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有关李林甫口蜜腹剑的文言文知识 李林甫口蜜腹剑故事,口蜜腹剑的李林甫的历史典故是?

火烧 2022-12-10 04:06:03 1058
李林甫口蜜腹剑故事,口蜜腹剑的李林甫的历史典故是?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的历史典故是?唐玄宗做了二十多年太平天子,渐渐滋长了骄傲怠惰的情绪。他想,天下太平无事,政 事有宰相管,边防有将帅守,自己何必那么为

李林甫口蜜腹剑故事,口蜜腹剑的李林甫的历史典故是?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的历史典故是?

唐玄宗做了二十多年太平天子,渐渐滋长了骄傲怠惰的情绪。他想,天下太平无事,政

事有宰相管,边防有将帅守,自己何必那么为国事操心。于是,他就追求起享乐的生活来。 宰相张九龄看到这种情况,心里挺着急,常常给唐玄宗提意见。唐玄宗本来很尊重张九 龄,但是到了后来,对张九龄的意见也听不进去了。 有一个大臣李林甫,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他什么事都不会,专学了一套奉承拍马的本 领。他和宫内的宦官、妃子勾结,探听宫内的动静。唐玄宗在宫里说些什么,想些什么,他 都先摸了底。等到唐玄宗找他商量什么事,他就对答如流,简直跟唐玄宗想的一样。唐玄宗 听了挺舒服,觉得李林甫又能干,又听话,比张九龄强多了。 唐玄宗想把李林甫提为宰相,跟张九龄商量。张九龄看出李林甫不是正路人,就直截了 当地说:“宰相的地位,关系到国家的安危。陛下如果拜李林甫为相,只怕将来国家要遭到 灾难。” 这些话传到李林甫那里,李林甫把张九龄恨得咬牙切齿。朔方(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将 领牛仙客,目不识丁,但是在理财方面,很有点办法。唐玄宗想提拔牛仙客,张九龄没有同 意。李林甫在唐玄宗面前说:“像牛仙客这样的人,才是宰相的人选;张九龄是个书呆子, 不识大体。” 有一次,唐玄宗又找张九龄商量提拔牛仙客的事。张九龄还是不同意。唐玄宗发火了, 厉声说:“难道什么事都得由你作主吗!” 唐玄宗越来越觉得张九龄讨厌,加上听信了李林甫的诽谤,终于借个因头撤了张九龄的 职,让李林甫当宰相。 李林甫一当上宰相,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唐玄宗和百官隔绝,不许大家在玄宗面前提意 见。有一次,他把谏官召集起来,公开宣布说:“现在皇上圣明,做臣下的只要按皇上意旨 办事,用不到大家七嘴八舌。你们没看到立仗马(一种在皇宫前作仪仗用的马)吗?它们吃 的饲料相当于三品官的待遇,但是哪一匹马要是叫了一声,就被拉出去不用,后悔也来不及 了。” 有一个谏官不听李林甫的话,上奏本给唐玄宗提建议。第二天,就接到命令,被降职到 外地去做县令。大家知道这是李林甫的意思,以后谁也不敢向玄宗提意见了。 李林甫知道自己在朝廷中的名声不好。凡是大臣中能力比他强的,他就千方百计地把他 们排挤掉。他要排挤一个人,表面上不动声色,笑脸相待,却在背地里暗箭伤人。 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楼上隔着帘子眺望,兵部侍郎卢绚骑马经过楼下。唐玄宗看到卢 绚风度很好,随口赞赏几句。第二天,李林甫得知这件事,就把卢绚降职为华州刺史。卢绚 到任不久,又被诬说他身体不好,不称职,再一次降了职。 有一个官员严挺之,被李林甫排挤在外地当刺史。后来,唐玄宗想起他,跟李林甫说: “严挺之还在吗?这个人很有才能,还可以用呢。” 李林甫说:“陛下既然想念他,我去打听一下。” 退了朝,李林甫连忙把严挺之的弟弟找来,说:“你哥哥不是很想回京城见皇上吗,我 倒有一个办法。” 严挺之的弟弟见李林甫这样关心他哥哥,当然很感激,连忙请教该怎么办。李林甫说: “只要叫你哥哥上一道奏章,就说他得了病,请求回京城来看病。” 严挺之接到他弟弟的信,真的上了一道奏章,请求回京城看病。李林甫就拿着奏章去见 唐玄宗,说:“真太可惜,严挺之现在得了重病,不能干大事了。” 唐玄宗惋惜地叹了口气,也就算了。 像严挺之这样上当受骗的还真不少。但是,尽管李林甫装扮得怎么巧妙,他的阴谋诡计 到底被人们识破。人们就说李林甫这个人是“嘴上像蜜甜,肚里藏着剑”(成语“口蜜腹 剑”就是这样来的)。 李林甫当了十九年宰相,一个个有才能的正直的大臣全都遭到排斥,一批批钻营拍马的 小人都受到重用提拔。就在这个时期,唐朝的政治从兴旺转向衰败,“开元之治”的繁荣景 象消失,接着出现的就是“天宝之乱”(天宝是唐玄宗后期的年号)。

口蜜腹剑的故事

正好那时候有个大臣李林甫,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他什么事都不会,专学了一套奉承拍马的本领,他和宫内的宦官、妃子勾结,探听宫内的动静。

有关李林甫口蜜腹剑的文言文知识 李林甫口蜜腹剑故事,口蜜腹剑的李林甫的历史典故是?

有一个谏官不听李林甫的话,上奏本给唐玄宗提建议。第二天,就接到命令,被降职到外地去做县令。大家知道这是李林甫的意思,以后谁也不敢向玄宗提意见了。

李林甫知道自己在朝廷中的名声不好。凡是大臣中能力比他强的,他就千方百计地把他们干掉。他要干掉一个人,表面上不动声色,笑脸相待,却在背地里暗箭伤人。

李林甫当了十九年宰相,一个个有才能的正直的大臣全都遭到排斥,一批批会拍马屁的小人都受到重用提拔。

但是,尽管李林甫装扮得怎么巧妙,他的阴谋诡计到底还是被人们识破。人们就说李林甫这个人是嘴上像蜜甜,肚里藏着剑。

扩展资料:

李林甫虽然是个奸臣,排挤陷害正人君子,却也是个能臣,他心思缜密,而且行动严格遵守法度,做宰相之后从来没有过走后门、收受贿赂、买官卖官的行为。

为人猜忌、残忍、多术而导致全天下人都惧怕他,安禄山因为受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宠幸,对待朝廷大臣非常傲慢,却非常害怕李林甫,在寒冬腊月晋见李林甫时常常汗流沾衣。

回到范阳之后,遇到李林甫派人来就非常紧张,如果听说李林甫对他不满意,就十分害怕。

在杨贵妃入宫之后,杨国忠迅速崛起,李林甫抑制了朝士、藩镇抢夺相位的可能,却没能抑制杨国忠,唐玄宗此时已经老迈昏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林甫

口蜜腹剑故事100字简介

口蜜腹剑的故事

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空元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释义: 比喻口头上说话好听,像蜜一样甜,肚子里却怀着暗害人的阴谋。 故事: 李林甫,唐玄宗时官居“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是宰相的职位。 此人若论才艺倒也不错,能书善画。但若论品德,那是坏透了。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权势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择手段地排斥打击。对唐玄宗,他有一套馅媚奉承的本领。他竭力迁就玄宗,并且采用种种手法,讨好玄宗宠信的嫔妃以及心腹太监,取得他们的欢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   李林甫和人接触时,外貌上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嘴里尽说些动听的“善意”话,但实际上,他的性格非常明险狡猾,常常暗中害人。例如有一次,他装做诚恳的样子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可惜皇上还不知道。李适之以为这是真话,连忙跑去建议玄宗快点开采,玄宗一听很高兴,立刻把李林甫找来商议,李林甫却说:“这件事我早知道了,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开采呢?别人劝您开采,恐怕是不怀好意;我几次想把这件事告诉您,只是不敢开口。”   玄宗被他这番话所打动,认为他真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臣子,反而对适之大不满意,逐渐将他疏远了。就这样,李林甫凭借这套特殊“本领”,他一直做了十九年宰相。   后来,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时评价李林甫,指出他是个口蜜腹剑的人,这是很符合实际的

李林甫口蜜腹剑文言文翻译

李林甫担任宰相后,对于朝中百官凡是才能和功业在自己之上而受到玄宗宠信或官位快要超过自己的人,一定要想方设法除去,尤其忌恨有文学才能而进官的士人.有时表面上装出友好的样子,说些动听的话,而暗中却阴谋陷害.所以世人都称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口蜜腹剑 成语故事

【成语】: 口蜜腹剑

【拼音】: kǒu mì fù jiàn 【解释】: 嘴上说的很甜美,内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成语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的兵部尚书李林甫,论才艺,也还不错,一手字,画都很好;但他做官却不正正诚诚的办事,而是一味迁就和迎合玄宗的意旨。不但如此,他还用些不正当的方法结交玄宗亲信的宦官和妃子。因此,他很得玄宗的宠信,一直在朝中做了十九年的官。李林甫和一般人接触,也总是在外貌上表现出和人很友好,非常合作,嘴里并说尽所有可以说的好听的、善意的话。可是实际上,他的性情和他的表面态度完全相反;他竟是一个非常狡猖阴险,常常使坏主意来害人的人。但是,坏人虽然有时可以得达害人的目的,逞奸谋于一时,日子久了,人家就发现了地这种伪善,于是大家便在背地里说他口有蜜、腹有剑。即是: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剑害人。 唐朝还有一个做中书侍郎的李义府,平常的行动和表情,显得非常忠厚和温和;而且他不管和谁说话,总一定先自己咧开嘴笑,表现出十分诚恳和善良的样子。其实地的心地既刻薄,又奸诈,常使用阴险的计策害人。日子久了,人家也发现了他的这种假面具,就在背地裹说他笑中有刀。 像李林甫和李义府那样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也表里不一,若不小心,便要上当受害。所以口蜜腹剑不但是一句好成语,而且可作我们交友的戒言。 口蜜腹剑和笑里藏刀虽出自两个人的两个故事,但其含义是相同的,都是形容人口是心非和表里不一致;外面表现的很好,很讨人好感,叫人愿意结交,而心里却是尽想些坏主意计算人,谋害人。

听故事 学成语 口蜜腹剑:嘴上甜美,心里阴暗

口蜜腹剑

嘴上说的很甜美,心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 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拼音] kǒu mì fù jiàn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例句] 他是一位口蜜腹剑的伪君子。 [近义] 佛口蛇心 言不由衷 口是心非 阳奉阴违 ... [反义] 苦心婆心 心直口快 心口如一 嘴硬心软 .

「生活」 口蜜腹剑 成语故事

口蜜腹剑

嘴上说的很甜美,心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 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拼音] kǒu mì fù jiàn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例句] 他是一位口蜜腹剑的伪君子。 [近义] 佛口蛇心 言不由衷 口是心非 阳奉阴违 ... [反义] 苦心婆心 心直口快 心口如一 嘴硬心软 ..

口蜜腹剑的主人公是谁

《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dàn)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唐玄宗在位期间,有一个宰相叫李林甫。此人若论才艺倒也不错,精通音律,能书善画,但是他妒忌贤能,排除异己,结党营私。

李林甫对治国方略疏于思考,但是拥有一套谄媚奉承的本领。他为了迎合玄宗,时时处处留意玄宗的喜好,连玄宗宠信的妃嫔以及心腹太监,他都竭力讨好。李林甫表面上待人和善,背地里却不择手段地残害忠良,很多官员和人才都受到他不择手段的打压。

有一次,李林甫为了加害李适之,便装作诚恳的样子对李适之说:“你知道吗?据有关人士考察,华山有大量黄金,若能开采出来,就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可惜,皇上不一定道。”李适之听了,不觉心里一动,这是好事啊!于是他立即呈上奏章,建议皇上开采华山,以增国力。玄宗听罢,就传李林甫来共同商议。李林甫冷眼看了一下李适之,说:“皇上,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能随意开采呢?关于华山有黄金的事情,臣早有耳闻,但臣一直坚决阻止开采,因为此事可能会对皇上不利。”玄宗被他的这番话打动了,更加深信他是忠心耿耿的臣子,反而逐渐疏远了李适之。

李林甫做了十九年的宰相,不知道陷害了多少忠良,凡是才望功业比他高的,他必定千方百计除去。他尤其忌惮那些有真才实学之士,他表面上装着很和善,甜言蜜语地哄骗他们,暗地里却悄悄诬陷他们。尽管李林甫装扮得很巧妙,日子久了,他的种种伪善还是暴露了出来。人们都说李林甫这个人是“口有蜜,腹有剑”。后来,宋朝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时,也指出李林甫是个口蜜腹剑的人。

成语“口蜜腹剑”便是由这个故事而来。现在,人们用“口蜜腹剑”形容人嘴甜心狠,为人阴险。在生活中,有些阴险狡诈之人往往善于用甜言蜜语来掩饰自己真实的想法,所以,判断一个人的好与坏不能只听他说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

——本文选自《中国老故事:成语故事》(广西师大出版社,2019年4月,亲近母语编写)

从五帝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以清晰的历史朝代为脉络,精心遴选300余个成语;

100余幅生动精美的手绘插图;

5—8岁亲子共读,极佳的亲子共读读本;

8岁以上独立阅读,生字难字全部注音;

“亲近母语”团队精心编创,以优美、流畅的现代母语重述,以现代价值解读。

口蜜腹剑(5)典故(23)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