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阴丽华其人 历史上的阴丽华和刘秀,东汉刘秀和阴丽华
历史上的阴丽华和刘秀,东汉刘秀和阴丽华
东汉刘秀和阴丽华
阴丽华(公元4年—64年), ,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刘秀的第二任皇后,为春秋时代著名的齐相管仲的后人。阴丽华原为刘秀的宠妃,备受光武帝的宠爱,在刘秀统一天下之后的第5年,即建武十七年被册封为皇后。公元64年,阴丽华驾崩,东汉后世君臣上其谥号为“光烈皇后”。
阴丽华在历史上以美貌著称。史载,刘秀还是一个没落皇族的时候,十分仰慕阴丽华的美貌,后至京师,被执金吾出行时浩浩荡荡的盛大场面所震撼,不仅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不仅如此,阴后还成为了后世许多诗文曲赋中美人佳丽的代名词,如唐代诗仙李白在《南都行》中赞道:“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南北朝大文豪庾信在其代表作之一的《春赋》中写下了:“出丽华之金屋,下飞燕之兰宫”的千古佳句。刘秀对阴丽华爱慕的一段佳话还引得后世不少“乱世英雄”的追捧,如作为大唐王朝终结者的后梁太祖朱温就有“丽华之叹”;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亦感慨“余亦遂此愿足矣”。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物生平 出身显赫,生逢乱世 阴丽华出生在一个非常显赫的家族,阴氏家族是春秋时期以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相管仲的后裔。到了第七代子孙管修的时候,从齐国迁居楚国,被封为阴大夫,以后便以“阴”氏为姓。不但出身显赫,阴氏家族还是当时富甲一方的豪门大户,据《后汉书》载:阴家“田有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就是说:阴家有良田万亩,车马和奴仆都可以和诸侯王相比了。 虽然有着显赫的出身,但是阴丽华却并未能像其祖先那样能够安享太平盛世与繁华,这位阴家大小姐所生长的时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大动荡、大变革时代。西汉后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奴婢;成帝、哀帝之时,王、傅等外戚明争暗斗,轮流把持朝政,西汉王朝已是摇摇欲坠。终于,公元前9年,外戚王莽废西汉末帝刘婴而称帝,建国号“新”,西汉灭亡。王莽建国之后,先后颁布了“王田令”和“私属令”等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改革措施,力图缓解空前激化的社会矛盾。然而,改革遭到了大豪强与官僚地主们空前激烈的反对与抵制,新政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加之水旱等天灾不断,广大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在新莽天凤年间爆发了绿林与赤眉大起义。一时间,四方相应,天下大乱。正所谓“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每逢乱世,必是王者出世,在新朝末年的大混战中,一个人物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就是日后的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 刘秀,汉高祖九世孙,西汉皇族后裔。西汉末年,有着西汉皇族血统的后裔遍布天下,数不胜数,故刘秀虽名为皇族后裔,但以耕种和贩粮为生,度日并不轻松。刘秀少怀大志,不甘于人下,据《东观汉记》载:“光武微时与邓晨观谶,云刘秀当为天子。或(大家的意思)言国师公刘秀当之,光武曰:“安知非仆乎?”建武三年,说故旧平生为忻乐。晨从容谓帝曰:“仆竟办之”,帝大笑。” 这段话是说,刘秀还是一介布衣的时候曾和姐夫邓晨等众人读图谶(一种预言未来事情的书,在秦汉时期很流行),里面说:“刘秀将要成为天子”,当时王莽的新朝江山已经岌岌可危,正好王莽身边的国师也刚刚改名为“刘秀”,故在场的人都说:“是指的国师公刘秀吗?” 而刘秀却说:“怎么就知道说的不是我呢?”后来,刘秀果然打江山做了皇帝,回顾往事时,邓晨对光武帝说:““仆”竟然做到了”,帝听后大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安知非仆”的典故。 英雄佳丽,共度时艰 除了“安知非仆”的典故,刘秀还有一句名言流传千古,那就是“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刘秀有一个姐夫名叫邓晨,家在南阳郡的新野,因此刘秀也常去新野姐夫家。而邓晨与阴丽华的母亲邓氏的家族还有亲缘,故刘秀有机会接触到了这位豪强大户的千金小姐—阴丽华。史书中并没有交代刘秀和阴丽华到底有多深的接触和情缘,但是有一个事情却交代的非常清楚,那就是刘秀非常的爱慕阴家小姐的美貌,而且念念不忘。后来刘秀去了京师长安求学,一次无意中看到了执金吾率众出行,一时间思潮涌起,不禁感叹道:“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也就是说,做官就要做执金吾那样的官,娶妻子的话就要得到阴丽华那样的妻子。执金吾又是一个什么官职呢?刘秀又为什么说做官就要做执金吾那样的官呢?执金吾,位同九卿,禁军中北军的统领,统兵护卫京师的安全,与近代的首都卫戍司令职位相似。其实,探讨执金吾官职的大小对于刘秀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刘秀看重的是执金吾的华丽和声势,而并非其官职。《后汉书》注引《汉官》中就解释了刘秀感叹“执金吾”的原因:“执金吾缇骑二百人,持戟五百二十人,舆服导从,光满道路,髃僚之中,斯最壮矣。世祖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髃僚”,就是朝廷百官群臣的意思;刘秀庙号为“汉世祖”,故这里的“世祖”就是指刘秀。《汉宫》中的这段话是说:执金吾出行时,统骑兵二百人,持戟甲士五百二十人,前呼后拥,光耀无比,文武百官之中,执金吾的声势最为壮观。故汉世祖感叹说:做官就要做执金吾这样的官。刘秀的这番感叹,日后成了千古名言,成为了日后在乱世中跃跃欲试的“英雄”们奋斗的目标,例如日后灭亡了大唐王朝而建立了后梁的一代枭雄朱温,在其还未发迹时有一次见宋州刺史的女儿张惠貌美,就发出了“丽华之叹”,后两人果结为连理,成为五代十国的一段佳话。 新朝末年,兵戈四起,刘秀同兄长刘縯一起趁乱在舂陵起兵,并与早于他们竖旗造反的绿林军合兵一处,共同反莽。随着绿林军规模的壮大,必然要建立政权,绿林军内部本身就蕴藏着的矛盾就开始逐渐的暴露出来,在拥立皇帝的问题上,农民军将领为了便于他们掌握实权想要的就是拥立一个懦弱的傀儡,而刘縯兄弟的部下认为刘縯在反莽过程中立有大功,又是刘姓宗室,应立刘縯。面对着占绝对优势的农民军,刘縯等人也只好作罢,但是内心一直不服农民军所拥立的更始帝刘玄。新莽地皇四年五月末,刘縯率军攻克了中原重镇宛城,刘縯声名更盛,引发了刘玄及绿林军将领的极大不安,于是,在攻克宛城不久,遂设计以不服皇命为由,将刘縯斩杀于宛城。史载刘縯立志于天下,作战勇猛无比,连莽军都闻刘縯之名而敬畏,谁知最终竟落得如此结局。六月,王莽为了彻底剿灭日益壮大的绿林军,发各州郡兵马共计42万扑向昆阳,两军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昆阳之战,刘秀沉着冷静,说服其他将领守城,自带13骑冒死突围搬取救兵,最终在刘秀军与昆阳守城之军的内外夹击下,王莽42万大军全军覆没,被杀与自相践踏、淹死者不计其数,滍水为之不流。刘秀为昆阳之战的第一功臣,自此名震天下。此役之后,刘秀又马不停蹄的率军北上,再攻父城。这时,刘縯的死讯传来,刘秀在震惊之余,不得不为自己的命运担忧了。除了回宛城谢罪外,在深思之后做了三件事: 一 不表昆阳之功,以免引起更始君臣的嫉妒和不安。 二 不与刘縯部属私下接触,并表示刘縯犯上,自己也有很大责任 三 不为刘縯服丧,并决定立即娶阴氏丽华为妻。 与其兄锋芒外露的性格不同,刘秀性格比较内敛。在更始君臣眼中,刘秀比较恭顺,远不如其兄对他们的威胁大,加之四方战事未平,刘秀还有利用价值,故刘玄不但没有加害,反而封其为武信侯。更始元年六月,刘秀终于在宛城迎娶了他多年来朝思暮想的佳人阴丽华为妻。兄长死亡还不足一个月,刘秀就娶妻进门,这是有悖于古人婚丧嫁娶的常理的,甚至是要被人背后责骂的,但这正是刘秀的高明之处,既了却了多年来的心中夙愿,又让更始君臣对其更加放心。刘縯被杀,如果不多做几件事情,更始君臣是不会轻易放过刘秀的。有一个事实值得玩味,那就是阴丽华此时嫁给刘秀是要冒很大的政治风险的,既然成了刘秀的人,很可能就会因为受刘秀的牵连而丧命,甚至一门都会受到株连。包括后来的郭圣通在内,对刘秀一生影响最大的两个女人,居然没有一个是在太平盛世的情况下嫁给刘秀的,都是从刘秀于乱世的危局之中。十年之后,刘秀伤感于阴氏家族遭逢变故,在诏书中引用古语道:‘将恐将惧,惟予与汝。将安将乐,汝转弃予’,就是说:“惶恐危难的时候,只有我和你在一起,现在安乐富贵了,你却将我抛弃了”。刘秀仿佛是借用阴丽华的口气来表达自己的自责,对阴丽华只能列为“滕妾”的身份表达一种深深的内疚。可见,虽然很多年过去了,但刘秀对当年阴丽华在宛城中陪伴自己度过那段人生中最为惶恐煎熬的时光仍然是念念不忘。 经略河北,再娶贵妻 九月,更始遣刘秀西去洛阳,刘秀将阴丽华送回新野娘家,只身前往了洛阳。新莽政权灭亡之后,天下秩序顿无,各种势力纷纷登场。在诸多的势力当中,摧垮了新莽主力、占有关中与中原大部并打着复兴汉室口号的更始帝政权开始以新的天下共主的姿态发布诏令。但在乱世,只有一条规则是永久不变的,那就是“兵强马壮者为王”。赤眉军的统帅樊崇虽来长安觐见刘玄,但实为来观望形势,他的数十万大军仍抑留在山东一线;河北的形势更是鱼龙混杂,河北三王各握有重兵自据,各怀异心。为数达百万的铜马、尤来、高湖等农民起义军也活跃在黄河以北地区;此外窦融守河西、公孙述据巴蜀,均拥兵自重,以观天下大势。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谐不谐,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意即更始政权能不能真正据有天下,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能不能使赤眉臣服,二是能不能牢固的掌控河北之地。更始帝决定:“遣重臣镇慰河北”,但在人选问题上,刘玄犹豫不决,权衡利弊之后,决定派刘秀持节以巡河北。 更始帝连一兵一卒都没有派发给刘秀,刘秀只是持有一根代表更始政权的节杖,故有“刘秀单车空节巡河北”之说。刘秀刚进入河北境内不久,一个叫王郎的人自称是当年为逃避赵飞燕姐妹迫害而流落民间被迫隐姓埋名的成帝之子刘子舆,在赵缪王刘林等人的拥护下王郎在邯郸登基称帝了。一时间,天下皆惊。之前,河北诸王在名义上还是归顺于更始政权的,现在连这个名义上的东西都不要,干脆就彻底的建号自立了。王郎清楚,刘秀是他在河北最大的敌人,于是以十万户的悬赏追捕刘秀,此时广阳王刘接也起兵响应王郎,闭门捉拿刘秀。史载:刘秀等人“晨夜不敢入城邑,舍食道旁”,非常的狼狈。然河北豪杰并非全部响应王郎的命令,信都太守任光、和成太守邳彤、刘植、耿纯等俊杰先后慕名投入到刘秀的麾下。刘秀收信都、和成两郡兵马后,发兵讨伐王郎。然而这时,河北三王中拥兵十余万、实力最强的真定王刘扬亦归附邯郸的王郎,这给刘秀一个不小的打击。冷静下来之后,刘秀觉得河北三王中,真定王并非死心塌地的追随王郎,刘扬还有被争取过来的可能,遂派刘植去游说真定王。刘植领命后,去真定府游说,竟真的说动了真定王刘扬,他愿意弃邯郸而追随刘秀,只不过,他真定府的十万大军不是白归属于刘秀的,他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条件,刘秀要同他真定府联姻,迎娶他的外甥女—郭圣通。这位郭圣通,出身可是了不得,她的外公是汉景帝的七世孙、真定恭王刘普,说起来她竟与刘秀一样都是汉室宗亲,同为汉景帝之后。虽有宗室亲缘,但刘秀并不想结这门姻缘,“娶妻当得阴丽华”,几个月前,刘秀已迎娶了这位他梦寐以求的佳人,可谓心愿已了。但仅仅对王郎方面用兵,刘秀已感到兵力单薄了,如果再加上真定府的十余万大军,刘秀一方的处境将更加危险。为了能争取真定府的兵马为己所用,刘秀最终决定,亲自到真定府去迎娶这位真定王的外甥女。更始二年,即公元24年,继在宛城迎娶了阴丽华仅仅数月之后,为经略河北,刘秀又亲赴真定府,迎娶了他的第二位夫人—郭圣通。 更始二年五月,刘秀发本部兵马与刘扬合兵一处,共击邯郸,耿弇、景丹等所率之幽州突骑大破敌军,王郎部众死伤惨重,刘秀不禁感叹道:“吾闻突骑天下精兵,今乃见其战,乐可言邪”。王郎见大势已去,遂派使臣请降,使臣见到刘秀后说:“我主确系成帝之子”,刘秀曰:“即使汉成帝本人复生,也不能得到天下了,何况一个诈称其子的人”,使臣愤而返回。不久,邯郸城破,王郎也被击杀于路上。此王郎是否真的为当年为了躲避赵飞燕姐妹迫害而流落到民间的皇子,已经成为了千古之谜。而刘秀之所以能击灭王郎,除了真定府大军的归附之外,天下闻名的渔阳、上谷之突骑亦起了关键的作用。从此,幽州突骑跟随刘秀,为扫平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 击破邯郸之后,刘秀又陆续平定了铜马、尤来、高湖等大小数十万农民军,整个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尽归刘秀所有。公元25年,刘秀在众将拥戴下,在河北鄗城千秋亭登基称帝,建元“建武”。此时的刘秀,已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后汉书》”。 建武元年七月,刘秀挥师南下,派建威大将军耿弇陈兵五社津,阻赤眉东进;同时遣大司马吴汉、骠骑大将军景丹等十一将直取洛阳,将洛阳层层包围。九月,身为更始悍将的朱鲔见洛阳已是孤城一座,走投无路之下举城而降。十月,刘秀定都洛阳。后世论曰:“高祖兴于关中,故定都长安;光武起于东方,故定都洛阳”。 建武元年,不但对刘秀来说是开基立业的一年,对于刘秀的两个女人——阴丽华与郭圣通来说,同样是不平静的一年。这年,在刘秀河北时一直伴驾左右的郭圣通为刘秀生下了第一个皇子,就是后来的太子刘疆。这不但是对刘秀的一件大事,对整个东汉王朝来说都是一件大事。郭氏除了喜悦之外,还不得不面对另一件事情,侍中傅俊奉命护送刘秀的另一个女人阴丽华来到了洛阳。对于阴氏,郭圣通是陌生的,阴氏娇美异常,显然她并不是郭圣通愿意见到的人。而对阴丽华来说,两年前,刘秀与她离别而去,之后她随家人几经辗转,惶恐度日,好不容易盼到两人再聚,却已是物是人非。昔日的夫君不但登基称帝,身边还多了一个她不曾相识的女子,而且这个女子还有了他们的骨血,阴丽华的心境是可想而知了。古语道:“帝后同体”,东汉建立之初,有帝无后,郭、阴二女均同封贵人。两位贵人中,刘秀本就迷恋阴丽华,故欲立阴氏为后。古之女子,未有不以登后位为人生至荣,可阴氏坚辞不受,“自陈不足以当大位”(见《东观汉记》卷六),阴丽华之所以坚辞后位,其因颇为复杂: 其一,虽深得帝宠,然众心难服 相对于郭圣通来说,阴丽华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貌美,甚得刘秀宠爱。虽然天子宠爱,但是其手下的文臣武将,尤其是来自河北的众功臣岂能心服。郭圣通虽然比阴丽华晚几个月嫁与刘秀,但真定府十余万大军因此联姻而归附,顿使河北局势骤变;而郭圣通也在刘秀平定河北之时伴驾左右,可谓于社稷有大功。此外,郭氏已经生下了皇长子刘疆,而阴氏无子。故立阴氏为后,难服众心。 其二,社稷为重,性本宽仁雅致 从后来的历史看,阴丽华是一个很重大局而轻私利的人。汉明帝永平三年,有司奏请仪立皇后,汉明帝不语,而已经身为皇太后的阴丽华则表示:“马贵人德冠后宫,即其人也”,皇太后开了口,群臣与后宫诸多嫔妃都无话可说。马贵人,就是为东汉开基立下赫赫战功、以“马革裹尸”而闻名的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马贵人聪慧清秀,有母仪之德,是皇后的最佳人选,但她自明帝为太子时就陪伴左右,却始终不能生下一儿半女。而明帝身边还有阴贵人、贾贵人等其他嫔妃,其中这个阴贵人正是出自阴氏家族。阴丽华并没有利用自己太后的权利和马氏不能生育这一点趁机将自己宗族的阴贵人推上后位,而是以大局为念,力挺德才最为突出的马援之女为后,这在是难能可贵的。纵观西汉与东汉,后系家族把持朝政,是两汉政治的一大特色。 郭圣通就在建武二年六月册封为皇后,其子刘疆被册封为太子。 前面提过,刘秀虽已定都洛阳,但事实上,刘秀只不过是当时众多裂土称王的割据政权之一。更始二年(公元24年),赤眉兵分两路进击长安,更始部将数败,三辅震动。此时刘秀命邓禹所率西征大军也迫近关中。在赤眉与邓禹两路大军的夹击下,更始政权已陷入绝境。更始三年十月,刘玄向赤眉大军投降,献上得自王莽处的帝王玉玺,更始政权灭亡。击灭更始后,赤眉拥兵号百万,占据旧都长安。然而,数十万大军的粮草筹措是一个大问题,此时,邓禹的西征军已接近长安近郊并迅速占领了屯粮之地,赤眉粮荒,只得率部离开长安,企图西进陇右补充粮草,结果遭到了割据陇右的隗嚣大军之阻击,只得东向折回长安。此时正赶上天降大雪,赤眉军损失极大,《后汉书》载:“逢大雪,坑谷皆满,士多冻死”。赤眉军经过血战,击退了占据长安的邓禹,复据长安。之后,赤眉又数次击败邓禹军。远在洛阳的刘秀见邓禹屡战不利,遂派冯异前来替换邓禹指挥西征军。邓、冯二将合兵一处再战赤眉,结果又遭惨败,邓禹自惭,上表请辞。建武二年十二月,“关中大饥,人相食”,赤眉大军只得再次放弃长安东进,途中与西进的冯异部作战,赤眉大败,损失甚重。刘秀料赤眉必东进,故遣破奸将军侯进部屯军新安;建威将军耿弁部进驻宜阳地区;大司马吴汉统率的大军作为机动力量集结于洛阳附近地区。再加上冯异的西征军,此时的赤眉军已陷入了刘秀布下的战略大包围之中。建武三年正月,内无粮草,又走投无路的赤眉十几万大军向刘秀出降,并呈献出了得自更始那里的传国玉玺。至此,起自王莽天凤五年,纵横于中原大地近十年之久的赤眉起义军被刘秀扼杀在了血泊之中。就在邓禹与赤眉在西线大战的时候,前西汉梁孝王的八世孙、梁王刘永在睢阳称帝,史称:“董宪、张步等与共连兵,遂专据东方”。为了剪除刘永军事集团对京师洛阳的巨大威胁,自建武二年至建武六年,经过五年的激战,梁王刘永及其部下齐王张步等均被一一平定,其中建威大将军耿弇所率的幽州突骑战功赫赫,一举平定齐地七十余城,后世那句著名的名言“有志者事竟成”就是出自刘秀对他的夸奖。中原初定之后,盘踞在陇右的隗嚣与巴蜀的公孙述就与刘秀形成了鼎足之势。建武六年四月,刘秀亲临长安,部署对陇右的作战。五月,盖延等七将军发动了对陇右的作战,陇坻之战,汉军大败,只得退回长安。建武八年,刘秀再次对陇右用兵,双方激战于略阳、西城等处连日激战,隗嚣部伤亡颇重。此时,大将王元、周宗等率领西蜀援军杀来,本已疲敝不堪的汉军慌乱中未及成阵,全线大败,隗嚣部于后掩杀,汉军一路败回关中,刘秀两次对陇右的用兵,均遭失利,这是刘秀自统一战争以来所未曾遇到的。长期的战争消耗,使得隗嚣集团的处境已经相当困难,建武九年春,隗嚣忧愤而亡,其子隗纯继位。建武十年秋,刘秀亲至陇右战场,指挥最后的平陇之战,不久,汉军攻破落门,周宗等诸将与隗嚣之子隗纯出降,陇右遂平。幽州突骑与陇右铁骑天下闻名,长达四年之久的陇右争夺战,双方反复拉锯,极为艰苦,最终以刘秀大军的全胜而告终。建武十二年,吴汉攻破成都,“白帝”公孙述灭亡。自建武元年至建武十二年,历时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落下帷幕。 建武四年,贵人阴丽华在跟随刘秀北征彭宠的路上,生下了自己的第一个皇子,即日后的汉明帝刘庄。十七年,废皇后郭氏而立贵人。制诏三公曰:“皇后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它子,训长异室。宫闱之内,若见鹰鹯。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涉、宗正吉持节,其上皇后玺绶。阴贵人乡里良家,归自微贱。‘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宜奉宗庙,为天下母。主者详案旧典,时上尊号。异常之事,非国休福,不得上寿称庆。” 阴后在位恭俭,少嗜玩,不喜笑谑。性仁孝,多矜慈。汉明帝即位后,尊阴丽华为皇太后,永平七年,阴丽华驾崩,在位24年。历史上刘秀和阴丽华谁的年龄大
当然是刘秀年龄更大 差不多大十岁
刘秀等了阴丽华几年再来娶她的 等她成熟点长大些 好像阴丽华十四五岁的时候 刘秀就和她说好了 过几年闯出一番天地再来迎娶她的刘秀和阴丽华的爱情史
看阴丽华的历史,就是她与刘秀的爱情史,如下:
出身显赫,生逢乱世 阴丽华出生在一个非常显赫的家族,《后汉书 · 阴识传》载:“其先出自管仲,管仲七世孙修,自齐适楚,为阴大夫,因而氏焉。秦、汉之际,始家新野”。就是说,阴氏家族是名震古今的春秋时代名相管仲之后。到了第七代子孙管修的时候,从齐国迁居楚国,被封为阴大夫,以后便以“阴”氏为姓。秦末汉初,阴家迁到了新野。不但出身显赫,阴氏家族还是当时富甲一方的豪门大户,据《后汉书 · 阴识传》载:“(阴家)田有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汉代一顷大约为五十亩,“邦君”则指的是分封的诸侯王。就是说,阴家有良田万亩,车马和奴仆可以比拟于分封的诸侯王。阴丽华剧照(20张) 虽然有着显赫的出身,但是阴丽华却并未能像其祖先那样能够安享太平盛世与繁华,这位阴家大小姐所生长的时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大动荡、大变革时代。西汉末年,朝政衰败,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奴婢,社会动荡,人心思变。公元前9年,出身于外戚之家、集朝政大权于一身的安汉公王莽代汉建新,西汉灭亡。新朝建立之后,为了缓解空前激化的社会矛盾,王莽先后颁布了“王田令”和“私属令”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力图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阶级的上层建筑。然而,改革遭到了豪强官僚们空前激烈的反对与抵制,而改革的步伐又过激过快,加之改革中的许多措施严重脱离现实,新政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新莽末年,水、旱等天灾不断,广大百姓为求一条生路,只得铤而走险,终于在新莽天凤年间爆发了绿林与赤眉大起义。一时间,四方响应,天下大乱! 英雄佳丽,共度时艰 三国时期,文采盖世的曹植曾经写过一篇著名的论述—《汉二祖优劣论》,其中曹植道:“应五百之显期”。就是说曹植认为汉光武的出现,正应了孟子所说的“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论断。且不论曹植所言是否为过,但日后成为了汉光武帝的刘秀在新末的天下大乱中扫平四海,再造一统亦是事实。 刘秀,本是一个没落的皇族后裔,其祖先向上可以追溯到西汉景帝。虽然名义上身为皇族后裔,但据《汉书 · 平帝纪》载:“宗室子,汉元至今,十有余万人”,就是说,到了西汉末年,刘氏宗族的后裔已经遍布天下,有十余万人了。刘秀的这一支族人生活在南阳,更是和皇室毫无关联的布衣平民。故曹植《汉二祖优劣论》的开篇即言:“汉之二祖(即指高祖刘邦、世祖刘秀),俱起于布衣”。 刘秀有一姐夫名曰邓晨,家在南阳郡的新野,因此刘秀也常去新野姐夫家,而邓晨与新野的世家大族阴氏有亲缘关系。借助于这层机缘,少年时代的刘秀有机会接触到了这个世家大族的千金小姐—阴丽华。史书中并没有交代刘秀和阴丽华到底有多深的接触和情缘,但是有一个事情却交代的非常清楚:那就是阴家小姐的美貌给了刘秀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后来刘秀去长安求学,一次无意中看到了执金吾率众出行,盛大的场面深深的震撼了刘秀。一时间,刘秀思潮涌起,不禁感叹道:“做官就要做执金吾这样大的排场的官,娶妻子的话就要娶阴丽华那样美貌的女子”。《后汉书》 志二十七《百官四 · 执金吾》注引《汉宫仪》是这样描述执金吾出行的场面的:“执金吾缇骑二百人,持戟五百二十人,舆服导从,光满道路,群僚之中,斯最壮矣!”。“群僚”就是文武百官的意思,执金吾的官职在百官中并非最大,但是在声势与排场方面,执金吾则居于百官之首,也就是所说的“斯最壮矣”。可以说,执金吾的声势与阴丽华的美貌都给了当时还是一介读书人的刘秀以很大的冲击,以至于刘秀说了那句很有名的话“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新朝末年,海内大乱。刘秀同兄长刘演一起趁乱在舂陵起兵,并与早于他们竖旗造反的绿林军合兵一处,打着“复高祖之业”的旗号举兵造反。随着绿林军规模的壮大,西汉宗室刘玄被推立为起义军的皇帝,史称“更始帝”。绿林军将领们借助于自己势大人多,拥立刘玄为帝,从此更加加剧了绿林军与以刘演、刘秀两兄弟为首的南阳宗室兵马的矛盾。新莽地皇四年五月末,刘演率军攻克了中原重镇宛城,更始帝移驾宛城。刘演及其部下对更始帝刘玄一向并不心服,众所皆知。宛城攻克后不久,因为一名部将的问题,刘演与更始君臣的矛盾彻底的表面化了,更始帝遂以“冒犯皇威”为由,将刘演斩杀于宛城。刘秀之兄刘演少有大志,性格刚毅,作战勇猛,连莽军都闻刘演之名而敬畏,谁知竟落得如此结局。六月,王莽为了彻底剿灭日益壮大的绿林军,发各州郡兵马共计42万扑向昆阳,两军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昆阳之战。刘秀沉着冷静,自带13骑冒死突围搬取救兵,而新莽一方则因主帅大司空王邑的指挥失误而兵锋受挫于坚城之下,最终在刘秀军与昆阳守城之军的内外夹击下,王莽42万大军全军覆没,被杀与自相践踏、溺死者不计其数,滍水为之不流。刘秀为昆阳之战的第一功臣,自此名震天下。此役之后,刘秀又马不停蹄的率军北上,再攻父城。这时,刘演的死讯传来,刘秀在震惊之余,不得不为自己的命运担忧了。除了回宛城谢罪外,在深思之后做了三件事: 一 不表昆阳之功,以免引起更始君臣的嫉妒和不安。 二 不与刘演部属私下接触,并表示刘演犯上,自己也有很大责任 三 不为刘演服丧,并决定立即娶阴氏丽华为妻。 与其兄锋芒外露的性格不同,刘秀性格比较内敛,以“谨厚”和“多权略”(见《太平御览》卷九十引《东观汉记》)著称。在更始君臣眼中,刘秀比较恭顺,远不如其兄对他们的威胁大,加之四方战事未平,刘秀还有利用价值,故刘玄不但没有加害,反而封其为武信侯。更始元年六月,刘秀怀着复杂的心情在宛城迎娶了他多年来朝思暮想的佳人阴丽华为妻。五月末,刘演被杀,六月,刘秀就娶妻进门,这是有悖于古人婚丧嫁娶的常理的,甚至是要被人背后责骂的,这也正是刘秀“多权略”的一个写照,借娶妻之机,刘秀既了却了多年来的心中夙愿,又让更始君臣对其更加放心。刘演被杀,如果不多做几件事情,更始君臣是不会轻易放过刘秀的。 有一个事实值得玩味,那就是阴丽华在此时嫁给刘秀是要冒极大的政治风险的,乱世不比太平之时,既然成了刘秀的人,很可能就会因为受刘秀的牵连而丧命。日后的事实证明,更始之妻“妻子裸袒,流冗道路”(见《后汉书 · 光武帝纪》),彭宠之妻“受辱授首”皆是乱世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包括后来的郭圣通在内,对刘秀一生影响最大的两个女人,居然没有一个是在太平盛世的情况下嫁给刘秀的,都是从刘秀于乱世的危局之中。十年之后,即建武九年,刘秀伤感于阴氏家族遭逢变故(时刘秀身在陇右一线征讨隗嚣,后方洛阳一带发生变乱,流寇杀死了阴丽华的母亲与弟弟),在诏书中引用古语道:‘将恐将惧,惟予与汝。将安将乐,汝转弃予’,就是说:“惶恐危难的时候,只有我和你在一起,现在安乐富贵了,你却将我抛弃了”。刘秀仿佛是借用阴丽华的口气来表达自己的自责,对阴丽华只能列为“媵妾”的身份表达一种深深的内疚。可见,虽然很多年过去了,但刘秀对当年阴丽华在宛城中陪伴自己度过那段人生中最为惶恐煎熬的时光仍然是念念不忘。 经略河北,再娶贵妻 更始元年九月,绿林军攻破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而刘秀在与爱妻阴丽华仅仅相处了三个月之后,也因受更始帝所遣西去洛阳,只好将阴丽华送回新野娘家,只身前往了洛阳。王莽死后,天下土崩,诸多势力拥兵自重,以观天下之变。在新末农民战争中掌握了大量武装的诸多割据势力并不肯就服于打着“复兴汉室”旗号的更始政权,其中尤以河北之地最甚。为了安抚河北诸王与各种势力,更始帝刘玄怀着既不情愿而又无奈的心情命刘秀北渡黄河,镇慰河北。 河北之地,极为混乱复杂,既有“河北三王”的势力,又有铜马、青犊、尤来等数十万农民起义军。而除了少数随从之外,更始帝并没有派发给刘秀任何兵马,刘秀只是持有一根代表更始政权的节杖,故有“刘秀单车空节巡河北”之说。刘秀刚进入河北境内不久,一个叫王郎的人自称是当年为逃避赵飞燕姐妹迫害而流落民间被迫隐姓埋名的成帝之子刘子舆,在赵缪王刘林等人的拥护下王郎在邯郸登基称帝了。一时间,天下皆惊。河北诸王本就怀有称帝自立之心,现在见更始帝的使节到了河北,干脆就彻底的建号自立了。王郎清楚,刘秀是他在河北最大的敌人,于是以十万户的悬赏追捕刘秀,此时广阳王刘接也起兵响应王郎,闭门捉拿刘秀。史载:刘秀等人“晨夜不敢入城邑,舍食道旁”,非常的狼狈。然河北豪杰并非全部响应王郎的命令,信都太守任光、和成太守邳彤、刘植、耿纯等俊杰先后慕名投入到刘秀的麾下。刘秀收信都、和成两郡兵马后,发兵讨伐王郎。然而这时,河北三王中拥兵十余万、实力最强的真定王刘扬亦归附邯郸的王郎,这给刘秀一个不小的打击。当时真定之于局势的重要性,除了《刘植传》中那句“时真定王刘扬起兵以附王郎,众十余万”外,《后汉书》中还有两处侧面描写: 一、“且衍闻之,兵久则力屈,人悉则变生。今邯郸之贼未灭,真定之际复扰,而大将军所部不过百里,守城不休,战军不息,兵革云翔,百姓震骇,奈何自怠,不为深忧?”(《卷二十八上 桓谭冯衍列传第十八上》)更始二年,冯衍在给鲍永的信中直接将真定的局势同邯郸之乱放到一起来谈论,足见其时真定的重要性。 二、“是时,郡国多降邯郸者,纯恐宗家怀异心,乃使䜣、宿归烧其庐舍。”(《卷二十一 任李万邳刘耿列传第十一》)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直到耿纯投奔刘秀之后,“郡国多降邯郸者”,刘秀对于邯郸依然处于相对弱势。 刘秀经过一番深思后认为,河北三王中,真定王并非死心塌地的追随王郎,刘扬还有被争取过来的可能,遂派刘植去游说真定王。刘植领命后,去真定府游说,最终双方达成了刘秀迎娶真定王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以促成两家之联合。这位郭圣通,就近世来说,出身比阴丽华显赫得多。阴氏虽为新野乡间豪族,奉齐相管仲之祀,但细读《后汉书》并不难发现,从阴丽华这一世往前追溯,近代阴氏竟无一人入仕(如果有的话,作为家族荣耀的一种表现,阴氏的列传中肯定会提到,而事实是没有)。可以想见,阴氏家族虽然非常富裕,但其对县乡行政层的影响能力依然很有限。郭圣通则完全不同。她的外公是汉景帝的七世孙、真定恭王刘普,说起来她与刘秀一样都是汉室宗亲,同为汉景帝之后,甚至从血统正嫡性的角度来看,郭圣通比刘秀还要高贵。刘秀于是亲赴真定府,在真定郭氏家族的府第“漆里舍”(郭氏府第的名字)中,刘秀及其诸将与刘扬等人大摆酒宴,刘扬非常高兴,席间亲自击筑为欢(筑为一种乐器)。就这样,继在更始元年六月于宛城迎娶了豪门千金阴丽华仅仅数月之后,为经略河北,刘秀又亲赴真定府,以隆重的礼仪迎娶了他的第二位夫人—郭圣通。 更始二年五月,刘秀发本部兵马与刘扬合兵一处,共击邯郸,耿弇、景丹等所率之幽州突骑大破敌军,王郎部众死伤惨重,刘秀不禁感叹道:“吾闻突骑天下精兵,今乃见其战,乐可言邪”。不久,邯郸城破,王郎也被击杀于路上。此王郎是否真的为当年为了躲避赵飞燕姐妹迫害而流落到民间的皇子,已经无从考证,即使其真为西汉成帝之后,刘秀为了不落一个杀害刘氏宗族的恶名,也绝不会承认其身份,而对于更始帝刘玄、梁王刘永等货真价实的西汉皇族,刘秀也同样没有手下留情过,于此可见一斑。刘秀之所以能击灭王郎,天下闻名的“北州突骑”(北州即指北方的幽州、冀州、并州等州郡)和真定王刘扬的归附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身为刘秀第二位夫人的郭圣通在其刚刚嫁与刘秀之后就为其夫君的大业带来了不小的帮助。 击破邯郸之后,刘秀又陆续平定了河北的铜马、青犊、高湖等大小数十万农民军,整个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尽归刘秀所有。公元25年,已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在众将拥戴下,在河北鄗城千秋亭登基称帝,国号为“汉”,建元“建武”。为与刘邦所建之汉朝相区别,史称刘秀所建之汉朝为后汉(根据定都地点上的区别,也称刘秀所建立之汉朝为“东汉”)。 建武元年七月,刘秀挥师南下,派建威大将军耿弇陈兵五社津,阻赤眉东进;同时遣大司马吴汉、骠骑大将军景丹等十一将直取洛阳,将洛阳层层包围。九月,身为更始悍将的朱鲔见洛阳已是孤城一座,走投无路之下举城而降。十月,刘秀定都洛阳。 审时度势,力辞后位 建武元年,不但对刘秀来说是开基立业的一年,对于刘秀的两个女人—阴丽华与郭圣通来说,同样是不平静的一年。这年,在刘秀河北时一直伴驾左右的郭圣通为刘秀生下了第一个皇子,就是后来的太子刘疆。这不但对刘秀是一件大事,对整个东汉王朝来说也是一件大事。郭氏除了喜悦之外,还不得不面对另一件事情,侍中傅俊奉命护送刘秀的另一个女人阴丽华来到了洛阳。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卷三十一载:“建武元年,世祖遣侍中傅俊,持节迎光烈皇后于淯阳。俊发兵三百馀人,宿卫皇后道路,归京师。盖税舍所在,故城得其名矣。山有石室,甚饰洁,相传名皇后浴室,又所幸也”。对于阴氏,郭圣通是陌生的,阴氏娇美异常,显然她并不是郭圣通愿意见到的人。而对阴丽华来说,两年前,刘秀与她离别而去,之后她随家人几经辗转,惶恐度日,好不容易盼到两人再聚,却已是物是人非。昔日的夫君不但登基称帝,身边还多了一个她不曾相识的女子,而且这个女子还有了他们的骨血,阴丽华的心境是可想而知了。古语道:“帝后同体”,东汉建立之初,有帝无后,郭、阴二女均同封贵人。两位贵人中,刘秀本就迷恋阴丽华,故欲立阴氏为后。古之女子,未有不以登后位为人生至荣,可阴氏却坚辞不受,“自陈不足以当大位”(《太平御览》144卷引《东观汉记》),阴丽华之所以坚辞后位,其原因颇为复杂: 其一,虽深得帝宠,然众心难服 相对于郭圣通来说,阴丽华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貌美,甚得刘秀宠爱。虽然天子宠爱,但是其手下的文臣武将,尤其是出身颍川士族和河北军阀的众功臣又岂能心服。他们与阴丽华素昧平生,但其中不少人却参加过刘秀和郭圣通的婚礼,亲眼见证了二刘的政治盟约。郭圣通虽然比阴丽华晚几个月嫁与刘秀,但真定府十余万大军因此联姻而归附,顿使河北局势骤变;而郭圣通也在刘秀平定邯郸之时伴驾左右,可谓于社稷有大功。追随光武帝平定河北的文臣武将们,只知皇帝身边有一位郭圣通而不知还有一位阴贵人。此外,郭氏同刘秀一样,同为汉室宗亲,都有前朝血脉,在这一点上,郭氏的身份远比阴氏高贵。刘秀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人心思汉的乱世。天下群雄逐鹿中原,他们为了争取人心,无不举起“复汉”的大旗,或是捧出刘氏宗亲做招牌,如绿林和赤眉;或是直接诈称自己是皇室后裔,如王郎和卢芳。刘秀想要完成统一大业就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宗室力量。无疑,立有宗室血统的郭圣通为后,亦是大势所趋。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郭氏已经生下了皇长子刘疆,而阴氏尚无皇子。故立阴氏为后,实难服众心。 其二,社稷为重,性本宽仁雅致 从后来的历史看,阴丽华是一个很重大局而轻私利的人。汉明帝永平三年,有司奏请仪立皇后,汉明帝不语,而已经身为皇太后的阴丽华则表示:“马贵人德冠后宫,即其人也”(见《后汉书 · 皇后纪 · 明德马皇后》),皇太后开了口,群臣与后宫诸多嫔妃都无话可说。马贵人,就是为东汉开基立下赫赫战功、以“马革裹尸”而闻名的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马贵人聪慧清秀,有母仪之德,是皇后的最佳人选,但她自明帝为太子时就陪伴左右,却始终不能生下一儿半女。而明帝身边还有阴贵人、贾贵人等其他嫔妃,其中这个阴贵人正是出自阴氏家族。阴丽华并没有利用自己太后的权利和马氏不能生育这一点趁机将自己宗族的阴贵人推上后位,而是以大局为念,力挺德才最为突出的马援之女为后,这在是难能可贵的。纵观西汉与东汉,后系家族把持朝政,是两汉政治的一大特色。阴氏不但自己追随光武帝一生,贤德而识大体,还把另一个被后世史家誉为“千古贤后”的明德马皇后扶上了东汉王朝的后位。而明德马皇后作为一代贤后,深深的影响了明、章两朝的政体。 建武二年六月,郭圣通被册封为皇后,其子刘疆被册封为太子。 天下一统,入主中宫 东汉王朝初建,虽然据有北州及黄河以南的大部土地,但其西有关中百万赤眉大军,东有西汉梁孝王八世孙、梁王刘永,南部荆、扬二州则有秦丰、李宪等称王称帝的强大割据势力。这些割据一方,或称王、或立帝的强大军事集团,对东汉王朝的存在构成了最直接的威胁。至于西蜀的“白帝”公孙述、陇右的隗嚣、河西的窦融,更是刘秀日后潜在的大敌。面对着海内分崩、天下汹汹的局面,刘秀先后派冯异、吴汉、耿弇、岑彭等进行了西征、东征与南下作战。经过近五年的征战,刘秀先后平灭了绿林军余部、关中的赤眉军、称雄于青、徐二州的梁王刘永、齐王张步等大小割据势力。至建武六年初,基本统一了中国的东方。至此,据有东方的刘秀与陇右的隗嚣、益州的公孙述,就形成了东西对峙的鼎足之势。 光武帝登基称帝的时候,年仅31岁,还是一个英姿勃发的年轻人。漫长的统一战争,使得刘秀身心疲惫,加之年龄的增长,使得刘秀的性情也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刘秀曾经在建武六年给割据陇右的隗嚣的一封回信中说道:“吾年垂四十,在兵中十岁,厌浮语虚辞”(见《后汉书 · 隗嚣传》)。大意就是说:我已经快四十岁了,戎马生涯十余年了,已经厌倦了“浮语虚辞”。 建武九年,发生了一件事,对阴丽华与郭圣通两个女人的影响都不小。《三国志 · 魏书 · 夏侯敦传》裴松之注载:“案光武纪,建武九年,盗劫阴贵人母弟,吏以不得拘质迫盗,盗遂杀之也”。身为据有东方天下的汉光武的宠妃,阴丽华的家人居然被盗匪所杀,这亦与当时的时局有关。建武八年,刘秀亲临陇右一线,指挥平陇作战,结果后方的颍川、河东爆发了变乱。《后汉书 · 光武帝纪》载:“颍川盗贼寇没属县,河东守守兵亦叛,京师骚动。”“八月,帝自上邽晨夜东驰”。因为颍川和河东两郡毗邻京师洛阳,所以刘秀不得不亲自“晨夜东驰”,以平变乱。建武九年,刘秀对陇右的作战再遭重挫,曾经已被汉军占据的天水、安定一线全线崩溃,其地复为隗嚣所得。刘秀和主要战将均驻扎在长安对陇右作战,刘秀本人亦多次亲临一线,故建武八年、九年之中,大后方的“群盗”甚多。 母亲和弟弟被杀害,最难过的一定是身为贵人的阴丽华了。此时,刘秀下了一道对后宫的女人们影响颇大的诏书:“吾微贱之时,娶于阴氏,因将兵征伐,遂各别离。幸得安全,俱脱虎口。以贵人有母仪之美,宜立为后,而固辞弗敢当,列于媵妾。朕嘉其义让,许封诸弟。未及爵士,而遭患逢祸,母子同命,愍伤于怀。《小雅》曰:‘将恐将惧,惟予与汝。将安将乐。汝转弃予。’风人之戒,可不慎乎?……” 皇妃家眷遇害,本是一件普通的犯上作乱的案子,皇帝下诏安抚皇妃家人,也在情理之中。但皇帝却偏偏在诏书中说了很多对于贵人阴氏“情意绵绵”的话,而且也透露出了当初皇帝的本意是要贵人阴丽华做皇后的,因为阴氏的退让才没有这样做。这样一来,郭皇后情何以堪?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随着东方的平定(时刘秀统一了东方,而隗嚣与公孙述连兵割据西方)和年龄的增长,光武帝对于很多事情已经是没有太多的顾忌了。 刘秀少年之时,就发出过“娶妻当得阴丽华”的感叹!故阴丽华本就是刘秀的最爱。而河北之郭圣通,在光武平定河北的过程中,贡献颇多,后又为刘秀生下数子,也算是同刘秀有一番情缘。江山初定之时,刘秀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对外征战上,从家庭安定的角度考虑,对郭后也颇为尊重照顾,因此三人倒也相安无事,随着时光的飞逝和天下大势的逐渐明了,三人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汉书 · 皇后纪 · 光武郭皇后》载:“(郭)后以宠稍衰,数怀怨怼”,即在刘秀面前“数怀怨怼”,来表达自己的怨气与不满,帝后关系颇为紧张。终于,到了建武十七年,光武帝决定废皇后郭氏为中山王太后,立贵人阴氏为后。光武帝下诏曰: “皇后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它子,训长异室。宫闱之内,若见鹰鹯。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涉、宗正吉持节,其上皇后玺绶。阴贵人乡里良家,归自微贱。‘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宜奉宗庙,为天下母。主者详案旧典,时上尊号。异常之事,非国休福,不得上寿称庆。” 宋代的赵与时所著的《宾退录》载:“‘娶妻当得阴丽华’,唐与政谓观此语,知郭后之必废。然予观《刘植传》载:‘刘杨起兵附王郎,众十余万。光武遣植说杨,杨乃降。光武因留真定,纳郭后,后即杨之甥也,故以此结之。’则是郭后之纳,已非光武之情矣,何待‘阴丽华’之语而后占其废乎?”《宾退录》,是记录宋代文人雅士言谈的一本书籍。唐与政、赵与时,均为宋代文人。“郭后之纳,已非光武之情”,郭圣通与刘秀的婚姻,本身很大程度上就带有强烈的政治因素,是并不稳定的,而阴丽华才是刘秀梦寐以求的佳人!所以刘秀和郭氏、阴氏二女的结局也是可想而知的。 其实,光武帝在诏书中就已经把废后的另一大原因说的再清楚不过了。“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诏书中所说的“吕”,即吕后。西汉初年,高祖驾崩,其最爱的皇子如意被吕后鸩杀,对于最受高祖宠爱的戚夫人,吕后则用“人彘”的刑罚来处罚她。残酷的刑罚,可谓震动后世的宫廷,以至于到了东汉的第四代皇后—和熹邓皇后的时代,在其作贵人之时还差点因为惧怕和帝死后自己遭到同样的刑罚而险些自尽(见《后汉书 · 皇后纪 · 和熹邓皇后》)。邓绥乃是日后名震东汉一代的女主,且又事隔了三百余年,可见此事对后世宫廷的影响。西汉初年的事情犹如昨日,一旦有朝一日郭圣通成为了手握大权的皇太后,宠妃阴丽华的命运如何,恐怕是刘秀极为忧虑的一件后宫大事了! 废郭氏而立阴丽华,也可算是继统一天下之后对刘秀来说的又一件大事了! 郭氏被降旨废为中山王太后,移居洛阳的北宫居住(东汉宫殿结构为南北宫,初期帝后都在南宫居住,自明帝之后逐渐移居北宫),虽然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但也算是历代废后之中为数不多的幸运之人了,郭后被废十一年后病逝,安葬于北邙。光武驾崩之后,明帝即位,对阴氏、郭氏一视同仁,郭氏一门未曾受到半点迫害。就连到了阴丽华的孙子汉章帝的时代,章帝还到郭氏家中,大会郭氏,君臣非常的和睦。可以说,刘秀在处理这件后宫家事的问题上,做的是比较明智而圆满的。但同时也可以看到阴丽华的雅致与善良。阴氏本为刘秀的原配夫人,因为郭氏的介入,阴氏女黯然的做了十六年的贵人,从身份上来说就是“妾”的地位。在百姓之家,妾与妻的地位尚且相差悬殊,而在皇室,妃与后的差别更是有天壤之别了。阴氏系出名门,受此委屈,对郭氏不可能没有怨恨之情,但仍能如此不偏不倚的厚待郭氏一族,实为不易!但封建时代,因为深受根深蒂固的“封建正统思想”之影响,认为皇后无有大过不可轻废,更何况无大过的皇后之下还有一位毫无过错的太子。皇后的更替所引发的嫡子迁位,可能影响到社稷的长久和稳定。故后世很多人都对刘秀的废后之举持负面看法,认为这是汉光武的一生最失德之处,有曰“废郭立阴,圣德之玷”,如晋代史学家袁宏、明代大儒方孝孺、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和李贽等等。自汉光武后,历代皇帝每欲以私情无过废后时,臣下都不忘以光武黜废郭后为反面教材劝谏之,如宋代仁宗废郭后,明代宣宗废胡后,清代顺治废博尔济吉特氏,足见光武废后之事对后世的影响。又《晋书刘曜传》曰“光武缘母色而废立,岂足为圣朝之模范!光武诚以东海篡统,何必不如明帝!”更是对光武废后易储之事提出严厉批评,光武废后之事诚不足以为后代效仿。 《后汉书 · 皇后纪 · 光烈阴皇后》载:“阴后在位恭俭,少嗜玩,不喜笑谑。性仁孝,多矜慈”。就是说皇后谦恭俭让,不喜言笑,性格非常的仁孝、慈爱。汉章帝时代的大司空第五伦在上疏章帝的奏章中也对阴丽华皇后做了一个描述:“近世光烈皇后虽友爱天至,而抑损阴氏,不假以权势”(见《资治通鉴》卷四十五)。“友爱天至”就是说皇后的天性就非常的仁爱和善良。第五伦作为建武、永平两朝的重臣和耿直的忠臣,对阴丽华皇后的评价应该是颇为客观的。 合葬原陵,谥号光烈 建武中元二年,世祖皇帝驾崩,显宗明帝即位,尊皇后阴丽华为皇太后。汉明帝永平七年,在位二十四年之久的皇太后阴丽华驾崩。历史上刘秀爱阴丽华吗
哈哈哈 这位是看了心如姐姐的《秀丽江山》了么 话说这剧名很好啊 把两人的名字都涵盖了
刘秀自幼钟情于阴丽华,少年时期就立下一个心愿——娶妻当娶阴丽华,这一志愿 在当时看来只是不着边际的空想,因为当时汉代已历十二帝,总计二百一十三年,帝裔 子孙众多,不可能—一照顾周全,更何况当时王莽已经篡位称尊,刘氏子孙更受到无情 的摧残,刘秀一家早失去贵族的身份,在乡里的财势与声望上,刘家似乎还比不上阴家,刘秀虽然熟知阴丽华貌美,但真正能把她娶过来作为自己的妻子,还是一件十分渺茫的事,当时只是心里想想而已。 刘秀当时还有一个志愿。一天,他在长安市上,看到执金吾出巡,前呼后拥,车骑 很盛,于是发出“仕宦当作执金吾”的感慨。“执金吾”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卫戍司令, 刘秀当时在政治上最大的追求也就如此而已。想不到时势造英雄,后来他竟成了中兴汉 室的光武帝。 当时,邯郸地方有一个以卜卦为生的术士王郎,乘群雄并起之际,许称是汉成帝的 儿子刘子舆,自立为王,声势浩大,是刘秀在河北扩展势力的主要障碍,刘秀为了彻底 击灭他,必须借重刘扬的势力,作为权宜之计,不惜答应娶刘扬的甥女郭氏为妻,终于 借得精兵十万,击败王郎,廓清河北,于是他拒绝了更始皇帝的封号,另树一帜,不久 即帝位于部南的千秋亭,以建武为年号,定都洛阳。 于是在册立皇后的问题上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是立郭氏为后呢,还是以阴丽华为后,尽管郭氏是刘秀患难相随的红粉知己,虽然在戎马倥偬中,郭氏一直追随左右,并已身怀六甲,但依然只得了一个贵人的称号,阴丽华是刘秀的结发妻子,刘秀一心一意要把皇后的位置留给她,星夜派侍中傅俊将她迎来洛阳。不料阴丽华却说:“困厄之情不可忘,而况郭贵人已经生子。”坚持不肯接受皇后的册封,光武帝迫不得已,只好立郭氏为后,封阴丽华为贵人。 建武十七年,刘秀废掉郭皇后,册立阴丽华为皇后。 刘秀亲自草拟诏书,说明废郭皇后,立阴丽华的道理,“皇后郭氏,怀执怨怼,数 违教令,不能抚循他子,训长异室,宫帏之内,若见鹰鹯,既无关睢之德,而有吕霍之 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戴涉,宗正刘吉持节,缴上皇后印缓。阴贵 人乡里良家,归自微贱,先是固辞后位,长久恭谨廉让,宜奉宗庙,为天下母。异常之 事,非国之弱,不得上寿称庆。”刘秀对阴丽华长久的歉疚,终于得到补偿的机会。 阴丽华虽然真的没有当皇后的念头,但由此也明白了刘秀对她的真情厚意,心中自 然是十分满足。但她仍一本初衷,恭俭仁厚,谦让自抑,不喜笑谑,事上谨慎柔顺,处 下矜惜慈爱,天下都称她为贤后。刘秀与阴丽华旳故事!?
刘秀与阴丽华旳爱情故事是相濡以沫的。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本该是皇亲国戚,富贵子弟,奈何当时“推恩令”的实施,要求刘邦的后代们将财产土地等分封给子弟,这样一层层分封下来,到刘秀的父亲只得是个贫困县的小县令,而刘秀就没啥能封的了。
也许是无老可啃,也许是刘秀本就勤奋上进,他博览群书。努力上进。在长大能出远门后,便独自到老祖宗建朝立业也就是当时的国都长安游学。
长安的一切都令刘秀着迷,惊异。所以当刘秀作为一个首次进城的村里的大男孩,第一次见到列队整齐有序,执剑庄严肃穆出行的执金吾时,不由得发出了“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只得阴丽华的感慨。”
阴丽华是一个非常漂亮娴雅的女子,家世万贯,无论从阴丽华个人的品德,还是显赫的家庭条件,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阴丽华都是众多男同胞们喜爱的对象。刘秀也不例外,所以虽未曾亲眼见过阴丽华,但娶阴丽华的想法却是早早有之。
在我看来,刘秀所说的“娶妻只得阴丽华”就像现在的追星,就像很多女生想要给偶像生猴子是一个道理。可喜可贺,刘秀的这场追星追妻活动成功了。

都说古代婚嫁极重门当户对,其实不然,嫁女的人家并不是只看男方家庭钱财是否多,官位是否高,有时候,嫁女的人家需要看的是你这个人有没有前途。
哪怕你现在一文不名,哪怕你现在身处逆境,只有你是个有远大抱负并会为之努力奋斗的人,我就可以把女儿嫁给你。无疑,刘秀在阴丽华父母的眼中,就是那种有远大抱负的人。
实际上,刘秀向阴丽华求娶时,已在刘玄的军中是个小头目了。当二人成婚后仅仅三月,刘秀便被派往外出参加征战。
战乱年代,每天都游走在生死边缘,一个不小心,就得到阎王殿里娶喝茶,所以,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妻子阴丽华的周全,刘秀临行前将妻子送回娘家,尽管万分不舍,也没有办法,而此次,敏感的阴丽华也意识到,征战四起的年代;
人无定所,就算能在战乱中保全自身,要想取得联系又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阴丽华也做好了此后再不相见,独自守寡的打算。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但当你做了最坏打算时,什么结果都在意料之中,而若是好的结果,便会是超大的惊喜。阴丽华在两年后便迎来了这个惊喜。刘秀不仅接回了阴丽华,而且此时刘秀已开辟东汉国,成为了一国之主。
当东汉的政权渐趋稳定,一国之母的确立也提上日程。刘秀很喜欢阴丽华,阴丽华也不负众望,相貌人品才学品德兼修,这样的女子做皇后,只会对皇帝、对国家有百利而无一害。但是,阴丽华拒绝了当皇后的提议。
在与刘秀分别两年后被接回时,刘秀由于稳固政权,娶了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为妻,且二人当时已有了孩子。无论是因为郭圣通已生下皇子,还是新朝建立,政权仍需维稳,阴丽华都觉得让郭圣通来当这个皇后,才是对东汉国,对刘秀最好的结果。
也许是感于阴丽华的宽容识大体,也许是政权确实亟待郭圣通的父兄效力,刘秀听从了阴丽华的建议立郭圣通为后。
俗话说,不是你的,你也留不住,是你的,别人也抢不走。郭圣通为后,争风吃醋,搞得后宫不得安宁,没几年,便被刘秀给废了。阴丽华确是皇后的最佳人选,阴丽华为后后,友爱后宫,让后宫平静祥和,不再因后宫事宜令刘秀烦心。
且阴丽华通诗书,有自己的思考与见解,在政事上,也时常给予刘秀良好的建议。至此,阴丽华陪伴刘秀一生,死后二人合葬。
阴丽华确是皇后的最佳人选,阴丽华为后后,友爱后宫,让后宫平静祥和,不再因后宫事宜令刘秀烦心。且阴丽华通诗书,有自己的思考与见解,在政事上,也时常给予刘秀良好的建议。至此,阴丽华陪伴刘秀一生,死后二人合葬。
扩展资料: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刘秀的先世,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则而从列侯递降。到他父亲刘钦这一辈,只是济阳县县令这样的小官员了。
西汉建平元年十二月初六(公元前5年1月15日),刘秀出生在陈留郡济阳县济阳宫后殿第二间屋里。他出生的当晚没有灯火,却有赤光照耀整个房间。父亲感到奇怪,立即召来功曹史充兰,派他去问会占卜的人。
充兰与马下卒苏永一起去卜人王长孙的住所。王长孙卜卦后,对苏永和充兰说:“这是件吉利的事情,不用多说了。”这年,在刘钦房前栽景天的地方有小米长了出来,共有三株,每株一根茎九个穗,比一般小米要长一二尺,真是好小米。父亲刘钦因此为其取名为“秀”。
历史上的阴丽华阴家遭遇灭门了吗?
阴丽华阴家没有遭遇灭门
阴丽华(5年—64年3月1日),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新野)人。光武帝刘秀原配 ,东汉第二任皇后。春秋时期名相管仲后裔,汉明帝刘庄的生母。阴丽华在历史上以美貌著称,刘秀还是一个尚未发迹的没落皇族之时,就十分仰慕阴丽华的美貌,曾感叹道:“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东汉初年,天下兵戈四起,甚至达官显贵的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建武九年,毗邻京师洛阳的颍川和河东两郡发生变乱,叛军和盗贼四起。此时阴家因为富比王侯而成为了盗贼眼中的目标。阴丽华的母弟被贼人劫持,在官府的捉拿时,被盗贼杀害。 这令刘秀感到甚为悲伤,为了安慰阴丽华,刘秀下诏给大司空说:“吾微贱之时,娶于阴氏,因将兵征伐,遂各别离。幸得安全,俱脱虎口。’以贵人有母仪之美,宜立为后,而固辞弗敢当,列于媵妾。朕嘉其义让,许封诸弟。未及爵土,而遭患逢祸,母子同命,愍伤于怀。《小雅》曰:‘将恐将惧,惟予与汝。将安将乐,汝转弃予。风人之戒,可不慎乎?其追爵谥贵人父陆为宣恩哀侯,弟欣为宣义恭侯,以弟就嗣哀侯后。及尸柩在堂,使太中大夫拜授印绶,如在国列侯礼。魂而有灵,嘉其宠荣!” 皇妃家眷遇害,皇帝下诏安抚,也在情理之中,但皇帝的诏书却偏重于强调自己不忘与原配的患难之情。最重要的是,在立郭圣通为后七年之后,刘秀再次旧事重提,诏书很直白的说拥有“母仪之美”的阴丽华才是皇后的最佳人选,而郭皇后能成为皇后,完全是贵人阴丽华“固辞”的结果,也是在暗示,给阴家的一切待遇都是阴丽华理所应当、不容置疑的。 以我们今人的角度,的确阴丽华对刘秀付出良多,刘秀本来就应该补偿阴丽华。而在等级森严、尊卑分明的古人眼中,却具有不同的意义,南宋文学家洪迈在《容斋随笔》一书中,认为刘秀下了这道诏书之后,郭后就无法安于皇后之位了。 而且,当时天下未平,很多功臣还没有封地(刘秀大封功臣外戚是在建武十三年),刘秀以阴丽华曾固辞后位的缘由,给阴家兄弟封爵,西汉只有皇后外戚才能封侯,而且也不可以太多。王政君为太后时,因其家封了五个关内侯备受诟病。而此次刘秀将阴丽华的兄弟先于功臣封侯,对于那些在前方打仗拼命还未得到封赏的将军士兵眼中,不啻于极大的恩宠。历史上阴丽华有和刘秀一起打江山吗
你好,其实在野史上关于刘秀和阴丽华与麦子之间的故事,只有一个: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残杀刘氏皇族,刘秀被迫外逃,汉平帝时期的侍中宋弘跟随保护刘秀南逃。当时,刘秀被王莽一路追杀,由北向南日夜奔逃。逃至南阳境内时被追兵赶上,战斗中宋弘保护刘秀不幸负伤。当逃到新野时,宋弘实在走不动了,而后面追兵又紧,刘秀没有办法,只好将宋弘托咐给郑庄一户姓郑的人家养伤。刘秀孤身一人向东逃去,饥寒交迫昏倒在田间。
当年,阴丽华家很贫,三间茅草屋,一个大荷花池。靠耕地买藕养家度日,常以麦仁饭充肌。这一天早晨,荷花池里大雾突起,一直不散,祥云缭绕,池中荷花并蒂开放。下午阴丽华下地干活,来到地头,发现有一个青年饿倒在地,急忙跑回家拎起中午的麦仁饭向地里跑去,因跑的急,麦仁饭洒了一地。阴丽华救醒青年,喂他喝下麦仁饭,青年感觉这饭香喷喷甜蜜蜜,问是什么饭,阴丽华说是麦仁饭。阴丽华将青年领回家中好生照顾方知叫刘秀,后刘秀娶阴丽华(时年十七岁)为妻。 刘秀自此招兵买马,在宋弘和邓禹等人的辅佐下,打下了江山,建立了东汉政权。 刘秀称帝后,按皇家规格重修阴家故宅,并在并蒂花开的池塘处修建后花园,建龙风亭一座以示纪念。因这里土地湿润,地气旺盛,古木参天,建筑错落,水池连片,每至春来,万物复苏,蒸蒸日上,园内春云撩绕若阴若现,神密恬净。 若干年后,刘秀吃腻了山珍海味,突然想起了麦仁饭的香味,想起要吃麦仁饭,让阴丽华做好献上,刚吃一口便喷出老远,大呼难吃。阴丽华笑着说:“当年,肚饥好下麦仁饭”。这就是麦仁饭的传说 东汉(26)丽华(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