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氏三瑞堂 洪氏的名人名事(急)
洪氏的名人名事(急)
洪秀全 洪秀全[1](1814.1.11—1864.6.1),原名洪仁坤、洪火秀,汉族人,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1814年1月11日)生于广东花县(今花都区)福源水村。
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
原名仁坤。
广东花县人。
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他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
咸丰三年定都南京,称天京。
颁《天朝田亩制度》,又分兵西征、北伐(参见太平军北伐、太平军西征)。
八年,因掌握军政实权的东王杨秀清“威权逼己”,遂密诏(一说无密诏)北王韦昌辉率军返京诛杨。
韦又扩大事态,滥杀无辜。
洪秀全迫于众怨,只好杀韦,以翼王石达开主政。
次年,石达开受猜忌负气出走,太平天国濒危。
洪秀全重用陈玉成、李秀成诸后起良将,自兼军师,又采取减赋和加强宗教宣传等措施,度过难关。
同治二年(1863)冬,天京为清军围困,粮尽援绝。
洪秀全拒绝李秀成突围之议,固守天京。
三年四月病卒。
所著诗文及诏旨、文告等多收入《太平天国》(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一)及《太平天国史料》等书中。
[编辑本段]太平天国创立及发展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与表亲冯云山、族弟洪仁玕从梁发《劝世良言》中吸取某些基督教义,后来自行洗礼,并在广东花县首创“拜上帝教”。
1844年,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西传教。
1847年,洪秀全和洪仁玕到广州跟随美国美南浸信会传教士罗孝全学习《圣经》,因听洪秀全说曾梦见他自己是上帝的儿
子,罗孝全拒绝给他施洗。
洪秀全离开广州,重返广西桂平,与冯云山会合。
7月,洪秀全与冯云山一起制定“十款天条”。
1848年春天,拜上帝会的领导人之一冯云山被地方团练逮捕,送往广西桂平知县衙门囚禁。
洪秀全前往广州欲以“传教自由”为由,找上层关系营救。
后冯云山被信徒集资贿赂桂平知县,而得到释放。
1849年,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结为异姓兄弟。
1850年9月初,洪秀全发布总动员令,会众立即到金田团营编伍,达两万人。
同年11月太平军在蓉村江木桥伏击清军成功。
农历十二月,他们在金田村内的韦氏大宗祠,举行拜上帝仪式,并宣布国号为太平天国。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生日,拜上帝会众万人在金田村“恭祝万寿”起义,是为金田起义。
洪秀全称天王,建立“太平天国”。
同年3月23日,洪秀全封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萧朝贵为“右弼又正军师”、冯云山为“前导副军师”、韦昌辉为“后护又副军师”。
同年秋季,太平军占广西永安州(今蒙山县)。
12月在永安封东、西、南、北、翼五王,其他四王皆归东王杨秀清节制。
南王冯云山制订了太平天国初期的官制、礼制和军制,又创造了一套独特历法,在太平天国内使用,并且实行公有财产制。
1852年(咸丰二年)4月5日,太平军自永安突围,5月19日离开广西进入湖南省,5月太平军路经全州时,冯云山被清军炮火击中,6月伤重死亡。
8月21日萧朝贵、石达开攻长沙(太平天国第一场硬仗),9月12日萧朝贵在攻城时战死。
太平军攻长沙近三个月仍未能成功,撤围北上。
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昌,人数增至五十万,3月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在此,随即展开北伐及西征。
北伐军虽然一度进至天津附近,因孤军深入,最终在1855年全军覆没。
西征军的进展比较顺利,先后攻下安庆、九江、武昌等地。
1854年西征军在湖南遭遇新建立的湘军抵抗,湘军反攻至九江附近。
1855年初,翼王石达开大破湘军,复陷武昌。
太平天国前期,军政大事由军师负责,洪秀全退居幕后少理朝政,大权落在东王杨秀清手上。
因太平天国首义发生在广西,故有大量壮族人民参加了太平天国起义,西王萧朝贵,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他的母亲是壮族人),北伐主将林凤祥、李开芳等等,皆为壮族人。
太平天国第一位烈士、后被追封为嘏王的卢六以及后封的慕王谭绍光、赞王蒙得恩皆为壮人。
卢六是太平天国起义前的洪秀全、冯云山最得力的助手,为发动太平天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黄现璠撰《太平天国革命中的壮族子弟》——载于1956年5月10日《光明日报》)
太平天囯前期作战地图
天京事变1856年(咸丰六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
向荣在8月9日死后,其死讯不久便传入天京,东王杨秀清见当时太平天国形势大好,另有图谋,假装“天父下凡”迫天王封他为“万岁”。
北王韦昌辉在这时请求天王诛杀东王,天王不肯。
后来陈承瑢向天王告密,谓东王有弑君篡位之企图,天王密诏北王、翼王及燕王秦日纲铲除东王。
韦昌辉在9月1日到天京,与秦日纲在夜间入城,2日凌晨突袭东王府,杨秀清及其家人被杀,东王部属、他们的家人及其他军民共2万多人亦被杀,史称“天京事变”。
翼王石达开抵达天京后,责备韦昌辉滥杀,二人不欢而散,石达开当夜逃出城外,韦昌辉其后尽杀翼王府中家属。
石达开从安庆起兵,声讨韦昌辉,此时在天京以外的太平军大多支持石达开。
洪秀全为平众怒,11月2日将韦昌辉处死,不久又处死秦日纲和陈承瑢。
[编辑本段]业绩综述

他一生的业绩主要有:
一、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对动员群众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起了重要的宣传和组织作用;其后写的《原道救世训》、《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著作,为太平天囯起义作好了思想舆论准备。
经数年努力,洪秀全在杰出的农民领袖冯云山的帮助下,拜上帝会得以迅速发展,为金田起义奠定了基础。
二、从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前夕,洪秀全领导了这场农民战争的全过程,历时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占600多座城市,给了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
三、两次建立领导核心。
前期,在永安建制分封诸王,使太平天囯初具规模,加强了领导力量,提高了太平军战斗力,为太平天国的迅猛发展打下了基础;后期,在“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上,洪秀全选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主持军事,任命族弟洪仁玕提理天朝政务,形成了一个新的领导班子,使太平天国能继续坚持斗争。
四、颁布革命纲领。
前期,1853年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改变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社会的措施。
其内容表现了农民反封建的要求和解决土地问题的强烈愿望。
纲领内容的完备性和深刻性,使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历代农民革命所能达到的最高思想境界。
1859年颁布了洪仁玕为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写的《资政新篇》一书。
这是后期太平天囯的重要政纲,说明他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上,较同时代的地主统治阶级思想开明,眼界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