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台湾对福建人的态度 关于福建和台湾古代历史文化的人物有哪些呀···

火烧 2023-02-11 19:35:46 1056
关于福建和台湾古代历史文化的人物有哪些呀··· 福建历史名人: 闽王无诸 汉初 生于战国晚期,卒于汉初 不详 开闽始祖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0年)刘邦即帝位,封无诸为闽越王。无诸为闽越国的发展做出了

关于福建和台湾古代历史文化的人物有哪些呀···  

福建历史名人: 闽王无诸 汉初 生于战国晚期,卒于汉初 不详 开闽始祖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0年)刘邦即帝位,封无诸为闽越王。

无诸为闽越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 董奉 三国 220—280 长乐 神医 与华伦齐名于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

病人多以在其宅周围种杏树以示报答。

3 严高 西晋 生卒不详 福州 开凿东、西湖 任原本(今福州市)首任太守,勤政爱民,以治城隘,开城北凿东、西湖,溉田数万亩,被后人爱戴。

4 王审知 唐 862—925 固始 开闽王 王审知为福建的经济、文化、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后人好评。

5 陈元光 唐 657—711 河东 开漳圣王 他开漳立州,为漳州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6 薛令之 唐 683—? 长溪 福建历史上第一个进士 官至太子讲学。

7 林鼎 五代 生卒不详 侯官 五代著名书法家 书法造诣深厚,影响后世,官至丞相。

8 朱熹 南宋 1130—1200 尤溪 著名理学家 进士、中国大儒集大成者,“闽学”创始人。

9 游酢 宋 1058—1123 建阳 卓越理学家 集理学、政治、教育、文学为一体。

10 杨时 宋 1044—1130 长乐 理学家 宋代著名理学家。

11 李侗 宋 1093—1163 南平 理学家 朱熹老师,平民布衣,著作多。

12 蔡元定 南宋 1135—1198 建阳 理学家 终身布衣。

13 刘勉文 南宋 1092—1149 武夷山 理学家 教育家,布衣。

14 胡安国 宋 1074—1138 崇安 理学家 进士、太学博士。

15 罗从彦 宋 1072—1135 罗源 著名理学家 教育家、布衣。

16 刘棠 宋 生卒不详 漳平 进士 学问造诣深。

17 邹应龙 宋 1172—1245 泰宁 广佑圣王 任四个部尚书,民间称之“广佑圣王”。

18 叶祖洽 宋 1046—1117 泰宁 状元 与邹应龙等3人被称为“五位科举名人”。

19 黄应南 宋 生卒不详 泰宁 省元 与邹应龙等4人被称为“五位科举名人”。

20 江廷宾 宋 1109—1166 泰宁 解元 与邹应龙等5人被称为“五位科举名人”。

21 肖舜咨 宋 生卒不详 泰宁 解元 与邹应龙等6人被称为“五位科举名人”。

22 陈普 南宋 1244—1315 宁德 著名政治家 理学家。

23 刘子羽 宋 1096—1146 崇安 北宋名战 战功卓著(年轻)。

24 留正 宋 1129—1206 泉州 丞相 魏国公,从政40年,清正廉明。

25 严羽 宋 逝于元初 邵武 一代诗歌宗师 被誉为宋、元、明之桂,诗话第一人。

26 蔡襄 宋 1012—1067 仙游 著名政治家、书法家 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植物学家。

27 吴夲 宋 979—1036 同安 医神 曾任御医,医术高,深受人民爱戴。

28 李钢 宋 1083—1140 邵武 抗金英雄 进士、金兵南犯,他冒死上血书抗金,任宰相,后被贬,含恨去世。

29 宋慈 宋 1186—1249 建阳 杰出的医学家 一生经办刑案。

著《洗冤集录》。

30 柳永 宋 987—1053 武夷山 著名词人 北宋第一个专业的词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31 苏颂 宋 1020—1101 南安 宰相科学家 以制永运仪象台闻名于世。

33 陈文龙 宋 ?—1276 莆田 民族英雄 文官,抗元军,绝食而亡。

34 吴玠 宋 1093—1139 南宋抗金名将 曾大败金兵兀术部,官至四川宣抚使。

35 吴璘 宋 1100—1166 武夷山 南宋抗金名将 绍兴初与吴玠共抗金兵,管至太傅。

36 杨亿 宋 974—1020 浦城 进士 管至工部侍郎,性耿直,重气节。

32 浦寿庚 元 1205—1290 泉州 著名商业领袖 初为宋官,后入元,成为元商人。

37 卢奇 元 1306—1362 惠安 进士 诗人,做官清正廉明。

38 张以宁 元 1300— 古田 文学家 进士,诗人,有较大影响。

39 李贽 明 1527—1602 晋江 著名思想家 文史学家,其实想影响后世,官至国子监博士。

40 隐元 明 1592—1673 福清 明末高僧 携徒东渡日本扬法,为日本黄檗宗始祖。

41 黄道周 明 1585—1646 漳浦 著名学者、书画家、民族英雄 通天文,理数诸书,精诗文,书法,世人尊称圣人,官至尚书,抗清殉国。

42 曾鲸 明 1568-1657 莆田 著名人物画家 专门从事人物肖像创作,是中国绘画史上杰出的人物画家。

43 颜思齐 明 1589-1625 海澄 开台第一人 生性豪放,仗义疏财、身材高大魁梧、率众进台湾、开拓台湾。

44 张瑞图 明 1570-1641 晋江 著名书法家 进士、文学史家、书法影响后世。

45 叶向高 明 1559-1627 福清 明朝名臣 任明朝首辅大学士。

46 曹学佺 明 1574-1646 福州 明末名臣 著名官员、学者、藏书家、闽剧创始者、自缢殉国。

47 游朴 明 1526-1599 柘荣 进士 万历年进士、刑部郎中,廉史、爱民。

48 江日彩 明 1570-1625 泰宁 进士 官至少卿、引荐袁宗焕挂帅(四品)。

49 陈第 明 1541-1617 连江 旅行家 71-75岁游遍五岳、曾任游击将军。

50 冯梦龙 明 1574-1646 长州 著名作家 明末文学家,著《三言二拍》。

51 刘中藻 明 1605-1649 福安 名族英雄 崇祯年刑部尚书,清兵进攻时,他率兵坚守福安城4个月不降、自杀。

52 郑成功 明 1624-1662 名族英雄 战胜侵略台湾的荷兰统治者,一举收复台湾。

53 威继光 明 1528-1588 登州 抗倭英雄 与余大猷齐名,被后世推崇。

54 余大猷 明 1504-1580 晋江 抗倭英雄 明朝著名民族英雄,戎马47年,四为参将、六为总兵,身经百战、守海防,抗倭一生。

55 郑和 明 1371-1438 晋宁 航海家 官到四品、率明朝舰队七下西洋。

56 蔡新 清 1707-1799 漳浦 帝师 为官50年,任五部尚书,乾隆、嘉庆师傅。

57 林鸿年 清 1804-1886 福州 清代名人 道光间状元,任云南巡抚,福州下谊书院院长。

58 林则徐 清 1785-1851 闽侯 民族英雄 管至一品,两度受命钦差大臣,主张严禁鸦片,“虎门销烟”。

59 施琅 清 1621-1696 晋江 维护国家统一名将 初为台湾郑部将领,后降清。

任福建水师提督,收复台湾。

60 甘国宝 清 1709-1776 屏南 清朝名将 戎马一生,平匪患,保卫边防,威慑一方。

61 陈化成 清 1776-1842 福州 抗英英雄 著名将领,英舰船侵犯吴淞口时,他率军守炮台,痛击英军,英勇牺牲。

62 李光地 清 1647-1718 泉州 名臣 康熙年间名臣,政绩显著。

63 陈寿祺 清 1771-1834 福州 著名经济学家 清代经济学家、史学家。

64 陈梦雷 清 1650-1741 福州 进士 清代康熙年间进士,入翰林。

65 尹秉绶 清 1754-1815 宁化 书法家 清代名臣、扬州知府。

66 梁章钜 清 1775-1849 长乐 清代名臣 文学家,楹联大师。

67 黄乃棠 民国 1849-1924 闽侯 爱国华侨 与陈嘉庚共为华侨领袖

68 张享嘉 民国 1847-1911 福州 教育家 近代著名教育家,任京师大学总督。

69 沈葆桢 清 1820-1879 闽侯 洋务运动重臣 林则徐女婿,洋务运动重臣。

70 辜鸿铭 清 1857-1928 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 精通9国语言,对古汉语文化修养极深。

71 严复 清 1854-1921 福州 近代著名思想家 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天演论”一书。

72 林纾 清 1852-1924 福州 著名文学家 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画家。

73 林觉民 清 1887-1911 福州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1907年考入日本庆应大学,入同盟会,参加同盟会起义,从容就义。

74 林森 民国 1868-1948 闽侯 中华民国主席 早年追随孙中山,入同盟会。

75 弘一 民国 1880-1928 “新文化运动”启蒙者,高僧 精通文学、音乐、美术、书法、诗词,原名李叔同,高僧。

76 上官周 清 1665-1749 长汀 著名画家 终生布衣,精诗文、书法、绘画。

77 黄慎 清 1687-1768 宁化 著名画家 活80余岁,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

78 华喦 清 1682-1762 长汀 著名画家 工诗善画、山水、花卉、人物皆精,“扬州八怪”代表人物。

79 陈衍 民国 1856-1937 福州 近代文学 清末诗坛“同光体”代表人物。

80 林白水 民国 1874-1926 闽侯 报界先锋 参加过同盟会,1926年被军阀杀害。

81 高鲁 民国 1877-1947 长乐 天文、气象家 现代中国天文、气象事业奠基人。

82 陈宝琛 清 1848-1935 福州 著名教育家 清末帝师,教育家,福建教育事业的奠基人。

83 萨镇冰 民国 1859-1952 福州 著名海军将领 曾任民国代(屏蔽字眼),解放后任福建省gov-ern-ment副主席,爱国人士。

84 陈绍宽 民国 1889-1967 福州 著名海军将领 解放后任福建省gov-ern-ment副主席,爱国人士。

85 陈嘉庚 现代 1874-1961 集美 著名华侨领袖 一生兴办教育事业,将全部资产用于兴建厦门大学,集美大学。

86 林旭 清 1875-1898 福州 “戊戌六君子”之一 反清英烈。

87 林语堂 民国 1895-1976 龙溪 中国文化大师 早年留学哈佛大学、莱比锡大学,获博士、北京大学教授。

一生著作颇丰,对文学影响深远。

88 林祥谦 民国 1892-1923 闽侯 “工人运动”的领袖 “二、七”大罢工领袖之一,中国工人运动先驱,被军阀杀害,31岁。

89 李周 清 1662-1795 惠安 石雕大师 康熙、乾隆年间惠安石雕史上第一位石雕大师(身材小)

90 吴清源 现代 1914- 闽侯 棋圣 少年围棋神童,曾横扫日本棋坛。

91 杨成武 现代 1914-2004 长汀 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事家。

92 叶飞 现代 1914-1999 南安 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事家。

93 刘亚楼 现代 1910-1965 武平 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事家。

94 冰心 现代 1900-1999 长乐 文学家 任中国文联副主席、著有大量文学作品。

95 陈景润 现代 1933-1996 福州 著名数学家 因发表《哥德巴赫猜想》论文名誉世界。

96 高士其 现代 1905-1988 福州 科普作家 中国现代科普文学奠基人。

97 林巧稚 现代 1901-1983 厦门 著名妇产科专家 中国妇产科学界的带头人。

98 林微因 现代 1904-1955 闽侯 著名诗人、建筑师 用现代科学之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

文采好、诗歌佳。

99 郑振铎 现代 1898-1958 长乐 著名文学家 “五四”运动会时期创办《小说月报》,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

台湾对福建人的态度 关于福建和台湾古代历史文化的人物有哪些呀···

台湾历史文化名人:

1)卫温, 诸葛直: 同为三国时代吴国将领, 于 230 年出海探访夷州, 可能即为台湾.

3)林道乾: 明末海盗之一, 为逃避官军追击, 首先于 1563 年 ( 明嘉靖 42 年 ) 登陆台湾南部, 明朝因而驻军澎湖.

4)沉有容: 明朝将领, 屡次击败倭寇, 又于 1604 年 ( 明万历 32 年 ) 驱逐占领澎湖的荷兰人, 留有 "沉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等碑", 至今仍保存于马公天后宫, 系台湾现存最古老的一通石碑.

7)颜思齐: 明末海盗出身的巨商, 控制东亚海上贸易, 于 1621 年 ( 明天启元年 )来台. 今嘉义县水上乡存有颜坟, 真伪莫辨.

8)李旦: 亦为明末海盗出身的巨商, 活跃期间及模式相当类似颜思齐, 有学者认为是同一人的不同身份.

9)郑芝龙: 继承李旦的资财, 船只, 和人员, 亦曾出入台湾. 于 1628 年 ( 明崇祯元年 ) 接受明朝招抚, 却又于 1646 年 ( 明隆武 2 年, 清顺治 3 年 ) 降清, 复于 1661 年 ( 明永历 15 年, 清顺治 18 年 ) 被清朝所杀.

10) Pieter Nuyts: 于 1627 ~ 1629 年间担任荷兰东印度公司驻大员 ( 今台南 ) 长官, 任内曾出兵澹水, 企图驱逐当地的西班牙人 ( 1626 ~ 1642 年间控制基隆, 澹水两地 ), 不幸失败.

11)郑成功 ( 1624 ~ 1662 ): 于 1661 年 ( 明永历 15 年, 清顺治 18 年 ) 驱逐荷兰人 ( 1624 ~ 1661 年间控制大员一带, 复又驱逐西班牙人在北台湾的势力 ), 建立台湾第一个汉人政权, 从此以后, 台湾和东南亚其它华人移民地区, 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

12)陈永华 ( ? ~ 1680 ): 辅佐郑成功暨郑经父子, 协助建立台湾早期屯垦事业.

13)施琅 ( ? ~ 1696 ): 于 1683 年 ( 清康熙 22 年 ) 率清军攻台, 消灭郑氏政权, 封靖海侯. 复又提出 "台湾弃留疏", 力主留台, 清朝才决定在台设置衙门: 计一府三县, 隶属福建省.

14)赖科: 康熙年间于台北地区担任通事, 于 1695 年 ( 清康熙 34 年 ) 成为首位以官方身份探访台湾东部地区的人士.

15)郁永河: 浙江人, 好旅游. 为探勘台湾琉磺矿, 于 1697 年 ( 清康熙 36 年 ) 于台南上岸后, 舍一般惯用的沿海船舶不由, 选择陆路, 沿西部平原北上. 过程艰辛, 历时七个多月, 才完成由台南至澹水的旅行. 着有 "裨海纪游" 一书.

16)陈赖章: 目前所知第一位向官方申请台北地区垦照的垦号, 时为 1709 年 ( 清康熙 48 年 ) .

17)陈璸 ( 1655 ~ 1718 ): 广东人, 于 1702 年 ( 清康熙 41 年) 出任台湾府台湾县知县, 1715 年 ( 清康熙 54 年 ) 出任福建巡抚, 为官清廉. 任内为驱逐海盗, 曾于澹水新设水师, 并不辞劳苦, 两度沿陆路北上巡察;终致积劳成疾, 卒于台南.

18)施世榜 ( 1671 ~ 1743 ): 彰化地区垦首, 修筑清朝时期台湾地区最大的农田水利工程 "八堡圳" ( 1709 ~ 1719 年间施工 ), 又于 1721 年 ( 清康熙 60 年 ) 协助平定朱一贵事件.

19)蓝廷珍 ( ? ~ 1729 ): 福建人, 曾任澎湖副将, 后升任南澳镇总兵, 于 1721 年 ( 清康熙 60 年 ) 率兵来台平定朱一贵事件, 次年转任台湾总兵. 在台期间除主持台湾军务, 搜捕朱一贵馀党外, 亦参与台中地区开发.

20)施世骠 ( ? ~ 1721 ): 福建人, 施琅之子. 于 1721 年 ( 清康熙 60 年 ) 以福建水师提督身份, 和蓝廷珍一同率兵来台平定朱一贵事件. 乱平后, 不幸遭遇台风, 染病去世

21)蓝鼎元 ( 1680 ~ 1733 ): 蓝廷珍族人, 随军来台, 担任文书工作. 在台期间, 主张积极开发台湾, 惜不被采纳. 着有 "平台纪略" "东征集" 等书.

22)张达京 ( 1690 ~ 1773 ): 广东人, 雍正年间担任台湾中部地区通事, 招佃开垦, 修筑台中地区最早的农田水利工程 "葫芦墩圳".

23)林秀俊: 福建人, 于雍正年间来台, 开垦今五股, 三重, 板桥, 新庄, 双和一带土地, 修筑 "大安圳" 及 "永丰圳", 系此一地区早期开发的关键人物.

24)郭锡瑠 ( 1705 ~ 1766 ): 福建人, 修筑台北盆地最早的农田水利工程, 惜因工程浩大, 积劳成疾, 未能于生前全部完成. 水圳完工后, 仍以他为名, 是为 "瑠公圳".

25)福康安 ( ? ~ 1796 ): 满州镶黄旗人. 1786 年 ( 清乾隆 51 年 ) 台湾爆发林爽文事件后, 于 1787 年以陕甘总督身份接手平台军务, 次年乱平, 特准于台湾建立生祠.

26)吴沙 ( 1731 ~ 1799 ): 福建人, 于林爽文事件后招募流民, 率先开发宜兰地区.

27)王得禄 ( 1770 ~ 1841 ): 祖籍江西, 高祖父于朱一贵事件期间随军来台定居. 王于林爽文事件期间招募乡勇, 协助平乱, 官拜千总. 嘉庆年间, 屡次痛击海盗, 累官至浙江总督加太子太保衔 ( 此为日后嘉义县太保乡的命名由来 ), 系清朝时期官位最高的台湾人. 于 1840 年 ( 清道光 20 年 ) 鸦片战争期间驻防澎湖, 积劳而卒. 身后加封伯爵及太子太师衔. 王坟位于今嘉义县新港乡, 为国家一级古迹.

28)杨廷理 ( 1747 ~ 1813 ): 广西人, 历任台湾府知府, 澹水同知, 葛玛兰通判等职. 在他反覆强烈建议下, 清廷终于 1812 年 ( 清嘉庆 17 年 ) 设置葛玛兰厅, 将今天的宜兰地区收入版图.

29)郑用锡 ( 1788 ~ 1858 ): 竹堑人, 于 1823 年 ( 清道光 3 年 ) 成为台湾考取进士第一人, 后世称为 "开台进士". 造福乡里热心公益, 身后葬于新竹, 现为国家一级古迹.

30)曹谨: 河南人, 于 1837 年 ( 清道光 17 年 ) 来台担任凤山县知县, 修筑屏东地区最早的农田水利工程, 经其上级长官, 台湾府知府熊一本, 命名为 "曹公圳".

31)姚莹 ( 1785 ~ 1853 ): 安徽人, 于 1840 ( 清道光 20 年 ) ~ 1842 年鸦片战争期间担任台湾道. 着有 "台湾道里记" 一书 ( 内容类似今天的行程指南 ).

32)达洪阿 ( ? ~ 1854 ): 满州镶黄旗人, 于鸦片战争期间担任台湾总兵, 与姚莹协力督师, 五度击退犯台英军!

33)林本源: 非人名, 系板桥林家的家号. 始祖林平侯, 于清道光暨咸丰年间, 以米盐致富.

34)林文察 ( 1828 ~ 1864 ): 雾峰林家始祖, 主要以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而崛起, 后于 1862 ( 清同治元年 ) ~ 1864 年间参与平定戴潮春事件, 遂以军功获清廷赏赐福建全省 ( 包括台湾 ) 樟脑专卖权而致富. 累官至福建提督, 系清朝时期官位次高的台湾人. 身后加封太子太保, 葬于台中雾峰.

40)沉葆桢 ( 1820 ~ 1879 ): 福建人, 湘军出身. 于 1874 年 ( 清同治 13 年 ) 牡丹社事件后, 担任 "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 兼理 各国事务大臣", 两度来台督办军务, 停留各约半年. 主要事绩有: 移驻巡抚 ( 此后福建巡抚半年在闽, 半年在台 ), 增设郡县, 加强台湾防务, 开放海禁, 开山抚番, 率先以机器开发基隆地区煤矿等.

41)丁日昌 ( 1823 ~ 1882 ): 广东人, 湘军出身. 于 1875 ( 清光绪元年 ) ~ 1878 年间担任福建巡抚, 在涉台事务上, 约与沉葆桢同时. 任内曾奏请将上海淞沪铁路拆除后之材料运来台湾, 有意修筑铁路以改善台湾西部平原南北交通状况.

42)岑毓英 ( 1829 ~ 1889 ): 广西人, 于 1881 ( 清光绪 7 年 ) ~ 1882 年间担任福建巡抚, 曾由基隆沿陆路南下至台南巡视. 任内功绩主要是兴建大甲溪桥 ( 此溪险恶, 向来为纵贯道上的缺口 ), 及竹苗地区的开山抚番.

43)刘铭传 ( 1836 ~ 1895 ): 安徽人, 淮军出身. 于 1884 ( 清光绪 10 年 ) ~ 1885 年中法战争期间, 以直隶总督身份奉命督办台湾军务. 战后出任首任台湾巡抚, 除持续整顿台湾防务外, 更开办各项现代化建设, 设立西学堂, 番学堂, 铁路局, 机器局, 火药局, 水雷局, 矿务局, 樟脑局, 抚垦局等机构, 修筑基隆至新竹间铁路, 开办远洋轮船, 创办邮务及电报等. 后于 1891 年去职.

44)孙开华 ( ? ~ 1893 ): 湖南人, 于 1884 ( 清光绪 10 年 ) ~ 1885 年中法战争期间, 奉命驻防澹水, 智勇兼备, 出乎在台洋人之意料, 击退企图登陆之法国陆战队.

45)邵友濂 ( ? ~ 1901 ): 浙江人, 曾于中法战争期间协办台湾防务. 1877 年 ( 清光绪 13 年 ) 出任台湾布政使; 越二年, 升任湖南巡抚; 又越二年, 接替刘铭传担任台湾第二任巡抚. 任内为改善财政, 有效地重新调整刘铭传过度扩张之各项建设.

46)林维源 ( 1838 ~ 1905 ): 板桥林家出身, 清朝治台末期首富. 曾多次捐献清廷巨款, 协助办理海防, 铁路, 台北城, 乃至刘铭传各项建设等, 而获赏三品头衔及一品封典. 后于 1895年 ( 清光绪 21 年 ) 台湾割日后, 避居厦门, 终身不曾回台.

47)黄南球 ( 1840 ~ 1919 ): 苗栗人, 配合开山抚番政策, 成为当地首要垦户. 中法战争期间, 及台湾割日后, 两度率乡勇参战. 日治时代, 任苗栗参事, 惟并不积极于政治. 以樟脑, 运输, 金融等事业成为日治初期首富之一.

48)唐景崧 ( 1838 ~ 1924 ): 广西人, 于 1891 年 ( 清光绪 17 年 ) 出任台湾布政使; 越三年, 接替邵友濂担任台湾第三任巡抚. 台湾割日后, 与士绅共同成立 "台湾民主国", 出任总统, 企图以国际干涉阻挠日本接收, 声明事成之后将重返清朝治下. 可惜事不可为, 遂由澹水内渡厦门.

49)邱逢甲 ( 1864 ~ 1912 ): 苗栗人, 进士出身, 曾参与建立 "台湾民主国", 担任义军统领.惟唐景崧仓皇内渡后, 邱逢甲不曾接战, 即逃回广东原籍.

50)刘永福 ( 1837 ~ 1917 ): 广东人, 招募乡勇, 号称 "黑旗军". 中法战争期间, 屡次于越南击败法军, 战后升任南澳镇总兵. 甲午战争期间率兵来台, 割台后担任 "台湾民主国" 大将军. 日军登陆后, 刘永福屯兵台南, 拒不北上支援. 后亦未曾接战, 即由安平内渡回大陆.

51)简大狮 ( ? ~ 1900 ), 柯铁 ( ? ~ 1900 ), 林少猫 ( ? ~ 1902 ): 同为 "台湾民主国" 失败后, 日治初期各地持续武装抗日之代表人物, 号称 "三勐".

71)黄玉阶 ( 1850 ~ 1918 ): 台中人, 中医师. 毕生热心公益, 尤其注重 "放足断发" 运动, 担任 "台北天然足会" "断发不改装会" 两会会长. 对于改良台湾社会风俗, 居功厥伟.

72)连雅堂 ( 1878 ~ 1936 ): 台南人, 文人, 诗人, 历史学家, 着有 "台湾通史" 一书.

73)罗福星 ( 1886 ~ 1914 ): 祖籍广东之印尼华侨, 曾随家人来台定居三年, 后加入同盟会, 参与黄花岗之役. 于 1912 年 ( 民国元年, 日大正元年 ) 返台组织反日革命活动, 可惜事机不密, 于澹水被捕后不幸殉难; 同桉被捕者多达上千人, 史称 "苗栗事件".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