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初中数学视频讲解 历史八上重点知识视频讲解

火烧 2022-04-25 13:02:12 1049
历史八上重点知识视频讲解 历史8年级上册复习讲解 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 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

历史八上重点知识视频讲解  

历史8年级上册复习讲解

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 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2、 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蜀地“天府之国”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3、秦:灵渠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纺织业主要成就:(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2、冶金业主要成就: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

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马排——水排(东汉、杜诗)。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会考要求掌握唐宋的成就即可)(1)先有陶后有瓷(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特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初中数学视频讲解 历史八上重点知识视频讲解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 有专门的管理机构(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四)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影响:“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过程: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商品输出,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依赖夺取的更多的特权,加紧对中国商品输出,并打入内地市场,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逐渐地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

(2)表现:A、农产品程度有了一定发展,并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B、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

C、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3)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阶段表阶段 时间 原因 表现 影响 认识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a.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主要)。b.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c.洋务运动的诱导。 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要实现近代化,必须实现民族独立初步发展(第一个发展高潮) 从甲午战争到一战前 a.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直接)c.“实业救国”的推动。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 归纳知识点

第1课 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鸦片走私带来的危害:白银大量外流,影响清政府财政,加重农民负担;大批官僚、地主、军管、士兵吸食鸦片,事情政府更加腐败,军对战斗力进一步削弱。

3.林则徐虎门硝烟:时间:1839年6月 地点:广州虎门 意义: 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 .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原因:打开中国大门和维护鸦片贸易。

中国战败的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道光帝忽战忽和。

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南京条约》的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允许英国派驻领事;中国征收英国货物进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

6.附件的内容: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7.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封建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办殖民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扩展资料

第一次鸦片战争(First Opium War)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First Anglo- War)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闭关锁国后的清朝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

1838年(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任后,严行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悉数销毁。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国会也通过对华战争的拨款案。

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虽然这场战争只是鸦片战争的一部分,但有时也经常把它称作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一直是断断续续进行,其间的一系列战斗和军事行动相互之间并无关联。

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参考资料鸦片战争_搜狗百科

浙教版初二上历史要点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

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 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 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重点掌握两大板块、六个问题: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1.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3.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

二是中英《南京条约》: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2.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难点 难点是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首先明确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而后依据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认识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南京条约》的签订,仅仅是开始而已,不要因此造成认识上的错误。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1.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首先由导入框的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疑问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在学生充分议论的情况下,教师加以归纳指出: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而四处扩张,广阔的中国市场就成为它首选的对象。

英国曾经采用外交、贸易等手段想打开中国的大门都未能遂心如意,后来发现从事毒品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当时拥有鸦片专卖权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其鸦片每箱成本200多卢比,1817年在市场上的拍卖价为1785卢比,在中国的卖价为2 618卢比,差额833卢比,折合银元400元或白银280多两。)

于是英国积极向中国走私鸦片。指导学生看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指导学生看自由阅读卡,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吸毒现象和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让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再概括归纳:鸦片是一种用罂粟汁熬制而成的麻醉毒品。人一旦吸食鸦片就不易戒除,一染上毒瘾,则使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请同学朗读炮子谣,老师再解释含义。引用英国第一任印度总督哈斯丁斯在1773年的宣称:“鸦片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有害的奢侈品,除仅仅为对外贸易的目的外,它是不被容许的,明智的政府应该严格地限制鸦片的国内消耗。”

在这里,英国资产阶级认为鸦片有害,应严格限制国内消耗;而一方面为了获取巨额利润而鼓励外销。这一目的彻底暴露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无耻和伪善,认识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

马克思曾引用英国史学家蒙哥马利马丁的话来痛斥鸦片贸易的罪恶:“鸦片贸易比奴隶贸易更残酷,因为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还折磨他们的肉体。” 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充实英国国库。

教师请学生阅读动脑筋的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加以归纳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造成哪几方面的危害;给中华民族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3.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教师提出你将如何面对这因鸦片走私所带来的严重局势的问题。

在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后,教师再归纳鸦片走私已严重危及清王朝的统治,所以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讲清楚鸦片的危害,林则徐为何禁烟即不言而喻) 教师提问:林则徐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学生回答后老师进一步提出:采取了严厉有效的措施,并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

注意提醒学生,销烟是采用化学反应的方式方法进行,并非烧烟。教师还可指出,当时外国人并不完全相信林则徐真要禁烟,他们想林则徐这次要发大财了。

但他们在仔细观察整个销烟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发现其紧张有序、滴水不漏的组织措施,根本使人无机可乘,他们的想法太天真了。林则徐卓越的组织才能和高尚的人格精神让这些外国人心悦诚服,赞叹不已。

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