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有什么剧院 佛山历史悠久的剧院
佛山历史悠久的剧院
1.广东佛山有哪些历史文化
佛山原名季华乡,“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据考证,佛山的人类历史起源于现禅城区澜石街道区域,距今约4500-5500年前,百越先民沿西江、北江而来在这里繁衍生息,以渔耕和制陶开创原始文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因在城内塔坡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认为此地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华乡为“佛山”,又称“禅城”。
唐宋年间,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已十分繁荣。明清时,更是发展成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天下“四大聚”,陶瓷、纺织、铸造、医药四大行业鼎盛南国。

清末,佛山得风气之先,成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先后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新式缫丝厂和第一家火柴厂,并建立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竹嘴厂”。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岭南传统文化。
佛山素有陶艺之乡、粤剧之乡、武术之乡、广纱中心、岭南成药之乡、南方铸造中心、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 佛山是“南国陶都”,制陶艺术源远流长,有700多年历史,自古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
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南风古灶,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柴烧龙窑,薪火相传至今400多年,被誉为“陶瓷活化石”。2005年,佛山荣获“中国陶瓷名都”称号。
佛山是“南国红豆”粤剧的发源地。诞生了粤剧艺人的代称——“红船子弟”和粤剧最早的戏行组织——琼花会馆。
民间自发组织的粤剧演唱“私伙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长盛不衰。每年一度举办的琼花粤剧艺术节,使佛山呈现“红船泊晚沙,万人看琼花”的盛况。
佛山是“岭南成药之乡”。古方正药的历史有400余年,其产品种类齐全,大约分为膏、丹、丸、散、茶、油、酒等七大类,是工匠、居家、旅行必备的中成药,涌现出了“黄祥华”如意油、“冯了性”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号名药。
佛山的铸造业始于2000多年前。宋代时佛山所铸鼎、锅、钟、塔等闻名全国。
到明代佛山的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南中国冶炼中心。鸦片战争期间,佛山所铸大炮为抗击外来入侵发挥了重要作用。
佛山是珠江三角洲民间艺术的摇篮,孕育并保留了秋色、醒狮、舞龙、龙舟说唱、龙舟竞渡等大量体现岭南文化精髓的民间艺术及民俗事象;秋色、剪纸、木刻年画、陶塑、灰塑、砖雕等手工传统技艺精湛,独树一帜。2005年底,佛山参与申报的狮舞、粤剧、龙舟说唱、佛山木版年画、广东剪纸、石湾陶塑技艺等6个项目,进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
佛山自古人文荟萃,才俊辈出。唐宋以来广东出过九个状元,佛山占其五。
明清时为“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邦”。近代以来,孕育了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政治活动家张荫桓、戴鸿慈、谭平山、何香凝、罗登贤、邓培,民族实业家陈启沅、简照南、简玉阶,科学家詹天佑、邹伯奇,文学家吴趼人,粤剧名伶薛觉先、马师曾,武术名家梁赞、黄飞鸿、李小龙,名医李广海,能工巧匠黄炳、陈渭岩、刘传,第一位华人牧师梁发等杰出人物。
近年来,佛山围绕建设文化名城目标,推动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相互融合,塑造开放、兼容和创新的佛山文化形象,全力打造“文化名城”品牌。成功承办亚洲文化部长论坛暨第七届亚洲艺术节、第六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举办广东国际音乐夏令营等在国内外有着重大影响的文艺活动。
各类文化设施建设均处于全省、全国先进水平,多层次配套发展的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广东粤剧艺术大剧院和广东粤剧博物馆落户佛山,中国美术家协会国际艺术交流中心落户顺德。
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佛山市孔雀廊影音电器有限公司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禅城区石湾镇街道被评为“中国魅力名镇”,三水区大旗头村、顺德区碧江社区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佛山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佛山祖庙、西樵山、南风古灶、清晖园、皂幕山、南国桃园、陈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被评为“佛山新八景”。其中,佛山祖庙融古代陶瓷、木雕、铸造、建筑艺术于一体,被誉为“东方艺术之宫”;西樵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南粤名山数二樵”之美誉;顺德清晖园与佛山梁园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园;高明皂幕山是佛山最高峰;陈村花卉世界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花卉生产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题公园;三水荷花世界是目前世界上规模大、品种资源丰富的荷花生态专类园。
还有东华里、康有为故居、宝林寺、芦苞祖庙、黄飞鸿纪念馆、李小龙纪念馆可让游客领略独特的岭南文化。目前,佛山以历史文化、南国武术、商务会展、产业观光、休闲度假、购物美食、美化家居等为主题的特色旅游方兴未艾。
佛山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珠三角“美食之乡”。佛山是粤菜发源地之一,素有“食在广东,师出佛山”的美誉。
一直以来,佛山以其民间食谱丰富、茶楼食肆林立、烹饪技艺精良而蜚声海内外。2004年,顺德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国厨师之乡”。
为弘扬佛山美食文化,每年“十一”期间举办的“佛山美食欢乐。
2.佛山所经历的历史是怎样的
佛山市简称“禅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
佛山“肇迹于晋,得 名于唐”。早在秦汉年间就已形成颇具规模的农渔乡村,隋代叫季华乡。
唐贞 观二年,乡人挖地得到一尊铜佛,此后改称“佛山”。佛山的经济、文化开发 较早,唐宋时已是我国南方的商贸重镇,与湖北汉口、江西景德、河南朱仙 并列成为手工业商业四大名镇,素有“广纱中心”、“南国陶都”等称号,有 “南国红豆”美誉的粤剧也起源 于佛山。
佛山风景优美,名胜古 迹较多,有建于宋朝的道教建筑 祖庙,著名园林梁国,清代广东 四大名园之一的顺德清晖园,以 奇岩怪洞、飞瀑流泉闻名的南海 西樵山等,这些都是吸引人们到 佛山旅游的景点。除此之外, 还有: 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位于市 区祖庙路,因其堪称绝活的剪纸、秋色、灯饰、彩塑、装饰工艺品、国画、书法艺术品,而驰名国内外。
现已成为对外开放的旅游参观点。
3.广东佛山有哪些历史文化
佛山历史悠久,有1300多年的建城历史,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代留下了不少有历史纪念意义和人文艺术价值的名胜古迹和聚落遗址。
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0处,现有国办博物馆6个,以及陶塑、园林、武术、民间艺术等专题博物馆和名人纪念馆14个、私人专题博物馆1个。无论是从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还是从各类文物的种类与质量来看,佛山都可以称得上是广东的文物大市。
不仅如此,佛山还是粤剧的发源地和著名的陶瓷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这些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既是佛山的宝贵文化财富,也是佛山现代文化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潜在优势。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佛山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文物保护和文化旅游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加强保护的同时,初步盘活了历史文化资源,使相当一部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2002年,佛山的旅游总收入为73.31亿元,创汇2.11亿美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6%,文化旅游业已成为佛山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是,从发展的眼光看,佛山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还有待提高,规划欠缺、资源分散、品牌缺乏和包装推广不够的问题依然存在,开发与保护、产业与事业的关系仍未彻底理顺。
4.广东佛山历史
广东剪纸、石湾陶塑技艺等6个项目,进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
佛山自古人文荟萃,才俊辈出,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已十分繁荣。唐宋以来广东出过九个状元,佛山占其五。
明清时为“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邦”。近代以来、“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号名药。
佛山的铸造业始于2000多年前。2005年底,佛山参与申报的狮舞、粤剧佛山原名季华乡,“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历史悠久,有700多年历史,自古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
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南风古灶,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柴烧龙窑,薪火相传至今400多年,被誉为“陶瓷活化石”、灰塑、砖雕等手工传统技艺精湛,独树一帜。到明代佛山的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南中国冶炼中心。
鸦片战争期间。佛山素有陶艺之乡、粤剧之乡、舞龙、龙舟说唱,孕育了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政治活动家张荫桓、戴鸿慈、龙舟竞渡等大量体现岭南文化精髓的民间艺术及民俗事象,武术名家梁赞、黄飞鸿、李小龙,名医李广海,能工巧匠黄炳、“冯了性”药酒、苏州并称天下“四大聚”、龙舟说唱、佛山木版年画。
清末,佛山得风气之先,成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更是发展成商贾云集,科学家詹天佑、邹伯奇,文学家吴趼人。 佛山是“南国陶都”,制陶艺术源远流长、谭平山。
诞生了粤剧艺人的代称——“红船子弟”和粤剧最早的戏行组织——琼花会馆。民间自发组织的粤剧演唱“私伙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佛山所铸大炮为抗击外来入侵发挥了重要作用。
佛山是珠江三角洲民间艺术的摇篮,万人看琼花”的盛况,距今约4500-5500年前,百越先民沿西江、北江而来在这里繁衍生息,以渔耕和制陶开创原始文明、陈渭岩、刘传,第一位华人牧师梁发等杰出人物,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考证,佛山的人类历史起源于现禅城区澜石街道区域、简玉阶。
佛山是“岭南成药之乡”。古方正药的历史有400余年,其产品种类齐全,大约分为膏、丹、丸、散、茶、油、酒等七大类,是工匠、居家,因在城内塔坡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邓培,民族实业家陈启沅、河南的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与北京、汉口、罗登贤,先后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新式缫丝厂和第一家火柴厂,并建立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竹嘴厂”。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岭南传统文化。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简照南,又称“禅城”。
唐宋年间、木刻年画、陶塑,陶瓷、纺织,遂立石榜改季华乡为“佛山”;秋色、剪纸。明清时,认为此地是佛家之地、武术之乡、广纱中心。
2005年,使佛山呈现“红船泊晚沙,孕育并保留了秋色、醒狮、岭南成药之乡、南方铸造中心、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马师曾、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旅行必备的中成药,涌现出了“黄祥华”如意油、铸造、医药四大行业鼎盛南国,粤剧名伶薛觉先,佛山荣获“中国陶瓷名都”称号。 佛山是“南国红豆”粤剧的发源地。
宋代时佛山所铸鼎、锅、钟、塔等闻名全国,至今长盛不衰。每年一度举办的琼花粤剧艺术节、何香凝。
5.佛山历史故事
佛山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这里就已经形成了几个颇具规模的渔村,并因为鱼产丰富而小有名气。
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 ,因在城内的塔坡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遂立石以敬,并名为“佛山”。宋代时期,佛山汇集了一批造诣精湛的手工艺人,这些艺人不仅带动了佛山自身经济发展,也使得更多的商人逗留于此。
终于在明清时期,佛山因为手工业、商业的繁盛至极,一跃成为了岭南重镇,并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为我国的“四大名镇”。
1911年11月,佛山革命党人李苏等率民军百余人进攻佛山,并与清军展开激战,歼灭清兵,是日光复佛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3年1月设立了佛山市,从此,佛山步入了新的阶段。