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幸福的名人素材积累 安徽的名人故事
安徽的名人故事
1、洪学智
洪学智,1913年2月生于安徽金寨(原属河南商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1927年,年仅14岁的洪学智参加农民协会,1929年加入gcdzg。
在参加商南起义后,洪学智参军进入红一军。
在红军部队中,洪学智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历任连长、营长、团政治主任等职,1935年,洪学智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
抗战爆发后,洪学智先在抗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在1940年率部开赴苏北,开辟抗日根据地。
面对日寇,洪学智继续发挥着自己善于用脑,英勇善战的优点,连续取得了多场战斗的胜利,给日寇以极大杀伤。
解放战争期间,洪学智曾担任43军军长等职,并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
朝鲜战争爆发后,洪学智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协助ph元帅指挥的第一至第五战役。
朝鲜战争结束后,洪学智历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部长等职。
1988年9月14日,中央军委在北京举行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官授衔仪式。
洪学智再次被授予上将军衔。
也因此,洪学智成为了我军历史上唯一一个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将军。
2006年11月20日,洪学智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2、胡适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
胡适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虽与陈独秀政见不合,但与其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1938年,胡适出任中国驻美大使。
消息传到日本后,日本内阁倍感压力,当时日本国内的社会舆论发起建议应该派三个人同时出任日本驻美大使,才可以抑制住胡适的能力。
三个人分别是鹤见佑辅、石井菊次郎和松冈洋右。
其中鹤见为文学专家、石井是经济专家、松冈则为雄辩家。
3、刘铭传
小时候刘铭传家乡发生旱灾,庄稼颗粒无收,地方豪强登门催缴人头税,而刘家实在拿不出。
因此,当地一个地霸大声呵斥刘家人,刘铭传的大伯父刘殷不服,声辩了两句,结果气绝身亡,地霸扬长而去。
刘铭传听说后非常生气,对几个哥哥说:“丈夫当自立,安能耐此辱!”说完就赤手空拳去追赶地霸,追上后拦在马前,要求与他决战。
地霸听后狂笑道:“你这小孩子敢跟我过不去?我给你一把刀,你有本事把我杀死,你就是好汉!”
说完他就把腰刀拔下丢在地上,狂笑起来,刘铭传看他如此轻狂、嚣张,不禁怒火中烧,顺势从地上捡起刀来,朝他砍去。
地霸猝不及防,一下子从马上摔下来,刘铭传一不做二不休,拿着刀对准他的脑袋“咔嚓”一声。
地霸的团丁一看首领被杀,吓得四处逃散,而刘铭传趁势拎起地霸的脑袋,骑上地霸的马,按住马头,对围上来的群众大声说道:“这个地霸仗势欺人,我六麻子今天把他杀了。
如果大家以后不想再受恶霸的欺负,愿意听从我的话,我们一起保卫乡里。”
围观的几百名穷苦青年当即表示愿意听他的号令,并推选他为首领。
为躲避官府通缉,他离家出走,结党贩运私盐,劫富济贫。
1856年8月,邻乡一富户囤积大量粮食被饥民哄抢,官府闻讯,立刻派人来查,富户诬告是刘铭传所为。
官兵四处搜捕刘铭传,但没有抓到,就跑到刘家,要求他的母亲周氏赔偿富户的损失。
当时刘家一无所有,于是官兵放火烧了刘家。
双目失明、卧病在床的周氏遭此恐吓后,上吊自杀。
家毁母故,世道纷攘,刘铭传感到与其日夜奔驰于乱世硝烟中,还不如组织团练以捍卫乡里。
于是,他揭竿而起,拉起一支队伍,在家乡办团练,筑堡扎寨,守土保乡,与官府和土匪斗争。
4、华佗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
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
晚年因为遭到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华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创造手术外科的专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发明麻醉剂“麻沸散”及发明用针灸医病的先驱者、创始人。
5、朱元璋
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今安徽滁州凤阳)人,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
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
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
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原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葬明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