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印度吞并克什米尔 古代巴基斯坦和克什米爾的文明

火烧 2022-01-23 06:55:57 1052
古代巴基斯坦和克什米爾的文明 在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建立大印度殖民地以前,南亞半島從來沒有統一過。正如古代沒有希臘帝國,古代也沒有存在過什麼印度帝國。有趣的是歷史中也存在過兩個印度。一個是南亞印度半島的印

古代巴基斯坦和克什米爾的文明  

在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建立大印度殖民地以前,南亞半島從來沒有統一過。正如古代沒有希臘帝國,古代也沒有存在過什麼印度帝國。

有趣的是歷史中也存在過兩個印度。一個是南亞印度半島的印度,一個是印度大沙漠以西及以北的印度河流域的巴基斯坦印度。這兩個印度在古代並不屬於同一個國家,也不屬於同一個種族、沒有共同的語言和古代文明。

由於對地理上南、北兩個印度地區發生認知混淆,無知且無腦的中國文人一直把缺乏古文明傳統的南亞印度當做一個文明古國,卻不知道真正的印度文明之根是在今日的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尼泊爾以及克什米爾區域,而不在南亞半島上的今日印度的主體地區。

印度河,乃南亞之大河。此河發源於中國青藏高原,流經喜馬拉雅山與喀喇崑崙山兩山脈之間,流向西南而貫穿喜馬拉雅山,右岸交會喀布爾河,左岸匯流旁遮普(梵語五河之意)地方之四大支流,經巴基斯坦而入阿拉伯海。

​【克什米爾高原見諸佛經】

圍繞着印度河流域的古文明區域,依託於一個高山——喜馬拉雅山和一座高原——克什米爾高原。克什米爾高原​面積約17萬平方千米。克什米爾高原位於南亞西北部,東面與中國的青藏高原交界,與尼泊爾相鄰,西面是印度河流域的巴基斯坦(古印度),東南面是恆河平原以及位於南亞半島中部和南部的今日印度,北面與阿富汗接壤。地形主要是高原和山地,與中國青藏高原交界的山脈最高峯爲喬戈裏峯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峯。

​【克什米爾高原古國和巴基斯坦五河平原是早期佛教的聖地】

克什米爾高原古國以及巴基斯坦的五河之地,乃是古印度文化之起源地;也是早期佛教特別是大乘佛教的起源地和興盛之地。​中國文人念念在口所謂的印度古文明——卻沒有人知道真正的印度古文明並不在印度半島上,而在克什米爾高原以及巴基斯坦、阿富汗地區的印度河——五河流域。​

克什米爾高原,在佛經中稱作迦溼彌羅(梵 Kaśmira),又作羯溼弭羅、迦葉彌羅國、個失蜜國。位於西北印度犍陀羅地方的東北高原、是喜馬拉雅山山麓的古國。據佛經說,阿育王曾經派遣末闡提到此地佈教,感化當地的蠻龍族,使其解脫罪業;夜叉盤荼鬼的妻子及五百弟子相繼皈依佛法。當時國中奉持佛法的比丘有八萬人,僧侶有十萬人。

公元2世紀時,貴霜帝國的迦膩色迦王曾在此地召集五百位高僧編纂《大毘婆沙論》,並鏤鐫經論於銅牒之上,封存於石函中,建塔藏納。相傳,當時藥叉神保衛迦溼彌羅,不讓外道竊取該塔所藏的經論,如果有人想要學習,就必須在塔中受業。秦漢時期,來自西域諸國的月氏、安息、康居等地的高僧陸續來華譯經傳教。事實上中國的佛教不是來自南亞半島的印度,而是來自中亞細亞、西域以及克什米爾和古代巴基斯坦。

據佛經及史籍記載,晉代高僧佛圖澄在東來中土以前,曾經前去克什米爾——迦溼彌羅修學佛法;鳩摩羅什也曾經到迦溼彌羅參學,師事盤頭達多,研習小乘經典。後來羅什回到龜茲,宣揚大乘教法,遠近馳名。盤頭達多得知後,還以高齡之軀,不辭長途跋涉之苦,前往龜茲去會晤羅什,聽聞大乘妙趣,因而回小向大。南北朝時,自迦溼彌羅來華從事譯經的高僧有僧伽提婆、僧伽跋澄、佛陀耶舍、求那跋摩、佛陀多羅等。我國赴迦溼彌羅求法的有智猛、法勇、智嚴等數十人,或尋訪聖蹟,或修學禪法,或求取經典。

​【克什米爾—拉達克等地區曾經​屬於中國】

克什米爾地區的北部中心地區史稱拉達克,晚清以前其主權屬於中國。

這個地區歷史上全稱叫做“巴爾蒂斯坦和拉達克”,簡稱拉達克地區。

​自隋唐以來包括巴爾蒂斯坦和拉達克的克什米爾地區屬於吐蕃,而吐蕃的宗主國是大唐帝國。

歷史上拉達克有“小西藏”或者“外西藏”之稱。該地區的人種屬於西藏人,所使用的語言也是藏語,風俗、宗教也都與西藏相同,信仰藏傳佛教,無論地理、民族與文化皆接近西藏。

[附註:克什米爾——拉達克 (藏文: ལ་དྭགས་,印地語: लद्दाख़,英語:Ladakh)簡介

拉達克是藏人的傳統居住區,位於克什米爾東南部,現大部分地區由印度實際控制。

拉達克地區面積約4——5萬平方公里,曾是古代絲綢之路必經的重鎮之一,傳統首府列城(Leh)。主要語言爲拉達克語(藏語的分支方言)和烏爾都語。此地居世界屋脊之上,位於喜馬拉雅山南沿與克什米爾山谷的東北面。拉達克歷史上屬於西藏征服管轄,也是西藏同中亞和南亞、東南亞交通、貿易的重要門戶。因此拉達克有“小西藏”之稱,無論地理、民族,宗教與文化皆接近於西藏。拉達克歷史上屬於中國,是西藏領土的一部分,到清朝時受駐藏大臣節制。1834年,得到英國人支持的錫克帝國入侵拉達克,拉達克從此落入外國之手。

【古代克什米爾​地區文化歷史源遠流長】

​克什米爾地區的古代文明歷史極爲悠久,這裏與印度河流域都曾經是古印度文明與思想(與今日南亞那個印度關係不大)的起源地和交匯場所。佛教和古代的印度教也都在印度河與克什米爾這個地域起源。13世紀時克什米爾——拉達克的管轄權屬於元朝。明代的拉達克是朝貢藩屬。據西藏藏文歷史記載,從1683年開始,拉達克也年年向西藏地方政府進貢。清朝以後,拉達克行政直接隸屬滿清駐藏大臣管轄。

​[附註:公元8世紀,拉達克東部的吐蕃擴張,拉達克北部以及中亞地區被中國唐朝控制。唐蕃衝突時代,拉達克宗主權在唐帝國和吐蕃之間幾經易手。842年吐蕃王室成員尼馬嗊(Nyima-Gon)由於王室內亂,逃往吐蕃西部,脫離吐蕃王國,控制拉達克,建立了獨立的拉達克王朝。這個時期拉達克涌入了大量藏人,完全藏化。拉達克王朝信仰藏傳佛教。]

【英屬印度侵吞克什米爾】

14世紀伊斯蘭教傳播至印度河流域以及克什米爾部分地區。

1339年旁遮普王黑茲爾汗在印度河流域包括克什米爾地區南部建立賽義德王朝,居民改信伊斯蘭教。

19世紀印度河流域和克什米爾南部一度在錫克帝國的統治之下。錫克帝國的統治區域大致覆蓋今日的巴基斯坦全部地區、北印度部分地區以及克什米爾地區。

19世紀初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次大陸擴張。英國人在殖民地擴張過程中,對克什米爾——拉達克地區高度關注,因爲該地區扼住了英國通往西藏和亞洲腹地之路。

1834年,得到英國支持的錫克國查謨土邦總督、道格拉族人(藏文文獻中一般稱作“森巴人”)古拉伯·辛格,派遣克什瓦爾(今查謨東北)地方長官瓦齊爾佐爾阿弗爾·辛格(藏文史料記載爲“倭色爾”),率兵侵入拉達克。

印度吞并克什米尔 古代巴基斯坦和克什米爾的文明

拉達克土司派人至拉薩向清朝駐藏大臣求援,但是駐藏大臣拒絕派兵支援。1835年,道格拉軍擊潰拉達克軍主力,攻抵拉達克首府,拉達克被迫簽訂城下之盟,此後淪爲查謨的附屬國。

1840年,古拉伯·辛格派兵侵佔了拉達克西北的巴爾蒂斯坦(在今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內),此前這裏也是中國西藏的一部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