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获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获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获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8)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9)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10)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成就
郁闷!我也在找这样的论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征文)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dp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108天之后,奥运大幕将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将成为奥运的主人!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最主要的成就是什么
1978年,我国GDP为3645.2亿元,财政总收入 为1121亿元,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
2002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0万亿元,为102398亿元; 2006年,我国GDP又突破20万亿元,为211923亿元,折2.7万亿美元。
2002年,我国GDP分别相当于美国的13.9%、日本的37.0%、德国的71.8%,2006年上升到相当于美国的20.0%、日本的60.6%、德国的91.3% 。
2007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成就:
(1)GDP已达249530亿元,比2006年增长11.9%,突破3.6万亿美元,世界第四。
(2)财政收入突破5万亿元,达到5.13万亿元,同比增长32%。财政增幅几乎等于GDP增幅的3倍。
(3)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增长23.5%。世界第三。进出口相抵,外贸顺差达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
(4)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大幅增加,达到152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3%。世界第一。
(5)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增长,全年实际使用非金融机构外商直接投资7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6%。世界第一。
30年中,我国经济保持年均9.7%的增长速度,世界第一。 最近5年中,我国GDP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不断提高,2002年为4.4%,2007年为5.5%。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迅速实现了和平崛起,我国已经成长为世界上的一个经济大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正在改变着世界。
当美国这个“经济火车头”前进乏力时,世界经济正越来越依赖于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中国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改革开放30年 回顾与展望(一)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关于改革开放,十七大报告中有两句话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要毫不动摇的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这两句话不仅旗帜鲜明地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坚定性,而且也明确了下一步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由此可见,今后,中央对改革开放只会加强、只会扩大、只会深化,不可能倒退,不可能停滞。所以,党的十七大报告实际上也是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阐明的一个全面的、发展的、深刻的改革论和开放论。
【今日主讲】中共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翁卫军
【中心思想】
把坚持改革开放和完善改革开放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利于进一步凝聚各方改革开放的共识,形成推动改革开放的强大力量。所以在这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我们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可以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感、自豪感;展望改革开放的未来,可以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
【课堂速写】
为什么要隆重地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因为改革开放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使社会主义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生命力,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感召力,使我们党焕发出新的创造活力。它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也改变了党的命运,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跃升。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645亿元,到2006年已经达到21万多亿,增长了57.5倍,到2007年则是24.66万亿元。中国外汇储备去年底达1.53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而在1978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只有15亿美元。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GDP平均增长9.7%,而世界经济同期只有3%左右的增长。现在中国的粮食、棉花、肉类、钢铁、煤炭、化肥等主要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都排在第一位;我们的载人航天飞机已成功发射,月球探测工程也正在顺利进行,等等,这都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升。
中国在这30年的发展中是一枝独秀。其他国家也曾有过快速发展,可能是5年、10年,甚至是15年,但像中国这样持续30年以这么高的增长率发展是没有的。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超过了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家,排名已从1978年的第10位上升到现在的第4位,排在我们前面的是美国、日本和德国,其中德国与我们挨得非常近。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也在算,如果中国保持这样的发展势头,到2050年的时候,将要超过美国。
经济是和政治、军事联系在一起的,弱国在世界上是没有地位的,弱国是没有外交的。国家强了,说话就有人听,国家弱了,就没有话语权。普京就曾说过,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30年的改革发展,伴随着我们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西方发达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中国,我们在世界政治舞台的话语权也更强了。比如,由西方发达国家召集的研究世界经济形势和问题的西方八国首脑会议要求吸收中国参加,就证明了我国的发展对于世界经济已经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全体国民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与此同时,全体居民共享改革成果,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家庭财产由无到有,由少到多,跨越了温饱、小康两个生活阶段,逐步向富裕迈进。
1978年,中国光农村的贫困人口就有2亿5千万,占总人口的30%。到2006年的时候降至2148万,仅占我们总人口2.3%。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表明:近25年来,全人类取得的扶贫事业成就中,67%的成就应归功于中国。也就是说,中国为世界脱贫事业是做出巨大贡献的。
改革开放30年,生活上的巨大变化,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能深刻地感受到。2007年和1978年比,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7元提高到137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7元提高到4140元,扣除物价因素以后,二者平均每年都增长7%。而同时,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从57.5%下降到36.3%,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67.7%下降到43%,这都充分说明了我们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善和消费水平的显著提高。2006年1月1日起,党和国家为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又取消了在中国有着2600多年历史的农业税,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事件,也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改革开放也给杭州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年,杭州的国内生产总值28.4046亿元,财政总收入9.9043亿元。到2007年,这两个数据分别达到了4103亿元和778.43亿元,城市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同时,居民收入普遍增加,各个阶层群体都获得了改革带来的实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比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38元增至2007的21689元,增长63.2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62元上升到2007年的9549元,增长57.9倍。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我们做梦都想不到!比如现在我们的私家车很多,有的人家一户就有两辆。还有些企业主是农民出身,在创业初期,他们根本不可能想到现在还可以拥有自己的飞机,更别提手机、电脑啊这些越来越普及的电子消费品了。当时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现在都一一实现了。
——改革开放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国民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素质
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面貌带来的历史性变化,还不仅仅是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精神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巨大转变。30年改革开放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打破了过去那种单调、统一的带有个人崇拜和违背人性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精神和文化生活日趋多样化,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竞争、效率、民主、法治等等意识是30年前所不可想象的,特别是,人们可以自由地思想,自由地选择,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命运,自由、自主、独立,这是改革开放带给人们精神领域的一个最大变化。原来走在大街上,大家穿得都差不多,灰色的,现在花花绿绿了、五光十色了,人们的思想也变得活跃了,创新力强了,人也聪明起来了,文明起来了。人的思想从僵化、半僵化,从“两个凡是”走出来了,国家也从封闭、半封闭走向了开放和自信。精神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变革调动了亿万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突飞猛进的局面。
改革开放使中国人富起来了,但是我们要防止物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空虚。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一个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从低到高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人在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后,还要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所以,我们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30年发展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之路的无比正确性。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外开放在带来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和经验的同时,也会带进一些糟粕,正如小平同志所说,开放了,新鲜空气进来,但有的时候,苍蝇蚊子也进来了。所以,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国门要打开,好的东西放进来,不好的要拒绝,苍蝇蚊子要赶掉。此外,我们要正确看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工作上的失误。应当看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难免会出现前进中的曲折、发展中的挑战,但我们走过的路程,我们取得的成就已经表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社会的发展还将证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巩固成果、再创辉煌。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其走势分析》储东涛
回答者: syl1984 - 助理 三级 10-29 13:41
· 1979年1月dp应邀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
· 1981年dp主持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1984年国务院发出《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确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1990年国家实施开发开放浦东战略
· 1992年dp南巡讲话
·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1995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大力推进教育创新
· 1997年:香港回归
·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高举dp理论伟大旗帜
· 1999:澳门回归
· 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的兴建
· 2000年jm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 2001年北京取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WTO逐渐改变国人生活
· 2002年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
· 2004年wj:牢固树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 2004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
· 2004年中央启动“振兴东北”战略
· 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 2005年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注农民心声
· 2006年青藏铁路顺利通车 巨龙跨越世界屋脊
· 2007年 《物权法》出台
· 2007年gcdzg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 2007年中国“嫦娥”成功飞天圆千年梦想 国威大振
· 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
·神舟七号飞船“飞天”获得圆满成功
打字不容易,我写这么多,一定选我!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成就
我在西安住得偏远,在北郊,十年二十年前,天黑了别处的人都不敢过来。怕遭暗算,怕被野狗咬。我刚安顿下那阵子,路边的大楼能数清楚,馆子更稀少。四野都是庄稼地和果园,虽说空气新鲜,感受到的季节也明显,但总有许多的不便,清净有了,心慌了要到灯火旺的地方去,就得走远路。那时候,住在北郊的,多是和我一样的外来者,怀着把日子过顺当的企图,却不敢存太大的奢望,想着有一碗饭吃,不生大病就烧高香了。
这几年,变化惊天。横竖的路都宽展,相互还连接着。新建的小区,用的也是洋名字。霓虹灯,大招牌,晃得眼睛花。车流人流,早晚不断线。体育馆盖起来了,图书馆盖起来了,立交桥开通了。人稠了,机会多了,老百姓也活泛了日子,有了精神上的想法。
、
甚至,修建地铁,也先从北郊的张家堡动工。对于北郊,我增添了满意,人问我住在哪里,我也能大声说住在哪里了。要是说起地铁,我会像知情人一样,说一些我看到的进展。实际上,地铁工地是啥样子,我了解的并不比别人多。有时散步到张家堡,好奇地铁工地的动静,但被漆成天蓝色的挡板围严了,光是听见时高时低的混乱的声音,隐隐嗅到一股股土腥气,我就猜,地下面掏挖得已经很深了。
快入冬时,尤家庄的地铁站也动工了。挡板上写着标语,有一句我印象深:克服一时不便,换取长久快捷。这是中国特色,有个空地方,总会被写上文字。到山里去,山坡上也能看到口号。我就想,等地铁修成了,以后出门坐地铁,我就要在这里进进出出,到钟楼去,到小寨去,也不用路上挤了,头顶上的方新村、龙首村、北稍门、北门、北大街一一呼啸着过去,一会儿工夫,便到站了,真的好。
我上班的单位,在路边,一栋楼,6层高,带个天台,高处看就是看的全,我能看见挡板围着的工地里头的情景了。
实际上,我也只能看到一个长方形的框子,嵌在未央路的东边,框子两侧,是水泥浇铸起来的,里头,是深坑,我看不到里头去。我只是看到,在框子的上端,横着架设了朱红色的铁管子,像大炮筒子那么粗,一根一根,相互距离能钻进一个人身子,总共有20多根;再往下,还是一溜铁管子,也是红颜色,要细一些,两头已经固定到水泥中间去了。框子的南头,就是离我近的这一头,带着坡度,显然为了便于车辆进出,把材料运送进去,把泥土运送出来。挨着框子的东边,是一块空地,被分成两个区域,一个区域里横竖搭建了三间简易房,可能是库房,另一个区域,只有一间板房,似乎住着人,还有一头狼狗,被拴在房门口。让我感到吃惊的是,再向东,一片更大的空地,足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竟然已经堆满了泥土,七八米高,十米高的样子,上头自然形成了五六个圆堆。也是在靠南边的土堆,碾压出了一个坡度,上面密布着轮胎印。
一天天的,风吹着柔和起来了,地气也在回暖,在地铁工地下面,能感觉到温度在升高吗?惊蛰已过,雨水落了几场,大土堆的湿气更重了。就在土堆旁,靠南边一点,一株孤单的柳树,隐隐泛出了绿意,枝条也柔软起来,看过去,似乎能看透,能看清柳树的骨头。我知道,土堆上也会生出成片成片的野草的,把整个土堆都能盖住。 西安是一座古都,地下埋藏着无尽的秘密。修建地铁,都有哪些发现,我还未曾听说。但是,地铁抵达的深度,也许就是汉朝人、唐朝人当初生活的地面,既有皇族的富丽堂皇,更多是民间百姓的寻常图景,这在哪个朝代,都是如此,现在的地面上发生着的,无非是过往岁月的延续,从某种意义上说,昨天和今天,没有区别,是一样的。现在的挖掘,不是为了和过去对接,虽然历史在泥土里,也在地面上,上面,都是同一个天空。当有一天我进入地铁,我要去的地方,不是唐朝,虽然钢铁的轰鸣,可能会激起远去的年代的回声,但是,我见不到李白和杜甫,我渴了喝可乐,接听的是老婆从开元商城打来的手机。
这个春天正在深入,我安身的尤家庄,也在发生不可抗拒的变化。身在其中,我为这些变化,感到喜悦,偶尔也会滋生出一丝惆怅。地铁是我的期待,它与我有关,与我的生活有关。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政策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 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团结奋进,振兴新乡,加快全市改革步伐,促进了全市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业,商业饮食服务业、财政金融保险业、文教卫生、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改革的 深入发展,推动了全市国民经济的增长,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的提高和改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二十年是全市经济发展最快,人民得到的 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
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 增长和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据统计,199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46.97亿元,比1978年增长8.1倍,平均每年递增11.7%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48亿元,增长4.7倍,年均递增8.4%,第二产业增加值101.97亿元,增长10.2倍,年均递增13.0%.其中工业增加值90.35亿元,增长10.4倍,年均递增13.1%,第三产业增加值81.52亿元,增长10.8倍,年均递增13.3%。
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推行了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村经济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发展为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工建运商服综合经营的新局面。据统计,1997年全市粮食总产已达283.4万吨,增长106.7%,年均递增3.9%,棉花总产3.3万吨,增长81.3%,年均递增3.2%,油料总产18.6万吨,增长23.16倍,年均递增18.2%.
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畜牧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为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 物质文化的需要,满足市场,保障供应,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成效显著。据统计,1997年全市大畜牧存栏67.09万头,增长108.4%,年均递增3.9%,生猪存栏148.77万头,增长53.7%,年均递增2.3%.肉类总产22.79万吨,增长6.33倍,年均递增11.1%.其中猪牛羊肉18.67万吨.增长5.35倍,年均递增10.2%。同时山羊存栏和家禽存栏,也有较快的发展,大幅度的增长。
三、工业生产为国民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业生产经过二十年的改革,挖潜和改造,充分发挥了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据统计,1997年,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326.497亿元,增长14.3倍,年均递增15.0%.在工业总产值中,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205.48亿元,增长10.2倍,年均递增13.0%.其中轻工业产值91.38亿元,递增14.3倍,年均递增15.0%,重工业产值112.3亿元,增长21.6倍,年均递增17.6%.从改革开放二十年全市工业生产的总体情况看,发展是快的,形式是好的。但是,由于受市场、资金和产业结构的影响,使1997年全市工业生产出现前所未有的下滑方面。面对市场,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在党的十五大精神的指引下,高举dp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加快企业改制,搞好企业的改组和组建,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通过改制,使全市工业企业增强新的活力,焕发新的生机,展现新的面貌,跨入新的世纪。
四、交通运输邮电业发展迅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使全市交通运输邮电业多种经营蓬勃发展。据统计表明,全市旅客周转量已从1978年的32606万人公里增加到1997年的140447万人公里,增长3.31倍,年均递增8.0%,货物周转量已有1978年的11421万吨公里增加到1997年的697163万吨公里,增长60倍,年均递增24.2%.邮电业务总量46415万门,增长123.8倍,年递增28.9%,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9.07万门,增长71.4倍,年递增25.3%.电话机年末拥有量24.74万部,增长21.7倍,年均递增17.9%。
五、社会不断发展,市场更加活跃
市场经济的建立,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经营方式的灵活多样,活跃了市场,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需要。据统计,199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已达83.59亿元,增长14.3倍,年均递增15.4%.按所有制性质划分:国有经济25.19亿元,增长8.23倍,年均递增12.4%,集体经济16.29亿元,增长4.97倍,年均9.9%,其它经济42.10亿元,增长100%。由此可见其他经济(包括个体、合作和股份等)在三种经济类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特别是个体经济的大量涌现,不仅活跃了,也方便了群众,为促进全市商品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开辟了新的就业门路。
六、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外商投资逐年增多
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是全市对外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据统计,截至1997年底全市进出口总值为11050万美元,其中:出口总值9730万美元,比1990年增长1080倍,年均递增171.3%,进口总值132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216完美元,比1986年增长344.3倍,年均递增70.1%.出口创汇2948万美元,完成销售收入39亿元,实现利税6亿元.其中:入库税金2.84亿元.对外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不仅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是全市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七、文教卫生事业稳中求进
文教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全市教育普及,卫生机构人员增多。据统计,1997年全市小学在校学生达71.79万人,增长17.1%,年均递增0.8%,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8.42万人,减少3.3%,中等专业在校学生1.27万人,增长9.58倍,年均递增13.2%,普通高校在校学生1.45万人,增长3.26倍,年均递增7.9%.卫生机构床位14717张,增长106.4%,年均递增3.9%,卫生机构人员2.01万人,递增1.6倍,年均递增5.2%,医生7003人,增长75.6%,年均递增3.0%.
八、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多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据统计,1997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52.82亿元,增长26.51倍,年均递增19.1%.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投资15.42亿元,增长27倍,年均递增19.2%,城乡个人投资14.35亿元,增长15.88倍,年均递增16.0%。从投资情况来看,二十年来得发展变化是大的发展速度是快的。形式比较乐观。但是,应该看到每年投资的多少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由于1997年工业生产的下滑,不仅影响了全市经济的增长,同时也直接影响投资的增长。
九、财政金融是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基础
财政金融是反映全市经济效益和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基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据统计,1997年全市财政收入为11.49亿元,增长5.46倍,年均递增10.3%,财政支出15.11亿元,增长10.1倍,年均递增13.5%.国家银行各项存款155.91亿元,增长63.96倍,年均递增24.6%,国家银行贷款143.29亿元,增长17.18倍,年均递增16.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59.13亿元,增长208.4倍,年均递增32.5%。
十、城乡居民,城镇职工收入增多,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据统计,199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2154元,增长11.24倍,年均递增14.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721元,增长12.8倍,年均递增14.8%.城镇职工人数56.7%万人,增长82.9%,年均递增3.2%.城镇职工工资5179元,增长7.46倍,年均递增11.9%。
回顾改革开放二十年,全市社会经济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存在着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工业生产下滑,一些企业的停产或半停产,造成下岗人员增多,就业与在就业压力加大等问题。在目前情况下,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还很多。因此,我们要在十五大精神的指引下,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加快企业改制和经营机制的转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企业的改革力度,加快企业改制的步伐,适应两个转变,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实现第二次创业,开创全市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局面。
城乡人民生活全面提高
城乡人民生活摆脱“贫困”,普遍实现“温饱”,正向“小康”迈进。20年来,我市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居民收大幅度提高,消费支出同步增长,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明显改善。
1、城乡居民收入在经济发展中快速增加。改革开放以来,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526元增加到97年的5044元,20年间增长了8.6倍。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97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85元,比90年代初期增长2.2倍,平均每年以18%速度递增,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51元增加到1997年的2070元。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为生活的改善提供了物质基础。
2、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0年来,多数居民生活水平已达温饱,部分家庭已迈进“小康”,主要表现为: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变化,已比较注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97年,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已达3080元,是90年的2.5倍,每年增长14%,农民的生活也有很大提高。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收入的增加,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引起了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的变化,带来了生活质量的提高,吃、穿、住、用、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吃的方面,居民由量的满足向质的方面提高,居民饮食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并趋于优化。据国家统计局今年四月份发布的信息,我国商品已告别短缺,进入物质资料相对丰富的年代,七、八十年代“吃粮凭供应,副食要票证”的状况一去不复返了,人们的生活消费总量增加,97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猪牛羊肉30.5公斤,粮食9.2公斤,作为主食的精米细面占粮食消费比重由90年的80.1%上升到97年的99.1%,提高19个百分点,人均消费鲜蛋17.5公斤、鱼12.9公斤、鲜奶1.7公斤、干鲜瓜果59.8公斤,分别比90年增长率加10.1公斤、4.1公斤、1公斤、13.8公斤。
穿的方面,居民穿着向“成衣化”、“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改革开放20年来,社会生活中人们印象最深刻、最直观、最生动的变化莫过于衣着服饰的变化。十几年前,人们服装主要以“灰白”、“军绿”为格调,样式陈旧。可如今,居民穿着成衣化大大提高,97年市区民民人均购买成衣6.6件,比90年增加4.5件。
住的方面,住房成套率明显提高,居室环境大为改善。随着城市住房制度的改革,城市住房建设速度的加快,一批“安居房”、“解困房”和居民小区相继建成,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97年底,市区住楼房户数已达73%,城市人均居住面积7.44平方米,住楼人数占总人口比重为72%,百户居民拥有单元式配套住宅达65户,拥有单元式的已占总人口比重为63.9%,截止97年底,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为19.6平方米,93.7%为砖木、钢筋混凝土结构。
居民日常耐用消费品由“实用型”向“享受型”方向发展。手表、缝纫机、自行车,这个在六、七十年代曾代表富有标志的“老三件”,曾经是多少人的向往和梦寐以求,并且成为人们追求的奢侈品,时过境迁,居民家庭的耐用品演绎了两次更新换代。80年代的彩电、冰箱、洗衣机“新三件”取代了“老三件”,如今电话、空调、音响又取代了“新三件”。
居民在日用消费品上呈现出“跳跃式”发展态势,据抽样调查,97年底我市城市百户居民拥有洗衣机87台,电冰箱77台,彩色电视机99台、空调器8台,淋浴器21个,录相机25台,电话65部,农村百户农民拥有洗衣机13.5台,电冰箱7台,摩托车4.6部,电视机102台,录音机24台,音响6套,燃气具4.3套。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认真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队伍不断扩大,科技成果硕果累累。截止97年底,市属企事业单位共有科技人员41700人,具有中级职称的15000人。我市还以科技为先导,抓好“科技兴企”,在企业开展了创建科技先导型企业活动,加强对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的指导,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1994年的33.6%提高到97年的44.2%。
穿戴习俗
清代男留发辫,女裹“金莲”。服式一般为大襟布纽,袖口裤脚宽大。男的冬日多数穿长衫,夏着短服,戴八棱(瓜皮)帽工纱帽,少数老人戴风兜。秀才举人有“蓝衫顶戴”作礼服。女衣长过膝,有的襟边袖口饰以带状纱织花边,俗称“栏杆”。未婚女梳辫子,已婚女梳发髻,中老年妇女则系包头或绉纱。
辛亥革命后,男去发辫,剃光头或留短发。女解缠足,青年妇女渐兴短发。穿戴随之渐变。男性公教人员多数穿中山装(小翻领,上下各两个明袋)。学生多穿学生装(无翻领,左胸与腰两侧各一暗袋)。还有军便装,工人装,也为广大青年普通衣着,富家妇女和女生多穿旗袍,农民衣式沿旧无大变化。旧时劳动群众衣着主要是蔽体保暖,很少讲究款式美观。
五十年代,中青年妇女曾一度风行列宁装、大翻领、双排纽、腰两侧斜插袋,并束布腰带。六十年代,一度受“红卫兵”穿着影响,普遍喜穿绿军装。改革开放以来,衣着讲究美观、舒适,款式繁多且变化快。以往注重服饰厚实耐穿的观念,遂嬗变为追求衣着新颖雅观,部分高收入阶层的妇女日就华丽。黄金项链、脚手镯,以至袒肩露胸的上衣和超短裙,已在部分青年女子身上出现。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影视的变化
变化之一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有了突破和创新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电影最重要的变化和转变就是传统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和样式方面的突破和创新,其突破口就是人物形象从符号变化到“人”,其创新不再简单地体现人物,而是从思维上创造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由于这种转变,1978年的《大河奔流》、1979年的《从奴隶到将军》、《吉鸿昌》、《曙光》,到后来的《西安事变》、《大渡河》、《四渡赤水》、《廖仲恺》等使这一题材和样式成为最富于中国特色的电影类型之一。同时也正是由于这种转变,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冲出亚马逊》、《极地营救》、《惊涛骇浪》、《张思德》、《云水谣》、《东京审判》、《集结号》等弘扬民族精神、讴歌美好情感、体现主流价值观的优秀作品,所具有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是强大的,通过积极的市场运作,均取得较为理想的票房成绩。变化之二现实主义品格体现电影语言现代化新时期电影涌现了一大批现实题材以及文化反思主题等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影片。第四代导演的《小花》、《生活的颤音》、《沙鸥》、《青春祭》;第五代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第六代导演的《爱情麻辣烫》、《美丽新世界》、《留守女士》等深入现实生活,以挖掘人物性格特点为主的影片,显示了中国电影一种生长的力量和渴望。进入新世纪,《孔雀》、《世界》、《三峡好人》、《可可西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图雅的婚事》等富有浓郁民族风情和时代气息的艺术影片,创作人员都努力以小成本体现大追求,以个性人物命运体现大时代背景的影片顽强地打造着中小成本国产电影的新品牌,并成为市场叫好的影片。变化之三贺岁片、商业大片展现人性1998年初,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登场。从此,冯小刚便靠着贺岁片扶摇直上,成为国产电影市场的“救命稻草”,并创下当年票房第一的纪录。其后延续到新世纪初冯小刚又推出了《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手机》等,这些影片当年度几乎都是国产影片的市场主角,有的票房收入甚至超过了大多数当年引进的好莱坞大片,这些电影除了有时尚的商业元素吸人眼球之外,均以小人物的个性命运展示时代背景,鲜活的人物性格突破了观众印象中的符号式人物,受到观众一致好评。2002年岁末上映的《英雄》虽然算是投身国际市场的一部大片,但由于人物过分符号化并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可。此后,《满城尽带黄金甲》、《无极》、《投名状》、《夜宴》走入符号误区未得到公众认可,由此中国大片引来诸多质疑目光,《长江7号》、《天下无贼》、《伤城》、《赤壁》、《画皮》等赶来救市,将重点放到了人物命运及个性化上,挽回了国产商业大片的“面子”,并成功验证了中国电影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
忆改革开放,现中华雄威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dp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108天之后,奥运大幕将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将成为奥运的主人!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义乌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市场先发优势,以创业创新为动力,以小商品流通为载体,推进市场化,带动工业化,催生城市化,演进为国际化,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创造了“无中生有、有中生奇、无奇不有”的义乌奇观。
30年变迁
义乌地处浙中盆地,面积1105平方公里,本地户籍人口70万、外来人口103万。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兴商建县阶段(1982-1993年)。实施兴商建县战略,以市场化为主要推力,逐步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工业强市阶段(1993-1998年)。实施以商促工、贸工联动战略,以市场化带动工业化,逐步形成了与专业市场紧密联动的工业产业体系。城市化阶段(1998-2003年)。实施城市化战略,工贸联动催生城市化进程,逐步形成了现代化商贸名城。迈向国际化阶段(2003年至今)。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功能完善和业态提升,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并演进为国际性商贸城市。
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小县崛起为实力雄厚的经济强市。1978-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由1.28亿元增加到410亿元,增长319倍,年均增幅22%;财政收入由0.2亿元增加到58.88亿元,增长293.4倍,年均增幅21.6%;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0.3亿元增加到855.6亿元,增长2851倍,年均增幅31.6%;三次产业结构由57.8∶21.1∶21.1演进至2.4∶46.3∶51.30居2006年度全国百强县(市)第十二位,城市综合竞争力居浙江省县级市首位。
从简陋的马路市场崛起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从马路市场起步,义乌市场先后5易其址、9次扩建,发展成全国性小商品流通中心和国际性小商品采购基地。市场经营面积260万平方米,经营商位5.8万个,直接从业人员20余万人。经营国内外43个行业、1900个大类的40多万种商品,日客流量20余万人。2007年市场总成交额460.82亿元,其中中国小商品城348.37亿元,连续17年位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被联合国、世界银行、摩根士丹利银行评为“全球最大日用品商品批发市场”。“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被誉为全球日用消费品价格的风向标。
从基础薄弱的工业小县崛起为产业集群的工业强市。1978—2007年,工业企业由7497家增加到2.4万多家,工业产值由7.5亿元增加到858亿元,增长113.4倍。形成了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的发展格局,拥有针织袜业、饰品、工艺品等20多个优势行业,饰品、袜业、拉链等占国内市场份额30%—65%,一批产品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行业内的“单打冠军”。拥有国家级产业基地9个,中国驰名商标37件,中国名牌产品7个,高新技术企业96家,研发中心101家,专利授权数6604件。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文山的变化
辉煌五十年
文山州人民政府州长 黄文武
建州于1958年4月1日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与越南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接壤,国境线长438公里,全州辖文山、砚山、西畴、麻栗坡、马关、丘北、广南、富宁8个县,国土面积31456平方公里,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2007年末全州总人口341.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0.3%,少数民族人口占56.7%。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半个世纪以来,全州各族人民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团结奋进,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改革创新,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良好发展局面,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
一、五十年发展成就
由于文山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建州至1992年的三十多年里,文山一直处于保家卫国的战争前沿,在全国各地已开展轰轰烈烈经济建设的1978年,全州各族人民为了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仍然奋战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 口号引领下的硝烟弥漫烽火中。因此,文山的经济发展基本可以分为1958年开始、1978年前、1992年战区恢复建设几个阶段, 2000年之后的“十五”、“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更为迅速。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1992年战区恢复建设以来,全州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经济总量迅猛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58年全州生产总值仅为1.7亿元,1978年为3.2亿元,1995年增加到31.8亿元。2000年后经济步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经济总量连年迈上新台阶,2000年生产总值71.4亿元、2003年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大关,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208.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57.0亿元,第二产业72.8亿元,第三产业7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007年全州生产总值比1958年增长26.5倍,年均增长7.0 %。人均生产总值由1958年的116元提高到2007年的6126元。
产业结构趋于协调。文山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地区,建州初期,国民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三次产业比重为86:4:10,1978年仅为71:11:18。 1992年战区恢复建设以来,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全州经济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到2007年全州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7:35:38。全州产业结构总体上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稳步上升、第三产业平稳发展的格局。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级财政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全州实现财政总收入22.3亿元,比1958年的0.13亿元增长170倍,年均增长11.1%。地方财政收入12.6亿元,年均增长9.8%。
(二)工业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历经半世纪的艰辛努力,文山工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经济规模由小到大,综合实力由弱到强,工业已逐步成为全州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支撑力量,“工业强州”的作用日益凸现。1958年全州工业总产值仅为0.4亿元,1978年为0.7亿元,2007年增加到154.8亿元,2007年比1958年增长421倍,年均增长13.1%。2007年全州完成工业增加值55.5亿元,工业化率达26.6%,比1958年的3.6%提高了23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说明我州已初步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2007年整个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7.8%,分别超过第一产业贡献率(12.4%)、第三产业贡献率(39.8%)的35.4和8个百分点。
目前,全州以三七为主的生物药业、矿冶、烟叶复烤、电力、建材和农特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得到发展和壮大,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工业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三)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经过50年的发展,全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2007年,全州实现农业总产值82.5亿元,比1958年增长35.6倍,年均增长7.6%。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2007年全州粮食产量达到113.6万吨,比1958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2.2%。三七、烤烟、辣椒、畜禽、水果、香料等产品产量均有大幅度增长,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居民物质生活质量。
(四)投资规模迅猛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建州以来,全州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我州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以后, 着力推进农田水利、交通能源、城镇基础设施、房地产业等基础设施领域的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大步跨越,投资规模空前扩大,实现了历史新高。随着文山境内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文山普者黑机场的通航、“珠江第一港”富宁港紧锣密鼓的建设,文山“水陆空”立体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2007年,全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1亿元,比1958年增长1709倍,年均增长16.4%。
(五)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50年来,我州消费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网络化的物质产品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城乡市场繁荣活跃,消费需求逐年增长。2007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5亿元,比1958年的0.5亿元增长146倍,年均增长10.7%。商贸流通、旅游服务、中介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竞相发展,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兴旺。
文山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拓展对外贸易。2007年全州外贸进出口总额达9359万美元,比1994年的270万美元增长34倍。目前,按照“三点”(文山-砚山-平远三角经济区、天保口岸和富宁港)、“两线”(出省线和出境线)、“一边”(438公里边境线)的生产力布局调整,我州已经面向东盟,面向泛珠,融入了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潮流,在“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领域中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并将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经受洗礼。
(六)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越过50年,全州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城乡居民实现了多元化就业,收入渠道不断拓宽,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07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19257元,比1958年的387元增长49倍,年均增长8.3%。农民人均纯收入1704元,比1962年的28元增长59倍,年均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10元,比1990年的1556元年均增长12.0%。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城乡居民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改变了以吃、穿等生存资料为主的单一格局,居民家庭对现代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逐步增多,体现发展与享受需求的住房、通信、汽车、旅游休闲消费稳步上升,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七)教育科技蓬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50年中,文山大力实施“科教兴州、素质强州”战略,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到2007年,全州拥有各级各类学校3849所,在校学生62.81万人。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为中心的基础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发展日臻完善,教育综合制度改革取得较大成效。全州8县基本实现“普九”教育,“两基”教育目标顺利实现。高中教育“瓶颈”制约得到缓解,高等教育、民办教育、职业教育、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加快,全州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科技兴州”意识加强,到2007年底止共有37项科技成果获省、州科技进步奖,专利申请110件,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全州经济社会各领域,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成果推广率和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城乡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医疗卫生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对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2007年末全州共有卫生机构 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人。2007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并取得成功,基本建成全州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救治体系,农村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2007年末全州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9 个,公共图书馆9个,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基层文化设施得到完善。广播人口覆盖率达88.9%,电视人口覆盖率89.5 %。近些年为宣传文山,拍摄了以本乡、本土为特色的《情洒金不换》、《三七情缘》等影视作品。1990年以后,许多民族歌舞在全国获得大奖。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运动成绩不断提高,2007年参加各种运动会获奖牌数达68枚。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推进,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200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以内。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2007年底止有44909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80000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灾民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排,贫困人口及家庭得到及时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