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 淮海战役 输了 淮海战役中国共两党双方的指挥官是谁
淮海战役中国共两党双方的指挥官是谁
淮海战役中国共两党双方的指挥官是谁
共军指挥官:刘伯承 dp 陈毅 粟裕 谭震林。
国军指挥官:杜聿明 刘峙 黄百韬 邱清泉 黄维。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平津战役中国共双方的指挥官分别是谁
解放军:bl、罗荣桓、聂荣臻
国民党军:傅作义、卫立煌、郭景云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中国共双方战斗序列
辽沈战役:
中国国民党军
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国民党二级上将)
所属部队:
第一兵团(驻长春)司令:郑洞国,辖新编第7军和第60军。
新编第7军,军长李鸿——该军辖新编第38师、253师和290师
第60军,军长曾泽生——该军辖182师、265师和286师
第八兵团(驻沈阳):司令周福成,辖第53军和第6军。
第53军,军长周福成 ——该军辖116师、130师和270师
第6军,军长罗又伦,后由赵家骧接任——该军辖第207师、195师(后该师改隶第49军)
第九兵团(驻沈阳):司令廖耀湘,辖新编第1军、新编第3军、新编第6军、第49军、第71军和第52军以及骑兵司令部。
新编第1军,军长潘裕昆——该军辖新编第30师、50师和287师 新编第3军,军长龙天武——该军辖第14师、54师和292师
新编第6军,军长李涛——该军辖新编第22师、169师和296师(后改隶第52军)
第49军,军长郑庭笈——该军辖第79师和105师
第71军,军长向凤武——该军辖第87师和91师
第52军,军长刘玉章——该军辖第2师和25师
骑兵司令部,司令徐梁——辖骑兵第1、2、3旅
锦州指挥所(驻锦州):司令范汉杰,辖 第六兵团、新编第5军和新编第8军,第54军一度归其指挥。
第六兵团:司令卢浚泉 辖第93军和第184师。
第93军,军长盛家兴——该军辖第263师、264师和266师
新编第5军,军长刘云瀚——该军辖第26师、293师和284师
新编第8军,军长沈向奎——该军辖第288师、289师和88师 第54军,军长阙汉鶱——该军辖第8师、36师和198师
东北人民解放军 拥有野战部队70万人,地方部队30多万人。在东北有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共54个师70万人。
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司令部
司令员 bl(代号101)、政治委员 罗荣桓(代号102)、参谋长 刘亚楼(代号103)、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谭政、政治部副主任 陶铸 、作战处处长 苏静
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 司令肖劲光 副司令员 陈伯钧
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 司令 程子华 政委 黄克诚
各纵队(相当于军) 第1纵队(后改38军)司令 李天佑 政委 梁必业 、第2纵队(39军)司令 刘震 政委 吴法宪 、参谋长 吴信泉 、第3纵队(40军)司令 韩先楚 政委 罗舜初、第4纵队(41军)司令 吴克华、 政委 莫文骅 、第5纵队(42军)司令 万毅 副司令 吴瑞林 政委 刘兴元 、第6纵队(43军)司令 黄永胜 、 副司令员杨国夫 、李作鹏 ,政委赖传珠 ,第7纵队(44军)司令 邓华 、政委吴富善 、第8纵队(45军)司令 段苏权、政委邱会作、第9纵队(46军)司令 詹才芳 、政委李中权 、第10纵队(47军)司令 梁兴初 、政委 周赤萍 、第11纵队(48军)司令 贺晋年 、 政委 陈仁麒 、第12纵队(49军)司令 钟伟 、政委袁升平 中将、炮兵纵队司令 朱瑞(第一任,义县战斗中触雷牺牲) 苏进 (第二任) 以上各纵队均有3个师,另外还有17个独立师
淮海战役
国民党参战部队战斗序列
徐州剿总:
总司令:刘峙 副总司令:杜聿明、孙震、刘汝明、冯治安、韩德勤、李延年 参谋长:李树正 副参谋长:章毓金 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 副主任:孙元良、赵家骧 参谋长:舒适存 副参谋长:文强、刘伯中、吴宝云
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
下辖:第五军(熊笑三):第45师(郭吉谦、崔贤文)、第46师(黄宗颜、陈辅汗、郭方萍)、第200师(周朗)
第七十军(高吉人、邓军林):第32师(龚时英)、第96师(邓军林、刘志道)、第139师(唐化南)
第七十二军(余锦源):第34师(陈渔浦)、第122师(熊顺义)、 第233师(李芝、徐华)
第七十四军(邱维达):第51师(王梦庚)、第57师(冯寄异)、 第58师(王奎昌)
第十二军(舒荣):第112师(余一凡)、第238师(徐有成)、第一百一十六军(谭心)、第287师(李芝)、第288师(陈元良)
独立旅(新44师)(王屏南、耿文哲)
骑兵旅(陈陶、张荣甲)
备注:一、黄宗颜原为暂编14师师长,拨归邱清泉指挥,邱将其与第46师合并,取消暂编师番号,将黄调为第五军副军长。
二、第七十军第96师曾配属战车等部队编为快速纵队,师长邓军林兼任纵队司令,周志道为副司令。
三、第181师米文和部是刘汝明系统曹福林第五十五军建制,临时归邱清泉指挥,在马牧集牛王崮附近被歼。
四、济南战役开始时,第七十四军奉命空运济南增援,9月19日济南机场被解放军炮火控制,仅运去第57师7个连,运去部分在济南战役中被歼灭。
五、第122师原为第十六兵团第四十一军建制,第十六兵团单独突围被歼灭后,收容残部编成第122师。
六、第十二军第238师驻灵璧地区整训时被解放军歼灭。
七、第一百一十六军是在包围圈内编成,实际上是一个空番号,余锦源计划以第七十二、第一百一十六军编成一个新兵团,第一百一十六军人员均由第七十二军抽调,未编好即被歼灭。
第六兵团(增援黄维的部队)司令:李延年
下辖:第三十九军(王伯勋):第103师(曾元三)、第147师(张家宝)
第五十四军(阙汉骞):第8师(周文韬、施有仁)、第198师(张纯)、第291师(廖定藩)
第九十六军(于兆龙):第141师(甫绍武)、第282师(肖续武、张毓金)
第九十九军(胡长青):第92师(艾瑗)、第99师(杨达)、第268师(李慎言)
备注:一、李延年原为第九绥靖区司令,因战略需要放弃海州西撤,将所辖第四十四军拨归第七兵团,李率司令部人员撤至蚌埠,加上由海上撤回人员改编为第六兵团司令部,指挥第三十九、第五十四、第九十六、第九十九军四个军。
二、第三十九军原属第十三兵团建制,驻河北昌黎,战役前未赶到徐州,后调蚌埠归第六兵团指挥。该军序列中原有第91师,不在淮海战场,未列入此表。
三、第九十六军原在蚌埠驻扎,曾一度受刘汝明第四绥靖区指挥。 四、第九十六军第41师有写为212师、第282师有写为281师,是否番号更改或另有原因待查。
五、第九十六军原属第十六兵团,1948年10月底调蚌埠守备,后第十六兵团北上,该军留滞蚌埠,归第六兵团指挥。
第七兵团司令:黄百韬
下辖:第二十五军(陈士章):第40师(曾正我)、第108师(李世镜)、第148师(刘清衵)
第四十四军(王泽浚):第150师(赵壁光、第162师(李秾) 第六十三军(林湛、陈章):第152师(雷秀民)、第186师(张泽琛)
第六十四军(刘镇湘):第156师(刘镇湘)、第159师(刘绍武、钟世谦)
第一百军(周志道):第19师(赵尧)、第44师(刘鹤声)、第63师(盛超)
备注:一、第二十五军第148师在宿县被歼。
二、第一百军第19师在济南战役中被歼。
三、第四十四军第162师486团在扬州未归建。
第八兵团 司令:刘汝明 参谋长:朱秀德、杨然
下辖:第五十五军(曹福林):第29师(荣光兴)、第74师(李益智)、第181师(米文和、刘兴远
第六十八军(刘汝珍):第81师(葛开祥)、第119师(刘广信、张勋亭、刘铁钧)、第143师(崔贡琛、阎尚元、王保谦、李金玉) 备注:、该兵团前身是第四绥靖区。
第十二兵团 司令:黄维 副司令:胡涟、吴绍周
下辖:第十军(覃道善):第18师(尹俊)、第75师(王靖之)、第114师(夏建勋)
第十四军(熊绶春):第10师(潘琦)、第83师(张用斌) 第85师
第十八军(杨伯涛):第11师(王元直)、第49师(何竹本)、 第118师(尹钟岳)
第八十五军(吴绍周):第23师(黄子华)、第110师(廖运周),第216师(谷允怀)
备注:一、第十二兵团归国防部指挥,未明令归徐州剿总指挥。 二、第118师曾配属战车等部队编成快速纵队,师长兼任快速纵队司令。
三、1946年整编时,整编11师把原11师33团拨给118旅,后来重新调整故118师有33团番号,而11师有352团番号。
第十三兵团司令:李弥
下辖:第八军(李弥、周开成):第42师(石建中、伍子敬)、第170师(杨绪钊)、第237师(孙进贤)
第九军(黄淑):第3师(周藩)、第166师(肖超吾)、第253师(王青云)
第六十四军(李荩宣,原第九军副军长):第156师(吴家钰)、
第159师(黄志圣)
第一百一十五军(司元恺) :第39师(韩肇琏)、第180师(陈芳芝)
备注:一、李兵团原辖第八、第九、第三十九三个军,淮海战役前第三十九军在葫芦岛,后调蚌埠归第六兵团。战役后期又将第六十四、第一百一十五军编入序列,这两个军都是仓促成立的,其中第六十四军是空番号,没有什么战斗力。
二、第六十四军原系第七兵团建制,在碾庄被歼。表中所列是在包围圈中成立的,兵员仅有王洪九部改编的独立旅和收容的散兵约4000人,所谓师长均未到职。
三、第39师司元恺部原由安阳空运徐州增援,后扩编成第一百一十五军,第180师原系第三绥靖区第五十九军建制,该军在贾汪起义,未参加官兵收容约3000人编成第180师。
第十六兵团司令:孙元良 副司令:曾苏元
下辖:第四十一军(胡临聪):第122师(张宣武)、第124师(严翊)
第四十七军(汪匣锋):第125师(陈玲)、第127师(李家英、张广汉)
备注:第125师曾配属战车等部队组成快速纵队,由该师师长兼任纵队司令,副司令为战车二团团长吴文芝。
第三绥靖区 司令:冯治安 副司令:张克侠、何基沣、
下辖第38师(杨干三)、第180师(崔振伦)
第七十七军(王长海):第37师(李宝善)、第132师(过家芳) 徐州剿总直辖:
第二十军(杨干才):第133师(景嘉模)、第134师(李介立) 第一百零七军(孙良诚:第260师(王清瀚)、暂编25师(孙玉田)
共产党参战部队战斗序列
华东野战军
山东兵团下辖第4、第6、第8、第9、第13纵队及特纵炮兵
第1纵队
第2纵队
第3纵队
第4纵队
第5纵队
第6纵队
第7纵队
第8纵队
第9纵队
第10纵队
第11纵队
第13纵队
第14纵队
两广纵队
中原野战军
第1纵队
第2纵队
第3纵队
第4纵队
第5纵队
第6纵队
第7纵队
平津战役
国民党参战部队战斗序列
华北剿总
第4兵团 司令:李文
下辖第13军、第31军、第101军、第94军
第9兵团
下辖第16军、第35军、第92军、第104军(含第258师等3个师)
天津警备司令部
下辖第62、第86军
国民党军第17 兵团部及第87军
共产党参战部队战斗序列
东北野战军(除独立师外所有部队,编成同辽沈战役)
华北野战军(聂荣臻)
直属第7纵队
华北第二兵团 辖第 3、第4、第8纵队
华北第三兵团 辖第1、第2、第6纵队
渡江战役:
国民党参战部队战斗序列:
海军:海防第2舰队和江防舰队
陆军:
汤恩伯集团:
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汤恩伯为总司令
下辖:
第8兵团:第55、第68、第96军
第7“绥靖”区:第20、第66、第88军
第17兵团所属第106军
第6兵团及首都卫戍总司令部辖第28、第45、第99军
第1“绥靖”区:第4、第21、第51、第123军、第34军
白崇禧集团:
华中“剿匪”总司令部,白崇禧为总司令
下辖:
第3兵团
第19兵团
共产党参战部队战斗序列:
第二野战军
第三野战军
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
辽沈战争役..主要是东野..国民党方面是..卫立煌集团...和廖曜香兵团.....淮海战役中共是投入了华野..中野两大主力集团军.....国民党放面主要是徐洲剿总.的六个兵团外加一个黄维的十二兵团.....黄伯涛的第七兵团有63军..64军..25军..100军和从海门退下来的44军组成......邱清泉第二兵团...有70军..72军....和5军组成.....李弥的十三兵团它有一个第八军其它番号记不住了......还有孙元良兵团他是最小的一个兵团才2个军....刘汝明兵团..李筵年兵团.......黄维的十二兵团是从河南调入淮海战场的它有四个军组成...18军...10军..14军..和85军...........
淮海战役的总指挥是谁
淮海战役是由陈毅元帅和粟裕大将指挥的。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淮海战役国军总指挥是谁?
淮海战役国民党军序列
主要将领
总司令:刘峙
副总司令:杜聿明、孙震、刘汝明、冯治安、韩德勤、李延年
参谋长:李树正
副参谋长:章毓金
前进指挥部(在陈官庄地区被歼)
主任:杜聿明
副主任:孙元良、赵家骧
参谋长:舒适存
副参谋长:文强、刘伯中、吴宝云
第二兵团
(在陈官庄地区被歼)
司令:邱清泉
副司令:舒适存、谭辅烈、王长海、高吉人
参谋长:李汉萍
副参谋长:董熙
下辖:
第五军(熊笑三)
第45师(郭吉谦、崔贤文)
第46师(黄宗颜、陈辅汗、郭方萍)
第200师(周朗)
第七十军(高吉人、邓军林)
第32师(龚时英)
第96师(邓军林、刘志道)
第139师(唐化南)
第七十二军(余锦源)
第34师(陈渔浦)
第122师(熊顺义)
第233师(李芝、徐华)
第七十四军(邱维达)
第51师(王梦庚)
第57师(冯寄异)
第58师(王奎昌)
第十二军(舒荣)
第112师(余一凡)
第238师(徐有成)
第一百一十六军(谭心)
第287师(李芝)
第288师(陈元良)
独立旅(新44师)(王屏南、耿文哲)
骑兵旅(陈陶、张荣甲)
备注
一、黄宗颜原为暂编14师师长,拨归邱清泉指挥,邱将其与第46师合并,取消暂编师番号,将黄调为第五军副军长。
二、第七十军第96师曾配属战车等部队编为快速纵队,师长邓军林兼任纵队司令,周志道为副司令。
三、第181师米文和部是刘汝明系统曹福林第五十五军建制,临时归邱清泉指挥,在马牧集牛王崮附近被歼。
四、济南战役开始时,第七十四军奉命空运济南增援,1948年9月19日济南机场被解放军炮火控制,仅运去第57师7个连,运去部分在济南战役中被歼灭。
五、第122师原为第十六兵团第四十一军建制,第十六兵团单独突围被歼灭后,收容残部编成第122师。
六、第十二军第238师驻灵璧地区整训,在解放军攻占灵璧时被歼灭。
七、第一百一十六军是在包围圈内编成,实际上是一个空番号,余锦源计划以第七十二、第一百一十六军编成一个新兵团,第一百一十六军人员均由第七十二军抽调,未编好即被歼灭。
第六兵团
(增援黄维的部队)
司令:李延年
参谋长:梁栋新
下辖:
第三十九军(王伯勋)
第103师(曾元三)
第147师(张家宝)
第五十四军(阙汉骞)
第8师(周文韬、施有仁)
第198师(张纯)
第291师(廖定藩)
第九十六军(于兆龙)
第141师(甫绍武)
第282师(肖续武、张毓金)
第九十九军(胡长青)
第92师(艾瑗)
第99师(杨达)
第268师(李慎言)
备注
一、李延年原为第九绥靖区司令,因战略需要放弃海州西撤,将所辖第四十四军拨归第七兵团,李率司令部人员撤至蚌埠,加上由海上撤回人员改编为第六兵团司令部,指挥第三十九、第五十四、第九十六、第九十九军四个军。
二、第三十九军原属第十三兵团建制,驻河北昌黎,战役前未赶到徐州,后调蚌埠归第六兵团指挥。该军序列中原有第91师,不在淮海战场,未列入此表。
三、第九十六军原在蚌埠驻扎,曾一度受刘汝明第四绥靖区指挥。
四、第九十六军第41师有写为212师、第282师有写为281师,是否番号更改或另有原因待查。
五、第九十六军原属第十六兵团,1948年10月底调蚌埠守备,后第十六兵团北上,该军留滞蚌埠,归第六兵团指挥。
第七兵团
(在碾庄地区被歼)
司令:黄伯韬
副司令:黄国梁、唐云山
参谋长:魏翱
下辖:
第二十五军(陈士章)
第40师(曾正我)
第108师(李世镜)
第148师(刘清衵)
第四十四军(王泽浚)
第150师(赵壁光),该师投诚
第162师(李秾)
第六十三军(林湛、陈章)
第152师(雷秀民)
第186师(张泽琛)
第六十四军(刘镇湘)
第156师(刘镇湘)
第159师(刘绍武、钟世谦)
第一百军(周志道)
第19师(赵尧)
第44师(刘鹤声)
第63师(盛超)
备注:
一、第二十五军第148师在宿县被歼。
二、第一百军第19师在济南战役中被歼。
三、第四十四军第162师486团在扬州未归建。
第八兵团
司令:刘汝明
副司令:田镇南、曹福林、米文和、刘汝珍
参谋长:朱秀德、杨然
副参谋长:杨然、李诚一
下辖:
第五十五军(曹福林)
第29师(荣光兴)
第74师(李益智)
第181师(米文和、刘兴远),在马牧集被歼
第六十八军(刘汝珍)
第81师(葛开祥)
第119师(刘广信、张勋亭、刘铁钧)
第143师(崔贡琛、阎尚元、王保谦、李金玉)
备注:
该兵团前身是第四绥靖区。
第十二兵团
(在双堆集地区被歼)
司令:黄维
副司令:胡涟、吴绍周
参谋长:肖锐
副参谋长:韦镇福、刘文修
下辖:
第十军(覃道善)
第18师(尹俊)
第75师(王靖之)
第114师(夏建勋)
第十四军(熊绶春)
第10师(潘琦)
第83师(张用斌)
第85师 (吴绍周)
第十八军(杨伯涛)
第11师(王元直)
第49师(何竹本)
第118师(尹钟岳)
第八十五军(吴绍周)(该部110师师长廖运周为中共祕密党员)
第23师(黄子华),该师投诚
第110师(廖运周),该师起义
第216师(谷允怀)
备注:
一、第十二兵团归国防部指挥,未明令归徐州剿总指挥。
二、第118师曾配属战车等部队编成快速纵队,师长兼任快速纵队司令。
三、1946年整编时,整编11师把原11师33团拨给118旅,后来重新调整故118师有33团番号,而11师有352团番号。
第十三兵团
(在陈官庄地区被歼)
司令:李弥
副司令:赵季平、陈冰、李九思
参谋长:吴家钰
副参谋长:周羽皋
下辖:
第八军(李弥、周开成)
第42师(石建中、伍子敬)
第170师(杨绪钊)
第237师(孙进贤)
第九军(黄淑)
第3师(周藩)
第166师(肖超吾)
第253师(王青云)
第六十四军(李荩宣,原第九军副军长)
第156师(吴家钰)
第159师(黄志圣)
第一百一十五军(司元恺)
第39师(韩肇琏)
第180师(陈芳芝)
备注:
一、李兵团原辖第八、第九、第三十九三个军,淮海战役前第三十九军在葫芦岛,后调蚌埠归第六兵团。战役后期又将第六十四、第一百一十五军编入序列,这两个军都是仓促成立的,其中第六十四军是空番号,没有什么战斗力。
二、第六十四军原系第七兵团建制,在碾庄被歼。表中所列是在包围圈中成立的,兵员仅有王洪九部改编的独立旅和收容的散兵约4000人,所谓师长均未到职。
三、第39师司元恺部原由安阳空运徐州增援,后扩编成第一百一十五军,第180师原系第三绥靖区第五十九军建制,该军在贾汪起义,未参加官兵收容约3000人编成第180师。
第十六兵团
(在陈官庄地区被歼)
司令:孙元良
副司令:曾苏元
参谋长:张益熙
副参谋长:高健、熊顺义
下辖:
第四十一军(胡临聪)
第122师(张宣武)
第124师(严翊)
第四十七军(汪匣锋)
第125师(陈玲)
第127师(李家英、张广汉)
备注:
第125师曾配属战车等部队组成快速纵队,由该师师长兼任纵队司令,副司令为战车二团团长吴文芝。
第三绥靖区
(该部在张克侠、何基沣带领下大部分起义)
司令:冯治安
副司令:张克侠、何基沣、李文田
参谋长:陈继淹
部队:第五十九军(刘振三)
第38师(杨干三)
第180师(崔振伦)
第七十七军(王长海)
第37师(李宝善)
第132师(过家芳)
总部直辖:第二十军(杨干才)
第133师(景嘉模)
第134师(李介立)
第一百零七军(孙良诚),该部在江苏睢宁投诚
第260师(王清瀚)
暂编25师(孙玉田)
备注:
第二十军于淮海战役后期由华中调津浦铁路南端。
淮海战役谁指挥的
名称:淮海战役
地点: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时间:1948年11月6日--1949年1月10日
参战方: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
结果:解放军胜参
战方兵力:解放军 60万
参战方兵力:国民党军 80万
伤亡情况:解放军 伤亡十余万国民党军 伤亡及被俘55万
主要指挥官:共产党,刘伯承、陈毅、dp、粟裕、谭震林,国民党刘峙、杜聿明
敌我损失比:4.06:1
淮海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中的第二次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5天。gcdzg称之为“淮海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徐蚌会战”。杜聿明及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共55.5万人被刘伯承、dp及粟裕指挥的gcdzg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淮海战役国共双方武器装备
这个问题很简单·~
淮海战役时期~国军的主力部队武器还是美国制式武器为主~~步枪大部分是中正式~~重炮、坦克、机枪基本都是美式~~~当然很多杂牌军会用日式装备~~
共军基本是用苏式装备~~~也有一部分日式装备和少量缴获的美式装备!

淮海战役是由谁指挥的?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dp、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dp为书记,统筹与指挥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和地方武装共60万人,于11月6日发动淮海战役。 辽沈战役后,国民党统帅部为避免徐州之部队重蹈卫立煌集闭全军被歼的覆辙,决定将刘峙集团主力收缩到津浦路徐州生蚌埠段两侧,采取攻势防御阻止解放军南下,必要时放弃徐州,凭借淮河抗击,确保南京、上海。以徐州为中心的国民党部队有5个兵团、共约80万兵力。 11月8日,国民党第59军、77军,在第三绥靖区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率领下,在淮海前线驻地台儿庄地区举行起义。第59军、77军原为冯玉祥西北军旧部。张克侠、何基沣皆为中共地下党员。为组织起义,ze与yj曾分别对张克侠和何基沣做过指示,经过张、何二人的工作,该部在淮海战役开始前已做好了起义准斋。11月6日,战役打响。8 日凌晨,何基沣、张克侠等人宣布起义,下午该部按计划撤出防地,向运河北岸开进。9日,起义部队从台儿庄一线北渡运河。10日进入峄县解放区。张、何起义为解放军创造了全歼黄伯韬兵团的有利条件。 11月11日,美军副参谋总长魏德迈与同民党代表、民社党的蒋匀田在华盛顿研究中国战场形势,为蒋军设计了一个防守方案,他对着中国地图说:“如徐州失守,惟有退保中国东南与台、澎地区。照地理的形势说,自福州至昆明三角地带,较易防守,所以我划一条代表战略地带的红线。惟四川省的经济价值甚高,不应轻易放弃,所以我划一条虚线,以为试守之计。”“现在美国海军尚固守青岛基地,目的即在支援平、津三角地带傅作义的守军,使能牵制中共军队,不能即刻大批南进,盼拖长时间,以便布置防守东南半壁的战略基地。” 11月22日,蒋军第七兵团司令黄伯韬,在淮海战役碾庄战斗中被解放军击毙。黄伯韬祖籍广东梅县,1900年生于天津,1918年入陆军第九混成旅学兵营,后又进江苏军官教育团第五期学习。历任营长、师参谋长、副旅长、师长、军令部高参、军长等职。孟良崮战役时,任第1兵团第4纵队司令,74师被全歼,受到“撤职留任”的处分。今年,在苏北和豫东作战中颇为努力,博得了蒋介石的信任。9月,升为新组建的第7兵团司令,所部被解放军包围于碾庄地区,全军覆没。 11月29日,正当双堆集地区的战事紧张进行之际,国民党第85军110师5000余人,在师长廖运周率领下,举行战场起义。11O师原为冯玉祥西北军旧部,廖运周是中共地下党员。淮海战役开始后,110师所在的第12兵团于 11月24日被解放军包围在安徽宿县双堆集地区,廖运周和其他中共地下党员决定乘突围之机举行起义,并把起义计划和有关军事情报通知了解放军。28日,廖运周向全师宣布了起义计划。29日,110师按解放军事先指定的路线开到解放军的阵地上,起义成功。这一行动打乱了黄维兵团的突围计划,使其全部被歼。 向徐州西逃的杜聿明所部3个兵团,被华东野战军11个纵队包围于永城东北青龙集、陈官庄地区,并将其突围的孙元良第16兵团歼灭。19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对青龙集、陈官庄地区被围之敌发起总攻,经4日战斗,全歼第2兵团、第13兵团,活捉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击毙第2兵团司令邱清泉。战役至10日胜利结束,历时65天,消灭国民党军5个兵团和1个绥靖区的部队,计22个军56个师(内有1个半师起义),共55万余人。此外击退由南京方面来援的第6、第8两个兵团。至此基本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已处于解放军直接威胁之下,国民党统治集团已陷入土崩瓦解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