地位:商周手工业主要部门,三代因此被称为“青铜时代”。
商:官府垄断,作坊集中在王都。
西周:产品趋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数量大。
玉器:商代雕刻精美,数量多,仅妇好墓就出土七百多件。
陶瓷:商周遗址里出现原始瓷器。
①河姆渡遗址出土有红漆碗。
②商周漆工艺大量用于造车装饰。
①商民善经商,于是后世将经商者称为“商人”。
②商朝以贝为币,商都商业繁荣。
交通:商周时建立了邮释传递制度。
都城:全国政治、交通中心。
商业都市。
://blog.cersp/UploadFiles/2007-10/1010333799.doc
2008年高考历史复习资料汇编
高中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和影响
(1)实质:奴隶主之间的掠夺战争“春秋无义战”,这话用现代的观点来理解是不确切的,因为春秋时期也有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正义战争,也有各国人民抵抗游牧部落进攻的自卫战争,但用这句话来说明春秋时期统治阶级不断发动的争霸战争的掠夺性和非正义性,却有一定的道理。
(2)影响: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映,大国争霸的结果更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也为社会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和新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在大国争霸中,各大国兼并小国,开拓了疆土,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
在大国争霸过程中,华夏族和周边各部落的联系、交往、融合加强了,形成了以东方的齐国、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
北方的燕国为主的民族融合中心,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对法家思想的认识
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的是法家思想,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法家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法治”。
法家是先秦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其变法思想和法治主张具有务实和进取精神,推动了当时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为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

法家这套建立在富国强兵基础上的以法律为根本、以愚民为手段、法术势相结合、实行君主专制主义的治国模式很适合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口味和需要,因此很快成为秦国的治国路线和统治工具。
秦在韩非子法家思想的指导下,一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巩固统一,另一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重赋税、严苛法、滥用民力的政策,远远超出了农民所能承受的程度,使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使那些本来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措施,在实际上并未起到应的作用。
法家的思想导致了秦朝的早亡。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为什么能出现文化繁荣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尽管社会动荡,但文化空前繁荣,这主要是因为:
(1)这一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生产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大变革,即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逐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社会的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3)社会的动荡使得思想活跃,百家争鸣,这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社会的大变革使得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列国纷争,社会剧变,战争动荡,这些不仅有利于“百家争鸣”的存在,而且使得当时不可能有统一的政治力量去钳制思想,因而思想也就空前活跃。
://ktedu/gaokao/UploadFiles_2459/200709/20070929093447307.doc
://lnyu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