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火烧 2021-06-02 13:43:16 1072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一、初二下册历史第一课的知识框架 第一节、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开国大典 1、筹备建国-------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9年9月 (2)地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一、初二下册历史第一课的知识框架

第一节、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开国大典 1、筹备建国-------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9年9月 (2)地点:北京 (3)内容:①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md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②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③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4)性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5)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2、建国盛况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地点:北京天安门广场 (3)内容:md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本政府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合法政府;举行盛大阅兵式;举行盛大群众游行 3、建国意义 (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西藏和平解放 (1)背景:人民解放军在解放了西南各省以后,全国大陆只剩下西藏没解放了。

人民解放军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 (2)时间:1951年 (3)人物西藏地方政府派出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央政府谈判。

(4)方式:和平解放 (5):结果意义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

二、八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总结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地点、内容——见课本。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2)第一届政协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了的作用。 (3)第一届政协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

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 2、开国大典:(时间、主要仪式)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结束。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斗争胜利的信心。 4、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

(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5、抗美援朝: (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2)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斗。

(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过去了,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者的决心和信心。

(4)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①英雄们的主要事迹(见课本。)

②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6、土地改革: (1)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影响:①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③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④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

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 (2)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了加强,华北和西北业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4)意义和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它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 、、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①原因: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解决生产工具、资金和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②效果:促进了农业产生的发展,使农业产量年年增高。 (4)三大改造的完成:①时间——1956年底。

②意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任务,在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中共八大: (1)内容: 。

(2)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3)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 ①两次会议的相同点:都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②两次会议的不同点:实施的情况及影响不同。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正确的路线没有得到坚持。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 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1958年发动。

(2)原。

三、八下历史复习重点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二)内容: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车(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md为政府主席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2、任命ze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dz为解放军总司令。(二)大典盛况1、时间:1949年10月1日2、md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三、解放大陆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2、1951年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第二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土地改革1、时间:1950--1952年底 文件:《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爱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2、总司令:ph 英雄人物:黄继光 邱少云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第三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选举md为主席,ze为国务院总理。二、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 (2)倡导:中、印、缅(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周总理“求同存异”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一五计划:(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时间:1953---1957年;(3)内容:重点发展生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三铁路)。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改动的内容 改造的途径 结果及历史意义 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加工订货到公私合营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一、中共八大(1956年9月)主要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遗憾:被中断,没有坚持。二、重大失误1、探索时期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失误的表现(1)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大炼钢铁运动。(2)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

3、失误的原因: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一、发动1、开始标志: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

2、md《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lq、dp。二、经过1、红卫兵运动----造反派夺权到武斗;2、最大冤案:lq案。

三、结束:1976年10月粉碎qj反革命集团。四、评价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危害: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第8课 铸。

四、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北师版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一、鸦片战争的烽烟(1840年6月---1842年8月)英国走私鸦片原因:清闭关锁国政策和自给自足经济形态抵制英国工业品倾销⒈林则徐虎门销主要措施:①缉拿烟贩②令外国鸦片商必须交出囤积的所有鸦片,并保证以后不再进行鸦片走私③1839年6月3日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 借口:中国禁烟 原因:打开中国国门,把中国变为英国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⒉中英南京条约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内容: 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②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③割香港岛给英国;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①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加重老百姓的负担 ③领土主权遭破坏 ④关税主权遭破坏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 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杰出代表。 内容: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状况.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劫难中的抗争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1月 侵略者:英国、法国 危害:火烧圆园明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北京条约》 2﹑俄国趁火打劫俄国采取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各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万平方千米。《瑷珲条约》:时间:1858年割占领土面积:60万多平方千米割占领土范围: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3、太平军通达洋枪队 太平天国 领袖:洪秀全 起义时间:1851年 起义军:太平军 地点:广西桂平金田村洋枪队 领队:华尔(美) 建队时间:1860年 4、左宗棠收复新疆新疆危机 一侵略者:中亚地区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时间:19世纪60年代 二侵略者:俄国 时间:1871年 侵占地区:伊犁 左宗棠 ①1876年打败阿古柏 ②1881年收回伊犁 ③1884年设新疆行省意义:维护了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对新疆的开发和建设有重大作用。

三、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大陆政策”出台,日本急需侵略扩张2、经过: 黄海海战 威海卫战役 ①丁汝昌 ②邓世昌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③李鸿章《马关条约》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款白银 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时间 :1900年6月侵略者: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国联军 义和团:起于山东直隶,高举“扶清灭洋”旗帜的反帝爱国运动。

2、《辛丑条约》①赔款白银⒋5亿两,以海关税收为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⒐8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国活动。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影响:①经济命脉被控制 ②领土权再次被破坏 ③政治被控制 ④军事上控制清政府。

五、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二)内容: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md为政府主席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2、任命ze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dz为解放军总司令。(二)大典盛况1、时间:1949年10月1日2、md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三、解放大陆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2、1951年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土地改革1、时间:1950--1952年底 文件:《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2、总司令:ph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时间1954年9月 地点:北京;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选举md为主席,ze为国务院总理。二、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 (2)倡导:中国、印度、缅甸(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周总理“求同存异”方针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一五计划:(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时间:1953---1957年;(3)内容:重点发展生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三铁路)。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改动的内容改造的途径结果及历史意义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加工订货到公私合营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一、中共八大(1956年9月)主要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遗憾:被中断,没有坚持。二、重大失误1、探索时期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失误的表现(1)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大炼钢铁运动。(2)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

3、失误的原因: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一、发动1、开始标志: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

2、md《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lq、dp。二、经过1、红卫兵运动----造反派夺权到武斗;2、最大冤案:lq案。

三、结束:1976年10月粉碎qj反革命集团。四、评价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危害: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

六、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五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目的:筹备建国任务 P2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 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md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4)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P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内)(3)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国际)P44、西藏和平解放:时间:1951年;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意义: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P4第2课 最可爱的人 1、“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2、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年)(1)司令员:ph (2)目的:保家卫国(3)出兵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4)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P10)(5)性质: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过去了,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者的决心和信心。4、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学习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P9 5、问答题: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答: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第3课 土地改革 1、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1950年 内容:P12 结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意义:①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③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④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

七、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历史八年级下学期复习提纲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举行的时间、地点、内容: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md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3、重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最可爱的人”指谁?司令员、出兵时间、战歌、精神? 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ph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第3课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农民去占有极少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内容、结果、意义。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4课工业化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一五成就: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年, 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五四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 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重点: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1956年召开的八大确定的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探索失误的原因: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3、建设伟大成就:石油工业——王进喜,先进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 2、lq案是文革最大的冤案,可见民主法制被践踏到何种程度。 3、粉碎林、江反革命集团的时间:1971年9月;1976年10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 1978年底,重点: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dp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lq案平反,八二宪法(第四部)及系列法律的颁布。 第9课改革开放 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

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目的是冲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