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丁氏来源 考古队进驻!丁氏族人希望宝桢公能「 ”叶落归根”

火烧 2022-09-20 04:54:35 1089
考古队进驻!丁氏族人希望宝桢公能「 ”叶落归根” 丁宝桢七世族孙、丁氏家族副族长丁迎春接受采访。 13日上午,专程从贵州赶来的丁宝桢七世族孙、贵州省织金县牛场丁氏家族副族长丁迎春对记者说:「 ”宝桢公

考古队进驻!丁氏族人希望宝桢公能「 ”叶落归根”  

丁氏来源 考古队进驻!丁氏族人希望宝桢公能「 ”叶落归根”
丁宝桢七世族孙、丁氏家族副族长丁迎春接受采访。 13日上午,专程从贵州赶来的丁宝桢七世族孙、贵州省织金县牛场丁氏家族副族长丁迎春对记者说:「 ”宝桢公及家人的遗骸如果得不到妥善安置,我们族人的心情肯定是想让他们叶落归根,魂归故里。” 「 ”2018年初,在丁健爷爷的带领下,我第一次到济南市祝舜路去看丁家林子的现场,那时候遇到一个推销活木板房的人。因为我在贵州是做专业土石方的,凭我的经验判断,我认为这个地方会很快被建设。大量的土方就要出来,很可能就会发现宝桢公及其他丁氏先人的遗骸。”丁迎春说,他是12日下午坐飞机赶到济南的,在机场就听说济南有关部门已经介入,叫停了工地现场的施工。 「 ”现在我们家族的一个初步议题是,让我过来看一下墓地的实际情况。这个墓地里,除了丁宝桢、谌夫人外,还埋葬有丁宝桢的大嫂、二哥、两个儿子丁体仁、丁体敬等十来位丁家的老人。”丁迎春说,目前相关部门对丁家林子墓葬的态度还不明朗,丁氏族人对此事非常关切。宝桢公及其他丁氏先人的遗骸如果在这边得不到妥善安置,我们族人的心情肯定是想让他们叶落归根,回归故里。我们在当地会找很好的地方来安置、保护。 据丁迎春介绍,织金县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宝桢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丁宝桢父亲丁世芬的墓、丁宝桢爷爷丁必荣的墓和丁宝桢太爷丁公俊的墓都被列入织金县文物保护单位。目前,织金县政府对整个织金县的文化旅游发展定位是「 ”宝桢故里,洞天织金”。这是一个人文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定位,宝桢故里就是做大宝桢文化,洞天织金,是说天下第一洞位于织金县。今年,贵州省旅游发展大会的主会场就定在织金县,应该在7月份左右召开。 另据了解,织金县正投资50个亿搞古城建设,虽然有民俗、商业综合体等综合配套设施建设,但核心人文文化就包括丁宝桢文化。这里面有宫保湖、丁公祠。在丁公祠里,丁宝桢早年创办的凤西书院是一个三进的书院,它又是丁宝桢事迹陈列馆。 「 ”2000年,贵阳开了一个纪念丁宝桢诞辰180周年及学术讨论会,好像是贵州、山东和四川三省文史馆联合举办的。当时提议,把宝桢公的事迹做一个长效的宣传。从那以后,贵州就做了很多事情,就修建了织金县的丁宝桢陈列馆。2010年,我个人出资在贵阳建了一个占地13亩的丁宝桢纪念馆,里面有丁文诚公祠和丁宝桢陈列馆。”丁迎春说,因为个人能力有限,这个纪念馆建得比较慢,每年赚一点钱,就把它投进去建一部分。当时的想法是,等到2020年丁宝桢两百周年诞辰时就全部展现出来。此外,在织金,我们丁氏家族正在投资筹建丁宝桢故居,现在有二三十亩土地已经签约。为了还原历史,一幢两百多年的老房子整体从浙江搬到了织金。 「 ”从按察使、布政使到山东巡抚,宝桢公在山东一共为官13年。他在四川去世,没有在当地或者回到贵州下葬,而是回到了山东,可见他对山东及济南的厚爱。这次来,我也能亲身感受到,济南当地市民和网友对丁宝桢的感情和尊重。希望两地能够联手达成一个美好的愿望,共同推广丁宝桢文化。”丁迎春说。 最新进展>> 考古人员查看疑似丁宝桢墓 6月13日下午,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考古科科长郭俊峰告诉记者,根据领导安排,他和同事已经赶到祝舜路洺悦佳园项目工地查看疑似丁宝桢墓出土现场。 据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考古科科长郭俊峰介绍,由于出土的墓葬已经被泥土覆蓋,只能看到一面墓墙。从现场情况看,该墓的形制不大,不是砖室墓,也不是石室墓,是三合土筑成的墓葬。这样的墓葬形制,从明清一直到民国时期都有,比较常见。由于还没有进一步考古发掘,现在无法判断该墓的年代和归属。 目前,他们正在依法依规办理考古发掘手续,一等有关手续办理完成,将进场进行考古发掘,并将及时发布相关考古发掘情况。 (生活日报记者 雍坚 郭学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