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什么 侯景和南梁的台城血戰中梁軍雖佔據優勢兵力卻並未取勝

侯景和南梁的台城血戰中梁軍雖佔據優勢兵力卻並未取勝
侯景之亂是南北朝時期一個十分著名的事件,在這次混亂中也留下了很多讓人感歎的事情。其中的台城血戰,結果讓人大跌眼鏡,可以在戰爭史中寫上一筆。
南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的八月,大將軍、河南王侯景反叛。侯景原本是北齊的一員悍將,騎射精良,驍勇善戰,而且殺人不眨眼,手段狠毒。但他處事很大方,每次打了勝仗,得到的財物全部分給部下,將士們很願意為他賣命。北齊的高歡擔心自己的兒子對付不了侯景,臨死前想親手把他除掉。侯景隻帶了八百人投奔南梁,以後他迅速壯大力量,舉兵反叛,率軍渡過長江,直指南梁都城建康。
梁武帝蕭衍一共有八個兒子和一個養子,其中四子早死,此時只有皇太子蕭綱和他在建康城中。養子蕭正德統領京城的軍隊守衛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橋,名為朱雀航,位置十分重要。結果他與侯景秘密聯絡,派出一些空船接應侯景,幫助他順利渡江,迅速殺入建康城中,團團包圍了皇宮所在的台城。
梁武帝的另外三個兒子,在荊州的蕭繹、徐州的蕭綸、益州的蕭紀得到消極,率領援軍前來救援,人數號稱百萬,從外圍包圍了建康。
如此大好形勢,按照我們一般人的理解,必定是裡應外合,把侯景的軍隊包了餃子,將其全殲,或者最起碼把他徹底擊潰。
但結果不是這樣。
侯景軍隊對台城進行了猛烈的進攻,建造飛樓、橦車、登城車、登堞車、階道車、火車等機械,同時使用火攻、水攻,堆壘土山。
台城的守軍沒有任何退路,只能利用地勢的優勢,居高臨下,頑強反擊,苦苦等待援軍。而建康城外的援軍雖然人數眾多,優勢明顯,但大家各懷心事,彼此之間號令不一,出工不出力,沒人真正想打仗,會打仗的人也不多。於是形成一種奇特景觀,重圍之外還有重圍,台城內外僵持苦戰,死傷累累,而外圍的援軍卻消極觀望,不肯積極向前。
長期的僵持,台城內外糧草斷絕,城中百姓開始互相殘食。侯景也縱兵劫掠,以安定軍心。同時,城內外死者大半,疫病流行。
到了太清三年(549年)三月,台城的守軍崩潰,台城陷落。曾經一片繁華的台城內外變成了一片廢墟,死屍累累,如同地獄。
梁武帝蕭衍落入侯景手中,侯景掌握了實權,以梁武帝的名義命令城外的各路大軍退兵,至此,救援行動徹底失敗。五月,八十六歲的梁武帝蕭衍憂憤而死,皇太子蕭綱即位。
在兵力佔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南梁的大軍竟然沒有救下自己的皇帝,反而變得人將相食,徹底落敗。這不得不讓人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