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布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成语: 推诚布信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火烧 2022-02-05 15:53:08 1084
成语: 推诚布信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成语: 推诚布信 成语简解 编号: 4398 成语: 推诚布信 注音: ㄊㄨㄟ ㄔㄥˊ ㄅㄨˋ ㄒ|ㄣˋ 汉语拼音: tūi ché g ù xì 参考

成语: 推诚布信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布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成语: 推诚布信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成语: 推诚布信 成语简解 编号: 4398 成语: 推诚布信 注音: ㄊㄨㄟ ㄔㄥˊ ㄅㄨˋ ㄒ|ㄣˋ 汉语拼音: tūi chéng bù xìn 参考词语: 开诚布公 释义: 义参「开诚布公」。见「开诚布公」条。 Emoji符号: ⏏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推诚布信”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开诚布公」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诸葛亮是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兼军事家。东汉末年,他隐居耕读,刘备听说他的才能,于是三顾茅庐,登门请求诸葛亮出来从政。诸葛亮执政期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陈寿在《三国志》的〈诸葛亮传〉中,对诸葛亮非常推崇,他赞扬诸葛亮在当丞相时,能够「开诚心,布公道」,以真心对待部属,处事大公无私,所以受到大家的爱戴。即便他「用法严峻」,但人民虽畏惧却没有怨言。军政大权都操在他的手中,但后主对他丝毫不疑。因此,陈寿认为他是跟管仲、萧何差不多的人物。后来「开诚布公」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典源: 此处所列为「开诚布公」之典源,提供参考。《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亮1>之为相国2>也,抚百姓,示仪轨3>,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4>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5>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注解〕 (1)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水县)。避乱荆州,刘备三访其庐乃出。为人足智多谋,忠心耿耿。曾败曹操于赤壁。刘备殁,辅助后主刘禅,封武乡侯。志在攻魏以复中原,乃东和孙权,南平孟获,与魏长期争战,后鞠躬尽瘁,卒于军中,諡号忠武。有《诸葛武侯集》。 (2)相国:秦汉等朝所置的宰相职位。后沿为宰相的通称。 (3)仪轨:法度规范。 (4)服罪输情:坦承自己所犯的罪行,并诚心改过向善。 (5)游辞巧饰:用没有根据的言辞掩饰罪行,虚伪狡诈。 书证: 01.《魏书.卷七○.刘藻列传》:「时北地诸羌数万家,恃险作乱……朝廷患之,以藻为北地太守。藻推诚布信,诸羌咸来归附。」 02.《周书.卷三○.于翼列传》:「翼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冯君焉。」 成语接龙

“信”字开头的成语

“推”字结尾的成语

“推”字开头的成语

“信”字结尾的成语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推诚布信。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推诚布信”分成的单字详解:

推, 诚, 布, 信。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