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论论文名句默写 佛典名句
佛典名句
1、 所有的欲望,只有小小的甜味,而即隱藏著相當多的苦惱。
2、 比丘熹斗諍,共相罵詈,彼此諍言,口如刀劍,互求長短,是為疾滅正法。——《薩婆多毗尼婆沙》
3、 無常就是一種(很微細的)苦。
4、 當一個人感覺到不滿而刻意追求時,他就成了愛渴的奴隸。
5、 執著自我的人,心智將會受到干擾。處處只考慮自我的人,將給自己帶來憂愁。
6、 沉溺在愛欲的人,宛如兔子困在牢籠里那般驚恐,為束縛和執著所纏綁,長期受苦痛的折磨。
7、 一個人應該舍棄憤怒,拔除傲慢,超越所有的束縛。不執著心靈和物質的人,內心可以得到真正的安寧,而不受外在的影響。
8、 出家人有二種縛:一者見縛,二者利養縛。又有二種障法:一者親近白衣,二者憎惡善人。又有二種癰瘡:一者求見他過,二者自覆其罪。又有二種不凈心:一者讀誦外道經文,二者蓄好衣缽。——《法苑珠林》
9、 透過信心、良好的德行、努力、禪定,以及觀察體驗真理,了解和實行同時并進,常做正確的思考,就已除去大煩惱。
10、 對任何事物沒有貪執的人,就沒有苦惱。所以我說,在這種環境里沒有憂愁,沒有激烈的情欲,也沒有失望。
11、 靈明的知覺有五種障礙:貪欲、憎恨、睡眠和昏沉、不安和憂慮、疑惑。
12、 不嫉妒、不貪婪、沒有私欲,在所有情況下,內心都持有那份寧靜,這就是高尚!
13、 通常發生下列這種情形:當一個人經歷過壞醫生的診療后,他連好醫生也不信任了。
14、 愿我慷慨施舍,樂于幫助別人,愿我身心清凈,做人正直,樸實無華,品性良好,不起惡念。愿我不自私、不占有,而且大公無私,甚至犧牲小我。愿我聰明伶俐,能夠把真理和知識的好處告訴別人。
15、 在家之人多諸煩惱,父母妻子恩愛所系,常思財色貪求無厭,得己守護多諸憂慮,流轉六趣違離佛法。
16、 愿我努力精進,勤奮不懈。愿我能寬容,能容忍、寬恕別人的過失,愿我能信守自己立下的諾言。
17、 以慈愛來感化怨恨,以善良來感化邪惡。以施舍來感化吝嗇,以真實來感化謊言。
18、 撒謊是罪惡的根源,它使一個人生活在不好的境界,嘴里出現臭味,他所說的話語,不為人喜歡,而且受別人輕視。
19、 沒有信仰、不忠厚、愛撒謊、不考慮到來世的人,將可能做出種種邪惡的行為。
20、 貪心是最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壞的執著,迷惑和錯誤的見解是最難逃脫的網,愛欲是最難渡過的河流。
21、 愿我能堅決勇敢,有毅力和恒心。愿我能仁慈、友善、富有同情心。愿我能謙卑、和平、寧靜、沉著、安詳。愿我能邁向完美的道路,而且能完善地服務別人。
22、 貪愛一百件事物,就有一百個苦惱,貪愛九十件,十件,五件,兩件事物,就有九十個,十個,五個,兩個苦惱。
23、 常思索苦惱的來源,善于約束自己的感官,飲食有節制,充滿信心和干勁,就不會被邪魔所擊敗,宛如大山巖不會被風所動搖。
24、 當罪惡的行為還沒有成熟(尚未產生結果)時,愚笨的人視罪惡的行為如同甜蜜。可是當他的行為成熟時,他便有了憂傷。
25、 當一個人品賞到孤獨與恬靜的美味時,便不會產生恐懼的心理和犯罪的行為。
26、 痛苦的根源是私欲,無論企求快樂、報復或只企求長壽的欲望,都會導致痛苦。
27、 只要是醒著,無論行、住、坐、臥,一個人就應該保持著這種慈悲的胸懷。
28、 大乘萬行,大悲為先。——《大乘理趣六般若經》
29、 尋找別人過失,而且容易發怒的人,苦惱越來越多。離開沒有煩惱的境界也越來越遠。
30、 愿所有的生物、動物和人類,沒有任何怨恨、疾病、憂傷,而且愿他(她)們都能快樂地保護自己。
31、 欲火憶念薪,受風之所吹,猛火大熾燃,焚燒眾生心。——《正法念處經》
32、 生、老、病、死、憂傷和失望,跟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永不滿足的欲望,這些存在的屬性都是苦! 3xm.com.cn
33、 放下過去的煩惱,不耽憂未來,不執著現在,你的內心就會平靜。
34、 聰明的人不奢望未來,也不追悔過去。
佛典名句
35、 所求的眾生都渴求安樂。為了求得自己的安樂而以刑杖殺害眾生的人,以后不得安寧。
36、 不要把所得的估計過高,也不要嫉妒別人,羨慕別人,羨慕別人,就得不到寧靜的心靈。
37、 一個人做惡時,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個人不做惡時,他的內心就清凈。清凈與污垢完全在你自己,別人幫不上忙。
38、 立志如大山,種德若深海。——《華嚴經》
39、 欲為第一火,癡為第一暗,瞋為第一怨,此三在世間。——《正法念處經》
40、 在惡行未成熟以前,行惡的人總以為自己干得天衣無縫,但等到惡行成熟時,行惡的人便嘗到不好的后果。
41、 勝利者招來怨恨,失敗者生活在苦惱中,寧靜的人舍棄勝敗,所以平安幸福。
42、 “一切有條件的事物都是無常的。”常常是一個人用智慧來觀察這真理時,他便開始厭離種種的苦惱,這是達到清凈的路子。
43、 不貞潔是婦人的污垢,吝嗇是施舍的污垢。所有壞的言行和意念都成為今生和后世的污垢。
44、 欲望會導致痛苦,其主要原因乃是欲望永遠無法完全滿足。
45、 愿所有的眾幸福安寧,內心滿足!
46、 能真正洞悉苦惱的真相,也就能夠知道苦惱的來源、沒有苦惱的境界和消除苦惱的途徑。
47、 不要輕視小惡,以為我不會受到報應。水瓶是由小水滴滴滿的。愚笨的人不斷地做出微小的壞事,日子久了,整個人就充滿了邪惡。
48、 在這個世界上,永遠不可用仇恨,仇恨只可以慈愛來止息,這是一個永恒的真理。
49、 被不正確的思想所困住,愛欲強烈貪圖感官享樂的人,欲望便加倍地增長,束縛也因而更堅牢。
50、 貪愛、憎恨和愚癡是心理的三大污垢。殺害、盜竊、邪淫是身體的三大污垢。挑拔離間(搬弄是非)、講粗話、撒謊、花言巧語是語言的四大污垢。
51、 世人得罪,其行有三二口言傷人、身行暴害、心專嫉妒。——《中本起經》
52、 甚至當一個人擁有快樂時,這快樂仍然無法永遠持久。
53、 殺生、偷竊、妄語和邪淫,聰明的人永遠不會贊嘗這四種邪惡的事情。
54、 變化和無常是生命的特征。
55、 一切摸畫無勝于意!意畫煩惱,煩惱畫業,業則畫身。——《優婆塞戒經》
56、 寧靜求自內心,勿向外尋求!
57、 每一項罪惡,對犯罪者本身的損害比受害者大多了。
58、 任何事物,有生必有滅。
59、 沒有貪愛和憎恨的人,就沒有束縛。
60、 讓我們心中無限的愛,遍布整個世界--無論是宇宙的那一個角落--都沒有絲毫的障礙、怨恨和敵意。
61、 衰老和死亡驅逐眾生的生命,宛如牧人手里拿著棍子趕著牛群到牧場。
62、 聰明的人說:鐵、木頭和麻繩所做成的枷鎖,并不是堅固的束縛,迷戀珠寶、耳環、妻子才是最堅固的束縛。
63、 凡不是永恒的事物,終究會產生變質、變遷、消失的現象。所以感覺敏銳的人才能察覺出它的不完美。
64、 世界變遷不已,并非是常久不變的。
65、 從愛欲產生憂愁,從愛欲產生恐懼,拔除愛欲的人,既沒有憂愁,也沒有什么恐懼可言。
66、 永遠不可欺騙別人,不可輕視任何地方的人們。在充滿憤怒和惡意的地方,讓我們用慈愛對待他們,使他們不受絲毫的損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