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汉武帝的丞相是谁 汉景帝请丞相吃饭却不给筷子,丞相吃完后离开,汉景帝杀心顿起

火烧 2021-12-30 03:53:08 1043
汉景帝请丞相吃饭却不给筷子,丞相吃完后离开,汉景帝杀心顿起 公元前152年,时任太尉的周亚夫接替陶青成为了大汉王朝新一任丞相,显赫程度直追其父大汉开国功臣周勃,一时风光无两。汉文帝时期,周亚夫便因为治

汉景帝请丞相吃饭却不给筷子,丞相吃完后离开,汉景帝杀心顿起  

汉景帝请丞相吃饭却不给筷子,丞相吃完后离开,汉景帝杀心顿起
公元前152年,时任太尉的周亚夫接替陶青成为了大汉王朝新一任丞相,显赫程度直追其父大汉开国功臣周勃,一时风光无两。汉文帝时期,周亚夫便因为治军有方获得了汉文帝的高度认可,称赞其为真将军也,汉文帝临终前对太子刘启(即汉景帝)再三告诫:周亚夫是真正能够在危急之时担当重任的臣子。 公元前154年,由于汉景帝削藩的缘故,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等七国发动叛乱,史称「 ”七国之乱”,一时间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乱成一片。汉景帝想起汉文帝临终告诫,当即任命周亚夫为主帅,率军平定叛乱。周亚夫不负所托,在他的指挥下,三个月便平定了轰轰烈烈的「 ”七国之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立下的功劳堪称再造社稷之功。不过话又说回来,周亚夫在军事方面是一把好手,可是政治方面却是一塌糊涂,根本就不是做丞相的料,以至于最后落了个悲剧结尾。 丞相作为百官之首,日常工作中很大一部分是调和各种各样的矛盾,尤其是皇帝和臣子之间的矛盾,一定意义上来说,丞相就是朝堂之上君臣之间的缓冲区。所以当丞相需要圆滑,才能更好的处理一些事情,而军人出身的周亚夫有着军人的通病:眼里容不下一点沙子,汉景帝稍微做点出格的事情,直率的周亚夫就会怼汉景帝一番,时间一久,原本很器重周亚夫的汉景帝慢慢的就有点厌烦他了。 《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不得。「 ”废太子”(汉景帝起初立的太子是刘荣,刘荣因为是栗姬的儿子故又被称为「 ”栗太子”。后来汉景帝在馆陶长公主的唆使下,想要废掉刘荣的太子之位,改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这件事情应该算是汉景帝疏远周亚夫的标志性事件。而且在这期间,梁王刘武(汉景帝的亲弟弟)又不停的在汉景帝以及窦太后面前讲周亚夫的不是(「 ”七国之乱”期间,叛军包围梁国,危在旦夕,周亚夫因为从大局考虑,未曾支援梁国,以至于梁王刘武一直对周亚夫怀恨在心)汉景帝越发对周亚夫不满。 虽然景帝对周亚夫不满,可是两人的关系表面上还是过得去的,一直到后来的两起「 ”封侯”事件,两个人的关系急剧恶化。第一起「 ”封侯”事件是汉景帝想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结果周亚夫直接跳出来反对,搬出汉高祖刘邦的「 ”白马之盟”(无军功者不得封侯)来驳斥汉景帝,汉景帝只得作罢;第二起「 ”封侯”事件是匈奴的几位将军归顺汉朝,景帝出于千金买马骨的心态,准备将他们全部封侯。而周亚夫则表示给降将(叛徒)封侯,这是什么意思,鼓励投降?这无疑是给天下汉人树立不光彩的榜样,会使得汉人将来投降匈奴投的理直气壮,极大的影响风气,此风不可开。面对这不识时务的周亚夫,汉景帝终于爆发了,完全不理会周亚夫的意见,依旧给他们封了侯。周亚夫倍感失落,托病向汉景帝辞去相位,汉景帝当即同意了周亚夫的请求。 几年后,汉景帝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自知大限不远矣,而此时太子刘彻年纪还小,需要一位可以辅佐少主的能臣,这时候景帝想起了辞官在家的周亚夫。可是景帝一想起周亚夫的臭脾气,再加上近几年对他的冷落,担心他会怀恨在心,于是景帝决定要先试探他一番,结果这一试探,周亚夫不但没有让景帝满意,反而还对他起了杀心。 汉景帝将周亚夫邀请到宫中吃饭,故意赐给周亚夫一大块熟肉,还不给他筷子。周亚夫顿时就不舒服了,直接向侍从讨要筷子,一脸不爽的样子。汉景帝笑着问他:你有什么不满的吗?正所谓雷霆雨露俱是天恩,周亚夫不情愿的伏地谢罪后,根本不管汉景帝,直接就离开了。汉景帝看到周亚夫这种态度道,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顿起杀心。不久后,汉景帝随意找了个周亚夫的把柄,借题发挥诬陷其要造反,将周亚夫投入大牢,最终周亚夫绝食五日而死,堂堂一代名将、名相最终竟落得如此结局,实在是令人唏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