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常识 教育学:一个班级体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哪几个发展阶段
教育学:一个班级体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哪几个发展阶段
组织规范的认同阶段
集体心理的优化阶段
集体主体性的发展阶段
成员个性的发展阶段
什么是班集体? 有人把组织有序的教学班看作班集体, 有人认为, “班集体是一个有凝聚力和积极向上的班级学生群体” ……其实, 组织有序的班级仅仅提供了班集体发展的基础。
班集体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班级群体, 它是在学校教学班的基础上, 在教师教育指导和集体主义价值引导下, 在共同活动中形成的文化心理共同体, 是一种特殊的学生主体。
班集体是怎样发展的, 其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发展的一般趋势和特点是什么, 班集体发展中, 内部、外部诸因素的关系如何? 等等。
虽然班集体发展的规律十分复杂, 但是根据已有的资料和我们的研究, 可以梳理出以下班集体发展的4个阶段。
组织规范的认同阶段
班集体是一个规范化的社会组织, 建立相应的组织规范既是班集体发展的基础, 也是班集体建设的基本内容。
班集体的组织规范包括两类, 一类是由学校组织所规定的班级规范, 这是不以学生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如: 作息制度、课堂纪律要求、班委会( 少先队、共青团) 组织及规范等; 另一类是根据班级情况所制定的具体化的规范, 这些规定是可以创新和调整的。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班主任的引导下, 形成一个有序稳定的班级组织, 保证班级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1) 让全体成员明确学校和本班级的基本规范要求, 说明其必要性, 并使全体成员在行为和心理上认同组织规范。
(2) 建立班级组织管理体系。
班级新组建时,班委干部等可以由班主任临时指定。
通过一段时间相互观察、了解,在吸收班级成员意见的基础上,正式组建班级组织机构和班干部队伍。
条件成熟时,可以组织全班成员选举班干部。
确立班干部“为班级集体服务”的管理理念。
(3) 班主任在尊重班委干部的前提下, 注重培养一支班干部队伍, 指导班干部有序开展班级常规管理, 帮助班级
集体形成各项具体制度、规范。
制订班级的制度规范时, 应以班级成员认同为前提, 逐步完善, 不能急于求全求成。
(4) 班主任应在了解、理解学生的基础上, 接纳集体和每个成员,并与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关系,指导学生逐步适应集体生活环境,使大多数成员对班级集体有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
集体心理的优化阶段
当班级集体组织及规范形成并被成员认同后, 优化班级集体心理是这一阶段工作的重点。
优化集体心理是一个班集体形成的关键。
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学校中相当一部分班级,尽管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集体心理不和谐,始终难以形成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关系(包括师生关系, 生生关系)、集体的情绪气氛、集体凝聚力和集体舆论等方面。
健康和谐的集体心理, 表现为人际关系的平等、融洽、真诚。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使班内具有积极向上的风气, 形成积极价值导向的集体内在规范, 确保班级内没有孤立者, 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有愉悦感和自豪感。
(1) 深入了解和客观分析班级集体心理, 特别是人际关系、舆论的水平, 寻求优化集体心理的切入点。
(2) 通过师生对话, 开展班级集体愿景设计, 形成集体成员积极的价值共识, 以唤起学生对集体的积极期待。
(3) 在集体活动中培养相互理解、真诚合作和积极进取的集体心理。
(4) 引导学生参与解决班级问题的讨论与评价, 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
(5) 通过真诚对话、沟通, 排解各种集体心理障碍。
(6) 班主任应注意协调好任课教师与班。

集体主体性的发展阶段
班集体建设过程本质上是集体主体性逐步发挥、发展的过程。
班集体的主体性是指集体成员在班级生活中表现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这一阶段是以班主任为主的管理逐步让位于集体自主管理的过程。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尊重和发挥集体的主体性。
使集体逐步解决面临的各种集体问题, 并从中获得成功和自信的体验。
(1) 在形成集体发展共识的基础上, 形成发展集体主体性的目标系列。
(2) 逐步扩大集体在班级愿景、管理、活动和评价中的自主权。
让集体拥有与之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权利和责任。
集体成员在分享交流中丰富集体体验。
(4) 班主任和教师应尊重学生集体, 允许学生集体有不足和犯错误的权利, 并给予学生集体自己纠正不足, 得到成长的机会。
班主任既要给学生集体以及时的帮助、引领, 但又不能越权。
(5) 经常组织集体性评价活动, 培养集体自我教育反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运用各种方式注重培养积极向上且富有个性的班级集体精神。
成员个性的发展阶段
促进集体成员个性的发展是班集体建设的最终目标。
当班集体基本形成, 集体主体性得到发展的一定阶段, 应把发展每个成员的个性和价值作为班集体建设的共同责任和努力目标。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班集体具有丰富的影响每一个成员个性发展的因素和机制。
(1) 在班集体中形成关心每个成员发展, 重视每个成员价值和作用的共识。
(2) 在班级活动中, 注重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和独特价值, 使每个成员在集体生活中拥有发挥作用、承担责任、自我满意的角色。
(3) 引导集体接纳、关心帮助那些学习困难、行为怪异和有特殊需要的学生。
(4) 当集体与个体发生矛盾时, 不是简单地以“个人服从集体” 解决了之, 而是从有利于每个成员个性的健康发展出发, 在指导、帮助学生适应集体规范的同时, 能及时反思和变革集体自身的制度和管理方式, 实现集体与个体的共同发展。
总之, 这一阶段是以促进集体成员的个性为导向, 丰富集体和个体的精神生活, 建设一个高水平和富有特色的班集体的过程。
在实践中, 这4个方面实际上是相互影响和不可分割的。
如在建立组织规范阶段, 虽然以组织规范为主, 但人际关系协调, 集体意识的唤起等也应同步考虑。
班集体发展阶段划分是相对的, 只能反映一种发展趋势。
有时由于班集体的不成熟和不稳定, 会因某些因素导致班集体发展产生波折, 甚至可能出现倒退。
由于集体成员个性需求、班级环境条件、班主任管理风格等不同, 因而, 班集体发展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而个性化正是班集体发展的魅力所在。
还必须指出的是,班集体发展受集体成员心理成熟水平的制约,所以在理解班集体发展规律的同时,还要理解集体成员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的水平,避免用标准化、成人化的集体模式去看待和教育班集体。
参考资料:苏州市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