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袖珍国家都有谁 歐洲為什麼有這麼多袖珍型國家?存在即是合理

火烧 2023-01-07 04:10:24 1033
歐洲為什麼有這麼多袖珍型國家?存在即是合理 歐洲大陸架的版圖上,除去俄國,具有影響力的、地塊比較大的是老牌國家是德國、法國、英國、西班牙、義大利了。在這些國家當中摻雜著一些小小的袖珍型的國家,這些國家

歐洲為什麼有這麼多袖珍型國家?存在即是合理  

袖珍国家都有谁 歐洲為什麼有這麼多袖珍型國家?存在即是合理
歐洲大陸架的版圖上,除去俄國,具有影響力的、地塊比較大的是老牌國家是德國、法國、英國、西班牙、義大利了。在這些國家當中摻雜著一些小小的袖珍型的國家,這些國家由於國土面積太小,難以標記,經常用數字標明後再作注釋。比較有代表性的袖珍型國家是梵蒂岡、摩納哥、聖馬利諾、列支敦斯登、馬爾他、安道爾和盧森堡。這些國家歷史悠久,在歷史的法陣過程當中很少有戰爭發生。問題就來了,為什麼這些國家一直存在著,沒有被侵佔而消失呢?這裡說說幾個原因。
首先要說的是梵蒂岡,因為這國家太超然了。在基督教沒有成為羅馬帝國國教之前,梵蒂岡什麼都不是,它只是羅馬城的一部分。成為羅馬帝國國家後,這一區域就成為了教皇居住的地方,華麗漂亮的教堂什麼的也在這裡修建,也逐漸就成為了基督教朝聖的地方。影響整個羅馬帝國。而當時的羅馬帝國是歐洲最大也是唯一的帝國,整個帝國環繞地中海,是歐洲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歐洲以北簡直就是蠻荒之地,還在以部落為主導,到處征戰搶掠。
國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羅國帝國的皇帝認同、接受基督教。認同他們是神的使者,而皇帝只是世俗中的皇帝了。你要接班皇帝就得接受基督教的洗禮才能成為真正的皇帝。那為什麼羅馬帝國的皇帝願意接受基督教的洗禮呢?因為基督教在當時很多的貴族為了自己統治區域的民眾安穩穩定也慢慢接受了這一教派。統治階層這層面都接受了,為了帝國的安定,也為了能更好地控制民眾思想。在當時,政教合一成為必然的選擇。
有沒有人想推翻他,有!但是,在歷史發展的進程當中,已經發現他已經成為了精神上的巨無霸。民眾信,而精英階層是最明白的人。如果帝國皇帝你不信那就做好下台的準備。為什麼呢?你皇帝不信,我就利用民眾信的力量推翻你,我做皇帝了。所以,造成的結果就是精英階層與基督教其實是相互利用的工具。你,我不得不信!
後來,羅馬帝國被北方下來的日耳曼人打垮了,分裂了。日耳曼人想,這是個好工具,自己也裝著相信,不信沒辦法啊。你不信就不好去控制、管理和馴服民眾啊。於是,基督教的影響力輻射了全歐洲。為什麼呢?其實就是精英基層都認為這是一個好統治和管理民眾的好工具。
那歐洲當時都有哪些精英階層呢?那些精英階層其實就主要的是各個民族部落的首領了。這些部落首領在遷徙、征戰、融合的過程當中,慢慢地也意識到精神層面民眾的需要,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接受這一教派有何不可的?
這就造成了中世紀歐洲民眾大部分人都相信基督教,從而教皇的權力異常之大。你要成為國王就得接受我的洗禮,認同我。不然,我就蠱惑民眾反抗你、推翻你。所以,那在中世紀教廷在歐洲就是唯我獨尊。
梵蒂岡的超然地位直到如今還是如此。為什麼呢?因為從中世紀過渡到近代、到現代。在歐洲,基督教一直是歐洲人的精神寄託,也是殖民最好的工具。在現代獨立戰爭之後,他也成為國了。成為國當然有西方社會國家的一致認可,這太簡單了。世界最小面積的國家,有著世界最多的信徒。信徒捐獻、出版物、銀行洗錢、金融投資什麼的,反正很富有。
好了,之前一直說梵蒂岡,這是因為梵蒂岡太特殊了,那其它那些袖珍型的小國呢?其實這些袖珍我們可以查下這些小國在當今世界的全稱。很多都是叫什麼什麼「公國」的?公國不是指主權獨立的國家,它完全是國家內的一個家族式的自治區,在其領域內擁有較高的自治權,可有自己的軍隊、行政和財權。
比如,盧森堡留叫盧森堡大公國,列支敦斯登叫列支敦斯登公國,安道爾公國或安道爾親王國。列支敦斯登公國或列支敦斯登親王國。都有個「公」字,什麼概念?其實,在歐洲教皇權傾歐洲的時代,你要成為國王首先要部落首領貴族的認可和舉薦,然後是教皇的冊封認可。不然你幹不了國王。當上了國王,除了自己地盤自己說了算,沒多大權力。要打仗,你得先聯合自己王國內的部落貴族首領同意,然後還要上報教皇同意才可以干仗。呵呵,這絕對不想古代中國這樣皇帝一下令就可以干仗。又跑遠了,其實公國就是王國國王對自己兄弟分封的地盤。血緣關係,那就一個親,分封的稱號就叫公爵了,公爵有很大權力的,相當於整個王國的總理,公爵只在國王之下。
這裡涉及題目的命題,為什麼這麼多的袖珍國家?還是回到基督教一統江山的中世紀,國王得到教皇的認可,把自己的地盤分封給有功的兄弟親戚。所以公爵的稱號就出現了。而對於我們東方人所不了解的是,各個王國王室之間有些為了自己地盤的利益,相互之間聯姻生娃。從那時候起,不管歐洲怎麼打怎麼干,始終是這些在高端位置精英階層控制整個歐洲的領導層。不管德國、英國、法國其實都是血緣至親,高端精英貴族始終把持著歐洲大陸架。反正只要是教皇承認的貴族,你去哪個王國去做國王都沒人反對。所以就京城出現一國斷根了別國的男丁過來做國王的現象。這太多例子了去了。
而公國的形成,因為是自己祖宗的兄弟留下的血親,你還能好意思打打殺殺過去嗎?再說,別人也沒什麼資源,我就佔個小小的封地,也投降承認你厲害,畢竟還有血緣關係呢。更高層面講,大家都是一個教派的人,教皇還看著你呢?你別趕盡殺絕了。這一緩就到了近代,有了民主自由的雛形,法國大革命,獨立運動開始了。於是轟轟烈烈的造國運動就形成了。
其實,你不管德國、法國、英國這些在歐洲影響力大的的強國,包括之後誕生的美國,不管他們怎麼鬧。其實就是一個價值觀,基督教的理念統治全世界。在清朝來訪的第一個歐洲使者就提出了四個要求,最後一條就是允許能在中國傳教。呵呵
回過頭來看,這些小國為什麼能生存到至今?要資源沒資源,要礦產沒礦產,靠什麼存活?這些國家其實不是像表面上的賣旅遊產品什麼的,這些東西難以餵飽這些小國的胃口。其實,就是一個法外之地,這些法外之地有個共同點,銀行業發達。所以是國際黑錢、洗錢集中交易要地,利潤那是剛剛的。
那歐洲強國想要滅他們嗎?肯定有想要滅的。可是在當今不是你一個人說了算的,特別是歐洲這麼多國家,這麼複雜的血緣關係下,要頂住很多壓力的。什麼壓力?這裡就不展開說了。反正就是想中國有句諺語「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這樣的意思了。
存在就是必然的。這與歐洲的地理環境有關,與歐洲的歷史推進文化繁衍有關。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