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清朝的皇太极和多尔衮 李世民、赵光义、朱棣夺位,刘恒、皇太极被立,太宗出、天下治?
李世民、赵光义、朱棣夺位,刘恒、皇太极被立,太宗出、天下治? 中国古代历史上,为什么新朝建立后皇位争夺那么激烈?为什么有伟大的朝代会二世而亡?为什么这么多太宗的帝位有争议?答案也许在于,中国大一统王朝

李世民、赵光义、朱棣夺位,刘恒、皇太极被立,太宗出、天下治?
中国古代历史上,为什么新朝建立后皇位争夺那么激烈?为什么有伟大的朝代会二世而亡?为什么这么多太宗的帝位有争议?答案也许在于,中国大一统王朝存在着二世之劫和太宗现象。 唐太宗李世民塑像 中国大一统王朝的二世之劫和太宗现象 二世之劫 有一种说法,乱世之后,新朝建立,由于人口减少,土地荒废,社会经济得以恢复性增长,容易出现善治、盛世。 但是,另一个现象却同样不能忽视。在中国历史上,从秦、汉、晋、隋、唐、宋、元、明到清,这些大一统王朝几乎都存在二世之劫。 有的这个劫难没有渡过,如秦、隋,俨然一个伟大而强盛的王朝业已诞生和将要发展,却因种种原因基本上是二世而亡(有秦始皇、隋炀帝行急政的原因,也有皇位相争造成的后果)。 秦始皇画像 还有一个代汉而立的王莽新朝,因实行新政不适宜或者改革力度过大一世而亡,是一个特例。 其他朝代汉、晋、唐、宋、元、明、清,虽然渡过了二世危机,却大多在开国皇帝去世后,陷入激烈的皇位或皇权之争。 太宗现象 中国帝王的庙号、谥号和年号等制度有悠久曲折的发展历史。 庙号早在商代就已设立,主要目的是为先王立庙祭祀。发展到西汉以后,按照「 ”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有夺取天下之功的称为「 ”祖”,有治理天下之德的称为「 ”宗”。庙号为太祖的,大多为开创基业的开国皇帝;庙号为太宗的,一般为坐稳江山的第二位皇帝。打江山难,守江山也不易。因此,太宗皇帝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往往能决定一个王朝未来的走向、格局乃至国运。中国历史上,正统朝代的太宗皇帝只有十多位,而大一统王朝的太宗皇帝只有五位(元太宗、晋太宗等不计),即:汉太宗刘恒、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明太宗朱棣(后改成祖)、清太宗皇太极。 朱棣塑像 这五位太宗皇帝对江山社稷基本上都是卓有贡献的。从这五个朝代的太宗来分析,可以总结为三个现象: 一是太宗多篡位。唐太宗李世民,发动「 ”玄武门之变”,篡夺皇位;宋太宗赵光义,在「 ”烛影斧声”中,抢得帝位;明太宗朱棣,通过「 ”靖难之役”,夺得帝位。汉太宗刘恒,被权臣迎立为帝;清太宗皇太极以权谋被拥立为帝。 二是太宗出盛世。除了宋、清不明显外,汉、唐、明三朝太宗时代尽显盛世气象。 三是太宗延国运。汉、唐、明三朝太宗皇帝发挥的作用十分明显,而宋、清之时太宗皇帝对打牢根基、绵延国祚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而没有太宗皇帝的大一统王朝,要么一世二世而亡,要么国运迅速衰败。 宋太宗赵光义画像 二世之劫的类型和结果 开国皇帝主要是天下之争。晋、隋、唐、宋是通过「 ”禅让”的方式继承前朝而立,同时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统一兼并之战。其他朝代主要是诸侯之间的争夺或者外族入侵中原,属于逐鹿、问鼎之争,其时群雄并起,争夺天下。正所谓: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史记淮阴侯列传》 继任者全部都是皇位之争。主要是宗室内部的争夺,属于拥立、夺位之争。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形: 1、开国皇帝没有确定合格继承人的,必有夺位之争。 秦二世胡亥继位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驾崩于东巡途中。 由于此前未立储君,不论胡亥是否得始皇帝遗命而继位,秦王朝都不免陷入二世之争,并因此而势弱。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 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崩于万岁殿,发生「 ”烛影斧声”事件,晋王赵光义继位,史称太宗。 围绕着皇位继承的各种说法,不论是弑兄夺位说,还是偶然致死说,都不能摆脱其中的两个事实:一是宋太祖并没有确立储君;二是晋王赵光义掌控了内廷外朝的实权,这实际上是「 ”杯酒释兵权”的后遗症。而金匮之盟说,更像是事后的补救。如果是宋太祖儿子继位,掌控实权的赵光义必不甘雌伏,则内乱纷争难免,可以说,赵光义继位已经是宋朝最好的结局。 皇太极塑像 清太宗皇太极继位 明天启六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逝于盛京四十里外的叆鸡堡。因努尔哈赤未定储嗣,皇太极一手拉拢代善等三大贝勒势力,一手孤立大妃阿巴亥三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以分享权力的代价(皇太极临朝时,三大贝勒并坐左右同受臣属朝拜,「 ”共议国政,各置官属”)和逼殉大妃的恶名(多尔衮因此提出皇太极汗位是"原系夺立"),继承汗位。 《清史稿太宗本纪一》记载: 太祖崩,储嗣未定。代善与其子岳托、萨哈廉以上才德冠世,与诸贝勒议请嗣位。上辞再三,久之乃许。天命十一年丙寅九月庚午朔,即位于沈阳。诏以明年为天聪元年。初,太祖命上名,臆制之,后知汉称储君曰「 ”皇太子”,蒙古嗣位者曰「 ”黄台吉”,音并闇合。及即位,咸以为有天意焉。 皇太极得以继位,不过是实力的体现与权谋的结果,所谓「 ”才德冠世”和「 ”有天意焉”不过是事后的吹捧附会罢了(当然也不能否认皇太极的才干和运气)。 其后,皇太极去世,其子福临继位,继续上演相似一幕。 当然,清太宗皇太极和清世祖福临继位时,后金或清朝还属于地方割据势力,仍带有部落传承上的遗俗和惯例,也不能完全以大一统王朝视之。 2、开国皇帝太子早逝的,必有连续的夺位之争。 元世祖忽必烈画像 元世祖忽必烈太子真金早逝,其后真金子孙争位不断 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称帝,正式建国大元 。至元十年(1273年),忽必烈立嫡子孛儿只斤真金为皇太子,但真金早逝(1286年1月5日去世)。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忽必烈驾崩,帝位由各方争夺。最后,群臣在真金的长子晋王甘麻剌及三子铁穆耳之间选择,由于铁穆耳受元世祖下赐皇太子宝及镇守和林,故晋王甘麻剌退让,铁穆耳即位,即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去世后,前太子真金之孙海山即位于元上都,是为元武宗。元武宗推出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制度,但这种皇族至亲之间的美好约定遭到了无情的践踏,继而引发的是亲人手足之间的同室操戈,其后数十年帝系不时转换,直到元灭。 明太祖朱元璋太子朱标早逝,其后朱棣发动「 ”靖难之役”,夺取侄儿皇位,但朱棣儿子间仍竞相争位 朱标如果没有意外因病而亡而是正常继承皇位,整个明朝的历史就会发生很大变化,不知道会往哪个方向演进了。 首先,朱元璋在历史上太子朱标死后的很多施政举措就会发生很大变化,朱标能够继承的政治遗产和军事实力要比朱允炆继位时深厚的多。 其次,朱标从吴世子到明太子,地位始终非常稳固,本身的才能、经验并不比朱棣差。在这种情况下,朱棣产生夺位的心思基本上不会有,即使有这样的心思,也不可能付诸实施,实在是实力差距太大了、成功的机会太少了。 第三,哪怕朱标活不过朱棣,只要能够在皇位上坚持几年十几年,等到朱允炆成长成熟起来,朱允炆继位之后的实力就不会如同历史上的那么弱,也不可能会有那么多的失误。毕竟,在历史上,朱棣取得「 ”靖难之役”的胜利,并非朱棣有多么厉害,而是对手的诸多失误造成的。 第四,历史上朱棣的造反实际上是被逼出来的,他的雄才大略也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锻炼出来的。在历史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即使朱标或者朱允炆仍然采取削藩措施,削藩之策也会温和的多,也不太可能会掀起太多波浪。毕竟,所谓削藩,目的在于削弱藩王的力量,而不是盲目的灭藩。 朱元璋、马皇后等塑像 3、皇太子尚未继位已起争端的,王子争位,骨肉相残。 隋唐两朝均出现这一情形。 公元581年二月,杨坚逼迫北周静帝禅让,北周覆亡,大隋建立。公元589年,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在位年间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清明,开创了「 ”开皇之治”繁荣局面。但是,隋文帝晚年颇受诸子争储的困扰,晋王杨广矫饰仁孝,阴谋夺嫡,最终在开皇二十年(600年)成为太子,而长子太子杨勇、四子蜀王杨秀先后被贬为庶人。仁寿四年(604年)七月,隋文帝病重,无意中发现杨广的恶行,欲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杨广当机立断害死文帝,即位为帝。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唐国公李渊于晋阳以尊隋之名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死,五月,李渊逼迫隋恭帝禅让,大隋灭亡,大唐建立。李渊册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此后,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开始争储。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李世民发动「 ”玄武门之变”,杀了李建成、李元吉。李渊无奈立李世民为皇太子,随后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继承皇位,是为唐太宗。 运河 4、皇太子正常继位的,各种结果都有。 有的政局平稳过渡,大多是由于开国皇帝消除了后戚勋贵势力的干扰,如东汉;有的由于后戚干政、兄弟势大,其后必有后戚、王子争位,如西汉、西晋。 二世之劫形成的原因 二世之劫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拥有权势者野心激荡而皇权未固。具体来说,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新朝初立,往往人心未稳、皇权未固,整个国家的利益格局还没有完全固化。 2、有机会和可能夺取皇位的各方势力,都难息在开国之时已经激起的野心。个别的涉及到宗室与外戚势力的争斗,但多为宗室内部的争夺。以夺位方式上位的太宗皇帝,大多参与开国时的征伐,功业卓著,名声响亮,且有一定的谋略和勇气,身边也围绕着一批文武部属,拥有足以影响朝局的势力。 3、开国时的文臣武将、后戚勋贵或者地方势力仍在,或主动或被动地卷入了争夺皇位的游戏当中,使得皇位之争更为错综复杂。 正是上述原因,造成新朝初期围绕着皇位的争夺十分激烈,或谋位,或拥立,各种手段频出,阳谋阴谋齐备。 北京故宫 很赞哦! (1058)
相关文章
- 皇太极大汗 皇太极的汗位是怎样得到的?是通过激烈争斗得到的?
- 多尔衮为什么不废福临自己当皇帝 皇太极为什么不杀多尔衮?全因一个女人孝烈武皇后
- 清朝的皇太极和多尔衮 狡诈的大汗皇太极:玩弄权术吞并幼弟遗产
- 历史上 海兰珠皇太极 推举还是夺立 揭秘皇太极是如何继位当上皇帝的?
- 清朝的皇太极和多尔衮 皇太极为何能当上爱新觉罗世家的大掌柜?
- 清朝的皇太极和多尔衮 皇太极真夺了多尔衮的皇位?历史上的多尔衮结局
- 皇位是给多尔衮还是皇太极 揭秘多尔衮为什么会失去皇位继承权 原因出在此人的身上
- 清朝的皇太极和多尔衮 皇太极驾崩,皇太极驾崩:多尔衮为什么竟然不夺皇位
- 清朝的皇太极和多尔衮 皇太极,皇太极和多尔衮是什么关系 皇太极篡夺了多尔衮的皇位?
- 专家说皇太极海兰珠 都说皇太极厉害,其实有一个人比他还厉害,此人让皇太极忌惮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