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有什么作用 日本天皇的地位和作用?
日本天皇的地位和作用?
日本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在的全体日本国民的意志为依据。
皇位继承:皇位世袭,根据国会议决的皇室典范的规定继承之。
一、日本天皇的权限、天皇国事行为的委任:
(1)天皇只能行使本宪法所规定的有关国事行为,并无关于国政的权能;
(2)天皇可根据法律规定,对其国事行为进行委任。
二、日本天皇的任命权:

(1)天皇根据国会的提名任命内阁总理大臣;
(2)天皇根据内阁的提名任命担任最高法院院长的法官。
扩展资料
日本天皇名称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673年至688年前后由天武天皇制定的《飞鸟净御原令》中。
自第一代神武天皇起直至第三十三代推古天皇,这33位天皇在日本《古事记》中出现过。
但自神武天皇至仲哀天皇,这14位天皇在历史中无法确认,应该是《古事记》及《日本书纪》 为了完成从神代到人代的过渡而虚构出来的人物,而在仲哀天皇与应神天皇中间填充长达70年历史的神功皇后,也不能说是实际的存在。
因此,有着比较真实的存在依据的第十五代应神天皇,应该是号称“万世一系”的日本天皇的真正祖先。
此外,有称第一个应用“天皇”这一称号的,是在推古朝摄政的圣德太子。
他在遣小野妹子给隋炀帝的国书中写道“东天皇敬白西皇帝”,曾引起过隋炀帝的怒火。
不过,隋书对此类国书的纪录为「日出处天子致日落处天子」(之前都称日本统治者“王”或“大王”)。
《宋书·蛮夷传》里所记载的“倭五王时代”中的“倭赞、珍、济、兴、武”五王,即是指自仁德天皇起至雄略天皇止,除履中天皇外的五位日本统治者。
日本统治者使用“天皇”称号大概是在明治时期。
(唐高宗曾使用天皇称号,与天后武则天并称二圣,这可能影响到日本“天皇”称号的采用。
)日本“天皇”正式对外的文字记载最早是1936年侵华前后。
中国称日本皇帝为天皇大约是在清末的同治时期。
在日本的历史上,出现倭奴王的称号以后,还有天皇和皇帝的称号并用的。
这种两个称号并用的天皇有4代。
到了近代明治元年(1868年)后,日本帝国致外国首脑信件、国际条约批准书、宣战诏书使用的还是皇帝称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