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甄嬛传允礼 允禮歷經三朝不斷受封還得以善終主要因素在其自身

火烧 2022-10-10 03:07:01 1038
允禮歷經三朝不斷受封還得以善終主要因素在其自身 清聖祖晚年出現了著名的“九子奪嫡”,在這場奪嫡大戰中,皇四子愛新覺羅·胤禛笑到了最後,榮登大寶,並對其政敵進行殘酷打擊,尤其是這些曾經參與奪嫡的兄弟們,

允禮歷經三朝不斷受封還得以善終主要因素在其自身  

清聖祖晚年出現了著名的“九子奪嫡”,在這場奪嫡大戰中,皇四子愛新覺羅·胤禛笑到了最後,榮登大寶,並對其政敵進行殘酷打擊,尤其是這些曾經參與奪嫡的兄弟們,清世宗對他們的打擊更是不遺余力。這沒參與過奪嫡的人相比起來倒是能得一個善終,而在這些沒參與奪嫡的兄弟中,允禮不僅得以善終,而且在康雍乾三朝還不斷受封,不得不說是個奇跡。

歷史上的十七阿哥並沒有參與康熙的“九子奪嫡”,一方面,是允禮年齡較小,實力不足,另一方面,也是胤禮生母是純裕勤妃陳氏,漢族人,出身卑微,也不具備資格,同時允禮在“九子奪嫡”中也保持了中立。在世宗登基後,允禮隨即朝拜新君表示支持,因而也得到了世宗的信任與賞識,在世宗繼位之後就被封為果郡王,奉命管理理藩院。

在雍正朝時期,胤禮得到了世宗的信任與支持,先後管理工部和戶部,並在雍正六年(1629年)被晉封為果親王。在雍正八年(1730年),怡親王胤祥去世後,允禮和世宗的另外一位弟弟,十六阿哥莊親王允祿成為世宗最為信任,也是最為依仗和器重的兄弟。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世宗去世前,允禮被世宗委以顧命重任,成為世宗的“托孤之臣”。

乾隆皇帝登基後,允禮總理事務,並且獲得高宗的不斷封賞和極高禮儀待遇。乾隆三年(1738年)允禮去世,高宗將雍正皇帝第六子弘曕過繼給允禮,襲承果親王爵位。

允禮歷經康雍乾三朝不斷受封並且得以善終,在世宗的兄弟當中確實難得。

甄嬛传允礼 允禮歷經三朝不斷受封還得以善終主要因素在其自身

在世宗的遺詔中,特別提醒弘歷:“果親王至性忠直,才識俱優,實國家有用之材,但平日氣體清弱,不耐勞瘁。儻遇大事,諸王大臣當體之,勿使傷損其身。若因此而損賢王之精神,不能為國家辦理政務,則甚為可惜。”世宗臨終前特意交代高宗要好好照顧果親王,除了因為允禮在雍正朝時期的功勞,也與胤禮的身體狀況不無關係。關於這一點,世宗在冊封允禮為果親王的諭旨中,便有所提及:“果郡王為人直樸謹慎,品行卓然。朕即位以來,命王辦理理藩院及三旗事務數年,王失志忠誠,毫不顧及己私,執持正理,概不瞻徇,讚襄朕躬,允稱篤敬。王微有弱疾,雖偶爾在家調養,而一切交辦事件仍然盡心料理。今承我聖祖皇考六十餘年至聖至神,化洽宇宙之恩,普天共享生平,固無庸似者年諸王效力於其間。朕以為若能盡心為國,備極忠誠,恪守臣子恭順之道。其人為尤甚,其事為尤難,著將王晉封親王,為朕之子弟及世世子孫之表范。”世宗知道果親王對自己沒有威脅,加之身體又虛弱,所以對其異常照顧。直到自己臨終前,還不忘交代兒子弘歷以後要好好對待這位叔叔。

果親王允禮在世宗在位期間,一直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輔佐世宗處理各種事務,因而得到了世宗的賞識和信任,同時,世宗也需要有兄弟能夠站出來分擔朝政,以此來平息關於自己“殘害兄弟”的負面輿論,除了怡親王胤祥,包括果親王允禮和莊親王允祿,以及聖祖最小的兒子、二十四阿哥諴親王允秘,都得到世宗的優待。

而世宗特意交代乾隆皇帝好好照顧允禮,除了是念及兄弟感情與允禮的功勞,同時也是念在允禮的身體狀況並不好,需要特殊的關照,但是世宗更加知道的是,允禮在高宗繼位初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為了政局的穩定與皇權的順利交接過渡

允禮在雍正朝時期,特別是怡親王胤祥去世後,成為世宗非常倚重的大臣,在朝堂之上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而他需要允禮能夠盡量幫助高宗穩定朝政,順利實現帝王權力的交接與過渡。

允禮位列顧命大臣之列,是宗室成員的代表

世宗為高宗選擇的顧命大臣,頗費了一番心思,而在他選擇的這些“托孤之臣”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和意義。

張廷玉代表了漢族士大夫階層,是朝堂之上漢族官員的代表;鄂爾泰代表著是滿洲官員。這兩人不僅成為輔政大臣,並且世宗留下遺命要這二人配享太廟,為的就是讓他們更夠更好地輔佐高宗。

而允禮和允祿成為顧命大臣,他們代表的是宗室王公的利益。雍正皇帝他們兩個成為連接宗室貴族的紐帶,通過他們使高宗獲得更多的宗室支持,這也是允禮的重要作用。

允禮並沒有子嗣

允禮一生並沒有留下子嗣,這一點可以讓世宗非常放心地將其委以重任而不用擔心其對於皇權的威脅,同樣,也正是因為允禮沒有子嗣,而允禮也深受世宗的器重,所以高宗為自己的叔叔盡孝,照顧自己的叔叔也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孝道之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