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高顺 正历史高顺解求
正历史高顺解求
其实真实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
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
顺每谏布,言“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
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
布知其忠,然不能用。
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
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
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
高顺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忠臣,一个深思远虑使谋化策的谋臣高顺是一个很注重个人修养的人。
他很有威仪,治军也很严格。
高顺不饮酒,这在当时对于一个武将是很难得的。
他也不接受别人的馈赠。
同为吕布部将的侯成,有一次丢失了战马,后来找回。
众将带了礼品去恭贺他,侯成用自己酿的酒招待众将。
宴饮之前,侯成先给吕布送了些酒肉过去。
吕布大怒,因为吕布曾在军中下过禁酒令。
侯成非常害怕,赶紧回去把酒倒掉,并把众将送的礼物都退了回去。
《素书》说:“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无误。”这一点,高顺做到了。
高顺也有资格做一个名将,他的部属仅有七百多人,平日的铠甲战具都修缮得精练整齐。
每逢战事,几乎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人们给了他的部队一个称号——陷阵营。
高顺跟随了吕布,在吕布神勇的光环下,高顺的光彩便暗淡了许多;在吕布的战略眼光下,高顺的才能便打了一个折扣。
高顺也是一个忠臣。
他死心塌地的跟随吕布,虽然他知道吕布不会成就大事。
高顺经常劝谏吕布说:“凡是破家亡国的君主,并不是手下没有忠臣和能臣,是因为君主不能用人。
将军每次的言行举动,都不肯深思熟虑,动辄喜欢说失误,将军的这种失误太多了。”高顺这段话,不仅适用用于治兵理国,对现代企业用人也很有现实意义。
吕布也知道高顺是个忠臣,但是他出于种种考虑不能用高顺(布知其忠,然不能用——英雄记)。

郝萌反后,吕布更加疏远高顺。
魏续和吕布有亲戚关系,吕布便将高顺的部属全部交给魏续带领,实际上就是夺了高顺的兵权。
但有战事的时候,吕布也离不了高顺,还让他指挥他原来的部队去作战,而平日,这些部队归魏续统领。
即便如此,高顺从跟随吕布,到为吕布赴义,始终没有恨意怨言。
《三国演义》上说,高顺被曹操俘虏后,曹操问他:“汝有何言?”高顺默然不语。
然后曹操缢杀了高顺。
这段描写很光彩照人,高顺的人格也在他“默然不语”中得到了升华。
他没有象张任那样,说出“忠臣不侍二主”流芳万世的言语;没有象陈宫那样,做出激烈的反应,主动慷慨就义;没有像张辽那样,顺应那个时代的处世理念——良禽择木而栖。
再加上三国演义对关羽 赵云等五位蜀国将领的超实描写,彻底把高顺这些武将给埋没,无人得知。
记得采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