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皇太极八旗旗主 皇太极后期八旗旗主,清朝皇太极时期八旗旗主是谁

火烧 2023-02-18 21:59:08 1047
皇太极后期八旗旗主,清朝皇太极时期八旗旗主是谁 清朝皇太极时期八旗旗主是谁努尔哈赤生前的八旗旗主 努尔哈赤生前的八旗旗主大致是这样的 正黄 45牛录 和镶黄 20牛录 :努尔哈赤 镶红旗 26牛录 代

皇太极后期八旗旗主,清朝皇太极时期八旗旗主是谁  

清朝皇太极时期八旗旗主是谁

努尔哈赤生前的八旗旗主

努尔哈赤生前的八旗旗主大致是这样的 正黄(45牛录)和镶黄(20牛录):努尔哈赤 镶红旗(26牛录);代善长子岳托 正蓝旗(21牛录):莽古尔泰 镶蓝旗(33牛录):阿敏 努尔哈赤晚年将亲统的两黄旗的大部分授于同母的三个幼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每人15牛录,其余自己统帅做亲军,但他有个明确的指示就是: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多铎领正黄旗,将来自己死后统帅的亲军全给多铎,但另赐一旗给多尔衮.有的史学家认为这等于是明确立多尔衮作继承人的公开宣示.因为这种分配方案使得同母三兄弟的军事力量占有很大的优势,没有一个其他兄弟可以与他们相比,但反之,这也使得努尔哈赤其他的儿子们团结起来抗衡三兄弟. 努尔哈赤去世前不久已经把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镶红旗,准备以此旗给多尔衮.但还来不及做安排就去世了.他刚一咽气,几个大儿子们联合起来逼殉了三兄弟的生母大福晋,皇太极继位后乘机夺取了镶白旗,以自己的长子豪格做旗主.但多尔衮保住了所领的15牛录归附于阿济格的正黄旗下.满族以黄色为尊,皇太极就将原来的正黄旗和镶黄旗改旗号为镶白旗和正白旗,而他所领的两白旗就成了两黄旗.这样一来,阿济格领镶白旗,多铎领正白旗,加上努尔哈赤遗留的亲军,成为八旗中实力最强的一旗.而皇太极的两黄旗这时实力最小. 皇太极这时之所以不杀三兄弟,是因为他们虽然年幼但兵力最强,因为年幼没有太大威胁反而容易掌握笼络,并用来抵制另外三大贝勒.阿济格在三人中军功高脾气最直和莽撞而不易控制,于是皇太极在第二年以他擅自为幼弟说亲为名,废了阿济格的旗主,改由多尔衮领镶白旗. 以后皇太极采用策略先后废了阿敏和莽古尔泰,以听话的济尔哈朗代替阿敏掌镶蓝旗,莽古尔泰暴毙后其同母弟德格类领正蓝旗,德格类又离奇暴毙,皇太极发动了莽德姐弟三人谋反案,吞并了正蓝旗,将正蓝旗和正黄旗混编后一分为二,组成新的正蓝和镶黄旗,由自己亲自统帅,从中还分出一部分牛录给豪格壮力,豪格的镶黄旗成了正蓝旗,改动结果还是新的镶黄旗实力最小.为了巩固地位,皇太极在崇德二年找借口把多尔衮和多铎的两白旗混编,以多尔衮为正白旗旗主,多铎为镶白旗旗主,不过两白旗由于历史的渊源一直比较团结,实力是八旗的第二和第三. 皇太极死时,他和豪格加起来有117个牛录,是八旗第一大势力,多尔衮三兄弟则有98个牛录,排行第二,老代善的两红旗(其子岳托死,由代善领两红旗)和济尔哈朗的镶蓝旗则有96牛录是八旗的中间力量.从这里大家就可以看到为什么多尔衮不愿意为了皇位硬拼,豪格兵力占优,而且一向勇悍,多尔衮三兄弟虽然兵力少些但作战力较强(努尔哈赤的嫡系部队,皇太极换来换去也没有换走太多),但是济尔哈朗倒向豪格,代善虽然态度不明朗,也倾向于豪格多些. 但是豪格其实没有得到两黄旗和正蓝旗的全力支持,两黄旗有部分大臣亲近多尔衮,并且又有些担心豪格继位后把蓝旗换成正黄旗.还有一点,就是后宫并不支持豪格,豪格非后宫五妃所出,而孝端皇后的意见两黄旗也要买帐.选举关键时刻老滑头代善和胆小鬼济尔哈朗始终态度不明,豪格原指望两人推举他,等来等去等不到,负气离开,被多尔衮抓住时机. 以后多尔衮打击豪格势力,吞并了正蓝旗,和自己的正白旗混编成新的正白和镶白旗,原来的镶白旗在多铎死后改为正蓝旗由多铎长子多尼统领.多尔衮死后,其养子多尔博领两白旗.顺治亲政,清算多尔衮,夺其嗣令多尔博归宗,这样正白旗就归了顺治,和两黄旗一起抬为上三旗.镶白旗则还给了豪格的长子.

皇太极死后,八旗的旗主都有那些?多尔衮有掌旗吗?

正黄,正红,正蓝,正白,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八种不同颜色的旗,简称“八旗制度”。多尔衮时期,他权力最大时掌握了二旗,分别是正白旗和镶白旗。详细资料如下:八旗旗主 八旗战袍  努尔哈赤生前的八旗旗主

  努尔哈赤生前的八旗旗主大致是这样的   正黄(45牛录)和镶黄(20牛录):努尔哈赤   正白旗(25牛录): 皇太极   镶白旗(15牛录):诸英之子杜度   正红旗(25牛录):代善   镶红旗(26牛录);代善长子岳托   正蓝旗(21牛录):莽古尔泰   镶蓝旗(33牛录):阿敏   努尔哈赤晚年将亲统的两黄旗的大部分各授于同母的三个幼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每人15牛录,其余自己统帅做亲军,但他有个明确的指示就是: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多铎领正黄旗,将来自己死后统帅的亲军全给多铎,但另赐一旗给多尔衮.有的史学家认为这等於是明确立多尔衮作继承人的公开宣示.因为这种分配方案使得同母三兄弟的军事力量占有很大的优势,没有一个其他兄弟可以与他们相比,但反之,这也使得努尔哈赤其他的儿子们团结起来抗衡三兄弟.   努尔哈赤去世前不久已经把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镶红旗,准备以此旗给多尔衮.但还来不及做安排就去世了.他刚一烟气,几个大儿子们联合起来逼殉了三兄弟的生母大福晋,皇太极继位后乘机夺取了镶白旗,以自己的长子豪格作旗主.但多尔衮保住了所领的15牛录归附于阿济格的正黄旗下.满族以黄色为尊,皇太极就将原来的正黄旗和镶黄旗改旗号为镶白旗和正白旗,而他所领的两白旗就成了两黄旗.这样一来,阿济格领镶白旗,多铎领正白旗,加上努尔哈赤遗留的亲军,成为八旗中实力最强的一旗.而皇太极的两黄旗这时实力最小.   皇太极这时之所以不杀三兄弟,是因为他们虽然年幼但兵力最强,因为年幼没有太大威胁反而容易掌握笼络,并用来抵制另外三大贝勒.阿济格在三人中军功高脾气最直和莽撞而不易控制,於是皇太极在第二年以他擅自为幼弟说亲为名,废了阿济格的旗主,改由多尔衮领镶白旗.   以后皇太极采用策略先后废了阿敏和莽古尔泰,以听话的济尔哈朗代替阿敏掌镶蓝旗,莽古尔太暴毙后其同母弟德格勒领正蓝旗,德格勒又离奇暴毙,皇太极发动了莽德姐弟三人谋反案,吞并了正蓝旗,将正蓝旗和正黄旗混编后一分为二,组成新的正蓝和镶黄旗,由自己亲自统帅,从中还分出一部分牛录给豪格壮力,豪格的镶黄旗成了正蓝旗,改动结果还是新的镶黄旗实力最小.为了巩固地位,皇太极在崇德二年找岔子把多尔衮和多铎的两白旗混编,以多尔衮为正白旗旗主,多铎为镶白旗旗主,不过两白旗由於历史的渊源一直比较团结,实力是八旗的第二和第三.   皇太极死时,他和豪格加起来有117个牛录,是八旗第一大势力,多尔衮三兄弟则有98个牛录,排行第二,老代善的两红旗(其子岳托死,由代善领两红旗)和济尔哈朗的镶蓝旗则有96牛录是八旗的中间力量.从这里大家就可以看到为什么多尔衮不愿意为了皇位硬拼,豪格兵力占优,而且一向勇捍,多尔衮三兄弟虽然人数少些但作战力较强(努尔哈赤的嫡系部队,皇太极换来换去也没有换走太多),但是济尔哈朗倒向豪格,代善虽然态度不明朗,也倾向于豪格多些.   但是豪格其实没有得到两黄旗和正蓝旗的全力支持,两黄旗有部分大臣亲多尔衮,并且又有些担心豪格继位后把蓝旗换成正黄旗.还有一点,就是后宫并不支持豪格,豪格非后宫五妃所出,而孝端后的意见两黄旗也要买帐.选举关键时刻老滑头代善和胆小鬼济尔哈朗始终态度不明,豪格原指望两人推举他,等来等去等不到,负气离开,给多尔衮抓住时机.   以后多尔衮打击豪格势力,吞并了正蓝旗,和自己的正白旗混编成新的正白和镶白旗,原来的镶白旗在多铎死后改为正蓝旗由多铎长子多尼领旗.多尔衮死后,其养子多尔博领两白旗.顺治亲政,清算多尔衮,夺其嗣令多尔博归宗,这样正白旗就归了顺治,和两黄旗一起抬为上三旗.镶白旗则还给了豪格的长子.   这样由於上述历史,形成了八旗的排序: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这时的正黄旗早已不是努尔哈赤的亲军了.

清朝努尔哈赤时期,八旗旗主都有谁,分别统领

努尔哈赤时期,当时各旗的旗主分别是:正黄旗主和镶黄旗主努尔哈赤、正红旗主和镶红旗主代善、正白旗主皇太极、镶白旗主杜度、正蓝旗主莽古尔泰、镶蓝旗主阿敏。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建州已经吞并除叶赫之外的所有女真部落,而且蒙古也多有归附。麾下牛录已有百倍于起兵之初的规模,努尔哈赤的军队已不下五六万人。

因此,努尔哈赤于该年将红白黑三旗及所领牛录析设为八个旗: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正四旗旗帜为纯色四方形,龙首朝后;镶四旗旗帜为五边形,黄、白、蓝三旗镶红边,红旗镶白边,龙首朝前。

当时各旗的旗主分别是:正黄旗主和镶黄旗主努尔哈赤、正红旗主和镶红旗主代善、正白旗主皇太极、镶白旗主杜度、正蓝旗主莽古尔泰、镶蓝旗主阿敏。八旗建立自此始,亦即为满洲八旗的源起。

扩展资料:

努尔哈赤晚年将亲统的两黄旗的大部分授于同母的三个幼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每人15牛录,其余自己统帅做亲军,但他有个明确的指示就是: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多铎领正黄旗,将来自己死后统帅的亲军全给多铎,但另赐一旗给多尔衮。

有的史学家认为这等于是明确立多尔衮作继承人的公开宣示,因为这种分配方案使得同母三兄弟的军事力量占有很大的优势,没有一个其他兄弟可以与他们相比,但反之,这也使得努尔哈赤其他的儿子们团结起来抗衡三兄弟。

努尔哈赤去世前不久,已经把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镶红旗,准备以此旗给多尔衮,但还来不及做安排就去世了。他刚一咽气,几个大儿子们联合起来逼殉了三兄弟的生母大福晋,皇太极继位后乘机夺取了镶白旗,以自己的长子豪格做旗主。

但多尔衮保住了所领的15牛录归附于阿济格的正黄旗下,满族以黄色为尊,皇太极就将原来的正黄旗和镶黄旗改旗号为镶白旗和正白旗,而他所领的两白旗就成了两黄旗。

这样一来,阿济格领镶白旗,多铎领正白旗,加上努尔哈赤遗留的亲军,成为八旗中实力最强的一旗,而皇太极的两黄旗这时实力最小。

皇太极这时之所以不杀三兄弟,是因为他们虽然年幼但兵力最强,因为年幼没有太大威胁反而容易掌握笼络,并用来抵制另外三大贝勒,阿济格在三人中军功高脾气最直和莽撞而不易控制,于是皇太极在第二年以他擅自为幼弟说亲为名,废了阿济格的旗主,改由多尔衮领镶白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旗旗主

皇太极八旗旗主 皇太极后期八旗旗主,清朝皇太极时期八旗旗主是谁

清朝努尔哈赤时期,八旗旗主都有谁,分别统领哪

正黄(45牛录)和镶黄(20牛录):努尔哈赤

正白旗(25牛录): 皇太极 镶白旗(15牛录):诸英之子杜度 正红旗(25牛录):代善 镶红旗(26牛录);代善长子岳托 正蓝旗(21牛录):莽古尔泰 镶蓝旗(33牛录):阿敏 四大贝勒(王子):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协助汗处理国事 代善(1582-1648),爱新觉罗氏,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二子,初封贝勒 阿敏(1586-1640),舒尔哈齐次子,努尔哈赤侄儿,阿敏依年龄,被称二贝勒 起先八旗分别由努尔哈赤和他的子孙们统领。他亲领两黄旗,次子代善领两红旗,第五子莽古尔泰领正蓝旗,第八子皇太极领镶白旗,长孙杜度领正白旗,侄子阿敏领镶蓝旗。 后来改为代善领正红旗,阿敏领镶蓝旗,莽古尔泰领正蓝旗,皇太极领两黄旗,十二子阿济格领镶红旗,十四子多尔衮领正白旗,十五子多铎领镶白旗。

满清八旗旗主是谁?

①最初三旗: 黑旗:1努尔哈赤,2舒尔哈齐。 红(黄)旗:努尔哈赤。 白旗:褚英。②八旗:正黄旗:1努尔哈赤,2多铎,3皇太极,之后依次顺治,康熙等皇帝。 镶黄旗:1努尔哈赤,2阿济格,3豪格,4皇太极等皇帝。 正白旗:1皇太极,2多铎,3多尔衮,4多尔博,5顺治等皇帝。 镶白旗:1杜度,2多尔衮,3多铎,4多尔博,5齐正额,而后不清楚。 正红旗:1代善,2满达海,3常阿岱,4杰书,而后是礼(康)亲王一系。 镶红旗:1岳托,2代善,3罗洛浑,4罗科铎,5讷尔图,6讷尔福,7讷尔苏,8福彭,此后是克勤(平)郡王一系。 正蓝旗:1莽古尔泰,2德格类,3豪格,4多尼,此后不清楚。 镶蓝旗:1阿敏,2济尔哈朗,3济度,4德塞,此后是郑(简)亲王一系,14端华(顾命八大臣之一)。

清朝努尔哈赤时期,八旗旗主都有谁,分别统领哪个旗,还有4大贝勒的封号,要详细的

旗是八旗制度中最大的建制。最初,每旗由皇帝(汗)与各旗旗主贝勒分别统辖。最开始只有「黑红黄白」四旗,后来演变成「黄红蓝白」四旗,后又增设四旗,周围嵌上其它颜色,称为镶黄、镶红、镶蓝、镶白,与原本的纯色的正四旗合称为八旗。当时,旗下并不分民族属性。皇太极继位后,从满洲八旗中分出蒙古八旗,又另外组建汉军八旗。因为有了这三个支系,很多史料又称将满洲、蒙古和汉军八旗统称为「二十四旗」。

------------------------- 清太祖努尔哈赤最早凭父亲遗留的13付铠甲起兵,征服家乡周围的满族部落建立了一旗部队(黑旗),后来又接收了邻近的一大批部落组成新的一旗(红旗),努尔哈赤将自己原有的部队(黑旗)交给兄弟舒尔哈齐,自己又将红旗改编成新的一旗(黄旗)。后来努尔哈赤又收编了实力曾经很大的满族哈达部,另建了第三旗(白旗),旗主是其长子褚英。由于权力斗争,兄弟舒尔哈齐被努尔哈赤幽禁后秘密杀害,长子褚英被努尔哈赤圈禁两年后也被处死。 ------------------------- 舒尔哈齐的白旗被一分为三: ①正蓝旗旗主是努尔哈赤的第五子莽古尔泰(因大逆之罪而死,正蓝旗被皇太极亲自统帅); ②正白旗旗主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 ③镶白旗旗主先是努尔哈赤义子扈尔汉,1623年扈尔汉去世后由努尔哈赤长孙、已故褚英的长子杜度接任(杜度因病而死,皇太极乘机占有镶白旗,以自己的儿子豪格作了旗主)。 ------------------------ 褚英的黑旗也被一分为三: ④正红旗旗主是努尔哈赤的次子、皇太极之兄代善; ⑤镶红旗旗主是代善长子岳托(后染上天花而死) ⑥镶蓝旗旗主先是努尔哈赤同母弟舒尔哈齐的次子阿敏,阿敏被皇太极杀掉后旗主改为舒尔哈齐的六子济尔哈朗。 ------------------------ 努尔哈赤自己统帅的黄旗也分为二旗:正黄和镶黄旗,开始努尔哈赤自己亲统两黄旗,晚年将亲统两黄旗的大部分分授同母的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个同母幼子,其余一部分由自己统帅作为亲军,他有个明确的指示:阿济格是⑦镶黄旗旗主,多铎是⑦正黄旗旗主,将来自己死后,自己统帅的亲军全给多铎,但将另赐一旗给多尔衮。 ------------------------ 努尔哈赤生有十六子,这种分配方案使得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所统帅的军事力量占有很大的优势。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这是他明确立多尔衮作继承人的公开宣示。但是努尔哈赤刚死,就遭到了其他兄弟十三个兄弟团结起来反对。 ------------------------ 多尔衮十五岁时,其长兄皇太极矫旨,迫其母阿巴亥(乌拉纳喇氏)为努尔哈赤殉葬,多尔衮因此丧失继承大统的能力和可能。为了当皇帝名正言顺,皇太极将正白和镶白旗改名为正黄和镶黄旗,原来的两黄旗被改为两白旗。而且皇太极趁机占有了镶白旗,以自己的儿子豪格作了旗主。 后皇太极采用计策先后杀掉了镶蓝旗主阿敏和正蓝旗主是莽古尔泰,并占有了莽古尔泰的正蓝旗。 皇太极死时,正是他的家天下计划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他的儿子豪格继承正黄旗、镶黄旗,并自掌有正蓝旗,是八旗的第一大势力。 ----------------------- 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则掌有正白旗与镶白旗,是八旗的第二大势力,足够和皇太极长子豪格争夺皇位。 老代善(辖两红旗)和济尔哈朗(辖镶蓝旗),是八旗的中间势力。 这时候多尔衮不敢自己继位,转而扶持皇太极九子福临入承大统。当时福临年仅六岁,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并实际掌权。豪格后来因言获罪下狱死去,其福晋为多尔衮所纳。 ---------------------- 【四大贝勒】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喇登基为汗时,就设了四个贝勒,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 后金国的建立者努尔哈赤死时,皇太极继承大汗位置。但与其他三位亲王一同主持朝政,被称为四大贝勒时期。他们称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各置官属」。 ---------------------- 皇帝满语里叫汗,和蒙古语一样。英雄、勇士在满语里都叫巴图鲁。首领、头领叫牛录。公主、郡主叫格格。夫人叫福晋。家奴叫包衣,奴隶、奴才叫阿哈。

清朝的八旗旗主 在后来雍正乾隆朝还存在吗? 那些旗主都是谁 铁帽子王的后代?

八旗旗主只要是清朝在就会在。

1601年设立四旗的旗主分别是: 正黄旗,旗主努尔哈赤统领; 正白旗,旗主努尔哈长子褚英统领; 正红旗,旗主由努尔哈赤赤次子代善统领; 正蓝旗,旗主由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 1615年扩为八旗的旗主分别是: 正黄旗,旗主努尔哈赤统领; 镶黄旗,旗主努尔哈赤统领; 正白旗,旗主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统领; 镶白旗,旗主由努尔哈赤十二子阿济格统领。 正、镶红旗旗主由努尔哈赤次子代善统领。 正蓝旗,旗主由努尔哈赤侄子阿敏统领。 镶蓝旗,旗主由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统领。 顺治十七年旗主定汉名为“都统”,称八旗都统。满蒙汗各八旗。满族上三旗(满正黄镶黄正白)下设包衣三旗,称上三旗包衣。上三旗没有都统,皇帝就是都统。康熙中后期,封谁当都统是看皇帝心情(和珅当过好几个旗的都统),因为都统其实是个名义职位,实权在佐领身上。至于是铁帽子王的后代当都统很少了,因为雍正和乾隆这两代和宗室的关系还真不是很好。

清八旗各旗旗主

(1)1601年设立四旗的旗主分别是:

正黄旗,旗主努尔哈赤统领; 正白旗,旗主努尔哈长子禇英统领; 正红旗,旗主由努尔哈赤赤次子代善统领; 正蓝旗,旗主由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 1615年扩为八旗的旗主分别是: 正黄旗,旗主努尔哈赤统领; 镶黄旗,旗主努尔哈赤统领; 正白旗,旗主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统领; 镶白旗,旗主由努尔哈赤十二子阿济格统领。 正、镶红旗旗主由努尔哈赤次子代善统领。 正蓝旗,旗主由努尔哈赤侄子阿敏统领。 镶蓝旗,旗主由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统领。 清朝(423)太极(166)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